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叶网,长沙的茶叶
湖南茶叶网,长沙的茶叶?
湖南金井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原长沙县金井茶厂)位于长沙县金井镇,创建于1958年,2000年实现民营企业改制,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
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小巨人企业、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加星园),2016年集团绿茶加工工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茶树上结的茶包?
采茶叶的和一般居民家中种植的观赏类茶树是不会结果的,在开花一到两个月后,就自动凋谢。湖南湘西的茶树(不是生长茶叶的茶树,而是一种油料作物)结果叫油茶.果实不能吃.只有发芽时,结了茶泡,可以吃,味道不错;如遇寒流,叶子很厚,也好吃.它的果实可以榨油,榨的油叫茶油.
湖南观音茶是茶叶吗?
1、观音茶既铁观音,中国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福建安溪县既是世界名茶的故乡,也是全国名茶乌龙茶的发源地,又是福建省乌龙茶出口的基地县市。安溪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优良。
2、饮用时使用陶制小壶、小盅(小杯),先用沸水烫热,然后在壶中装入相当於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壶容量的茶叶,冲以沸水。
3、头两道茶水通常会被舍弃,因茶叶初展,遛尘尚存,焦涩之味亦略重,不适合入口。这两道茶水会被用来温洗茶杯,两道水之後,茶杯也温暖待承了。第三道沸水冲入壶中,1至2分种後将茶汤匀倾入小盅内。
湖南哪里盛产茶叶?
湖南适合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杰地灵的人文环境决定了湖南也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地域。最著名的应该是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洞庭湖的君山岛,君山,又名洞庭山,为湖南省洞庭洞中的一个小岛,位于岳阳城西15公里。君山宛如于西洞庭湖中一块绿宝石,刘禹锡有诗赞曰“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古老的君山,物产万类,以茶最享盛名。君山银针属芽茶,因茶花树品种优良,树壮枝衡,芽头肥壮重实,每斤茶银茶约2.5万个芽头。君山银针风格独特,岁产不多,质量超群。古时君山茶年产仅一斤多,清朝尚有贡尖、贡蔸之分(即银针、毛尖)。乾隆下江南后,下诏岁贡十八斤。即使在今天,年产量也只得300公斤。君山茶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匀亮。
君山银针采摘始于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拣采芽头。盛茶蓝内须衬以白布以防擦伤芽头和茸毛。芽头要求长25 - 30毫米,宽3 - 4毫米,芽蒂长约2毫米,肥硕重实,一芽头含三、四个已分化却未展开的叶片。每公斤银针约需5万个芽头。制作工艺在近年内有所改革,将杀青改为蒸青,以提高芽头在杯中竖立的概率。
君山银针成品茶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为上。优质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叶底嫩黄匀亮。实为黄茶之珍品。
君山银针需以玻璃杯冲泡,冲泡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为壮观,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堆绿叠翠,令人心仪。其原因极简单,不过是“轻者浮,重者沉”。“三起三落”,因茶芽吸水膨胀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头比重瞬间变化而引起。最外一层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沉,随后芽头体积膨胀,比重变小则上升,继续吸水又下降,如此往复,升而复沉,沉而复升。此类现象,其它芽头肥壮的茶也有出现,但不及君山银针频繁。
沩山白毛尖:
产于湖南宁乡县大沩山之沩山乡。属黄茶。沩山茶之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民国时期仍有记载曰沩山茶之香嫩清纯不让龙井、武夷。以密印寺院内所出为最佳。又有传说,院内一老禅师,善作茶,又能识沩山地土和山向,何处产茶为佳。文革时期曾发现寺内大佛像体内存茶30余斤,有人称此为“茶禅一味”之见证云云。甘肃、新疆等地喜饮此茶。
沩山海拔千余米,山上有天然盆地,地势高峻,群峰环抱,纵横10余公里,为盛产茶叶之所。密印寺位于沩山主封之下,林木繁茂,又有卢花泉瀑布一泻千里。加之境内溪河密布,常年云烟飘渺,罕见天日。茶园饱受雾露滋润。
沩山白毛尖于清明后7-8天开采,芽叶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初展。当天采摘当天制,以保持芽叶的新鲜度。制作工艺中,熏烟为沩山白毛尖独特之处,乃关键工序。发烟燃料为新鲜芳香之枫果球和黄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烟气浓度,以便茶叶充分吸附烟气中的芳香物质。悦鼻的烟香为沩山白毛尖的特点。成茶外形叶缘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明亮,松烟香芬芳浓厚。
