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黄酮茶,痛风为什么吃蔬菜能治好
六味黄酮茶,痛风为什么吃蔬菜能治好?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我回答痛风与蔬菜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是成都西部痛风风湿医院痛风科医生刘良运。为什么会有人说痛风吃蔬菜能治好呢?我想这其中还是需要探究一下,毕竟很多痛风患者对于“食疗”还是存在有幻想和疑虑。
有人认为痛风了就只能吃蔬菜痛风是什么病呢?是代谢性疾病、晶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也就是说,本身就是由于嘌呤物质在体内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当尿酸浓度过高,尿酸以单水单钠结晶体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滑膜和肾脏中,突然有一天,沉积在关节的尿酸盐晶体引起了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造成了关节的剧烈疼痛、红肿和发热,这就是痛风。
不少人认为痛风就是由于大吃大喝造成的,实际上尿酸浓度决定了痛风是否发病,正常人摄入食物来源的尿酸每天约450mg。饮食确实能影响血尿酸水平,不加节制的暴食富含嘌呤食物,尤其同时还酗酒可以明显让尿酸水平增高。
虽然食物能让尿酸水平增高,但让尿酸水平增高的不仅限于食物。痛风与尿酸生成增多和排泄减少的相关基因有关,也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有关,在影响痛风的环境因素中,海拔、气温、气压、外伤、药物、糖尿病、乳酸中毒、高血压、肥胖、剧烈运动、血液疾病、细胞毒性药物的使用、食物和饮酒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造成炎症。
但是以往都认为痛风是“吃出来的疾病”,早前有人说能“把吃出来的疾病吃回去”。那么就给人们造成这样一种假象:痛风既然是吃喝出来的病,那不吃和不喝就能让痛风“消失”。所以以往的痛风饮食就强调限制高嘌呤和中嘌呤食物的摄入。
什么是高嘌呤和中嘌呤的食物呢?我们可以看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动物肉类、鱼类、贝类和内脏类绝大多数都属于高嘌呤和中嘌呤的食物,而多数蔬菜、水果和主食类大部分都属于低嘌呤食物。
而以前对于痛风的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就是:不喝酒、不吃动物内脏、不吃高嘌呤肉类和不喝肉汤、不吃海鲜,并且喝充足的水分,其他食物可以适当食用。
这里所说的其他食物大多是指蔬菜。而医生对痛风患者也会这样交代,这让痛风患者误以为蔬菜能够降尿酸,于是舍肉做起“和尚”。
但是,长期下来后的结果如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有人认为痛风了有些蔬菜不能吃正常人每日嘌呤的摄入量可以多达600~1000mg/天,通常而言,建议痛风患者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每日摄入嘌呤含量在100~150mg以内。而经过治疗后,血尿酸能长期保持在正常水平后,摄入嘌呤含量可以适当增加。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具体每日饮食中,是很难做到定量摄入的,即使如前面所列表格中有林林总总的食物嘌呤含量,但是精确量到底是多少,没几个人能知道。
所以大家都是粗略的估计,也就是说痛风患者对于蔬菜的热衷来源于对于肉类的摒弃,粗略的估计不如一下就否定掉比如内脏、肉类和海鲜等食物,那么可供选择的就只有蔬菜。
但是也有人提出,扁豆、黄豆、大豆以及豆制品等所含嘌呤成分比较高,也有不少医生认为豆类和豆制品类可以增加痛风的发病率,而且豆类有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潜在作用。
