西湖的来历,西湖十景的来历是什么
西湖的来历,西湖十景的来历是什么?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于南宋西湖山水画的题名。清朝时康熙皇帝为十景亲笔写了景名,并刻石建碑;乾隆皇帝时又对十景一一题诗。这样,自南宋开始得名的“西湖十景”一直流传至今。
关于西湖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
关于西湖的神话故事,最出名的大概要数《白蛇传》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并跻身我国四大民间传说。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刷屏了多少人的童年,现在最新一版的《新白娘子传奇》正在上映。
白娘子之后,就非活佛济公莫属了。灵隐寺、飞来峰、净慈寺、虎跑泉……与济公有关的传说有很多很多,现在西湖边与济公相关的名胜古迹也有很多很多。
再接下来就是鲁班和鲁小妹两个人的故事了。相传三潭映月就与他们有关。以前西湖里有条黑鱼精,想要强娶鲁小妹,被机智的鲁班用香炉镇压在西湖底了。还有,西湖边的很多亭子据说是鲁班造的,而鲁小妹则发明了移动的亭子——雨伞。
还有,《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最后也是在杭州六和塔坐化的——《水浒传》也是神话啊,108人都是魔王转世,公孙胜还会法术。
颐和园名字的由来?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是圆明园的属园。建于万寿山之麓,其西为西湖后改为昆明湖。清光绪年间,慈禧利用海军军费和其他款项在遗址上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八大景点有:东宫门区、乐寿堂、排云殿、昆明湖、铜牛和十七孔桥、苏州街、后山后湖景区、谐趣园。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5A级国家景区。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西湖的来历是什么?
西湖是一个潟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杭州西湖,最早据东汉(后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武 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一般认为,武林山即今灵隐、天竺一带群山的总称,而发源于这一带的南涧,北涧等山涧汇合为金沙涧,东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见于记载的西湖的名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县南江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此时衍生出西湖较早的另外两个古称:明圣湖和金牛湖。
约东汉时,一名叫华信的地方官,在西湖以东地带筑塘抵捍钱塘江咸潮而得名钱塘湖。这是唐唐以前西湖通用的名称。白居易诗文中每每提及钱塘湖,如《答客问杭州》中“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诗人张祜也有诗作题为《早春钱塘湖晚》。
出现“西”湖之称,是由于早前的钱塘县城,隋以后从位处西湖之西,迁建到西湖之东,也就是原来在城东的钱塘湖,现在位于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这和全国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一样的。至迟在唐代,“西湖”这个称呼已经被频繁使用,同样是白居易诗文,就经常用“西湖”一词,如其诗题有《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西湖别》等等。
北宋诗人苏轼(东坡)在他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后,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西子即春秋时越国的绝代佳人西施。比较天下数十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也惟有杭州西湖当得起如此盛誉。南宋时,西湖出现了畸形的繁华艳丽,偏安江南的统治集团不思恢复故土,却沉湎于湖光山色,奢靡享乐之中,一掷万金,花天酒地,西湖于是又被人称为“销金锅”,非常恰当,也非常辛辣。
除上文提及的名称外,西湖尚有众多别名,如:龙川、钱源、石函湖、放生池、上湖、高士湖、明月湖、美人湖等等。每个别名,各有来历。石函湖是因唐长庆年间白居易筑石函以蓄泄湖水而来;上湖是相对于其北地势较低的下湖而言;放生池是由于北宋天禧年间杭州郡守王钦若奏请以西湖为放生池而得;贤者湖系南宋文人楼钥以西湖有贤者之风而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西湖拥有这么多的芳名雅号,正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她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貌,丰富的文化意蕴和迷人的魅力。
断桥未断为何叫断桥?
关于断桥名字来历,有不少的说法,这本身也添加了断桥的传奇色彩。
1、桥不断而路断。这座桥其实是在白堤的最东面,它一头连接白堤,一头跨到北山街。白堤到了这座桥,就断了,所以就叫断桥。
2、此"断"原是彼"段"。据传断桥最早叫"段"桥,因为这座桥是由一对住在附近的段家夫妇所修建,所以为表感谢,人们就将它叫做段桥。时间长了,便演化成"断桥"。
3、桥不断而肝肠断。断桥又被称为是情人桥,而赋予断桥以如此浪漫色彩的,则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传说中,白娘子先是在这里初遇许仙,后来被法海拆散后,又来这里凭吊过两人的初恋。当时可谓是伤心到"肝肠寸断",所以将桥叫成了断桥。
4、桥不断而雪断。杭州虽雪不多,但每年终究都会下一点。据说每当大雪过后,桥的阳面容易先化掉积雪,阴面则还在。远看过去,最高处黑白相接,犹如断了一般,故叫断桥。
5、桥不断而手法"断"。在源自南宋的西湖十景中,"断桥残雪"是唯一的冬景。这些来自北方的宫廷画师,既采用了断桥雪景之名,又借用桥之"断"、雪之"残",隐喻了南宋河山的支离破碎。所以,此"断"又有了暗喻的色彩。
更多旅游资讯请关注本号。(图片来源: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