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位于哪个省,中国瓷器行业为什么那么发达

2023-06-28 97阅读 0评论

定窑位于哪个省,中国瓷器行业为什么那么发达?

北宋时期中国的瓷业发达,是因为国家经济空前繁荣,“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活动频繁,国民购买力提升等综合因素,促使制瓷工艺大幅度进步的结果。

一、经济的发达促成审美的改变

定窑位于哪个省,中国瓷器行业为什么那么发达

北宋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经济的“珠穆朗玛峰”,其经济到达“峰值”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80%。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商业的政策,尽量避免对外战争,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到了北宋中叶,栗米满仓,宋代的边军都吃不惯小米。像天竺葵都被当成野草,没有人食用。

根据成书于靖康年间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梁都城里的餐馆,“送外卖”用的餐具都是银制的。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之后,吃穿不愁的人们,对于生活用品就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大家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瓷器,投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于是就促使瓷商们在烧瓷的工艺上精益求精,瓷市因而得以繁荣。

二、出口贸易让瓷商赚得盆满钵满

宋代国家的商业税收比较宽松,商人的利润空间很大。“澶渊之盟”后,北宋一百多年来,没有爆发过对外战争,边境贸易十分发达,商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宋朝在北面设置了“榷场贸易”,与辽国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进行经济活动。少数民族用兽皮和奶制品等物品换回瓷器,一部分自用,而另一部分则是倒卖到中亚获利。

而南面的“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与茶叶,依然是“主角”。宋代的造船业发达,港口吞吐的能力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因为宋瓷质量好,外形美观,受到了欧洲贵族的追捧。在当时的西方,中国瓷器的价格已经超过了黄金,所有的贵族都以拥有中国瓷为荣。

根据专家推算,当时宋朝单单通过海上瓷器贸易获得的GDP,就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20%,与中国通商的国家,达到了五十三个。在暴利的驱使下,中国的瓷窑同时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就不足为怪了。

三、工艺提升与宋瓷业贸易相辅相成

宋代烧瓷,注重对窑温的控制,为了达到较高的炉温,一改前代用柴烧窑的习惯,改用煤炭烧窑。根据专家的推测,河北定窑的酱釉瓷烧成温度已经达到了1350摄氏度上下,与现代窑炉的温度基本一致。而到了现代,我国解放以后,很多地方烧窑,还在采用木柴。

宋代瓷窑的构造与前代相比,也得到了不小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馒头窑”,南方则有“龙窑”。瓷窑容量变大、炉温变高,一次可以批量烧制更多高品质的瓷器。在烧瓷的装饰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白釉、红釉、变釉等各种上色技巧,用以满足世界各地不同社会层次,不同审美习惯、不同信仰的人们的需求。

海陆贸易的发达,扩大了宋瓷生产的规模;瓷商得到丰厚的利润,加大了对宋瓷研发改良的投入,生产出了更多的好瓷。宋瓷质量好,销量就高;销量高,利润就高;利润高,工艺创新上投入就大;工艺创新投入大,烧出来的宋瓷,质量就更高。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终于把宋瓷的审美与工艺,推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

结语

北宋因为藏富于民,国民的购买力强;民间与上层,同时通过“内需”提升了对瓷器艺术的审美。又因为“世界贸易”的繁荣,以“外需”的形式,推进了宋瓷业生产工艺的进步,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繁荣。

中国五大名窑哪个市场价值最高?

汝窑价值最高

一、钧窑

钧窑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正如一句行内老话所说的“黄金有价钧无价”,正是对其价值的肯定。

二、汝瓷

汝瓷,中国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因产于汝州(临汝旧称)而得名,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其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 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三、官窑

官窑出品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朴人眉于,被视为瑰宝。 官瓷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瓷,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

四、定窑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在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五、哥窑

哥窑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而在这5大名瓷当中,最值钱的是哪个呢?很多人认为是钧窑,实则不是。单就拍卖市场上的表现,汝窑才是最值钱的。在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中,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形笔洗以2.786亿港元成交,成了5大名瓷当中成交最高价格纪录。

古代五大陶都是哪些地方?

中国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1、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钧瓷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

2、汝窑: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汝瓷在中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

3、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

4、定窑: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5、哥窑:哥窑瓷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定磁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野北村及东西燕川村,在宋代属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故名。

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画匠画家艺术家都是画画的?

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来区分画匠、画家和艺术家,有一点是肯定的,所谓的画家也好,画匠也罢,跟你拿了多少年画笔,画了多少年的画没有必然联系。

有时候画匠和画家的确是很难界定的,就连徐悲鸿这样的公认的大艺术家都不例外。一般人是不敢对徐悲鸿说三道四的,但是颇富个性、心直口快的吴冠中先生却敢说。在晚年享国际大名后,吴冠中先生这样评价过徐悲鸿:“他可以称为画匠、画师、画圣,但是他是‘美盲’。”

吴冠中先生虽然以性情耿直著称,但是对徐悲鸿的这句评价却显得相当含蓄而有深意。画匠、画师、画圣这几个意思完全不同的词被放到一个人身上,可见吴冠中先生也很难对一个艺术家给出精确的定义,这样的评价每个人都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是把“美盲”这个词放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徐悲鸿身上,的确值得细细体会。

很多人并不知道,当年徐悲鸿对吴冠中也是不太待见的。虽然两个人都有留学欧洲的经历,但是吴冠中是林风眠的弟子,而徐悲鸿与林风眠艺术观念上的格格不入是人尽皆知的。吴冠中当年回到北京之后,在油画家董希文的引见下拜访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徐悲鸿,希望能聘请他到该校任教。但二人话不投机,艺术观念也大相径庭。虽然吴冠中后来还是进入了中央美院,但颇不得志,最终被“赶”出中央美院,到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水彩画去了。

有了这样的交集,再看上面吴冠中先生对徐悲鸿的评价,或许会有更多的理解。客观的说,无论是徐悲鸿还是吴冠中,虽然都致力于对中国画的改良和创新,但是他们在这些方面都算不上真正的成功者。

吴冠中先生虽然算得上中国当代画坛颇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是与徐悲鸿对当代中国画坛的影响力相比,似乎也很难比肩。尽管如此,在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学体系之内,教育出来的学生几乎是千人一面,极少有个性差异,这实际是艺术创作的大忌。我们看看中央美院出来的那些油画名家,从吴作人、靳尚谊到杨飞云,莫不如此。这或许也是吴冠中后来说徐悲鸿是“美盲”的原因之一吧?

今天看来,就徐悲鸿与吴冠中两人的艺术观念而言,应该都有不太全面、有失偏颇之处。同样是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坚持自己的艺术思维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思想上产生一些碰撞也在所难免。徐悲鸿先生如此,吴冠中先生亦是如此。

对徐悲鸿先生的评价尚且如此,一般的艺术家要想断定为画家或者画匠,殊为不易。如果一定要找出个衡量标准来,更多的应该还是体现在文化底蕴方面的差别。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