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玫瑰饱和精华露,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

2023-07-06 84阅读 0评论

暗香玫瑰饱和精华露,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

诗歌,以意象作为艺术营构的元件。一首具有美学价值的诗歌,无一不是由一组组美的意象按照美学规律组构而成的艺术整体。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要从诗歌意象营造的共同美学规律来入手。

先说第一个问题,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有序式组合和无序式组合这两种基本形式。

暗香玫瑰饱和精华露,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

01 有序式组合

有序式组合,就是指意象的组合是依照某种外在的可感的顺序或联系进行有层次有步骤的更递与转换。

这种组合形式并不排斥意象的跳跃、叠加与交叉,但这些意象跳跃、叠加及交叉的过程中总可以找出一条明确的轨迹来。也就说,这种有序式组合是一种逻辑性的组合。

比如,江河的诗《星星变奏曲》,就是通过意象的生发,连接与想象的流动而使意象构成了这种富有逻辑性的有序式组合: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在这一组意象群里,出现了一连串不相关联的意象单元。其中有的是感觉意象,有的是听觉意象,有的是视觉意象,但这些意象之间却是一种有序的枝生状态。

作者从“春天”这个抽象的意象生发,转化为具体意象“鸟落满枝头”,继而又生发为“星星落满天空”这一诗的主体意象。

但这样似乎有点过于直奔主体而简单化,有失于错综和婉转的美,所以,又将“星星落满天空”这一视觉意象进一步生发而转化成一种听觉意象“闪闪烁烁的声音”。

最后再将听觉意象生发和转化为嗅觉意象,使那“闪闪烁烁”与“白丁香朦朦胧胧”的幽香联结起来。

可见,这种有序式意象组合,要是通过意象的艺术生发、相互转化和联结来实现的,它有利于增加意象的密度与层次性。

这种依据一个意象始发点进行有序式意象组合的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效应,它变本来静止的平面的单层画面为立体的多元意象结构,从而阔大作品的审美空间,使作品饱盈更为丰满的审美容量。

从意象世界的内部构筑规律来看,这种有序式的意象组合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由于作家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不同、作品的题材和情感内容的不同,所以,虽然同是有序式的意象组合,但其表现方式却迥然有别。

如余光中的《乡愁》,就和以上例述的方式完全不同。它是将意义上密切相关的意象按时间的推移,由小到火、由过去到今天,用排比的方式来进行有序组合的。

再就常见的情况来看,有的作品是以意象(一对或一组)的对应关系来进行有序式组合。这种组合以对应的结构方式出现,突破了单元的线性的果联系的思维方式,使之超越了一般组合方式而与诗的内涵融于一体。

再如杨炼的《诺日朗》《半坡》等组诗,采用的就是这种组合方式:

“他们走过河流,但是没有水,他们敲打岩石,但是没有火,他们彼此交谈,却互相听不见声音”。

这组诗显然是按照一种对应关系建立起来的意象结构。“河流”“岩石”相对应,“水‘火”也相对应。而“水‘火”又合成一股对然的冲突来对应人与社会的冲突(彼此交谈却听不到声音),从而把人与自然和社会三项粘于一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在杨炼的组诗中,有各种各样的对应方式:时间与空间对应,肉体与灵魂对应,张力与内驱力对应……这些对应方式,使意象之间产生内质上的脉通而形成有序的内部结构组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均衡的空间感。

其次,还有些作品的有序式意象组合,是以诗人的视线扫描的过程来实现的。如张默的《无调之歌》,诗人的视线能导游着我们进入诗的意象世界:“月在树梢漏下点点烟火”,诗人的目光是由上而下的,先看到月,再看到树梢,再看到点点烟火。月和烟火皆是明亮的,月是一轮或一弯,而烟火是散漫的,因此才会有“漏下”之感。

“点点烟火漏下细草的两岸”,视线继续下移,由烟火而到河的两岸,再由河的两岸往远处延伸,看到天边“浮雕的云层”,而云层下面是未“苏醒的大地”,大地朦胧一片,好像是“一幅未完成的泼墨画”,就在“没有脚的地平线”那儿,便是“千遍万遍唱不尽的阳关”。

地平线是空虚的,所以没有脚,而告别家乡的游子还踏着这块坚实的土地。他深情地观看这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离别在即,什么时候再回来呢?还是再看一看吧!