在我们的餐桌上,豆类、豆芽、豆腐、豆干都是常见的食物,如果连豆类都不能吃,那就只能只能吃绿色植物了。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担忧,首先豆类的嘌呤与肉类的嘌呤种类不同,豆制品要代谢生成尿酸不像肉类那么容易;其次,豆类虽然所含嘌呤含量相对丰富,但同时也含有促进肾尿酸排泄的物质;最后,豆类所含的纤维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豆腐、豆干等豆制品类更不用担心,因为豆制品在浸泡、磨浆等加工过程中,有一部分溶于水的嘌呤会流失;而且豆制品加水烹饪后,嘌呤浓度也已经大大降低。有些患者问我,豆浆可以喝吗?我的回答是,可以喝,但是注意少糖。
也就是说,有些高嘌呤的蔬菜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并无不利影响;而有些低嘌呤的食物比如富含果糖的蔬菜蔬果则不利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控制。
说完豆制品,其实还有人对菌类蔬菜有疑虑,因为从嘌呤含量表上看,菌类蔬菜比如蘑菇、木耳和银耳的嘌呤含量也比其他蔬菜要高。我们要注意,这些菌类的嘌呤含量通常是干货,如果泡水后,嘌呤含量通常较低。所以其实也可以吃的。但是刘医生在这里提醒大家,有许多剧毒蘑菇和普通蘑菇一样外表都是朴实无华,但是食用一定要注意,不要自行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蘑菇;不要食用浓菌汤,比如时下流行的蘑菇宴还是要当心。
有人认为蔬菜可以让痛风患者降尿酸现在我们知道,香菇、木耳、银耳、菠菜、韭菜、扁豆、豌豆、大豆、黄豆以及豆制品等蔬菜,从理论上说摄入这类食品应该会升高人体的血尿酸水平,但是研究表明食用这些嘌呤含量丰富的蔬菜并不会增加急性发作的频率以及痛风的发病率。
那么其中的原因就是这类食品所含的是植物性嘌呤,植物性嘌呤很难被人体吸收转化为尿酸,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食物还含有促进尿酸排泄的营养物质。大概“传说”蔬菜能治痛风的原因就来源于此。
但是,蔬菜有助于降尿酸并不代表蔬菜能够治疗痛风。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食疗”对于痛风而言只是一种辅助作用,通过大量吃蔬菜短期内降尿酸的作用不大,更遑论治疗痛风这么复杂的一件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必须提供依据:
首先,事实证明,再严格的嘌呤饮食控制对于降尿酸而言,仅能降低60~90μmol/L的尿酸,大多数痛风患者尿酸都在480μmol/L以上,而简单通过食疗降下来后的尿酸也无法达到360μmol/L以下的达标值。其次,痛风及尿酸高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遗传、肥胖、代谢综合征、压力、运动、高嘌呤食物、高脂肪食物、高糖食物、高热量食物、高酒精食物、缺乏运动、外伤、药物等都是发病发病和诱因,饮食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只是改变饮食,无法从根源上去改变痛风。最后,蔬菜确实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其营养物质可以改善代谢紊乱,减少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和内源性尿酸的产生,但是仅仅吃蔬菜往往导致的是营养不均衡,长期过后会出现免疫失调。也就是说,对于治疗痛风而言,吃蔬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对于痛风的饮食控制原则是根据患者痛风病情来进行的,处于不同疾病分期,有很多细节都需要注意。出现痛风还是建议及时治疗,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坚持长期治疗降尿酸,维持尿酸的达标状态。
尤其对于蔬菜而言,刘医生的建议是:对于嘌呤含量高的蔬菜,如果实在担心,那么就通过煮和水焯的方法降低嘌呤含量;对于可能引起肾结石形成的蔬菜,比如菠菜等可以避免吃或者通过水煮的方式降低蔬菜中的尿酸;对于腌制的蔬菜,比如泡菜、酸菜、坛子菜等,因为含盐量较高,可以减少或避免食用;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蔬菜,比如辣椒、韭菜等,因为容易诱发急性痛风发作,建议少吃,急性期不吃;对于发酵食品,比如蔬菜罐头、腐乳等,建议少吃,急性期不吃。
失眠可以吃什么东西调理?
不请自来!
失眠、肥胖、久坐不动可谓是现代人疾病的三大源头!
其中失眠更是拔得头筹。
不见得十人九胖,但总有人失眠过,或是一次两次,或者短期,有严重者更是长期失眠!
