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老婆,余秋雨第三任妻子是谁

2023-06-19 110阅读 0评论

余秋雨老婆,余秋雨第三任妻子是谁?

余秋雨没有第三任妻子,他目前只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前妻李红,现在的妻子是第二任妻子,就是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

婚后的马兰和余秋雨生活得十分幸福,因为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惺惺相惜,虽然相差16岁,可两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余秋雨老婆,余秋雨第三任妻子是谁

你有哪些喜欢的句子想要分享吗?

1、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没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2、只有那些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的改变世界。

3、人就是为了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而工作,为了赚钱而工作,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是非常了不起的。

4、无论你怎么做,总有人对你不满意,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是非常愚蠢的。

5、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6、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7、找不到坚持的理由,那么就找一个重新开始的理由。

8、工作也好,家庭也好,无论怎样,都不能把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9、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10、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11、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12、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但要有最好的希望。

13、人生,接连不顺的时候,也不要停止脚步啊,一旦停下来就无法前进。

14、水不撩不知深浅,人不拼怎知输赢。要别人相信自己,不是靠信誓旦旦,而是行动。

15、只要有了想见的人,就不再是孤身一人了。

16、后来我才想明白,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这条路上,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

17、一个人不哭的那一天也就是他的心变硬的那一天,而不是他的心充满欢乐的那一天。

18、欢迎来到现实世界,它糟糕得要命,但你会爱上它的。

19、我们之所以觉得成长是一件糟糕的事,是因为我们没有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20、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哪些书籍对你影响很深?

下面是我心中认为的十佳优秀书籍介绍

01.

书名:《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

豆瓣评分:7.7

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贫困所代表的意思是:生产力低下

人们无法生产足够的价值让自己摆脱贫困,作者总结出来的这些问题正是人们生产力低下和不能提高的原因之一。

发展经济是提高生产力的根本方式,作者以及为消除贫困所作出努力的人们,如果无法推动政府发展经济的话,其所采取的种种措施都是杯水车薪,即使改善了几个、十几个人的人生, 也只是投石入江,水花溅起即逝。

02.

书名:《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作者:[美]菲利普·津巴多

豆瓣评分:8.6

一批彼此并不相识的年轻人——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走进了“斯坦福监狱”。他们并没有犯罪,只是受募到“监狱”——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精心布置的地下室,接受一项试验。大学生们被随机地分为“狱卒”和“犯人”,然后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试验。然而,试验仅仅进行了一周,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变成了残暴的狱卒和崩溃的犯人,试验不得不终止了。

善为何,善为恻隐,为同情而有感;恶为何,恶为冷酷,为无情而失感。 当你我在感叹人性堕落之际,这本书将启开我们对人性文明的新希望;认清黑暗,将更明白在何处点亮。我只求诚实地对待自己,反思自己的言行。如果我们都能对自己的保持这样清醒的态度,那么我们的行为将会是更负责,更长远的。

03.

书名:《被淹没的和被拯救的》

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豆瓣评分:9.1

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黑暗时代的一个共有特征是:它们常常既激起争论,又难以言说。不同的人往往对此持有难以妥协的不同观点,而那种极端年代下人们的极端处境又是如此远离日常生活,以至于它不但常常令缺乏切身体验的后人难以置信,甚至即便是亲身经历的人,都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那种炼狱般的感觉。

04.

书名:《棋王》

作者:阿城

豆瓣评分:8.7

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

我第一次看《棋王》就很震惊,喜欢的不得了,那时方读高一,不知为何,只是觉得这小说写的不做作,意义高深又用词浅显,甚至,我抄写背诵了最后一段 。如今我明白它奇特的原因--

他没有像大部分知青作家一样呻吟和控诉,他找到了对付那些苦难生活的法则,同时也自然而然的拥有了回忆、审视、评判那段个人史和时代史的态度,那是非常非常大气的态度。

05.

