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双十一淘宝销售额,如果给你100瓶飞天茅台或者100股贵州茅台的股票
2016双十一淘宝销售额,如果给你100瓶飞天茅台或者100股贵州茅台的股票?
这是另有深意还是题主写错了?如果是另有深意,我尚未琢磨出来,是不是写错的可能性更大,因为53度飞天茅台酒是2500一瓶,100瓶是25万,而茅台股价目前是1000元,100股,正好是10万元,那么茅台酒的价值明显高于茅台股份的价值,就算是有变现的损耗,也不至于折损一半,比较茅台酒还是比较硬的。
不过43度茅台酒500ml是1200元左右,400ml的是1000元左右,如果是这个酒的话,那么100瓶的价值在10万到12万之间,如果是这种的话,可能选择股票更容易,因为股票更容易变现,拿到股市就是现金,而茅台虽然变现比其他商品容易,但是毕竟还是费一番周折。
而且另一方面讲,除非是特别有年份的限量的酒,否则他的升值也是没有那么快的,不过茅台酒一直有提价的传统,提价后在茅台的营收当中会有多少体现?
这个还真没有做过相关性对比和分析,但是感性上认识,茅台酒在2017年提价18%,而上一次提价是在2012年,并且一次提价33%,而茅台的业绩也曾经出现了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时间停滞不前的情况,这里面除了有当时对公务消费限制的因素,当然也有未提价的原因。所以在这三年中茅台的股价是一直没怎么涨,属于一个箱体震荡情形。
所以是否可以说茅台的提价后对业绩的影响再反应都股价上,这个关系是怎么样的?要做详细的研究的话,可能够写一篇大论文了,只做感性的轮廓分析,飞天茅台酒的价格6月份环比上涨5.11%,而同期一线白酒均价是下降的。可见茅台的强势。
上图中蓝色的线是高端白酒价格,价格轴看右边,而飞天茅台的价格线是黄线,价格轴看左边。2年前的2017年7月飞天茅台酒价格是1300元,而现在飞天茅台酒的价格是2600元,那么价格是翻了一倍。但是股价也是上涨了1倍。
不过茅台酒的价格上涨比价稳定,而茅台股价上涨是波动的,从长期看有非常强的正向强关系,所以100瓶茅台酒和100股茅台股价当然是选择100瓶的飞天茅台,但是如果是目前同等市值的茅台股票和飞天茅台让我选,这个就看个人的投资偏好了,喜欢稳定涨价的,选酒,喜欢波动性容易变现的,那么就选股票。
两选一的话我会选100瓶飞天茅台。
100瓶飞天茅台或者100股贵州茅台的股票之间,而我选择100瓶飞天茅台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因为我觉得飞天茅台更是我想要的;
飞天茅台虽然是酒,但是也是我个人的需要商品,用来自己喝,用来送人都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也或者是用来收藏起来也是非常不错的,这是我选择100瓶的真正原因。
(2)因为我觉得100瓶飞天茅台价值更加高;
市面一瓶500ML的飞天茅台大约是在2498元一瓶,100瓶就是24.98万元;当然飞天茅台有每种酒不同,有低至几百元高至一万多元,甚至年费久了几万元;而100股贵州茅台,截止今天977元的股价,100股股票市值为9.77万元;从这里可以看出选择100瓶飞天茅台价值更加高,更加划算。
(3)因为我稀缺飞天茅台酒,而不稀缺贵州茅台股票
茅台酒是市场限量的,并非是想买就能买得到100瓶的,而100股茅台股票的话,只要茅台能交易随时都是可以购买所得;从这里可以推出肯定要珍惜难得的商品,物以稀为贵,珍惜稀缺品。
100瓶飞天茅台或者100股贵州茅台的股票,我依旧会选择100瓶的飞天茅台,以上这三大原因就是我选择100瓶飞天茅台的真正原因,这些原因也是我个人最真实的想法,同时仅供大家参考选择。
算一笔账吧!
目前市面上一瓶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为2499元,如果100瓶,那么也就是100x2499=249900元,也就是接近25万元的价值。
但是一瓶43度的飞天茅台,价格只有900元左右,所以100瓶43度的飞天茅台只有90000
而目前一股茅台的价格为1000元左右,100股的茅台就是100x1000=10万元!!
所以说,如果你给我的是53度飞天茅台和目前的茅台股票选择,我毫无疑问会选择53度的飞天茅台啊。因为把到手的茅台转手卖掉,都可以换取25万的资金,然后买入1000股的茅台,都可以买到250股!