这首离乡诗以环环相扣的一个意象长链,进行有序式意象组合,使我们能够真切地感觉到,这种艺术的意象组合所表达的诗人那炽热的情怀。

02 无序式组合

无序式组合,是与有序式组合相对而言的。这种无序式的组台,就是在营构排列意象时舍弃过程的连续性、因果性,以意象的自在生存方式摒绝时空的二维关系,以一种无序的流动切割时空使其自然的组合。

其实,它并非是无序,而是无序的表象里内涵着有序。在诗歌作品中,这种无序式意象组合,主要是依靠感觉性的意象转换来进行的。

诗歌创作往往是从对生活的感受开始的,诗歌是作家感觉的表现,诗歌中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作家的内在感觉世界。

任何诗歌总要传达内在感觉,要将内在的感觉通过意象外化出来,使别人能够认识这种感觉,并和作家一起去体验这种感觉。

如痖弦的诗《远洋的感觉》,就是一首写感觉的诗,也是通过感觉的意象转换而形成的无序式意象组合。

其中 “当故国的鸥啼转悲,死去”,写诗人乘船离祖国越来越远了,内心感到悲伤,他不写自己感觉悲凉;而是将这种感觉外化到鸥啼转悲,死去。借悲啼的鸥鸟的意象来表现内心的悲凉之感。

而“当船首切开陌生的波峰和浪谷”,是写一种陌生感。“值更水手如果是诗人,他将要看见赤道,像束在地球腰间的,一条绛红的带子”,是写热的感觉,船在热带海洋上行驶,诗人不说他感觉到热,而是将赤道说成是“绛红的带子”,这是用“绛红”这一暖色来暗示热。

显然,这几句诗通篇是写感觉,展示了一个感觉性的意象群。这个意象群的构成并非依赖意象之间的直接的逻辑意义上的联系。而是将时空切割之后自由地组合在“远洋”这样一个整体的结构之中。

这里作为时间的顺序、空间的顺序都是非常态的。它显然是以一种感觉的顺序来组合意象的,有着很强的张力与延伸力,好像要突破出诗的格局之外似的。

可见,这种无序式组合形式的特点是意象在各种感觉中产生,每一个意象都是由感觉而来,并在感觉中向四周扩散,而散点式的无序转换出纷繁的意象群,从而组合构筑成异常空灵的艺术境界,开阔而深邃的艺术空间。

其次,诗歌中还有一种意象群的内部组合是有序的,但意象群之间是毫无联系的,它们之间是无先后顺序的。

再如杨牧的《绿湖的风暴》中的一段精彩描写:

“海岸,海岸,波涛,波涛,许多无谓的争执只为知道谁的海岸美过谁的海岸,谁的波涛望穿过谁的波涛。那小镇,爱情的小镇,唯一的小镇——我忽然看不见竹筒里的米洒,看不见双足缠挂的七色布条和铃铛。在一个烈日的正午,我拨开一片竹桃花,她在另一个花园等我。”

这个图景由“海岸——波涛”和“小镇——米洒”两个意象群叠置而成。虽然每个意象群的内部转换是有序的,都是一幅定点透视的画面;但画面与画而之间是毫无逻辑上的联系,呈现出无序组合的状态。

当然,意象群之间的转换连接是复杂的,有时是很难解析清楚的,有序中包含着无序,无序中又内含着有序。

这种无序式的一项组合,有些类似现代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它通过造成意象的捕击和迅速转换,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来填补大幅度跳跃留下的艺术空白。

以上例述的无序式组合,如痖弦《远洋的感觉》的意象组构,可说采用的就是电影蒙太奇的剪辑和组合方法。因而其意象的转换极为灵活、迅速,诗意流动、活跃,读者不时地受着美的突然刺激.心灵时时受到力的震颤。

像痖弦的诗句和杨牧的文境,如果不用心灵去体验,还会觉得它是一种神经错乱的疯话。

其实这正是作者美的意识的觉醒,是作者潜意识和瞬感受的获得,它往往能与的心灵发振,唤醒人们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