书名:《动物凶猛》

作者:王朔

豆瓣评分:8.2

在“我”的世界里,高氏兄弟是山大王、汪若海是贰臣、于北蓓是狐狸精、米兰是交际花;在“我”的心中,家长令人厌恶、学校无聊乏味,而用钥匙入室窥私或顺手拿走不超过十元钱以上的物品,是一种兴趣爱好。也有发自内心的对异性的迷恋,但这种浪漫的感情最终还是被无法控制的兽欲所吞噬。

太真实了,就算通篇扯谎也是为了接近更真实,回忆和文字是带有欺骗性的、偏执的。青春充满了动物性,凶猛残忍,每个人都曾炽热地燃烧过,化为灰烬后再肥沃了自己。

06.

书名:《自控力》

作者:[美] 凯利·麦格尼格尔

豆瓣评分:8.2

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如果你厌烦了“拖延症”这种负面词,不如看这本,对减脂期间的我来说,如有神助,当然我是每早看半小时,晚上运动完再看半小时。认识自我,才能引导自己,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信谁看一次就会得到自控力,完全值得反复观看,时时疏通自己。而且书写得很易懂,每个节点都有自我挖掘和疏通法。真的流泪推荐!

07.

书名:《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英] 毛姆

豆瓣评分:8.9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

你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你肯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事实上你自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08.

书名:《十一种孤独》

作者: [美]理查德.耶茨

豆瓣评分:8.1

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我们都是跌跌撞撞、笨拙地努力着,在用力过猛的时候遭遇种种无视的难堪。并终其一生,要对抗那种自己为之大量乃至倾其所有的付出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巨大孤独。承认和坦白并不可耻。

09.

书名:《面纱》

作者:[英] W.萨默塞特·毛姆

豆瓣评分:8.7

容貌娇美而又爱慕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接受了生性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她离开了上世纪20年代伦敦浮华而空虚的社交圈,随瓦尔特远赴神秘的东方殖民地——香港。对婚姻感到不满和无趣,凯蒂开始悄悄与令她芳心摇动的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面对不忠的妻子,瓦尔特决定举家前往霍乱横行的中国内地行医。在遥远美丽的异乡,他们每天与死亡和绝望擦身而过,经历了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波澜……

那么微妙而难以言说的感受,他似乎很轻松就精确地写出来了。看毛姆的书很「止痒」,因为内心肿胀之处他一一帮你力道妥贴地挠到。但也易给人偷懒的依赖,因为已经有他帮你了嘛。

10.

书名:《学会提问》

作者:布朗

豆瓣评分:8.6

如果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安全检查,你会高兴还是愤怒?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做了父母明令禁止的事,你会告诉父母还是隐瞒不说?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结论是唯一的吗?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面对提问,你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吗?还是只把声高当有理?一遇到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时,就认为别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甚至为此恼火:他为什么横竖不肯接受我的观点?

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人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在这里,我贴一段毛姆的话

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得益匪浅,如果不曾读过这些书,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还是要请求你,假如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口味,那就把它们搁到一边吧,因为除非你能真正享受它们,否则读来也无用。没有人有义务一定阅读诗歌、小说或其他可以归入纯文学类的作品。人一定是为了寻求乐趣而阅读,然而谁又能保证使某个人快乐的事物也一定会使其他人快乐呢!

我并不认为有什么书是该看的,我只是筛选出我认为好的书,并且分享给你们,好或不好由你们自己感受。

有什么好看的优秀文学书籍可以推荐?

说到文学书籍,我想强烈地推荐 7 本,我读过很多遍的好书 | (建议收藏)

第 1 本:当我读完第4遍《肖申克的救赎》时,我还是会被深深地被触动,书里主人公安迪,不屈不挠坚毅且冷静的精神与态度,给了我巨大的震撼。

《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惊悚题材作家史蒂芬金,尝试的不惊悚题材作品,没想到日后,这部作品却成了作者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

由这本书改编成的电影,我想大家都看过,没有看过也一定有听说过。这足以证明这部文学作品的经典程度。

原著和电影版,我觉得原著更能让人触动和震撼。若是你有空余时间,我强烈建议书友们去读一读原著,绝对会从书中有所收获。

第 2 本:《雾都孤儿》这是一本写实小说。

这本书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离奇的遭遇。

主人公奥立弗在“贫民教养所”中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写实经典小说。值得强烈推荐阅读。

