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道文化,10种少数民族特色茶艺

2023-02-23 135阅读 0评论

茶道茶道文化,10种少数民族特色茶艺?

一、满族的盖碗茶

说起少数民族的茶饮,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满族。早期,他们骑在马背上得天下,喝的最多的就是马奶茶。在清朝时,满族也喜欢上了茉莉花茶(盖碗茶)。满族喝茶既注重养生文化,又注重口感,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八旗子弟都喜欢喝茶。受喝茶风气影响,清朝时北京的茶馆已经兴盛。

茶道茶道文化,10种少数民族特色茶艺

二、回族的八宝茶

回族的盖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会选用不同的茶,在茶中加入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该茶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

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多饮用"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肉);有的饮"白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用雪水、泉水和流动的江河水来泡茶。

三、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更像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哲人,谆谆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

第一道茶是烤茶。因陶罐中的茶叶被烤炙得十分焦脆,开水冲入后发出的爆裂声较其它烤茶响亮,白族烤茶又被称为“轰天雷”。这烤茶的茶汤色泽浓黑,焦香强烈,茶味颇苦,故名“苦茶”。

第二道茶是甜茶。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注入盛有乳扇、桂皮、红糖的茶碗中,搅拌后制成的“甜茶”。甜茶中的乳扇是将薄薄的奶酪在文火上烤制而成,所以甜茶又有着浓浓奶香。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同第二道一样方法烤茶,然后注入盛有蜂蜜、核桃仁、米花、花椒的茶碗中,香柔甜蜜中带有浓烈的麻辣,令人精神一振,故名“回味茶”

四、景颇族的腌茶

腌茶一般在雨季,将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吃。

五、布朗族的酸茶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食酸茶的习惯,一般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让它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入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是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它可以帮助消化和解渴,这是供自食或互相馈赠的礼物。

六、侗家的油茶

吃油茶要备好米花、焦豆、熟饭或凉饭和油茶汤。首先,将较老的茶叶摘来,蒸熟,再用手将茶叶压成与甄子一般大的茶饼备用。其次,把糯米蒸熟,放凉后经过太阳晒干后备用。

煮油茶时,先将油茶烧沸,后将晒干的糯米饭放入,待其稍有黄色,立即捞出,制成“米花”,然后将油舀出,以少量米放入锅内烧焦,再将干茶叶放入烧糊,当发出扑鼻香味时即掺水放盐煮沸。制成茶汤。将热饭或凉饭舀入碗内,然后将滤好渣的油茶汤淋于饭上,再将米花、焦豆、生姜、葱花等覆盖于上就可以了。

七、拉祜族的烤茶

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然后将云南晒青毛茶或者普洱生茶散茶放入土罐进行抖烤,待罐中茶叶茶色微黄,茶香四溢时将开水冲入罐中,煮开后根据自己的口感,加入合适的开水,调节茶的浓淡即可品饮。

八、基诺族的吃凉拌茶

基诺族制作凉拌茶的用料是茶树的鲜嫩新梢,黄果叶、辣椒、大蒜、食盐等。制作方法为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于碗内。再将新鲜的黄果叶揉碎,辣椒、大蒜切细,连同适量食盐投入盛有茶树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放置一刻钟左右,即可食用。

九、苗族的虫屎茶

虫屎茶,苗族的传统饮品之一。谷雨前后,采摘野生苦茶叶等野生植物的嫩叶,将它们放在竹篓上,洒上淘米水,嫩叶在淘米水的浸泡下会散发出独特的香气,吸引各种鳞翅目昆虫过来产卵。这些卵孵化成幼虫,开始啃食嫩叶,并排下粪便。将这些粪便收集起来,存入瓷瓶中,便成了苗族的米虫茶。饮用时,取少量放入开水即可。

十、拉祜族火灼茶

“火灼茶”是拉祜族喜爱的饮茶方法,每当客人至家,主人先烧水,然后抓一把大叶茶放在瓢内,拣火塘中的灼燃火炭放入瓢中后快速摇动。当瓢中的茶叶烤得发出香味时,把火炭拣掉,烤过的茶叶,放入茶壶中,冲上沸水,几分钟就可饮用。

我想学习茶道和插花?