总之,由于无序式组合的意象是跳跃着出现富有结构张力,闲而其作品的内在生命山峦也起伏般的跃动。这种力的曲线,更给读者以诱迫的艺术魅力。

再说第二个问题,意象的类型

诗歌作品中的意象世界是瑰丽多姿、绚烂多彩的。因为不同题材的作品,有不同的情感内容和表现形式,自然也就有不同的意象创造。特别是由于作家的艺术素质和审美想象力的差异,更使意象创造的奖学性质有了差别相。

根据这种差别,从意象创造的艺术规律出发,我们可把纷繁复杂的意象区分为再现性意象、表现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三个基本类型。

01 再现性意象

再现性意象,是一种注重于描述的意象。这类意象大多忠实于自然事物的原生印象,而不作大强度的主观变异,作家只是遵循客观存在的节律,给予自然的描绘和渲染。

这种再现性意象的创造,是我国古典诗作的一大特色。有许多古典诗就是以雨现性意象的创造而具感染力、生命力的。

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前诗就是以再现性意象的创造取胜。

它展现的物象、声音、色彩以至气氛具体鲜明,以其清新明丽,开阔生动的生活图景,逼真地再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原生印象,透露着生态自然的气息,洋溢着欢快激越的情流,这显然是人化的自然美的再现,当然也是诗人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宣示。

在古典作品中,这样的诗例可说是俯拾皆是。对这种再现性意象的解读,要着力揭示它的再现性及其构成特点。

从艺术构成论的角度来看,再现性意象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点像。在解读中应把点像作为再现性意象分析的着眼点。点像也称单纯意象,是作者头脑中对一种单一事物的映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在现代诗作中,有的以这样一个单纯意象为基础就可以构成一首诗。如汪静之的《小诗二》:“风吹皱了的水,没来由地波呀,波呀。”

这首小诗就由“吹皱了的水”这一个单纯意象构成的。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把一个个点像组合起来,构成面像,或称集合意象,以反映某一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

如以上例述的杜甫的诗就是如此,这种集成式的再现性意象,在古典文论中被称之为“赋象”,现代则称之为“描述性意象”。

这类意象与单纯意象一样是作家的心灵对现实的最直接反映,但比单纯意象具有更人的包容量和更丰富的再现力。

02 表现性意象

表现性意象是以再现性意象为基础的,它与再现性意象的不同在于作家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地倾注在意象上,而是通过意象曲折地暗示和表现出来的。

意象不再是作家思想感情的一对一的体现,而成为间接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喻体和客体对应物。与重在描述的再现性意象相比较,这种意象蕴含更丰富,更耐人寻味。

对表现性意象与再现性意象的这种不同特征,我们可通过以下两首诗作的比较认识,沙白的《洞庭秋色赋》:

“层层梯田,丛丛树。染绿了洞庭湖的山岗,和三万六千顷太湖。一夜秋风,吹红枝头丹估无数;映于湖波,写出一篇洞庭秋色赋。”

这首诗,显然是以描述性意象,再现了美丽的太湖洞庭山的柑桔丰收景象,而《桔林》则不同,采用的却是表现性意象:

“绿叶总想遮住一颗颗丹桔,丹桔总想钻出一重重绿树。想来曾有一番激烈的你争我夺,才把一片桔林渲染得这般火热!”

在这首诗中,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再现,而在表现自己的沉思,也就是以总想遮住丹桔的“绿叶”和总想钻出绿叶遮掩的“丹桔”两个意象的人化,来喻指当今时代的桔农们为发展商品生产而竞争丰收的情状及其不甘落后的行为心态。

可见,表现性意象不是像再现性意象那样重在描述,再现客体形象,而是重在表现主体,是作者用来化抽象为具象——把不具形态、看不见摸不着的理念、情思、品格等转化为具象的一种喻体。

黑格尔在《美学》中谈“意象比譬”时说:“把在意识中显得很清楚的意义表现于一种相关的外在事物的形象,用不着让人猜测,只是通过譬喻,使所表现的意义更明晰,使人立即认识剑它的真相。”这里阐释的就是表现性意象。

对这种表现性意象,在解读中要注意从拟喻型意象和明喻型意象这两种类型入手:拟喻型意象就是把抽象的情意化为具体的物象,把情思虚拟为人或物,使它有光,有色,有形,有神,能言,善思,会动,即使抽象得以具体。

