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爵爷,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分裂时代有何异同
大唐爵爷,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分裂时代有何异同?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三个最被熟知的乱世,相对于中国古代王朝更迭大多以单一的大一统王朝延续,这三段分裂时代的确有很多值得去比较的。
一、相同之处:盛世之后的乱世,由平衡到失衡状态其实看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个时期,都是接续一个盛世之后,开始这段乱世,然后由一个乱世之中的势力平复战乱,达到短暂的平衡状态,最后又紧接一个盛世。
1、历程:盛世—乱世—盛世的过程
如果纵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个乱世阶段,都是盛世—乱世—盛世的过程,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过程。
(1)春秋战国是紧接在周朝之后的乱世,周朝作为分封制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世王朝许多祭祀、传续等礼制,都是沿袭周朝。而春秋战国结束后,是紧接秦朝、汉朝大一统盛世局面。
(2)魏晋南北朝是在汉朝之后的乱世,汉朝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更是巨大,汉朝之后,华夏民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另外汉朝在国力、疆域、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成就,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段历史。而魏晋南北朝之后,是隋朝和唐朝,都是大一统王朝。
(3)五代十国更不用说了,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好歹还跟前面的盛世具有牵连关系,而五代十国开始的时间,就是直接替代了盛唐。而唐朝是具有世界范围影响的,唐朝的万国来朝,疆域空前巨大,在各个方面的成就更是不可磨灭。五代十国之后,接续的宋朝,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王朝。
盛世之后的乱世,也是由大一统王朝到乱世纷争的过程,而最后盛世再现,也是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
2、因果:起于旧王朝的弊端爆发,中枢被地方压制,终于逐渐消融矛盾
其实看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段历史,之所以出现这几段乱世和分裂的阶段,都是因为前代王朝光鲜背后所暗含的弊端,在经过多方因素扩大化之后,终于再难掩盖彻底爆发开来,导致乱世。
(1)春秋战国的开始,是起源于周平王东迁,周王室的影响逐渐消退。而之前周王室依仗辉煌过的分封制度,让各个诸侯国逐渐强大,有了超过周王室的实力。
(烽火戏诸侯)
因此,地方诸侯互相之间开始征伐,企图获得周王室本来的中枢影响力,便是春秋战国。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实更为复杂,东汉末期的宦官、外戚势力互相倾轧,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揭竿而起,浩浩荡荡的三国时期,掩盖了东汉后期的光辉。
三国魏蜀吴最后的赢家,是魏,其实也是晋,因而魏晋经常被当作一个阶段来看。晋朝时,因为警惕魏灭亡削弱宗亲的弊端,所以大封宗亲,导致西晋后期地方封王“八王之乱”,彻底把西晋的底蕴消耗殆尽,紧接着被五胡乱华,之后就是浩浩荡荡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形成。(永嘉之乱)
所以,魏晋南北朝的形成,其实也是旧王朝的弊端爆发,中枢权权力制不住地方势力,包括少数民族,导致了几百年的乱世。
(3)五代十国是紧接唐朝之后的,形成的原因更加明显,那就是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中枢皇权不振,地方藩镇势力又逐渐强盛,地方覆灭中枢也是情理之中。
藩镇割据就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的重要弊端,导致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地方势力逐渐强盛,中枢又不能震慑地方,乱世遂起。
3、少数民族的参与,让乱世更填波折
中华民族,对于民族的认知从周朝就有,周朝人自称为华夏,自己居住的中原就是天下的中心,四方非华夏之人,便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一直生活与中原汉民族周围的少数民族,在三个乱世之中,也参与在了其中。
(1)春秋战国时期,周幽王被犬戎杀掉,解开了东周的序幕,也是浩浩荡荡春秋战国时期的开端。
