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汤颜色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茶类是哪几类,茶叶泡出来发黄好还是发绿

2023-07-06 107阅读 0评论

以茶汤颜色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茶类是哪几类,茶叶泡出来发黄好还是发绿?

茶叶泡出来发绿好,发黄就存在问题了。

茶叶泡出来发黄这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质不好,用相同的茶叶,相同的茶叶量(甚至蒸馏水的茶叶量比自来水的多一些),相同的碗,相同的水量,同时用屈臣氏蒸馏水和自来水烧开了然后冲泡茶叶,结果真的不一样,自来水烧开冲泡出来的要黄很多,因为自来水里含有氯气,次氯酸等氧化物,把茶叶中的抗氧化成分氧化了,危害健康!!!所以最好不要喝自来水。

以茶汤颜色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茶类是哪几类,茶叶泡出来发黄好还是发绿

如果泡的是绿茶,出现发黄的现象,可以用降温的方法减慢时间。

泡绿茶,水温一般80℃就可以,不能太高,一高茶叶就特别容易黄。

茶汤是黄色的是什么茶?

铁观音。

铁观音是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

绿茶龙井第一泡颜色黄绿明亮?

龙井茶在冲泡过程中,不会有太明显的绿色,更不会出现红色这种现象的,颜色太绿,考虑是不是加了食用色素;颜色发红,考虑是不是制作或者储存出了问题。有问题的茶,建议还是不喝为好,喝茶本为健康嘛。

我这杯也是龙井茶,虽然是谷雨茶,没有明前茶的精致,冲泡到第二三泡的时候,颜色倒是感觉有点偏黄绿了,也没有出现红色的现象。

白茶分为哪几类?

白茶分类分享(建议茶友收藏)

白茶按茶树品种、鲜叶采摘的标准以及制作工艺不同,分为以下5种:

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白。

1、白毫银针。简称银针或白毫。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其原料鲜叶全部为芽头,看起来像一根针似的,全身披满白毫。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2、白牡丹、其原料鲜叶为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3、贡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贡眉鲜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采摘时要求茶芽中含有嫩芽、壮芽。

4、寿眉、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鲜叶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茶梗粗大通常,寿眉的叶片较阔大、腊质较丰富,耐冲泡。

注:贡眉和寿眉,区别是原材料鲜叶的老嫩不同。贡眉一芽二三叶,寿眉一芽三四叶。贡眉品质优于寿眉。

5、新白、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品茶汤有哪些流程?

谢谢头条邀请,欢迎关注小陈茶事。

关于如何细品茶汤,村姑陈在小陈茶事去年的原创文章中,曾经写过一篇非常细的文章,包括啜、吸、掂、搅、咂五个阶段,分别从各个角度解答品茶汤的过程,感兴趣的茶友可以具体查阅一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中学的时候,很费了一番心思学英语。

那时候我们的发音,还是福州地瓜味的。北方人可能不懂福州的地瓜味,就是舌头没烫平,说“2”会说成“饿”的那种腔调。

这样的舌头卷曲度,学英语可是不行的。

无论是学英式发音还是美式发音,都能要了外国人的命。

为了我们可以学好英语的发音,老师花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他发明了一个神器——鹅卵石。

我们放学之后,就去河边拾石头,扁圆形的石头,表面光滑的,大小适合含在嘴里的,用于练习发音。

天天含着石头练发音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曹雪芹写贾宝玉衔玉而生,真的不是想象,果然有石头是可以含在嘴里而丝毫不影响外观的。

就那样用石头含练法,练了整整大半年,我们班的学生,终于可以发出相对标准的英式发音了。

《2》

时不时就有朋友来问村姑陈,哎,你文章是吹牛的吧?凭什么同样的茶,你能喝出那么多变化,那么多种香型,我只能喝出一种?

言下之意,真的有那么好喝吗?