如有不少古文论家都论及“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之妙,说这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其实,其妙就在于它巧用拟喻型意象,即把“春意”拟喻为能够“喧闹”的人化物,借以暗示红杏盛开、蜂飞蝶舞,使抽象的“春意”化为具体可感的意象,从而表现了那种春色正浓的情致。

在现代诗作中,这种拟喻型意象使用的更广泛,更富有创造性。如余光中的《我之固体化》,就有这种拟喻意象的奇颖创造: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常保持零下的冷,和固体的硬度。”

这里的“拒绝溶化的冰”,是一个极新奇的拟喻性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独立人格和民族节操的物化形态。

作者化无形的人格,气节为“拒绝溶化的冰”这一有形、有思想的典象物,将在国际交往中应保持人格和民族尊严的抽象理念从这一具象物上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其次,明喻型意象就是用直接明白的比喻物使抽象的情思具象化,或者使具象性不强的物象更带有感情色彩的具象化。

如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更生”,就是以“春草”之意象来明喻“离恨”。李后主的这句诗之所以成为传诵的名旬,恐怕就是因为它以鲜明而具感的这个明喻型意象而使读者获有深切的感受的缘故。

总之,“拟喻型”和“明喻型”两种意象是解析表现性意象所要把握的基本类型。这两种意象可使抽象的情思具象化,深奥的哲理生动化,可使内在的体验通过具象的感性形式得到传达。可以说,没有诗人不曾使用这种意象。

当然,对拟喻型和明喻型两种表现性意象的解读,首先要看其是否准确,喻体与被喻体有何相似和同构之处,二者若尤相似或同构之处,无论是拟喻还是明喻也就难以言其美。

其次,要看其是否新鲜,喻象有没有独特的发现和创造,有没有在别人见不出联系的二者之间发现同构相似之处。这样才能更见意象创造的巧思和匠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远距离交易原则”。

03 象征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就是通过某种联想方式而约定的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它是一种具象载体,这种具象载体越具体、越生动越好。

作者的理性思考、情感内涵全部通过这种具象载体呈现出来。这种具象载体既是它自身,又超越它自身,它成为暗示巨大理性内容的一种符号。这种符I匕了的意象,就称之为象征意象。

如余光中《白玉苦瓜》中的玉苦瓜,就是这样一个象征性的意象,这个象征性意象有着十分具体的感性形式,作者具体生动地绘出了它的外部形态: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日磨月磋出深孕的清莹,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拖……完满的圆腻啊酣然而饱,那触角,不断向外膨胀,充实每一粒酪自的葡萄,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作者的神奇之笔,既具体地刻画出了自玉苦瓜的色泽、形态,以至玉的质感,又把它作为稀有的文物珍宝,展示了它的神秘、朦胧的艺术之美,暗示了这一珍宝是吸取了古老中华民族的精华而成。

但是,白玉苦瓜在诗中作为一个象征性意象,并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具象,更重要的它是一个象征符号,它象征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着超越历史时空的永恒之荚,象征着任何苦难历程也遏制不了的生命意志。

而这些象征意义,作者并没有直陈出米,而是扣住“苦瓜”这一意象暗示出来的:“皮鞋跻过、马蹄踩过,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

这是写白玉苦瓜经历的劫难,也是写中华民族文化经历的劫难,更是写中华民族经历的劫难。尽管千百年来劫难重重,但白玉苦瓜仍然洁莹光润,仍然完好如初,我们的民族的生命力仍然蓬勃旺盛。

劫难对予苦瓜来说是不幸,又是大幸。若没有几千年来血与火的试炼,又怎能见出它惊世之美的宝贵价值,怎能见我们民族顽强不衰的生命意志。

可见,白玉苦瓜作为象征性意象,不仅有着具体的感性形式,又蕴含着深邃丰厚而巨大的理性内容。这就是象征性意象的基本特征——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高度统一。

它在给人以具体的艺术美感的同时,又启迪人们去作深沉的理性思考与探求。因此,对象征性意象的解析,既要切实把握它的感性形式,更要深入探求其感性形式一一表层具象的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理性内涵,求索表层具象所暗含的某种本质,以开拓作品的深层奥区。