第 3 本:《简爱》这本书里的告白最有杀伤力: “我爱你,与你是否爱我无关”。

这句话的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如果我们真的爱上一个人,那么不管她爱不爱你,你都会爱她,至少会爱上很多年,或许也会爱一辈子。是无法克制的。

第 4 本:《活着》这是一本出自余华的经典文学作品,很多人应该都知道这本书。文学对一个人的改变是很微妙的,它不会在行为上改变你,而是从精神层面上去改变你,让你得到心灵的升华。

这本《活着》是我个人收藏的文学作品之一,我看过好几遍。书里的故事就不透露了,是非常值得阅读的文学精品

第 5 本:《被嫌弃的松子一生》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世界里,游离过一个接一个的男人,女人从开始的纯真,到后来的麻木,她早已经分不清是欲望,还是真情,直到绝望的放弃自己生命的深刻,她也没有回答出生命的意义。

可怜之人,真的都有可恨之处吗。是人生选择的错误,还是命运的不公,是缺失的家庭情感的温润,导致了人格的残缺,沦陷于欲望里,不能自拔,...........。

第 6 本:《陆犯焉识》你是否认识那个姓陆的犯人,这本书讲述的是,在旧时代里,一个富家公子,坎坎坷坷的人生悲歌,从狂傲不羁,到流放漠北,再到逃狱及遥无归期。

等他忏悔,苍老地回到家乡,而他为之忏悔的她,已是弥留之际。

第 7 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的大名,但是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读过此书。这本书的经典与名气是毋庸置疑的。

还记得,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借来看的。书里主人公的理想主义,钢铁般的意志以及顽强的精神,深深地在我的心里烙了个印。

记忆深刻,当年,我非常想买这本书。可是要112块。根本就买不起(由于农村出生,去市里读书很远,住校生。那时候,一个礼拜的生活费才 20块钱)。于是借了就不还,想私占。为此还被我的班主任,批评了两次。才肯乖乖地去还书。

后来,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了我精神生活里的重要支柱,让我强大的走过了一段段幽暗的岁月。

抱歉!,一下子掉进了回忆里,差点忘记给书友们介绍此书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保尔的青年。他上六年级的时候,被学校开除,母亲只好带他去饭店工作。后来,他又转职当了一名电工。就在这时,二战爆发了!保尔加入了共青团。然而,在前线打仗时,保尔受了重伤.........。

对了,如果你也想阅读这本书,可以加入电子书阅读群,群里有286本国内外经典名著书籍(文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经管励志类等),电子书版随意在线阅读和下载,加入的方法请点击这篇文章查看( 加入电子书阅读群,读百本好书!|(建议分享))。

———— 读书人老高 回答 2021年12月31日。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值不值得阅读?

文化小贩-——余秋雨

王蒙——郭敬明?

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方

《文化苦旅》可以当做中学阶段和《读者》配套看看也就算了,如果从现在的角度,请告诫自己,必须戒掉。

在《文化苦旅》中的《西湖梦》一文里,余秋雨这么说:“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应该是很出名的,《宋史》卷四五七中明明白白写着:“……逋不娶,无子……”一个本来没娶妻没孩子的人,到了余秋雨这里却成了有妻小,这就很荒谬了。当然,余秋雨先生自是可以提出新的观点,认为《宋史》记载有误,但是在基本公认林和靖无后的情况下,什么都不加解释,就直接宣称人家有妻小,这也不太好,误导了不少读者。

再比如《文化苦旅》中这篇《洞庭一角》:“但是,你管你封,君山还是一派开放襟怀。它的腹地,有舜的女儿娥皇、女英坟墓,飘忽瑰艳的神话,端出远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资格,安坐在这里。”

娥皇女英是舜的女儿?这就厉害了,稍读过书的人都该知道,娥皇女英明明是舜的妻子,在这里却成了女儿,细思恐极。不过在后来的版本中,这个错误被改正了过来,之后版本中改成了“尧的女儿”。有的东西就是一字之差,改起来还容易,有些东西余先生可是很难改掉的。

还是同一篇文章里:“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是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

