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渝,重要谋士张昭为何选择做带投大哥

2023-06-25 110阅读 0评论

周渝,重要谋士张昭为何选择做带投大哥?

我们看《三国演义》中,对那个在赤壁之战前力主投降的张昭都有印象。这个人作为东吴的重臣,在曹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居然带领大部分文官要求孙权迎降曹操。这让我们感觉这个人性格软弱,经不起外界的压力。

幸亏吴国太说起孙策遗言,说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在召回周瑜后,在周瑜的支持下,才下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发动了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后,在庆功宴上,张昭向孙权祝贺的时候,孙权讽刺的对他说,幸亏没有听你的投降的建议,要不然现在我就去要饭了。这话引起大家哄堂大笑,也让张昭感到无地自容。

周渝,重要谋士张昭为何选择做带投大哥

但是,在现实中,张昭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懦弱无能,他其实是孙策的托孤大臣,是孙权的老师。他这个人文武双全,在孙策手下担任长史、抚军中郎将的时候,孙策将他看作自己的老师兼朋友对待,孙策军中的文武之事都交给张昭处理。

孙策在被刺客谋杀将死的时候,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孙策对张昭说出的话,与后来刘备对诸葛亮说出的话如出一辙。那就是孙权如果不足以担负起东吴之主的担子,你就自己取代他。张昭也不负孙策的嘱托,他将年轻的孙权培养成一代英主。可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被孙策寄予重托的人物,为何在曹操来信威胁的时候,就马上屈服,还劝孙权投降呢?

一、张昭劝降是由于对当时形势的误判。

我们在后世看赤壁之战,都能够指出曹操在当时的用兵错误。可是,这是建立在我们所知的结果上的。在当时,曹操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没有人能够预测到他一定会失败。

首先,曹操一直打着汉献帝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对外的讨伐中,曹操占据了大义的名分。这样,曹操在政治上先声夺人,让很多摇摆不定的势力很快投入他的怀抱。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就用这种手段,招降了张绣,保证了自己南线的安全。这种政治攻势,也造成了东吴内部的思想混乱,让东吴的群臣意志不坚。

在军事上,曹操更是占有绝对优势。曹操在南下荆州的时候,正值刘表病逝,继位的刘琮在部下的劝说下不战而降了。唯一敢于抵抗的刘备,也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的精锐追上,被打得大败。刘备只得转投江夏的刘琦,暂时苟延残喘。

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他的势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荆州在北方战乱期间,由于比较安定,有大批的外来人口流入,这使得荆州成为人口密集,经济富庶的地区。而且刘表多年经营的军队,也大部分落入了曹操的手中。荆州的几千艘大小战船组成的水军也被曹操收编,补上了曹操军中的短板。这一切都让曹操对刘备和东吴形成了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最让张昭这些人感到更为困难的是,曹操军队在地理形势上的优势。曹操占领荆州后,就占据了长江上游的有利位置。自古以来,想要平定江南,必定要先占据上游。孙权集团在建立之后,对荆州念念不忘,就是出于自身的安全原因。现在,上游的要地被曹操占据,曹操的军队分据长江南北,又有优势的水军。如果曹操率领优势的水陆军,沿长江夹江顺流而下,东吴在军事上是难以抵抗的。

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久经战阵的张昭认为,如果和曹操对抗,孙权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希望。不过,这只是张昭个人的看法,诸葛亮、周瑜、鲁肃的判断和张昭的是不同的。诸葛亮和周瑜都对孙权指出了曹操貌似强大的形势下,实际存在的困难,并指出了能够打败曹操的可能。但是,由于张昭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所以只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不承认周瑜、诸葛亮的判断。他认为周瑜的判断是一种好大喜功的赌博,而诸葛亮则是为了将东吴拖下水的诡辩。这样一来,主观臆断就造成了张昭对形势的误判。在这个误判的基础上,张昭还一意孤行,对孙权提议投降。

二、张昭劝降是出于对孙权家族的忠心。

鲁肃在劝孙权不要投降的时候,说了一个理由,让孙权十分认可。那就是这些劝降的人都是为自己打算的,没有人为孙权来打算。这是因为这些人到了曹操的手下,依然还做他们的官。如果再假以时日,这些人还能够得到不错的前程。可是孙权这样的独立集团的首领,投降曹操之后,不管曹操再怎么样优待他,他也不会享有现在的权势了。这一席话,让孙权定下了抵抗的决心。