茶道和插花都是有不同的派系的。你要先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派系。但是不管什么派系都是修身养性的。同时茶道也有相应的考级。插花目前国家已经取消了相关的考级,但是每个培训学校会有自己的相关考级。

我们先来说说茶道吧。茶道我不是很熟悉,给的建议就能供参考。茶道是有国家的考级政策的。你可以在网站找找当地的考试时间地点。

花艺插花有很多的派系。当今世界插花流派众多,然而,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的插花。

这两种插花风格有着较明显的区别。中式插花更多的是意境美。更多的是我们国画的一些手法。很像我们国画中的写意之类的美感。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当然中式插花的流派也很多,日本就更多了。中式插花中,浙江流派的比较多,称之为浙派插花。代表的作品也很多。其实也不难理解,苏浙自古一来I就是富裕之地,能够更好的享受。再加上其后环境,使其自成一派。东方插花的特点概括下就是:点线面。讲究的是点睛之笔。使用的也是针山。器皿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中式插花属于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弯曲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很符合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化和意境。在国内从事的比较多。但是费用相对较高。

西方插花,目前也是市面上比较多的应用在我们生活里。更接近商业化。如果想开花店的话,首选的是西方插花,也称之为商业插花。目前来说市面上的培训学校这一块的是主打课程。哪怕是东方插花也包含一部分这些内容。广义上讲商用花艺就是由从事花卉营销商店的专业人员来完成的花卉艺术设计。它除了上面讲的外,包含的项目还有:各类商场的环境设计,企业文化的表现,社会的一些公共场所的环境设计,以及诸如一些重大的庆典活动,体育赛事。文艺汇演,各类展览,国际经济论坛,学术报告等这些特殊场合的有针对性的花艺设计,甚至家庭的绿化和美化喜庆活动也将成为现代商业花艺设计服务项目。所以在商业上会比较多的运用。一般市场的上的费用在0.4-1万元左右。基础的内容基本都会完成。

这些都是可以在当地的网站上进行查找相关的培训学校。一般建议你先了解下自己的时间,一般一个阶段是在10天左右。

如果真的只是兴趣爱好的话,目前市面上有很多DIY的学习。每次时间短、作品还能拿走。对于时间不是很充裕的人比较适合。费用在200——500元每次。

中国茶道精神是什么?

中国茶道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 中国茶道从佛家文化讲的思想基础是:“禅茶一味” 归四字也。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其三曰“凡”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

世界上茶艺发展的八个国家?

世界上茶艺发展的国家很多,主要有俄罗斯、斯里兰卡、新加坡、摩洛哥、马来西亚、印度、日本、中国、肯尼亚、英国。

俄罗斯茶艺花费时间较长,会花好几个小时煮一壶茶;斯里兰卡是世界知名的茶叶产国;新加坡有着最受国人欢迎的高级下午茶,摩洛哥茶中最有名的是薄荷茶;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日本的茶道已成为其文化之一,讲究泡茶的仪式、细节等;中国多处产茶,有着从古流传至今的茶艺;肯尼亚的特色茶是红茶;而在英国,英式下午茶世界知名。

关于茶叶有没有约定俗成的文化?