洞庭春:
产于湖南省岳阳县黄沙街茶叶示范场。1985年创制。产地地处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洞庭湖南岸的丘陵地带。鲜叶于清明后采摘,以一芽一叶初燕尾服为标准。经摊放杀青清风初揉初炒摊凉烘焙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条索赔紧结微曲,芽叶肥硕匀齐,白毫满披隐翠,内质香气高鲜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嫩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兴于16世纪末期,原产于安化。最早产于资江边苞芷园,后转至资江沿岸雅坪雀、黄沙坪、硒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为集中地,品质则以高家溪和马家溪为最著名。现产区已扩大到桃江、沅江、汉寿、宁乡、益阳和临湘等地。湖南黑茶有黑茶砖、花茶砖、茯砖茶和湘尖等,均由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制成。湖南黑毛茶分四个等级,带松烟香,无粗涩味。
茯砖茶:
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制作,又称"泾阳砖"。现在茯砖茶集中在湖南益阳和临湘两个茶厂加工压制,年产量约2万砘,产品名称改为湖南益阳茯砖。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X18.5X5厘米。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每片砖净重均为2公斤。茯压茶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金黄色霉菌(俗称"金花")颗粒大,干嗅有黄花清香。
湘尖茶:
"湘尖茶"是湘尖一、二、三号的总称。湘尖是黑茶紧压茶的上品,为安化白沙溪茶厂所产。湘尖一号的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湘尖二号的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画龙点睛,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湘尖三号的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北港毛尖:
产于湖南岳阳康王乡北港杨家湖一带,属黄茶。北港茶唐朝时有盛名,传闻文成公主曾携北港茶之西藏。早春清晨,湖面水汽上升,低空缭绕,经微风吹拂,如轻纱薄雾尽散于茶园上空,极利茶树生长。
北港毛尖一般在清明后5-6天开采,鲜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晴天采摘。随采随制。成茶外形芽壮叶肥,毫尖显露,呈金黄色。汤色橙黄,香气清高,滋味醇厚。产品按老嫩度分特号、1-4号五个档次。
高峰云雾:
产于湖南省祁东县高峰茶场。产地在县正北而后"三阳山"半山腰上,三阳山座落在衡阳、邵阳、祁阳交界之外,有"一足踏三阳"之称。三最山纵横数里,上有钟鼓寨、三旭庵、白云泉、真神洞等十多处名胜景点。茶园周围树林茂密,云雾缭绕,年均温15.3℃,无霜期257269天;土质由页板岩发育而成,土层空厚,通透性好,PH值酸性,极宜茶树生长。鲜叶以一芽一、二叶初燕尾服为标准,于清明前后采摘。经摊放杀青青风初揉初干做形提毫摊凉烘焙等八道工序而成。成品细紧弯曲显毫,色泽深绿尚润;香气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度芽叶完整成朵、嫩绿明亮。
祁山白芽:
产于湖南省祁东县大同市茶场。由祁东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曾庆辉煌和技术员程寅生等创制这里自唐代开始种茶,清同治年间产"祁山毛尖"(又称白毛尖),本世纪80年代试制"祁山白芽"。产地祁山山峦重叠,绵亘起伏,树木葱郁,云雾缭绕,土壤肥沃,年平均温度16.8℃,无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387.1毫米,相对湿度85%以上,优越的生态条件使茶芽肥壮,持嫩性强。鲜叶采摘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经摊放杀青摊凉揉捻做条提毫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条索紧细微曲,白毫满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叶底嫩绿明亮。
湖红工夫茶:
湖红工夫茶主产湖南省安化,桃源、涟源、邵阳、平江、浏阳,长沙等县市,湘西石门,慈利、桑植、大庸等县市所产的工夫茶调之"湘红",归入"宜红工夫"范畴。湖红工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工夫红茶之一,对我国工夫茶的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湖红工夫以安化工夫为代表,处形条索贤能结尚肥实,香气高,滋味醇厚,汤色浓,叶底红稍暗,平江工夫香高,但欠匀净,长寿街及浏阳大山一带产香高味厚(靠近江西修水,归入宁红工夫)淅化、桃源工夫处形条索紧细,毫较多,锋苗好,但叶肉较薄,香气较低,涟源工夫新发展的茶,条索紧细,香味较淡。
湖南坡茶是什么茶?
湖南坡茶指的是湖南坡村所产茶叶的统称,并非指某种茶,湖南坡曾经是安化的一个乡镇,后来划归马路镇,改为湖南坡村,湖南坡生产优质茶品,且香味浓洌,素负盛名,湖南坡产茶历史悠久,不但产黑茶,还产红茶,同时出产两种优良茶叶,是安化历史上优质茶叶的重要产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