如果说张昭是鲁肃所说的那种卖主求荣的人,那就冤枉了他。恰恰相反,张昭正是出于对孙权的忠心,替孙权考虑出路,才劝说孙权投降的。由于张昭对战争的形势产生了误判,才使得他认为,孙权如果采取抵抗曹操的决策,那么会必败无疑。如果那样的话,东吴就会玉石俱焚,孙权和他的家族会陷入毁灭。

与其那样,孙权还不如向曹操投降,还可以保全自己和家族。在曹操对外的战争中,一直都是采取恩威并用的手段。一方面曹操对那些敢于反抗他的势力,就采取大屠杀的政策。在曹操的征战中,杀戮、屠城是家常便饭。而在另一方面,他对于那些主动投降他的势力也网开一面,予以优待。

比如在和张绣的交战中,曹操失去了自己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可当张绣来投降的时候,曹操依然不计前嫌,对张绣委以重任。在夺取荆州的时候,曹操对荆州那些投降的人员,都予以优待。对刘琮和他的部下,都大肆进行封赏。这一切自然给张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果孙权听从张昭的劝说,向曹操投降的话,他也自然会受到曹操的优待。最起码孙权的家族能够得到保全。如果那样的话,张昭也算是不负孙策的重托了。可是,张昭不但错误了估计了当时的军事形势,也对孙权的志向估计错误。不甘屈居人下的孙权,终究没有采纳他的投降建议。不过,虽然孙权对张昭的投降建议有意见,他还是认可张昭的忠心的。孙权在日后的日子里,对张昭依然很敬重。

三、张昭劝降是为东吴存续采取的权宜之计。

其实,张昭向孙权提议投降,还有着另外的一层意思。那就是以投降为名,和曹操虚与委蛇,为自己的独立创造条件。这是因为,当时曹操的主要对手并不是孙权,而是刘备。与自己最大的对手,号称枭雄的刘备相比,曹操对孙权并没有多大的看重。他只是把孙权当成继承父兄基业的年轻人,想用政治手段来降服他。

在曹操南下荆州之前,就和孙权双方互相联姻,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夺取荆州后,在曹操军队当面的敌人,是江夏郡的刘琦和刘备的军队。至于说孙权的军队,曹操和他的手下都把它当成未来的盟军看待的。在当时,曹操的手下甚至预测说,孙权会主动出兵攻打刘备,来向曹操效忠,只有程昱抱有反对意见。正是对孙权动向的误判,埋下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祸根。

如果孙权在这个时候听从了张昭的劝告,投降曹操,并讨伐刘备的话,他的待遇不会比张绣的待遇差。而且曹操在解决刘备之后,暂时也没有能力解决孙权的势力。这样,孙权还是能够保持半独立的态势。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孙权也是投降了曹丕,但他依然保有自己的地盘、军队。

如果孙权这次投降,能够保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使自己的势力维持原状,张昭的策略就完全成功了。其实,孙权就算是接受张昭的投降建议,他的投降也会跟多年后投降曹丕的情形一样。在那次投降中,曹魏的使者邢贞到东吴时,稍微想摆摆架子,就被张昭大怒,要以武力威胁他。我们可以想见,孙权就算投降曹操,他和张昭也会想尽办法保有自己的独立。一旦曹操的军事压力减弱,他们还是要继续反叛的。

四、张昭劝降失败的原因。

无论张昭出于何种目的,他劝降孙权的举动还是失败了。孙权不但没有采纳张昭的建议,反而认为张昭是出于自己眷顾家属的目的,来劝说字的。这让孙权和张昭之间产成了隔阂,也为两人日后的关系恶化埋下了伏笔。

张昭劝降孙权的失败,主要的原因,是他对当时的形势、孙权的性格都做了错误的判断。在政治形势上,他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上大义的名分。自己作为一个名义上尊奉汉室的割据势力,没有对抗的借口。在军事形势上,他认为曹操收编了荆州的水陆军,并打败了刘备,占据了长江上游的有利地位。如果曹操以优势兵力,沿长江顺流而下,水陆并进,东吴根本就无法抵抗。

