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相拥,有没有什么比较好听的歌
圣洁相拥,有没有什么比较好听的歌?
1 .去个不被糟蹋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被糟蹋之地,可能是一个地方一个物品一段记忆,与我而言是心里的一个角落哪里五颜六色。
2.我在昨天的梦里有看到了你-------------后来我们总会学着从阴沉的爱变成明朗的爱,不变的却是如一
3.四块五--------我有了那个四块五的姑娘,她也成为了我的妻子,昨天因为我的原因 让她生气了,对不起宝贝 希望你能原谅我。如果你离开了 ,我一定再也不会遇到另外一个四块五的女孩了,我爱你 愿我们能到白头[爱心]
一本好书能有多大的力量?
谢邀。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世界上的书就像世界上的人一样多,你不可能每一本书都读过,就像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认识。但是,如果你在一个恰好的时间,在自己恰好的年龄,恰好读到了一本恰好的书,那么这种机缘巧合会使得这本书很容易改变你,带给你力量,带给你希望。哪怕多年以后,你回顾这本书时会觉得如此平淡无奇,会疑惑“当年我怎么会被这本书感动的流泪?”
说起来,读一本书和遇到一个爱人,还真是很相似。
所以,下面关于一本书的话只是我自己个人的经历,并不是推荐,更不代表标准,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本书。
我在想,最改变我的书是哪一本呢?是《红楼梦》?正是因为红楼梦,我在中学的时候读了红楼,就变得对任何事情都不再狂热,会觉得一切都会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继而才去读了很久的佛经,然后对许多人也饿变得冷心冷面,这算是对自己一个很大的改变了。
是鲁迅的作品?正是因为鲁迅,我在工作之后才发现,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现代社会里一切的丑陋、根本性的邪恶,都能在鲁迅的作品里找到剖析和批判。所以,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没有鲁迅站在自己这边,我会觉得现代社会的压抑、不公平实在令人绝望,简直无法生存。这当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根本性改变。
但是,我又想,最初呢?我最初是被哪一本书所改变呢?
我想了很久,答案居然是:安徒生童话。童年所读到的安徒生童话,尤其是《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小意达的花儿》、《坚定地锡兵》和《柳树下的梦》这几篇。
小时候读《海的女儿》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只觉得很悲伤,但说不出来,又觉得很温暖,也说不出来。但这种温暖和悲伤的情绪,从那时候起就深深烙在了自己的心上;
小时候读《小意达的花儿》,没读懂,但总觉得美,同时又觉得美很短暂,于是这种短暂的美也深深的种在了血液里;
小时候读《坚定的锡兵》和《柳树下的梦》,不仅没读懂,还觉得有一丝糊涂,到底发生了什么?锡兵和糖纸女孩为什么要这么做?克努格为什么会死在回乡路上的柳树下?但同样的,虽然没有读懂,但却体会到了一种难以排遣的绝望,一种不被死亡约束的热情。这种热情和绝望,也被写在了自己的心底。
于是,无论过了多少年,无论遇到怎样的爱,遭遇到怎样的人生,这几篇童话带给我的悲伤与绝望、温暖与热情,以及对生命短暂但美好的体会,都给我力量。这种力量,绝不是那种打鸡血式的,更不是成功学式的,也不是具体的知识性的,这种力量就是一种情绪,一种情感,一种性格。
我深深感激这些童年时阅读的童话,感激安徒生。
想听听各位朋友的青春故事?
青春年少的日子,下雨也是诗意的时光!借此平台写几句伤感忧郁的文字吧,湿润一下自己这颗曾经青春的心脏。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没做过几件荒唐的事!
应该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吧,那时候的我思维活跃,做事胆子大,不太考虑后果。有一次看了一本书,说的是一个旅游爱好者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国大部分地方。心里很是羡慕。
那时间学习很不好,真的是学不下去了。很多作业根本懒得去做,老师对我这号人物也懒得去管,等着混日子毕业。
这个时候家里也不得安生,因为母亲常年生病,把个家庭折腾的不像样子,心里烦透了这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看着父亲老实巴交,面对家里这摊烂事束手无计的样子,我心里拔凉拔凉的!