对于健康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劳神伤身的行为。
常说熬夜,多数却说,没熬就是睡不着。
#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前段时间刷上热搜的话题,估计很多人感同身受。
睡眠不好,跟睡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吃什么饮食有助睡眠不好说,但影响睡眠的因素你看有没有:
首先来问问,你想想自己某天睡不着,白天有没有:
下午喝咖啡、跟人吵架。
睡前两小时做运动,还又吃又喝看恐怖电影?
偶尔失眠的人,大多都是这些因素导致。
因为很多时候,睡不着跟自身经历或体验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大多数经常失眠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手机、压力等等问题都在影响着你的睡眠。
睡不着也因此而来。
而我们为什么会困,是因为身体发出暗示,告诉大脑我困了要睡觉。
环境中的信号告诉我们,外面的天黑了。
嗜睡中的化学成分上升,比如腺苷和褪黑素,使我们进入浅睡眠,并且越睡越深。
分享几个改善失眠睡不好的小方法: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漆黑,我们的大脑会把黑暗和夜晚、光亮和白天联系在一起。
在夜晚,在满是屏幕的明亮房间里体内褪黑素会减少,这会使你的身体认为现在是白天。
降低卧室温度更有助于入睡,理想的睡眠温度是18℃-21℃。
制造白噪音,白噪音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出现,例如下雨声、风吹动树叶等等。
为什么有些人下雨天会更容易睡,睡得更好,就是来自于这个效果。
平时我们周围的环境不是绝对的安静,这些你“听”不到的噪音,引起了大脑的应激反应,从而分泌激素使我们的身体保持清醒状态。
而白噪音提供了一个“屏蔽”的作用,让那些噪音不那么明显,减少大脑的应激反应。
少做影响睡眠的事
躲开蓝光,来自手机、电视、电脑等蓝光都会减少体内的褪黑素,最好提前放下你的手机,但对于大多数人来,似乎.......
临近睡前的俩小时,多吃多喝跟多动都不要,吃喝增加胃负担,刺激性食物更容易让你睡不着。
有些人认为运动能有助于睡眠,这睡前运动真不能,反而会让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一定的入睡障碍。
做点能让你睡得快的事
如果你在床上感觉不到睡意,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不要强迫自己进入睡眠。
可以离开床,干点别的事情,看一点枯燥的、理论性的书籍或者做一些反复、无聊的事情,这样更容易让大脑疲劳,继而产生困意。
此外,平时要调节好心态,白天进行适当的运动,睡觉时保持合适的睡姿(仰姿是最适合人睡觉的姿势),打鼾、腰背不舒服或怀孕人群则建议侧着睡觉,选择合适的睡眠用具。
先讲这么多,欢迎分享,更多内容请关注爱问文西头条号哟!
血糖高的人能不能吃桔子?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橘子的糖分主要来自于天然果糖和蔗糖,其升糖指数(GI,Glycemic Index)为40,属于低GI食物范畴。低GI食物会较缓慢地释放葡萄糖到血液中,有助于控制血糖及提升饱腹感,对长期控制血糖有益。同时,橘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橘子同时富含纤维素,也会减缓果糖和蔗糖的消化吸收速度,使血糖缓慢升高,并保持较长时间的饱腹感,对身体有益。
但是请注意橘子的含糖量较高,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有代谢疾病的人群,仍需要谨慎食用橘子,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摄入。同时,不能过度食用橘子,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男性身体衰老有哪些信号?