但是如果给我43度的飞天茅台和100股的茅台股来选择,那我毫无疑问会选择100股的茅台股。因为43度的飞天茅台到手才90000元,并且还可能面临着一个卖出去没人要,甚至卖出去折价的风险。
平常关注茅台酒和贵州茅台的股票的朋友就应该知道,飞天茅台根据不同的年份价格差别很大,2000年的飞天茅台现在已经价值过万了,即便是2017年的飞天茅台现在也将近2000元了,而今天贵州茅台的收盘价是976.06元/股,也就是说,100瓶飞天茅台酒的价值要远远高于100股贵州茅台股票的价值,所以,一般都会选择100瓶飞天茅台酒,之所以这样选择,除了纸面价值茅台酒要更高以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飞天茅台酒具有收藏价值,升值空间更大:贵州茅台作为白酒国窖第一品牌,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食用价值,由于贵州茅台每年的产量有限、供不应求,非常稀缺,贵州茅台已经像古玩一样成为了一种收藏品,据网上看到的报价显示:2000年的飞天茅台已经卖到11800元,而历史上最贵的茅台酒“精装汉帝茅台酒”在一次拍卖会上以890万元成交,可见,茅台酒的升值空间是多么大!(下图为飞天茅台各年份的价格:)
二、茅台酒只会不断升值,而贵州茅台的股票会上下波动:我们知道,白酒是越久越香,年代越久远越值钱,尤其是像贵州茅台这种收藏价值很高的白酒更是如此,但是,作为上市公司来说,贵州茅台的股价却并不一定能够保持长期持续的上涨,而且,越到高位上涨空间越小,并且随时面临大幅调整,而茅台酒却是越久越值钱,所以,从这点来说,选择茅台酒会更划算!
我想问有可比性么?或者你的问题想表达的意思是实体茅台酒和茅台股票未来的升值空间对比么?
某东上53度飞天茅台现在是接近2500元一瓶,这点没有异议吧?100瓶就是25万元。
今天由于A股下跌,茅台的股价也跌破1000元,收盘报984.86元,100股就是98486元,十万元不到。
但凡有点数学计算功底的人都会选择100瓶茅台酒,不会要100股股票。毕竟就现在而已,两者之间价值差了一倍有余。
我大可将手中的茅台酒出手,拿25万现金购入250股股票。
即使两者之间是同等价格,我还是倾向于选择看得见摸得着的茅台酒,放在家里即使不喝,屯着等升值也是妥妥的。
主播真的赚钱吗?
感谢邀请!首先我先给出肯定答案,只要好好努力肯定能赚到钱的。
个人观点得任何事情都要分两面看,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赚到钱和没有赚到钱的。最近这几年是直播行业的一个风口。网络带宽及手机智能设备的改善为直播行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从视觉角度讲,短视频媒体的接受度要远远高于传统图文及音频媒体。传播速度和粉丝互动能力也远高于传统方式。
目前直播从大的版块大概分为2块:娱乐、电商和游戏。想从事直播行业的建议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向。做得好的情况下,每个版块都有赚到钱的大牛。直播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一部手机即可入行,但是如果想从内部脱颖而出,必须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直播行业在中国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增量空间巨大,尤其这两年资本的介入更加速了此行业的发展。淘宝直播一姐薇娅去年双十一期间销售额高达3亿,总销售额高达27亿,此番战绩颠覆并刷新了传统的电商模式。粉丝网红经济在我国发展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到这里面尤为迅猛。据个人乐观估计,其市场规模和容量会达到万亿规模。
从当前的市场容量来看,直播行业才刚刚开始,远没有达到饱和,未来将进入人人直播,全民直播时代,许多传统行业都会与直播行业相结合,也就是直播+时代。未来企业营销中直播将会成为浓重一笔,不懂直播的企业管理者和营销掌舵人将导致企业竞争力大大减弱!
综上,未来3~5年直播行业增长潜力巨大,想要入行的主播们大可放心进入,只要坚持努力和潜心研究,必会赚到大钱。
注:
1、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非诱导言论,想入行的直播请结合个人能力和具体情况慎重考虑。
2、此号会不定期更新直播行业的知识和最新资讯,同时,有可能也会引进一些直播行业大佬观点,欢迎对网红经济和直播行业感兴趣的关注了解。
中小企业为什么需要阿里云?