大家好,这么多年的喝茶经历中,总在圈子里被大家成为茶叶专家,不过,自己却从来不这样看待。毕竟,能喝好一杯茶也是清福。

茶叶中有没有约定俗成的文化?这个所涉及的范围过于广泛,因为,在中国文化的系统中,茶文化就是单独的一支。不论是大家熟知的茶诗、茶具、茶器、茶俗、茶礼、茶对联、茶文、茶艺、茶道等等。茶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我们都是在已知的文化中,探索和学习着未知的内容。

就拿广州的饮茶文化而言,有着叹早茶的习惯。可以说,广州的早茶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体现。同样是广州的饮茶文化,当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都会用右手的是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叩三下,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当然,泡茶时,第一道茶也不会喝,不仅是为了醒茶,而且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在倒茶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要按照顺序,有老人的时候,也会先尊重老人。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茶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要说起各地的茶俗、茶礼即便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就从我喝茶的经历中,谈谈茶道文化,哪些约定俗成,且大家广泛知道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茶道文化起源于寺庙,而佛教修行的方法也决定了僧人与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修行的方法主要是戒、定、慧。

所谓戒,主要是说僧人有着不饮酒,过午不食,戒吃荤菜等戒律。定与慧,其实就是要僧人静心打坐,参禅悟道。因为茶有着提升和生津止渴的作用,并且内涵丰富的营养成分,自然就成为寺庙的理想饮品。渐渐在寺庙行程了饮茶修行的习惯,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

自茶叶进入寺院后,寺院非常讲究,并且讲饮茶作为寺院的制定拟定下来,成为寺院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叶在寺院里的传播,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的时候,寺院里的僧人从民间汲取饮茶的方法,将茶叶、香料、桂圆、生姜等放在一起,采用煮茶的方式,那个时候叫做“茶苏”。

历史发展到宋代,喝茶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当时盛行的主要是“点茶法”。将茶叶研制成粉末,再用开水冲泡。这样的方式,在日本的茶道文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寺院里的饮茶方式,对于民间的饮茶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仅作为寺院里的制度,而且还专门设置了“茶堂”,主要是僧人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茶香的地方。在当时,寺院里还设置了“茶鼓”,目的是为了着急僧人饮茶之用。不仅如此,寺院里还有“茶头”、“施茶僧”,一个掌管烧水煮茶,一个负责施慧茶水。

在佛教的寺院中,所有的茶叶统称为寺院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和自饮。在规定中,在佛祖面前或者灵前供奉的茶汤,通常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先后饮用的茶 ,统称为“戒腊茶”,所有僧人饮用的茶叶,叫做“普茶”,大家都知道僧人的化缘,每次化缘得来的茶叶,叫做“化茶”。每个僧人平日都会静坐打禅,每一阶段结束由专人负责“打茶”。在寺院中僧尼用茶敬佛、敬师、献客等,供自己和有人饮用,大家谈经论佛,修身养性,逐步形成了庄严肃穆的“茶礼”。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佛道茶艺》,其中关于“礼佛茶”礼仪,就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礼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师的特殊礼仪,也是调茶献客、结缘行善的特殊茶艺。礼佛茶在禅房中进行,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十道工序,谓之功德圆满。世道程序依次分为:莲步入场、焚香顶礼、礼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禅定、抽衣净手、烫杯泡茶、敬茶献茶、收杯接碗、问讯退场。

茶与茶道在佛教中不可或缺,也是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泡茶、喝茶与佛教的“八正道”不谋而合。

我们在泡茶的时候,要有三正的态度,才能集中精力品得一杯茶的色香味。我们也要在喝茶的时候有这三修的态度,才能禅定心性,戒除内心的执念。我们在喝茶时,也要有着三稳的方式,才能以端正的态度面对眼前的一杯茶。同样,我们也要有着三净的自觉,才能真正以茶洗心的修为。

勿将“禅茶一味”变成“禅茶一昧”这是我经常说的内容。我们做到了三正、三稳、三净,才有有着真正的三修。禅茶一味,才能真正心意相通,融贯心性。

茶叶有太多约定俗成的文化内涵,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认知。仅以我个人的角度谈一谈那些被人熟知的内容,也从我的角度谈一谈我对茶道的认知。

以点带面,从茶道的角度谈了茶叶在 文化中约定俗成的内容,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有一定的帮助。

对此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呢?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留言,让我们相互讨论。

我是芸品茶舍,专注一杯地道好茶,分享喝茶体验,传播茶叶文化。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