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发髻,十一期间想去成都旅游
乐山大佛的发髻,十一期间想去成都旅游?
贝窝:成都丨一场遇见,道不尽巴蜀味道
爱投创业指导 2019-08-14 11:06:48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
成都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是一座可爱的城市;这是一座火热的城市;这是一座诗意的城市;这是一座奇妙的城市;这也是一座人人向往的城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都,我们想来这里寻找一份舒适、一份惬意。
七堇年在《人间成都》中说:“无论是纽约东京还是北京上海,都可以说,如果你爱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带他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地狱。”
但对于成都,贝窝只想说:“带上我们所爱与所恨去那儿吧,因为那里是人间”。成都,我们来了!
成都不仅有飘着红油翻滚着热浪的火锅;不仅有浣花溪的草堂里诗人无数的言语;还有一群圆滚滚的“胖达”。成都首站打卡,我们就去熊猫基地,看看这群可爱的“滚滚们”。
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参观大熊猫博物馆、大熊猫兽舍,再到户外近距离接触可爱的大熊猫宝贝。
瞧着滚滚们扭着胖胖的身躯,时不时的走到您面前,隔着玻璃与您“挥手互动”,看着它们与伙伴们为争抢窝窝头,而嬉戏打闹。什么样的烦恼都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了,只想用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成都有很多古镇,这也是成都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今年我们要去的是最好玩、历史最悠久、最具古色古香特色的——黄龙溪古镇。人们都说来成都,没去过黄龙溪定会抱有遗憾的。
黄龙溪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
《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
据说,当地百姓形象地把两江汇合看似一条巨龙潜江泅渡,至今,谓之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素有“影视城”、“ 中国好莱坞”之称。古镇内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建筑比比皆是:古街坊、古寺庙、古码头、古建筑和古民居,我们仿佛走在明清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古镇内不仅有特色的风光,更遍布着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猫猫鱼、丁丁糖、一根面、手工酥糖等等,让我们团队一行能大饱口福。
我们漫步在古镇中,看着街上涌动的人潮,小溪从街道横穿而过,孩子们在水中嬉戏,大人们在欢乐交谈…说话声、流水声混合在一起,谱成一曲繁华的交响乐。我们置身其中,被这欢乐的氛围所感染,大家心情愉悦,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出郭幽寻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譬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陆游《谒凌云大像》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乐山大佛,是一位来到成都的人都要去朝拜的圣地。乐山大佛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的凌云山上。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发髻有1021个,耳长6.72米,鼻长5.33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的中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可围坐百人以上,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抬头仰望,大佛肃穆慈祥,双手抚膝,脚踏实地,危坐江边。我们不禁感叹,在大佛1600年的注视下,时光不过也只是一刹那间。大佛俯视下的芸芸众生,如同脚下奔流而去的江水,早已淹没在时光的长河中。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李白《登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里人文历史悠久,风景自然天成。峨眉山,山势雄伟俊秀、峡谷深幽清凉、林木苍葱翠绿、瀑布飞落如帘、云海翻腾奔涌。团队伙伴们,我们一同携手登上峨眉,去感受“峨眉天下秀”的奇景。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光明山下,为峨眉山的进山门户。该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原名为会宗堂,祀普贤、广成子、楚狂,取儒、道、释三教会宗之义。康熙年间重修,并取佛经中“四恩”之一“报国主恩”意,御赐“报国寺”。
望着巍峨的高山,置身仙境的净地,古老的山门置身在森森楠木之中,遮天古柏之下,历经风雨依旧。古蕨苔藓如毯腹地,禅意氤氲弥漫,我们面朝佛祖,心生安宁。
登上峨眉金顶,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观景台,汉传佛教朝拜中心,人间和天堂衔接融合的地方。这里迤逦的自然风光、奇幻的气象景观令我们神往。金顶的每一刻无不演绎着峨眉山的极致之美。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
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黄俞《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这里是都江堰。
4500多年前,古蜀先民顺江而下,逐水而居、滨水而聚、临水筑城,创建了成都平原史前遗址——芒城;
4000多年前,大禹从这里出发,他把都江堰地区作为治水的实验田,开创“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进而推广九州,惠及华夏大地;
3000多年前,蚕丛在此劝民农桑,柏灌在此与民生息、鱼凫在此教民渔猎,杜宇在此催民耕种、鳖灵在此率民平水,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由此开创……
都江堰,见证了巴蜀的过去与现在,也正迎接着灿烂的未来。
成都,这座2000多年不曾更名、未曾移址的城市,它的魅力若一场千年流水,流尽文人墨客的情韵,风骚才子的惆怅。贝窝旅行,这个八月,带您去成都,去驻足留步看一看这座城的秀丽“笑靥”。
贝窝旅行-手机摄影大赛
支持单位:北京高校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本期大赛主题:《我们》
我们分开,我们相聚
我们在时间的掌纹里找寻彼此留下的印记
曾经我们在一起,现在我们将分离
我们的故事在回忆里再续
参赛规则:
1、参赛作品须结合主题“我们”,至少有一张照片的内容含有人物,例如:团建瞬间、毕业照、全家福、老友记、主人和萌宠等等。
2、参赛者可同时提交照片和视频作品;参赛者可同时提交多组参赛作品。
大赛网址:
http://dasai.uproom.com/lian2019
手机、PC都支持,进入官网,扫码报名参赛,分享美好的记忆,赢取海南游大奖!