大体这么来说吧~
现在,中小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就连工信部都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里面是这样写的“到2020年,云计算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上云最需要考察云服务商的生态、服务和性价比。而就题主的问题,我大概总结了这么几点。
首先,阿里云非常重视生态的建设,早在2014年8月,阿里云就启动了“云合计划”,构建全新的云生态体系,给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云服务。
2017年5月,阿里云又将“云合计划”升级,推出商业软件15天免费使用计划,带动100万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此后,“云合计划”不断升级,给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帮助。
紧接着,阿里云又携手浙江联通助力十万企业上云,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赋能给零售、汽车、金融等多个行业,让很多中小企业都从中受益。
其次,在服务上,阿里云为企业提供全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和行业数字化转型。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面临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而阿里云和生态伙伴联手打造了很多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轻松上云。
最后,在性价比方面,阿里云也优于同类产品。
以核数内存同样是2C8G的服务为例,腾讯云每月需要花费192元,选择华为云赶上优惠活动每月也要花费165元,而阿里云平均每月只需要157元(一年1884元)。虽然一个月只差几十块,但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综合来看,阿里云凭借着良好的生态、服务和性价比,自然而然会成为中小企业上云的首选。
大润发离职董事长黄明瑞说我赢了所有竞争对手?
零售的本质没有变,超市玩家们,有人登顶、有人掉队、有人黯然离场。
被收购的大润发,黄明端被逼出走,丢下了一句令人感伤的话:“我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超市大玩家们:“别以为你稳了。”
一、逐鹿中原
零售是国民支柱产业,三驾马车中最强劲的一架马车;零售也是各路豪杰施展抱负的最大舞台。从前首富黄光裕、到马云、再到世界首富贝佐斯,无不是诞生于零售。
超市便是零售业中一股持久、活跃、不可小觑的力量。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三年后的1981年4月12日,在改革开发前沿阵地——广州,诞生了中国内地第一家自选超市——广州友谊商店。压抑已久的消费冲动,遇到琳琅满目的产品、高档的环境,购物欲彻底爆发,广州友谊商店一时门庭若市。
资本嗜血,看着广友大赚钞票,持币者纷纷加入。
1983年北京京华自选超市入场、1985年杭州菁青自选超市入场、1991年联华超市、华润万家入场、1995年—2000年间,大玩家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纷纷入场。时值中国改革开发,GDP增速以两位数的增速高速发展,各大超市玩家大展拳脚,各施所长,逐鹿中原;超市站上历史舞台,在中国零售业史上挥写浓墨重彩的一笔(见下图:“逐鹿中原:超市大玩家”)。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三板斧,难打超市仗。
超市发端之时,其直接竞争对手是:批发市场、贸易商场、地摊。
针对批发市场和地摊的关键是店态,提供消费者多种选择、优雅的环境、便捷的服务,是满足90年代刚富有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高大上的店态是所有超市的首选(详见下表),具体做法为:(1)选址在核心地段,面积7000—40000平米;(2)大门头,醒目;(3)陈列美观;(4)环境整洁。
而相对本土而言,外资超市则在“品牌”上占据消费者心智高点,洋品牌:相对当今而言,改革开发初期,国民对洋品牌具有强烈的崇拜感;这是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攻城略地的关键要素之一。
批发市场、地摊好对付,但贸易商场却不好惹,其在店态、产品多样性并不输超市,想要虎口拔牙,若不能另辟蹊径,非得伤筋动骨、掉层皮不可。
此时,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外资超市便站在了这场硬仗的最前线。
贸易商场的盈利模式是:供货商自行定价,商场抽取佣金。这种盈利模式带来的定价模式会造成价格虚高,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消费者自会趋之若鹜,一旦有人成功将价格降下来,则消费者便会一哄而散,又一拥而上去到价格低的商家。