(春秋战国)
而相对于有定论的犬戎是少数民族,直接导致了西周灭亡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诸侯国中,也有相对于“中原之外”的蛮夷之国,春秋五霸的楚国,和吴越春秋中的越国,都被中原几个诸侯国视为“蛮夷”。
(2)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参与更加直观,也更被人熟悉,那就是“五胡”了。这一纷乱时期的少数民族,更是全程参与了南北朝,最后成为融合汉民族,影响后世的重要部分。
(五胡入华)
导致西晋灭亡的“五胡”,最终在中国北方建立五胡十六国,最后成功建立胡族政权。之后融合汉民族文化,更是从中诞生出后世建立隋唐盛世的重要人物。
(3)五代十国的各个割据势力之中,也不乏许多少数民族势力,唐朝开明的选官任官制度,让少数民族也有了成为唐朝官吏的机会。安史之乱当中的安禄山,就本事胡族,从小跟母亲生活在突厥部落中。
(燕云十六州)
而唐亡之后的五代十国,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族,让之后的北宋王朝也忌惮于占据燕云十六州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除此之外,比如乱世之中的文学方面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乱世之中不光出英雄, 也出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先秦文化、诸子百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风度、玄学清汤,不过五代十国时间太短,没有像诸子百家这样的思想产生。
二、迥异之处:参与方、主要矛盾、共尊中枢1、少数民族参与方式、程度不同
其实纵贯少数民族参与的中原乱世,虽然参与程度各不相同,但从中获取利益的同时,让原本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由原先的落后到参与中原争霸,逐渐发展起来的春秋战国;
由原先居于中原周边虎视眈眈,矛盾不断,到参与进来逐渐融合的魏晋南北朝;
由参与中原乱战,谋取巨大利益,威慑中原政权的五代十国。
其实少数民族也在不同的时代,改变自己对待中原的态度和策略,不同的参与程度,让自身逐渐从中原汉族之中谋取了不能忽视的好处。
春秋战国,原本处于边缘地带的楚国、越国都曾逐鹿中原,西北蛮荒之地的秦国更是成为终结乱世的势力;
魏晋南北朝,胡族在中原建立政权,最终融合汉民族,转变成为正统王朝;
五代十国,趁中原乱世,谋取利益,占据重要威慑北方土地,影响后世中原王朝更加深远。
2、主要矛盾不同
三个不同乱世,各势力之间主要矛盾不同:
(1)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矛盾集中在诸侯国之间。地方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矛盾,已经被忽略不计,因为周王室的影响太弱了。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时期的矛盾是割据势力之间,而南北朝时期,矛盾集中在南北之间,是汉民族与胡民族的矛盾。
(3)五代十国时期,主要矛盾是割据势力之间,集中在中原轮番登场的梁、唐、晋、汉、周之间。
3、是不是有共同遵从的中枢
(1)春秋战国时期,名义上共尊周王朝,诸侯也是周王的臣属。
(2)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尊汉室,魏晋为独立王朝,南北朝时期南北各自认为自己是正统,没有共同遵从的中枢。
(3)五代十国,更加了断,五代直接是覆灭了唐朝,而共尊中枢也不过是轮番在中原登场的五个朝代,不具权威性。
三、结语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是矛盾和问题的爆发时期。相对于大一统王朝,三个乱世除了战乱的负面影响之外,其实对于民族融合与中华文化进步形成,也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那女王的老公叫什么?
关于“皇帝的老婆叫皇后,女王的老公叫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关于这个特殊的身份的称呼,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规定。
所以大家的回答,也就是五化八门的了。比如,
有的人说,女王的男人应该叫“亲王”,
有的人说,女皇的老公应该叫“太上”皇
有的说,女皇的老公应该叫“皇公”
有的说,女王的老公应该叫“保镖”
有的说,女王的老公应该叫“公爵”
还有的说,女王的老应该叫“王夫”
有的说……应该叫“男宠”,“皇后”,“皇前”,“皇公”、“爵爷”、“皇夫”,
“爱妃”,“亲爱的”……
哈哈,看来大家对女王的老公这个称号所取的名讳,还是挺热心的哈。
小编我记得,在《西游记》里的女儿国的女王,招大唐圣僧唐玄奘为夫之后,就称其为“御弟哥哥”。不知是何缘故呢。
此外,在我国历史上只有武则天这一个女皇,但是在她当上女皇的时候,她的老公——李治已在去世了,所以我国历史上,并不没有皇帝的老公,该怎么称呼?给出这一个合理的叫法!