在学校里书也读不下去了,当时的心情完全可以用相当糟糕来形容。年轻时的想法有时候真的无法理解,我竟敢突发一个想法:去隔壁省石家庄去玩玩。
那时候真的胆子大,说到做到。给家里人写了一张纸条,就说我出去玩几天,不要去找我。花了五元钱买了一张火车票就出去了。
火车是绿皮车,两百里左右的路程花了五个小时才到石家庄市。到了这座城市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买了一些饼子垫了垫肚子。就开始胡窜乱走。
当时走的时候偷拿了家里50块钱,就急匆匆离家出走。在火车一路狂奔的铁轨上,我一直在想,父母亲如果知道我逃离出走会不会急死?那时候心思很简单,就是一心想离开那个让人倍感失望的地方,逃离对我而言就是一种解脱!
说实在的,那时候我最远去过的地方就是离家二十里地外的市区。我们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区破破烂烂的,我去过一次都懒得再去。
这次偷偷跑出来,对我一生的性格养成有啥影响,到现在我也没琢磨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过,我现在有个习惯,就是习惯跑陌生城市的街道上去吃点地方特色风味小吃。我觉得吃过地方的小吃才算是真正到过此地,
到了晚上我也不敢去旅店休息。光怕别人害了我。那时候在老家里经常听到一些住旅店被谋害的吓人信息。再说口袋里那点钱真的不敢乱花,所以我就一路往前走,具体是哪个方位?真的不知道,只管傻乎乎地往前走。
晚上实在走不动了,我就停下来看看哪里能躺一下。我估计是沿着铁路线走吧,在附近看到一个能随便进出的铁路。那时候确实不像现在这么管理严格。
我找了一个小屋子钻进去就睡着了。醒来是早上六点多,我睁开眼睛一看吓了自己一大跳。我原来住的是一个堆放杂物的很脏乱差的房间。后面有很多石灰袋子,白乎乎的把我的衣服全染白了。
就用这五十块钱,我在这座城市呆了三天,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又买了一张回家的车票回去。
回家后父母也没有多问我,从那时起我打定主意将来自己一定要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繁华的都市闯荡一番。如今的我已经留在自己比较满意的城市发展,跟往事干杯!
敬意我的青春活力,我的荒唐念想!
呼伦贝尔的科尔沁大草原好玩吗?
科尔沁不是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最好的草原,自驾呼伦贝尔大草原一定会让你终身难忘,品尝当地美食,体验牧区生活,认识不一样的呼伦贝尔
包容和支持做的更好?
插图原创
能理解和包容了,自然能做到支持。因此,需要先明白什么是“包容和理解”
也是避免让内容太过太死板,想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
想象我们走入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花园,这里面有你很喜欢的各种鲜花、树木还有迎面扑来的阵阵香气,你特别想呆在这里,但同时你也发现了这里有你很讨厌的杂草和泥泞的土路,你会怎么看待这个花园呢?
有些人会愿意在这里呆很久,帮助一起建设花园。但有的人可能会遗憾地说“我本想在这里多呆一会儿的,但是这里的杂草实在太多了,太碍眼,我还是去寻找下一个更好的花园吧!”
于是离开的人继续走啊走,走到下一个干净整洁整洁的花园,刚想停下休息,却发现这个花园缺少她最喜欢的那一种花,就又失望的离开了。这个人走了好久的路也没找到理想中的花园,累得在路上睡着了。做了一个很香甜的梦,梦到到了心中的理想花园,不愿醒来......
第二个故事:
你和朋友们约好了去野餐,你很期待和这些许久未见的朋友们的聚会。他们预定了野餐地点,而你精心地准备了野餐的食物和第二天想穿的衣服,睡觉前还祈祷着第二天可千万别下雨。可不凑巧的是,第二天还真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野餐是不可能的了,你只能呆在家里闷闷不乐地埋怨着大雨浇灭了你一整天的好心情。
但你心理其实明白,老天又不是特意和你过不去,只是今年夏天已经好久没下雨了,也差不多该下了。不知道为什么,当你开始这么想心情瞬间就好了很多。
好了,故事讲完了,希望你没被我搞得一头雾水。
这两个故事,第一个的名字叫做包容,第二个叫做理解。
其实吧,我们走进另一个人的生活就好比走入一座花园。你可能是被花园独特的香气吸引,驻足在这里,却也冷不防地看到脚下讨厌的昆虫和泥泞的尘土。而包容就是以整体的眼光看待一个人,不纠结他必定会有的弱点,并且愿意协助他一起进步。
那理解又是什么呢?就像那个被大雨扫了兴致的人,起初呆在家里闷闷不乐地埋怨天气,但后来才意识到,其实大雨真不是特意针对他下的,只是像洪水一样,具备产生的条件就必定会淹没田野造成损害。我认为这就是理解:明白一个人的作为看似不合理,实际上却知道他这样想、这样做有其必然的道理。
在爱情中,能真正理解对方才能做到包容,否则只是忍让。
而忍让只会换得一时的太平,当情绪逐渐积累,总有一天会爆发。
拿我自己举例子吧,刚和大明在一起时,我也常常“为了生气而生气”(简称“作”)。
我作的时候,可不因为是个心理咨询师就更好搞定。我会死死地钻进自己的逻辑里,并且脑洞相当强大!