欧美零售商一直是供应链老手,家乐福见机,立刻扛起对抗贸易商场的大旗,而其武器便是改变供货商定价,改由超市方定价。家乐福将供货商商品一次性买断,再小幅加价,出售给消费者。此模式一箭双雕:其一,渠道商愿意合作。渠道商可以大批量供货,不用担心货品卖不出的损失,且账款有保障;其二,消费者开心。家乐福无异于是在帮助消费者压降渠道商的钱,消费者获得实惠。
消费者用脚投票,每天“开心购物家乐福”。2006年,家乐福门店突破100家,“单个门店销售额低于3亿元的店长都不好意思去开业绩会”,家乐福来到了它的顶峰。
晚一年的沃尔玛也使用同样的招式,一路披荆斩棘,只可惜起步晚于家乐福,在2010年前一直屈于家乐福;同年的麦德龙因其主攻TOb市场,独自开辟发展之路。
本土企业中的小玩家受困于没有雄厚的资金、强大品牌号召力,只能偏安一隅,猥琐发育,典型代表便是永辉。
而本土企业中具有强大背景,雄厚资金的华润、联华则走上了一条并购之路,前者并购苏果超市,后者并购华联超市;并购保证了华润万家和华联超市在2010年前位居中国超市前二的位置。
华润、华联、家乐福无疑成为中国超市的霸主;但正在猥琐发育的玩家,或许会是整个超市行业中的C位。
二、猥琐发育的C位
做啤酒批发出身的张轩松见福州城里只要有超市开张,便是门庭若市,于是也试了试水,1995年开设了“古乐微利超市”,尝到甜头,但主业依旧是啤酒批发。
张轩松刚有了原始积累,开设的超市又有足够好的现金流,于是放手一搏,在浸淫多年的啤酒行业进行垂直整合——入股榕城啤酒,这是张轩松人生中的第一次ALL IN,然而这竟成了张轩松第一次大溃败。榕城啤酒颓势不可逆转,财富付之东流后,唯一现金流便是超市,于是张轩松痛定思痛,开启了其all in超市的征程。
2001年成立福州永辉超市有限公司。
张轩松全身心投入到超市事业中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长期生存且发展壮大,能够在诸多洋超市的围剿下突围,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张轩松做出了一生中最明智的战略选择:瞄准生鲜市场。
张轩松认为,“这是一块空白的市场,永辉可以避免和实力雄厚的洋巨头正面交锋。沃尔玛、麦德龙等洋超市不可能介入生鲜超市这一领域,也就不可能对永辉形成威胁。“张轩松曾经失败的投资经历却教会了他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重视供应链的整合,以及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其认为“除非他们(指洋品牌)把产业链也做大,做生鲜需要本土化的专业人才。”
在确定战略方向后,张轩松开启了其漫长的猥琐发育过程:
(1) 打造永辉的店态。
永辉超市店面分布上,生鲜区域是主导核心区域,大约占整个门店的一半左右,而生鲜对永辉的业绩贡献度也与其所占门店面积大体一致,达到45%(2018年数据),比主营生鲜果蔬的家家悦都高。相比之下家乐福、大润发等传统超市则以服装、百货、包装食品为主,见下图。
永辉在店态的尝试处于一直探索、迭代、革新的状态,其经历过红标店、会员店、精品店、超级物种店,而其店态的迭代不仅仅是给消费者品牌辨识度上的认知,也是永辉不断探索适合的战略选择的试错过程。
(2) 重视供应链建设。
永辉在学习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基础上,结合服装业买手制度的实践,建立了一套供应链管理体系——永辉超级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制度并非永辉独有,各大超市玩家都或深获浅的推出过合伙人制度。但永辉的合伙人制度的关键是对激励群体的明确划分,即既包括公司内部员工,又包括供方(当地农民),而对于决定永辉产品线的专才买手们还进行了更大的利益分享——股权激励。
经过多年的猥琐发育后,张轩松和他的永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2010年开始,成为超市行业中的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并于2017年位列国内超市行业第四位,远远超过当年一时风光无限的家乐福。并举起了新零售大旗,成为了国内零售业的扛把子。
三、降维打击
贝佐斯一语道破零售的哲学:同时提供无限的选择、顶级的购物者体验和最低的价格。在传统零售阶段,超市是这三者的最有集成者,也正是凭借这三大武器与贸易商场抗衡,打下了超市行业的江山。但一旦有真正能够提供无限选择、顶级购物体验和最低价格的渠道出现时,将会是对超市的致命打击。
在家乐福和沃尔玛享受通过供应链的管理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黄明端(大润发创始人)骄傲地宣称“打败了所有对手(笔者注:沃尔玛、家乐福)“之际,一种强大的生物异军突起,对超市业态进行了降维打击,这种生物便是电商。
网上零售从2003年占全国零售总额的0.1%不到,发展到2016年已经超过了15%,而这一比重目前尚没有下降的趋势。
2009年11月11日,淘宝创立了自己第一个双十一,当日成交额5000万,而到了2016年第8个双十一时,当日成交额突破1200亿,远远超过国内任何一家超市一年销售额(见图表:“2009年—2016年各大超市及淘宝双十一销售额)。
而这一切的发生,不过短短的十几年。