在外交上,张昭迷信和曹操的联姻关系,认为孙权能够利用这层关系,投靠曹操。从曹操优待张绣、刘琮的先例来看,孙权也会得到和他们相当的待遇。这样,最起码能够保住孙权家族的安全。如果曹操无法立刻在解决刘备后再解决孙权,那么孙权还可以保持半独立的状态。得到喘息之机的孙权,还有可能东山再起。基于以上的判断,张昭才劝说孙权投降。

可是,张昭以上的所有判断都是错误的,这也决定了他的决策也是错误的。曹操虽然有着朝廷大义的名义,可是这种大义的名义如果没有实力做后盾是根本没有作用的。只有曹操能够在战场上打败对手,这种大义才能发挥作用。至于说军事上的缺陷,周瑜和诸葛亮都一针见血的指了出来,并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得到了验证。

而张昭想要保存孙权家族的心理,孙权并不领情。这是因为张昭根本就没有发现,孙权也有着一颗争夺天下的雄心。与其委曲求全的在曹操手下生活,不如拼死一搏,创建自己的雄图霸业。至于说想要伪装投降,与曹操虚与委蛇,保持独立状态,那更是不可能的。刘备一旦被曹操击破,势单力孤的孙权就成了曹操砧板上的肉,早晚要被曹操宰割。

正是因为张昭对整个赤壁之战前,所有形势的误判,才使得他向孙权提出了投降的建议。自然的,他的建议被孙权否定了。在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并肩作战,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边城破晓角色介绍?

电视剧《边城破晓》由郭广平,席与立,申军谊等主演,《边城破晓》演员表详细介绍:周渝(郭广平 饰),屠雪澜(席与立 饰),石易棠(申军谊 饰),谢明远(华子 饰)

周渝的火车激情戏片段在多少分钟?

23分钟

决战边城屠雪兰是谁扮的?

屠雪兰的扮演者是席与立。

《边城破晓》是一部由郭广平,申军谊领衔主演的战争剧,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军地下党周渝在短短几十天内策反国军少将石易棠,和平解放酉阳,打开四川大门最后一道防线的谍战故事。

酸菜鱼到底是属于哪里的一道菜?

酸菜鱼

酸菜鱼是一道源自重庆的经典菜品,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是重庆江湖菜的开路先锋之一。

酸菜鱼以草鱼为主料,配以泡菜等食材煮制而成,口味酸辣可口;鱼含丰富优质蛋白,能提供人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酸菜中的乳酸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还可以增加人的食欲。

关于酸菜鱼的历史来源众说纷纭,至今也无法考证,后经传承,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口味基本一致。

中文名

酸菜鱼

主要食材

鲜鱼,泡菜

分类

重庆菜

口味

酸辣可口

营养成分

蛋白质、矿物质

菜品历史

传说一

酸菜鱼始于重庆江津的江村渔船。据传,渔夫将捕获的大鱼卖钱,往往将卖剩的小鱼与江边的农家换酸菜吃,渔夫将酸菜和鲜鱼一锅煮汤,这汤的味道鲜美,于是一些小店便将其移植,供应南往北来的食客。酸菜鱼流行于90年代初,在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有其一席之地,重庆的厨师们又把它推向祖国南北,酸菜鱼是重庆菜的开始先锋之一。

共22张

酸菜鱼

传说二

始创于重庆市江津县津福乡的周渝食店,80年代中期经营酸菜鱼,颇受食者赞许,此店陆续收了不少徒弟,艺成之后,离店自立门户,该店的拳头品种也随之流传四面八方。

传说三

重庆市壁山县来凤镇,此镇位于成渝公路侧,壁南河穿街而过,鲜鱼产量多,烹鱼高手辈出,有“来福小镇鲜鱼美”之誉,桥头一小食店,干脆以“鲜鱼美”名店,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杨宣庭写的“鲜鱼美”三字,吊挂店前,既作市招,又是店名,它在推出“水煮鱼”风靡数年之后,又推出“酸菜鱼”。

传说四

壁山县有一善钓鱼翁,一日钓得几尾鱼回家,老伴误将鱼放入煮酸菜汤的锅里,后来一尝,鲜美至极,渔翁逢人就夸,酸菜鱼也出了名。

传说五

酸菜鱼用鲜鱼加泡青菜制汤,因泡青菜味酸,故名:四川民间,初冬用青菜腌渍酸菜,大坛贮存,随用随取,可食至来年夏天。多以酸菜合鸡、鸭、鱼、肉做汤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