其实,社会中有这样一类人群需要我们给到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它们肩负了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责任,这就是“男性朋友”。对于男性朋友而言,随着时间的更迭,无论从外部表征还是心理变化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衰老。
具体而言,从哪些变化(信号)可以看出呢?又该如何的去护理和预防呢?从脑部能力来说,记忆力出现明显的下降:
对于男性朋友而言,和正常人一样,随着时间的延续,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相对越来越少,这时大脑的功能也逐渐出现了衰退,主要的表征就是记忆力随着时间的延续慢慢下降,记忆的敏捷程度和精确度相对较低;经常忘事、记忆断续等问题会出现,对于很多男性朋友来讲,很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食欲出现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食欲方面也出现了减退,中老年人大多不爱吃饭,这是由于年龄增长所导致的胃肠消化功能也会发生衰变。
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在减弱:
岁数大了,人的四肢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其实也在或多或少的变化,一般而言,运动后心跳加快的现象持续的时间会增长,另外肢体协调性也不如年轻时,这主要是因为在人体的衰老过程中,心脏肌肉会慢慢老化、弹性也会减弱。
视力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
年龄逐渐增长,岁数越来越大,眼球的晶状体变得越来越厚,这时视网膜会变得越来越薄,导致视力会出现逐渐的衰退,聚焦能力也大不如从前。眼睛视力的变化也是男性衰老的一项比较突出的外部表征。
听力也在下降:
除了视力下降以外,听力也会随着年龄变得越来越弱。男性中年以后,耳道会变得越来越窄,也会逐渐萎缩,这时对于高频声音的听力就会下降,也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
头发逐渐脱落、老年斑会逐渐出现:
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会逐渐衰退,皮肤变得越来越薄,而且弹性也会变得越来越差,光泽度降低;另外头发的脱落也会加速,这些都是一些可以肉眼看到的外在表征。
口腔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迁移,口腔中产生的唾液会变得越来越少,牙齿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质地会变得越来越脆;牙龈出现萎缩,牙缝也会变得更宽。
睡眠能力较差:
入睡慢、睡眠时间少,坐着就会睡着、醒来的早、睡眠不踏实等睡眠问题也是衰老的几大特征。
体重增加、肥胖的情况相对严重:
这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问题,随着男性朋友年龄的增加,脂肪也会增加,活动越来越少,自然患肥胖的几率也就会增加;所以,腰围越来越宽、体脂肪率越来越高也是一个特点。
肌肉和骨骼的变化:
男性越来越衰老,肌肉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少,变得更加松懈且软嫩;骨头的韧性和弹性都会随之降低;容易出现骨折、骨质酥松等问题;以至于活动能力减弱。
对于男性朋友而言,如何更好的远离衰老?最大程度丰富自己的餐食,营养均衡摄入:
饮食多样,保证每日营养物质的充足摄入,避免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身体出现相应衰老的变化,比如说皮肤,再比如说您的头发;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喝奶吃鸡蛋,吃得好才能更好的保证自己的健康。
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无论是抽烟还是喝酒,再或者是熬夜(打麻将、吃夜宵),等等这些不靠谱的习惯请您从根本上拒绝,这些习惯都会在很大层面上影响我们的健康,让自己加速的衰老。
选择靠谱的习惯:
多做运动,多出去旅游,多晒太阳,多和朋友交流,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美丽,让自己老的慢点。
适当运动,保证睡眠:
运动是身体的保鲜剂,对于男性朋友来说,有一个健壮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建议您一周最少要有三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的时间。
对于男性朋友,其实是社会中更需要关注的一类群体,它们肩负的使命相对更多,让他们老的慢点,请从这些方面做起。
注:营养师王思露,希望原创回答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地黄能不能降低血糖?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滋阴清热、补血止血等功效,临床应用极广,中医常取其滋阴清热之效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一般认为,生地黄(简称生地)甘寒,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熟地黄(简称熟地)甘温,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效。在古今糖尿病防治的中医处方中,生地黄与熟地黄均有入药,且比例相当。为了弄清生地与熟地究竟哪个用于糖尿病治疗更为合理,实验以此前复制成功的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小鼠模型[1]为平台,对二者的降糖降脂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地与熟地样品,从市场上购得生地黄,经鉴定系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得生地。取上述生地,按每100g生地药材加40g黄酒拌匀,装入高压锅中隔水炖至黄酒被吸尽,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时,切厚片,干燥即得熟地。将生地与熟地分别打成细粉,临用时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同样浓度(含生药量)的混悬液备用。养阴降糖片,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120206。所有药物的给药剂量以g(生药)/kg(体重)计。 1.2 动物,ICR小鼠,清洁级,20 2g,全部♂,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浙动)2008-0033。