贝窝旅行,极致团建倡导者!
贝窝旅行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旅游产品信息服务。
秉承着“让用户在旅途中如同在家一般舒适”的理念,贝窝旅行严选精致旅游线路,建立贴心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周边游、国内游、出境游等多品类旅游产品及相关服务,打造“更舒适的旅游场景”。
截止目前,贝窝旅行已有数百条出游路线,覆盖10余个出发城市,且规模不断扩张中。
乐山大佛胡须是什么用途?
乐山大佛没有胡须哈。有发髻,乐山大佛的发髻除了装饰,还有排水作用。乐山大佛的发髻不但是装饰而且还是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发髻俗称螺髻,乐山大佛的发髻共有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乐山大佛4次闭眼,为什么一个石雕像也会有动作?
乐山大佛的全名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乐山市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是世界上最高的石佛像(71米),很多亲眼见过的朋友都感叹其高大,但终归是一尊佛像,为什么会闭眼呢?更诡异的是每次闭眼事件后都发生自然灾害!
乐山大佛于传说中的四次闭眼事件乐山大佛的具体开始修建事件已经无法考证了,不过修建目的是因为三河交汇处的水流非常复杂,极易造成翻船事故,在这里修建大佛的目的是希望能减弱水势,为在河上讨生活的民众祈福。
在开元初年由贵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开始修建,由于工程浩大,大佛前后建造时间将近90余年,为此西川节度使韦皋还专门撰写了《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并将其刻在了大佛龛窟右侧的临江崖壁上!
乐山大佛历经1200多年,期间多次维修,到1956年时被宣布为四川省第一批历史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是中国佛教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元素,而且还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社会与中国佛教的发展,特别是对四川佛教的发展影响甚大,当然另一个关键则是乐山大佛已经成为旅游胜地,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传说中的乐山大佛四次闭眼事件
能查到的乐山大佛四次闭眼事件事件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和这些年份对应的自然灾害中,1962和1963是连续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北方干旱南方暴雨成灾,遭受了重大损失!
1976年发生的大事则有三位重要国家领导人逝世,而且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还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强度为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深度为12千米的浅源性地震,破坏力极大,唐山当地和周边遭受难以想象的损失。
2000年似乎没有特别重大的事件发生,不过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获28枚金牌、16枚银牌和15枚铜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三名,历史突破,值得庆贺!
一尊石像大佛为什么会闭眼?在信奉佛教的朋友眼中,似乎这是一件非常极少发生却又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很显然我们都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关于石像会闭眼,令人难以置信,但却又又事实发生!
乐山大佛闭眼和睁眼时的对比照
上图是1962年乐山大佛闭眼时留下的照片,又右侧对比时确实闭上了眼睛,难道乐山大佛真不愿看到人间疾苦而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肯定有某种外力因素导致的!
要解释这个原因,必须要来了解下乐山大佛的眼睛结构,它不像很多大佛的眼球结构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出于避免复杂结构的因素是一个几乎平面结构,为避免71米的高度在佛像脚下也能清晰看到眼睛,增加了黑白相间的涂料,大部分情况下涂料的附着力很强,不会脱落,但如果遭遇酸性雨水的冲刷,就会溶解褪色,直至和底色无区别!
其实能看到褪去色彩后的本底
而大佛的眼睑处和眼球位置在远处看来并不明显,因此看上去就是眼球结构不见了,而大佛本身的眼皮比较低垂,正常情况下都是半睁眼(考虑从下方看注视众生,否真看起来目空一切),因此一旦涂料变淡甚至消失时,这个闭眼事件就发生了!而这个和当时的社会事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刚好凑巧,人们将其联系起来了而已!
这张应该是被PS处理了
乐山大佛除了闭眼外还有佛光2002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乐山大佛现难得一见的神秘佛光:薄云笼罩在乐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巨大的、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而这种难得一见的状况惹得游人驻足观看,不少人也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神奇的时刻。
乐山大佛佛光
其实这种就是一个常见的光学现象: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是以日光作自然光源,经冰晶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晕。也有人将其称为圆虹,无论怎么个叫法,意义都是一样的。
而这个乐山大佛的佛光则是,此次日晕的发生角度刚好在大佛后方,从大佛脚下看就像是佛头部位形成一圈光环,当然很多朋友自然会将这些事件和祥瑞的佛光联系起来,而事实上却没有半毛钱关系!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公认高度为71米,其中头部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乐山大佛有多少米高?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身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度河、青衣江_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开凿于鹿代开元(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乐山大佛,乌优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一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