如“白玉苦瓜”,解读中如果仅停留在对它的感性表象的认识上,那么它只不过是一件美妙的文物珍品而已,就不能揭示诗人以它为意象所传达的对平凡的奇迹、短暂与永恒的哲理思考,也不可能揭示这个“钟整个大陆的爱”于一身的苦瓜,所蕴含着的神秘的东方艺术精神和中华民族顽强不衰的生命意志力,更领略不到“苦瓜”这一意象创造使这首诗所产生的象外之象,昧外之味的韵致和超然境界。

而只有致力于探求表层具象的背后所暗含的理性内容,从而才能意会整个作品中渗透若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中饱和着形象的哲理,把握作品,提出来的富有本质意义的问题。

当我们一旦透过象征性意象的云雾,拓开象征性意象的艺术奥区,窥见作品的意旨本相,便会有一种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强烈的快感。

回答完毕。

紫乐胧月淡雪区别?

紫乐、胧月、淡雪都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形容词,其含义各不相同。

紫乐用于形容宫廷的音乐、歌舞和气氛,常常指朝堂的盛况和欢声笑语。

例如,“紫禁城中,乐舞声传千里,紫乐连天,欢声不绝”。

而胧月则是指明月被轻柔的云雾遮盖,使得月光显得柔和模糊,如同烟雾中的月光,给人以柔情似水的美感。

例如,“十里荷花,疏影横斜水清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笛韵悠悠谁知曲,小楼吹彻又一宵,胧月静照瓦窗前,风弄幔帐香入楼”。

淡雪则是形容雪花轻柔细致,如同蝉翼般的雪花,给人以温柔清静的感觉。

例如,“窗外寒气逼人,屋内温暖如春,淡雪飘洒,点缀了这个冬夜,让人不禁慢慢放松下来”。

因此,紫乐胧月淡雪各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氛围,需要根据语境和需要恰当运用。

你最喜欢的词牌名?

喜欢的词牌名蛮多的,今天分享几个给大家吧。

词牌 ,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词典,兴于元初,李渔著《闲情偶寄》所述,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一、虞美人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三、醉花阴

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四、南乡子

唐教坊曲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五、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六、天仙子

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双调六十八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第四、第五两句,平仄多不定,但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声。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七、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折红英》。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声情凄紧,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是恰宜表达作者当时当地的苦痛心情。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八、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五代时开始,衍变为长短句双调小令。双片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激越凄壮。令有别格,名《浪淘沙令》,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九、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十、踏莎(suo)行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想开一家多肉植物的店?

现在的人,在快节奏的生活过后,总想找个能够陶冶情操,放缓身心的兴趣爱好,其中,养花养草就是非常不错的项目,尤其适合“懒人们”,因此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养多肉的这个爱好中来。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让不少创业者看到了致富商机,纷纷想要开一家多肉植物店。那么,开多肉植物店好吗?

多肉植物是什么?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共有一万多种多肉植物,分别属于100多个科属,其均是由根、茎、叶这三部分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分为是肥厚且多汁的,因为这样才能储藏住大量的水分,维持多肉植物的日常生长所需。正是因为其易管理、形态可爱,时下正广受大众消费者的喜爱,很多人都会种植数种多肉品种,其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开多肉植物店好吗?

以小编来看,本质上多肉植物店是不错的,但这也需要创业者的用心管理和经营才能实现,所以在选址、装修、进货、营销等方面,创业者都要做到更加细致的规划。下面,是小编走访调查得来的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一、选址

多肉植物本是小巧精致的,一盆的价格也不是很贵,所以大多数爱好多肉植物的人在看到有多肉植物店的时候,都会选择进店瞧一瞧,所以在店面的选址上,小编建议选择在街角附近、社区附近。当然,如果您的资金有限,也是可以利用流动车以摆摊的形式经营,操作更加灵活,吸引的人群会更加广泛。

二、装修

多肉植物店适合小资风格的装修,店面的面积无需多大,10平方米就足够了,店内装修需简洁明亮,突出多肉植物的特点,尽量墙面上多采用镜子,能够很好的扩大视觉,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冲动。

三、进货

对于多肉植物爱好者来说,进货的品质和价格决定了赚多或者赚少,对于多肉植物店来说,其档次定不会太低,所以在进货方面,尽量以有高装饰性、高品质的产品为优先选择,满足当下多肉爱好者的需求。

开多肉植物店好吗?以上就是全部介绍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多肉植物目前在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庞大,发展潜力巨大,如果创业者能用心的经营其中,那么其店面的经营将十分乐观。

骚聊是什么心态?