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浙)2008-0112。 1.3 试剂,四氧嘧啶,Sigma公司产品;葡萄糖试剂盒、胆固醇试剂盒、甘油三酯试剂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上述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使用。高脂饲料委托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加工,其中含基础饲料 65%;蔗糖5%;蛋黄粉10%;猪油10%;全脂奶粉10%。 1.4 仪器,HITACHI-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产品。 1.5 方法 1.5.1 糖尿病小鼠模型制备[1]:取90只健康ICR小鼠,随机分出10只为正常组动物。其余小鼠先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于第31天禁食不禁水16h后,尾静脉注射新鲜配制的浓度为2%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剂量为50mg/kg 。正常对照组小鼠在禁食16h后于尾静脉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上述小鼠经过72h的自由饮食后,于尾静脉取血测定血糖与胆固醇,选择血糖值大于16.0mmol/l、胆固醇大于正常1.5倍的小鼠作为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小鼠。 1.5.2 动物分组与给药: 取6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按血糖值分层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养阴降糖片10/g),生地和熟地各大、小2个剂量组(10,5g生药/g)。从造模第4天开始给药,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生地、熟地及养阴降糖片混悬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体积的蒸馏水,1次/d,连续2周。 1.5.3 实验观测指标:分别于给药前(0d)、给药第7天、给药第14天于尾静脉取血用血糖仪测小鼠的血糖值。末次给药后小鼠禁食12h,口服葡萄糖2.5 g /k g,尾静脉取血分别测定口服前(0h)、口服后0.5,1,2h的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后小鼠摘眼球取血,离心分离血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 1.6 统计学处理 定量指标以X s的形式表示,对两组定量资料的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地与熟地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结果见表1。
结果见表2。表2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口服葡萄糖负荷后0,5,1,2h血糖值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养阴降糖片和生地大小二个剂量组及熟地大剂量组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口服葡萄糖负荷0,5,1,2h血糖值,说明生地黄与熟地黄均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同样剂量下生地黄的作用强于熟地黄。
2.3 生地与熟地对糖尿病小鼠血脂的影响结果见表3。表3结果表明,生地黄大、小二个剂量组与熟地黄大剂量组及阳性药养阴降糖片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C、TG、LDL水平明显下降,血清HDL-C水平明显升高。说明生地与熟地均具有降脂作用;同样剂量下,生地的降脂作用强于熟地。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大量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紊乱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西药仍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但由于毒副作用和高昂的医疗费用,从天然产物或中药里筛选和发现降糖活性成分已引起广泛关注。已发现的天然产物或中药中降血糖活性成分有糖类、黄酮类、皂苷、萜类、糖蛋白、多肽、二苯乙烯类、生物碱、不饱和脂肪酸、含硫化合物、四氢吡喃类、吡咯化合物、有机酸等,同时研究表明中药往往在降糖的同时具有降脂作用[2][3]。 地黄是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中医认为,中药生地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效,为治疗糖尿病的四大"圣药"之一,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献研究表明,在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中,生地使用率居前三位,而且在治疗糖尿病复方中药与中成药制剂中也经常含有生地。而熟地作为地黄的主要炮制品,在中医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也广为应用,特别是在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中,应用熟地的频率也相当高。国内外学者已对地黄的降糖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活性成分包括地黄梓醇、地黄低聚糖、地黄寡糖、地黄苷D等[2][4]。 养阴生津是地黄公认的传统功效,也是中医用其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理论依据。为此,本试验运用成功复制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以此为平台观察比较生地与熟地对该型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地黄的降糖降脂作用优于熟地黄。这为中医运用地黄防治糖尿病的处方遣药提供了药理学依据。如能结合二者的降糖有效成分分析,将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有待下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