真的啊,喝不出层次和变化来,那是你技术不行。

咦,喝茶还有技术?当然有。

种茶,做茶,买茶,泡茶,喝茶,每个步骤都需要技术。

特别是喝茶,极其需要一条灵敏的舌头。

舌头灵活了,才可以喝出茶叶当中的诸般变化,各种滋味。

这跟武功招术一样,需要多修练,多学习,才会日益精进。

独孤九剑,敌强愈强。

欲练神宫,请看下文。

喝茶舌功第一式:啜

啜这个动作,是喝茶的第一式。

起手式。

滚水泡出来的茶汤,因为很烫,所以喝的时候,要极小心,为免烫伤口腔和舌面,我们需要用到啜这个动作。

啜,就是把茶汤从茶杯里转移到嘴里。

啜,有别于喝。

喝,是让嘴皮合拢,形成一个通道,让茶汤从通道中滑向口腔。

在喝的过程中,茶汤会直接与口腔内壁接触,如果是滚水泡的茶汤,温度极高,会直接烫伤口腔粘膜。

所以,我们用啜。

啜的时候,嘴皮仍然形成一个通道,但这个通道是圆形的,并且,做啜这个动作,需要用力形成气流,让茶汤伴着气流进入口腔。

这股气流有两个作用,一是用风力让茶汤降低温度,一是在口腔内壁形成一个气体内圈,茶汤从气流中间通过,不让茶汤直接与口腔内膜接触,阻止烫伤。

啜的上述两个功能,就让人可以饮用稍微温度高一些的茶汤,体会到茶汤更加真实的香气。

那些低沸点的香气,便需要在马上冲出来之后不久才能尝到,待汤凉一些,它们便早己挥发,品尝不到了。

喝茶舌功第二式:吸

这个动作是喝功夫茶的基本动作。

吸的原理,就是把舌竖在门牙后,把喝进嘴里的茶汤,用力吸动,振动,让茶汤在口腔中与舌撞击,与齿撞击,形成浪花。

吸的作用,是使用力的作用,在茶汤与舌、与齿撞击的过程中,使香气分子加速挥发,大量释放于口腔中,从而令鼻大量地捕捉到茶汤的香气,充分地分析茶汤的香气,得出更加准确的香型分析与判断结果。

吸的时候,声音会很大,一般初学者,不好意思吸出声音来,倒是老茶客,会熟门熟路地发出啜声,如汩汩山泉涌动,大珠小珠落玉盘。

其实不要怕吸出声音,唯有大声吸,才显得你专业,懂行。

喝茶舌功第三式:掂

掂,又叫称重,就是用舌面,掂量掂量茶汤,称出茶汤的重量。

这个可能看官们不太理解,茶汤还有重量?

当然是有的。

茶汤的重量,着重体现的,就是昨天的文章里提到的,茶汤的内容物的多少。

茶汤里的内容物多,那它的重量就重。反之,就没什么重量。

而称量这个内容物的多少,就要靠舌面的功力了。

喝茶汤进嘴的时候,先不要咽下,口腔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通道,它还具有鉴定茶汤的功能。

把茶汤含在嘴里,用舌平面,从舌尖到舌根,托住茶汤,从下往上,轻轻的上抬,做一个“掂”的动作。

原理跟把一件物品放到秤上面去称重一样。

你掂一掂,便能感受到这茶汤是有重量的,还是没有重量的。

有重量的,说明内容丰富,溶于水的成分极多,是一款好茶。

而没有什么重量,那基本汤水寡淡,是一款普通的茶。

喝茶舌功第四式:搅

搅这个动作,也是用舌头完成的。

把茶喝进嘴里后,想知道这款茶汤汤水是否顺滑,那就需要用舌头,以顺时针的方式,在茶汤里“搅一搅”。

搅的意思,就是搅和,搅拌,目的是让茶汤与整个舌头充分地接触,充分地感受茶汤的包裹感,顺滑度。

在搅的过程中,舌头会对茶汤的汤感有一个整体的感受。会感觉到淡、浓、稠、滑、诸般滋味。

搅的作用,就是用舌的整体,各个面,去感觉茶汤的顺滑度。

好的茶汤,因为含有丰富的果胶,会给舌带来一种包裹感,就是你会觉得舌头被一丝缎般薄薄的物质包住了,很舒服。

而果胶含量不高的茶汤,便不能令舌头有这种感觉。搅一搅,清汤挂面,十分的通透。

一眼就能望到底的平原,就没有令人探索的欲望了。

喝茶舌功第五式:咂

在茶汤咽下之后,需要做一个“咂”嘴的动作。

就像你吃了一碗超级好吃的牛肉面,不停咂巴嘴一样。

茶汤喝下后,还会在嘴里留下一些余味,而这些余味里还有啥感受,便要靠咂嘴来感觉了。

咂嘴,上下嘴唇不停交合,舌面也上下顶动,茶汤残留在舌面上,口腔内壁上的滋味,便会给你砸巴出来。

这是感受一款茶茶汤中是否有香气,这些香气是否留香长久的一个硬方式。

就像白酒的挂杯香,葡萄酒的挂壁香,是同一个道理。

能在口腔中留下极强的香气,咽下很久之后,咂嘴还能咂到香味,这才是真正的好茶。

咂,也是判断一款茶的一个补充手段。

有时候,我们靠啜,没有啜出来它具体的品种香,便要靠喝完之后的咂嘴,把尾香给咂出来,再通过咂出来的香气,具体判断它的品种。

比如一款大红袍,啜的时候,没有啜出来是哪些品种拼配成的,那最后的咂嘴,也许就能通过咂出尾巴上的香气,来辅助判断出它的品种香。

留香的长久与否,香气的纯净与否,都需要砸出来。

写完这篇文章,发现周末的夜晚再一次来临。

喝一碗福州特色的地瓜粥,配一碟糟菜,胃和身都热乎乎的。

人间最简单的幸福莫过于此。

有人要说,哎,喝个茶嘛,就是图个乐,何必搞得这么麻烦,好像要考级一样。

还练什么舌功,这简直是多此一举嘛。

是的,简单有简单的快乐,复杂有复杂的好处。

小杯慢酌是一种,大碗牛饮是一种。

怎么喝茶才舒服,我们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便好。

林妹妹说,我为的是我的心。

村姑陈把这些喝茶的方法写得这么详尽,为的是看官们的心。

列位看官们学会了喝茶,我才开心。

武林至尊,好茶一杯。

舌功一出,谁与争锋。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