享受了十几年红利期的玩家,往往依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不能自拔,而超市玩家们正是如此,直到被强大的对手打到肉疼时才有所反应。
在电商的迅猛发展的打击之下,从2010年开始超市玩家开始面临阵痛期,首先是外资玩家的水土不服(在红利期还是挺入乡随俗的),开始了关店潮。
2010年家乐福西安小寨店关门,成为其第一家关门的中国门店,并且销售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
欧尚超市水土不服,并卖身大润发。
2014年,麦德龙中国实现189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缩窄到8%,2015、2016年更是连续两年增幅在1%。
2012年沃尔玛在中国闭店5家,2013年闭店13家,2014年闭店17家,2015年闭店1家,2016年闭店13家,2017年闭店24家,2018年关闭21家。
本土超市玩家日子也并不好过,除了永辉能够维持15%以上的业绩增速外,其他玩家基本上维持在10%以下,甚至是负增长,而大佬级玩家大润发(高鑫零售)和华联则增速降到5%以下,详见下图。
人被挨打的第一反应是反击,不论打得过打不过对手,商场也大抵如此。
麦德龙2011年开始布局电商,2015年,麦德龙推出了升级版的网上商城,,实现了线下门店与网上商城的无缝对接,但粉丝数仅有可怜的70万。2016年,正式入驻天猫超市。
家乐福2014年,推出“家乐福Easy”;2015年,陆续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 同年推出“家乐福网上商城”;2018年推出智慧零售旗舰店Le Marche。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299.58亿元,营业利润为-4.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8亿元。
2015年沃尔玛收购1号店。
大润发收购欧尚。
并购狂魔华润万家则先后收购苏果、慈客隆、爱家超市、洪客隆、乐购。
然而在趋势面前,无法创新,即使在努力也只是换了死缓。
家乐福中国被苏宁收购,麦德龙准备卖身,沃尔玛也动作频繁,意欲退出中国,大润发(高鑫零售)面临业绩下滑,股价大跌的危险。
四、别以为你稳了
零售的本质没有变,超市玩家们,有人登顶、有人掉队、有人黯然离场。
被收购的大润发,黄明端被逼出走,丢下了一句令人感伤的话:“我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那么,是输给时代了么?
也许对于大润发、家乐福、欧尚是这样。
对于永辉是这样吗?
答案显然不是(参见附录:电商对超市各品类的渗透率)。
对于电商已经赢得了对超市的彻底胜利了么?
如果你是一家卖家电、服装、日杂的超市,那么也许你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如果你是一家卖生鲜为主的超市,你会发现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比如永辉,比如家家悦。
专业玩家只会输给自己,而不是时代,除非你不是专业的。
永辉已经赢了么?
电商已经赢了么?
“别以为你稳了”。
参考资料:
1、《谦启股权激励方案班》及股权研究资料中关于永辉超级合伙人的研究;
2、国家统计局;
3、《永辉超市深度研究: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王薇娜,华创证券;
4、《继沃尔玛家乐福后 麦德龙中国因水土不服被传收购》,张梦琳,时代周刊;
5、《沃尔玛“迷失”中国》,华夏时报。
附录:
1、说明:文中所展示图片由笔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1、电商对超市各品类的渗透率:生鲜成为超市最后包了
股价暴跌百亿市值蒸发?
2019年2月14日Canada Goose加拿大鹅(NYSE:GOOS)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盘前大涨4.75%至$62美金,后录得12.94%跌幅至$51.53美金。尽管实际每股收益96美分超过分析师预期的81美分,第三季度营业额$3.0083亿美金超过华尔街预估的$2.7亿美金,加拿大鹅表现因略逊于当天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的其他公司业绩,仍然录得跌幅。
整体来看,尽管加拿大鹅表明大中华市场是品牌重视的未来增长点,但是加拿大鹅从52周内最高值$72.27每股下滑受中加政治因素影响并不大,其原因主要和美国股票市场的整体大环境有关。截至美东时间2019年3月4日,在过去1年内,加拿大鹅录得65.19%的增长,相比于在美股的其他运动功能服装公司如Under Armour(NYSE:UAA)过去1年上涨33.06%,同样来自加拿大的Lululemon(NYSE:LULU)过去1年上涨80.08%,加拿大鹅仍然交出了不俗的市场表现。
同时,波司登的近期股价波动可能确与民族信心和支持国货、本土时尚的相关呼声有关。短期国民对国货的支持呼声是否能对公司股值造成长期影响,还要看波司登在未来给消费者们带来怎样的产品,报出怎样的业绩答卷,能否成功建立投资者们对公司的长期信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