我被这样的人聊过,让我来回答吧。

去年夏天,我认识了一个男孩,比我小一岁,是个富二代,高中的时候征兵入伍,几年士官退伍回来跟着家里人做买卖,他整个人怎么说呢,就是比别的富二代多了一些气质上的优势,大概在部队训练出来的,但是说话办事又特别不入流,就是不上档次。

他一开始搭讪,我以为会有业务上的接触,所以两个人加了联系方式,从那以后他的朋友圈整天不是晒车就是晒房,晒签证,晒出去玩,炫富的手段特别的低级,就是让人一眼就看穿的那种伎俩。

比如,文案是一段不相关的乱七八糟的文字,配图确是单手握方向盘只露出个车标的,出去旅游放一张豪宅别墅的,晒签证是出国的,总之所有的圈子都释放着一个信号,就是我有钱。

然后他找我聊天无非就几种套路,你在哪,你干嘛,想你了,来找我,一起玩。

有时候周末还会直接把他家地址发过来,让我没事去找他玩,半夜三更发微信视频,时不时的撩几下,就感觉特无聊,这几招要是骗个小女生也就罢了,保不齐有几个上道的,可我不是小姑娘了,“一把年纪”什么没见过,干脆无视。

这种人的心态其实很好理解

1、撒网捞鱼,凭概率

只要逮着条件差不多的,要么长得好看,要么看着傻的,就做个海王养着,隔三差五撩几个,万一要是碰见上钩的,有一场桃花也是不错的,至少他占便宜的事也不吃亏。

2、一种小男人不成熟的成就感

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他的朋友圈通常也会是多样的,里面绝对不会只有一种内容。而一个在朋友圈里不但内容单一还有法西斯倾向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失衡的。

这样的人性格不健全轻者可能是不成熟,男人嘛毕竟不过多大都是个孩子,严重一点就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心里情感缺失,内心很大程度上也属于报复社会的一种方式。

有句话说男性的思维是直线型思维,女性是结构型思维,他们在感情里不知道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自己犯过的错误总是屡教不改,甚至毫无愧意。他们总觉得自己这样做有合理的解释。

其实,更多的这种海王方式是一种隐藏的自卑,他们通过吸引女性的目光和得到女性的青睐作为炫耀的一种资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人的内心是空洞的,空虚的,甚至骨子里是无能的,他们的一切得益于其他人的帮助和扶持,享受的一切和自己能力无关,德不配位,难免心慌,所以就需要有一些东西来填满自己的欲望。

如何应付?

这类人吸引女人的方式总结一下无非两点:

1、金钱

2、甜言蜜语

这两种办法很好解决,不要总想着天上掉馅饼,依靠男人是一种风险投资,与其等着别人供养,不如自己努力挣钱,只要你有底气和资本,看男人才能更理智,才不会被那些包装过的假象所迷惑。

甜言蜜语对于女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谁都愿意听几句,碰上个高阶海王,大部分人都会被撩的春心荡漾,面对这种情况,坦白来讲我也没有好办法,全靠一身正气死扛。

我之所以没被那个小男生蛊惑,大概是因为撩人的手段我能当他祖宗了吧,毕竟写小说的,不会点撩妹技能如何创建男主对吧,一身撩技能可惜自己是个妹子,这我也很无奈。

其次,他炫耀的那点小钱,我也看不上,而且我最烦的就是晒车标的男人,显得特没品,平时工作接触的企业家大大小小的多了去,见得人多了,你会发现越是有本事有内容的男人越是沉稳低调不张扬,反而越浮夸的,越没什么真材实料。

抵御诱惑除了靠理智再就是靠见识了吧,不是所有甜言蜜语都出自真心,他对你真情还是假意,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分辨了,不要急着交付自己,不要上赶着,女孩子还是要矜持。

多去见见世面,你会知道这世上好男人有很多。

以上理论不止针对男人也同样适合女人,有些瞎聊的女人心理和这个男人大同小异。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