他哄我的时候我心里想:
“你太虚伪了!就是因为想哄我才这么说的,实际上你根本不是这么想的!生气!”
“你当时怎么能说那句话呢?!太不在乎我感受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哎呀!不听不听!你别说了!瞅你就烦!别和我说话了!让我自己待会!!!!”
但这种情况下要是真给你媳妇晾一边儿...问题可就更严重了...
“妈蛋!居然真的跑去睡觉了!我就知道你不是真的在乎我,5555~”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你根本就不爱我,5555~”
然后再故意出点儿动静吸引他注意,继续开始我的表演...
“你烦不烦?怎么又跟我墨迹,还是去睡觉吧你!”
“我不听不听不听!!!”
......
......
哈哈哈,想想大明还真是可怜,不管哄还是不哄,似乎只得等我自己排山倒海的情绪消退才行...
但其实他也不是受气包,我曾经问过他怎么能在我无理取闹时脾气那么好,一个劲儿哄我,不和我吵架呢?
大明说:“没见过讲理讲明白的夫妻,更别说吵架啦。其实你那样的时候我也是很生气,只不过我想先把你哄好了再说,因为我知道你只是太在乎我了(那可不一定哦~),况且我也相信你会越来越好(因为一般作完过几天我就明白咋回事儿了,会厚脸皮地主动承认错误)。
听了他的话,冷静下来的时候我确实发现自己的作是不安全感导致的,可能每个女孩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吧,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想方设法地推开伴侣,证明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如果这时候另一伴很没耐心地和我争吵、讲理,我心里就会认为自己想得果然是对的!没有人真的那么爱我,或早或晚都是要离开的。
但当你发现即使你使出浑身解数地推开他,他还能不顾一切地包容你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认同头脑中对自己的看法了,这时候你才会渐渐卸下心防,开始相信他是真的了。
这就是包容和理解。
就像在咨询室中,来访者由于对人性的失望来到了你的面前。他对咨询师的看法起初也是一样的:认为咨询师也注定会让他失望,注定禁不起考验。
于是用尽可能高傲的态度、失望的评价推开你,证明你只不过和他遇见的千千万万个人一样,最终会受不了他,会离开他。
这一切都是因为全盘相信一个人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一旦剖开自己,将赤裸地真心掏出来给别人看,会太担心他人的不堪重负,转身离开了。而这时的离开,打击将是致命的。与其如此,倒不如尽早失望。
这真的很让人遗憾,为了保护自己,每个人都发明了各种花招推开别人,来验证对自己的消极设定,而过程中能看到你背后痛苦内心的人又实在太少了,因为别人同样也有自己无法跨越的阴影业障啊。
两个人的结合,都是带着各自的历史走到一起,这份历史都有沉重的部分,从不存在理想花园,但我们却可以共同努力去创造它。
电影《死侍》中我最喜欢的一幕,是玩世不恭的超级英雄面对爱人战战兢兢地揭开面具,袒露疤痕的那一刻。爱人最终真正接受了他,两人深情相拥,画面渐渐拉远,旁白是:
“并不需要成为超级英雄才能追到妹子,对的人会让你成为超级英雄。”
所以,如果你正经过这样一处美丽的花园,如果这里生长着你最喜爱的花,请不要因为地上的尘土和恼人的昆虫转身离开,你可以选择留在这里,帮他一起把这里创造成最理想的模样,成为那个“对的人”。
这就是包容和理解。
完。
把每篇文章,写成一次心理咨询。你的关注和转发,会让我开心好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