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银针茶,紫砂壶君山银针泡法
君山银针茶,紫砂壶君山银针泡法?
用紫砂壶泡君山银针茶时,可以选用身高,口大,体积容量大的紫泥紫砂壶,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更佳。
君山银针茶紫砂壶的冲泡程序是:
1、赏茶
用茶匙摄取少量君山银针,置于洁净赏茶盘中,供宾客观赏。
2、洁具
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中水珠,以避免茶芽吸水而降低茶芽的竖立率。
3、置茶
用茶匙轻轻地从茶叶罐中取出君山银针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
4、高冲
用水壶将70℃左右的开水,利用水的冲力,先快后慢冲入茶杯,至1/2处,使茶芽湿透。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杯满为止。为使茶芽均匀吸水,加速下沉,在水和热的作用下,茶姿的形态,茶芽的沉浮,气泡的发生等,都是其他茶泡时罕见的,这是君山银针茶的特有氛围。
5、奉茶
大约冲泡10分钟后,就可开始品饮。打开杯盖,一缕含着甜香的白雾。
高山银针属于什么茶?
黄茶。银针茶是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茶叶十大顺口溜?
1、普洱广告做得好,不如普洱熟茶好。
2、精华源于天然,品质来自口感香浓渝溢春常在,名茶溢香飘万家。
3、评茶品茶凭意境,收茶售茶授健康。
4、香浓渝溢春常在,名茶溢香飘万家。
5、清香茉莉雅毛尖,茶未醉人人自醉。
6、美容养生饮良品,茉莉香茶渝春香。
7、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香渝春茶香满院,享受醉人自然香。
8、喝茶,不仅仅是享受香渝春茶叶:品味人生,畅叙幽情。
9、灵山秀水出名茶,自在怡人香渝春。
10、天道大品茶,回归自然香。
11、金品质,御贡茶,叶珍贵。
12、清新自然,好味道,香渝春茶叶;茶香茶浓,好品味,香渝春茶叶。
13、一盏情茶,暂留乌山客。
14、浩瀚山河,徜徉人生;源远流长,香渝春茶。
15、真心凝天道,好茶品人生。
泡好的茶叶在杯底立着的是什么茶?
君山银针。 确定。
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立于杯底。三起三落,浑然一体,确为茶中奇观,入口则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君山银针属黄茶类,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雅号"金镶玉" ,又因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故名君山银针。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三起三落,浑然一体,确为茶中奇观,入口则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为什么贾母不喝六安茶却喝老君眉?
妙玉为贾母奉老君眉蕴玄机:贾母黛玉都是大俗人
《红楼梦》中,若论品茶高手,非妙玉莫属。而妙玉品茶之高,还在于以茶为待人接物与彰显个性才情的独特方式。
《红楼梦》第41回写贾母酒后带刘姥姥一众人等来到栊翠庵吃茶,妙玉亲自奉茶,贾母却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两人对话,充满玄机或者说机心。
贾母何以武断断言妙玉捧上的是六安茶?似乎出言不逊而以此拒,是对妙玉不信任,不了解,不以为然?亦或是向众人显摆自己的独特茶艺?
贾母又何以非六安茶不喝?但她拒绝喝六安茶,又为何不点别的茶?似乎有意为妙玉出难题,又似乎想当众显露对妙玉的冷漠?
妙玉为何能在料事如神为贾母烹她最爱的老君眉?而她的一“笑”,与其说是奉承,莫如说是针锋相对的不亢不卑的对等回击。
六安茶是南方名茶,明代屠隆《考槃余事》中记载,六安茶属于精品茶之列,味道不香而略苦,因产于安徽六安而得名。而妙玉从小生活在南方,又是品茶高手,故贾母想当然以为妙玉会拿她认为的最好的南茶来招待她。
但贾母偏偏不认这个茶,怕喝这个茶,所以,不等妙玉说明,就自顾点出这是六安茶,而且毫不客气声明自己不喝这个茶,妙玉是劳而无功。
妙玉妙的是,她恰恰为贾母准备的就是她的最爱老君眉。那么,贾母为何不爱吃“六安茶”,而喜欢“老君眉”?
一是日常生活习惯所致。贾母长期生活在北方,而北方居民多喜饮花茶类和发酵茶类。老君眉即属此类茶之名品。
二是因为贾母才吃了酒肉,而老君眉茶的功效之一就是醒酒并去肥膩,再加之贾母年事已高,脾胃虚弱,饮滋味醇和的老君眉茶最适合。
三是老君眉产于洞庭君山的君山银针茶”,其外形似眉毛,外覆白毫,,故称老君眉。而“老君眉”三字,又含“老君”与“长寿”两意,都极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主的身份,更有祝福长寿之意。
以上三点,既有贾母此时要饮老君眉茶之用意,又全为妙玉料想在先,故妙玉能正巧迎合贾母心思而奉上老君眉茶,以此见出妙玉聪颖过人。
贾母似乎有意与妙玉较劲,又问这盅老君眉用的是什么水泡的。妙玉笑回“旧年蠲的雨水”,而非寻常井水。贾母再无话可说,可见妙玉为贾母准备的茶与水何其周备细密,似乎她曾对贾母的饮茶习惯有过深入研究,当然,更对老君眉茶的茶性了如指掌。
但是,此后妙玉与宝玉、黛玉、宝钗在自己房间品茶时,她却因黛玉错品成旧年雨水而嘲笑她:“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贾母是长辈,猜错茶妙玉不敢嘲笑,黛玉与她年龄相仿,她就毫不客气地讽她是个“大俗人”,出语不可不尖刻,但同样得理不饶人的黛玉却不敢呈口舌之利,怏怏而退,暗暗嘀咕妙玉是个“怪人”。
但妙玉嘲讽黛玉不识茶水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倘与贾母老君眉事件对比看,便益见玄机与机心。因为妙玉给贾母泡的茶水正是“如何吃得”的“隔年蠲的雨水”!而宝黛钗三人泡茶的水却是五年前“梅花上的雪”化的水!原来妙玉对贾母并未奉若至尊老君,她的待遇竟不如宝黛钗!显然,在妙玉心里,贾母也是“大俗人”一个,连五年的梅花雪水泡茶也不配。若说黛玉是“大俗人”,贾母岂不更俗?真是有其俗贾母,方有其俗外孙女。而这两人,可是贾府中品位最不俗之人啊!
这样一来,妙玉岂不把贾府一众人等都视为“大俗人”? 老君眉茶事见出妙玉之清高孤傲胜过黛玉。她虽然寄居贾府,却毫不把贾府老老少少看在眼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