在外国的君主立宪国家里,女王的丈夫一般都是皇室成员,而大都称为“亲王”。不过,这个问题通常还要区分女王、女王丈夫各自婚前及婚后的身份特征等,并且,还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产生不同的适用的称呼。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自己的丈夫菲利浦的称呼,通常是这样的:
一、在公开的正式的场合下这样称呼:
女王伊丽莎白,与菲利浦初认识的时候,一般都是称呼其“殿下”。
因为伊丽莎白在与菲利浦结婚的时候,她自己尚未登基为女王。那么,这时身为公主的她,还不能给丈夫别的称呼;并且,菲利浦在婚前,是希腊王子,所以她称他为“殿下”,最合适。
伊丽莎白和菲利浦结婚后,她的身份是“公爵夫人”。因为,菲利浦被他的英国国王的岳父——乔治六世,封为“爱丁堡公爵”,所以称呼“公爵”。并且,菲利浦还曾被封为:“伯爵”、“男爵”等爵位。
并且,这个爵位,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当然以高等爵位“公爵”称呼之。
在她们婚后约十年的时候,菲利浦获封“亲王”之位,这时伊丽莎白二世又可以恢复之婚前的“殿下”称呼。
所以,一般来说,凡事在一些在公开的场合,伊丽莎白女王,在称呼菲利浦时,对曾经拥有原希腊王子身份,而又获封亲王的丈夫,称呼“殿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那么,这时候,社会上的一些外界人士,在称呼女王的丈夫时,一般为“王夫”。并且女王自己也可以这样称呼,比如,她向客人介绍时,可以说“这位是王夫菲利浦”。
二、两个人私下独处时和称呼:
当两个人私下独处时,女王对丈夫、丈夫对女王,相互间的称呼,就随意多了,也就是同平民差不多,据媒体载,菲利浦曾昵称伊丽莎白“小白菜”,女王对丈夫也往往直呼其名。
此外,英国历史上曾有与女王结婚后,女王让出王位给丈夫、把国家交给丈夫治理的情况,那样一来,女王就得称呼丈夫为“陛下”了;并且,还有的女王的丈夫,结婚后获得王位,并且也与女王共同治理国家,同任国家元首的情况,那么,这时夫妻双方就要互称“陛下”的了。
另外,据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称呼与头衔有很多,比如:菲利普亲王殿下,爱丁堡公爵,梅里奥尼思伯爵,格林威治男爵,最高贵嘉德勋章的皇家骑士等等。
有没有大佬能推荐些唐朝唐代背景的小说?
关于唐代背景的小说,当然是首推马伯庸马亲王写的《长安十二时辰》,最近以《长安十二时辰》改编的电视剧也是大火。
为什么推荐这本小说呢?
《长安十二时辰》比其他唐代背景的小说优越的一个地方,就是它的写作是参照了大量的唐代史料,号称是尽量还原那个时代的长安原貌。
这本小说的由来是,当时知乎上有个脑洞问题,说是两个要开发一款中国背景的《刺客信条》游戏选取哪个城市最好,作家马伯庸就选取了天宝年间的长安作为背景写了《长安十二时辰》。
这本小说是参照美剧《24小时》,就是讲了长安上元节这一天发生的一个反恐故事,说是突厥的狼卫要趁着长安的上元节灯会来长安搞破坏,被主人公阻止这么一个事。
多的不剧透了,就提一个细节吧,在书里长安人见面都是用叉手礼,这在以前的小说里都是没人提过的。可以看出马伯庸为了写作《长安十二时辰》查阅了大量的专业史料,所以才能让这本小说切实反映出大唐的风土人情。
小说也是按照美剧的形式来写的,一个小时一章,书中通过主人公串联起当时历史人物,比如玄宗,太真,李泌,王忠嗣,岑参,贺知章……
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很鲜活,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大家都是为了自己在不断挣扎寻求生存空间,每个人在困境中面临人性的拷问做出自己的选择, 所以书里摘不断的强调“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