这就更厉害了,东汉末年道教就很昌盛了,好端端的唐朝人吕洞宾居然成了始祖,而且余秋雨先生明显没搞清道家与道教的区别,写成道教始祖也就算了,写成道家始祖又是什么鬼。况且一个唐朝人,不管是和道家始祖还是道教始祖都完全沾不上边啊。书中这里就明显属于没话找话了,因为吕洞宾仅仅是唐朝一个道士,和道家始祖没关系,但是如果写成祭祀这位道士,似乎就不够有感染力,写成祭祀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原型,似乎显得迷信也不大气,为了强行找话说,居然给吕洞宾钦定了道家始祖这帽子,吕洞宾可戴不起啊。

很多人喜欢骂余秋雨的人品,关于余秋雨人品的黑点,无非就是婚外情、诈捐以及文革中如何如何那些事,大多似是而非,构不成什么真正的黑点,况且因为人品就否定一个人的书是不可取的。

可是,就算我们咬咬牙不看作者的人品,去回归文本,读读他的书,也要忍不住感慨这写得什么东西。余秋雨先生似乎反省过自己年轻时写文章太爱掉书袋了,这种反省倒像在自夸,问题根本不在于掉不掉书袋,而在于你掉的东西许多都是错的啊。写的又不是小说,既然带着文化两个字,好歹对文化多一点点尊重啊。有本书叫《石破天惊逗秋雨》,考察了余秋雨书中的文史差错,竟多达一百多处,沈万三住进了后人建造的房子里,莫高窟从山上跑到了沙漠中。如此扯闲淡,厉害了。

其实有错倒也没什么,谁写文章能保证没错呢,但是有了错,别人指出来,好歹回应一下或者修改修改吧,可惜对于大部分问题,余秋雨视而不见。这么多年了,那些错误依然停留在文章里,好在我们的读者比较宽容,而且忍心读余秋雨的人未必对这些方面太挑剔。《文化苦旅》这类书顶着一堆文史错误打着文化旗号的书居然畅销那么久,也是有趣。

我觉得写这种谈论文化的文章,做到材料的信实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实扭曲材料也不是不可以,马伯庸先生扭曲了一点点史料,编了许多三国故事,这也挺好的。但是马伯庸不会把这些文章定义成文化宣教者这类的东西。余秋雨想要谈论文化,那还是要保持材料的信实。可惜余秋雨先生做不到还不愿意改,那么想必是他的作品内涵很厉害,很有深度,材料正不正确都无所谓。

可惜的是,余秋雨先生的绝大部分文章实在肤浅得吓人,把复杂的历史或文化现象简单脸谱化处理,然后用高中生顶尖作文的文笔处理一番,或者单纯就是围绕一个事物把各种材料堆砌上来(其中不少材料还是错的)。

比如《道士塔》(被列入语文教材)一文中,余秋雨描绘了王道士这样一个愚昧无知贱卖国宝的罪人形象,把敦煌国宝的遗失全赖在王道士一人头上,然后痛心疾首状感慨一番。这典型的脸谱化写法,像唱戏一样塑造一些大忠臣和一些大奸臣,然后拿起笔毫不费力地将塑造的大奸臣形象批判一番,再赞扬一下大忠臣,获得了不少读者掌声,读者也跟着他树一个稻草人愤慨攻击,大家发泄一通,全然不顾历史事实是否如此。其实余秋雨对于王道士的许多评价是不太公允的,但是塑造大恶人骂一番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啊。

我不太清楚是余秋雨先生水平真这么低,还是中国读者水平太低,作者为了畅销为了吸引读者故意放低了思想内涵,但无论如何,讨论“文化”这么严肃的东西时做简单甚至谬误的处理,难免误导读者,十分不妥。

《文化苦旅》之所以烂,是因为它烂得不够明显,一开始读起来还不觉得烂甚至会称赞这是好书,让人难以产生防范。没意识到书的问题,那么读者就很容易潜移默化受此影响,可真是糟糕得很了。

石破天惊逗秋雨是李贺的一句诗。不是真的要逗余秋雨。

至于《千年一叹》,这么说吧,当你写本《小学生行为守则》,没人说它是烂书,因为它的职责仅仅是教小学生怎么做事,但非要把这本书比成《人生的意义》一类的东西,那就要挨锤子了,因为这会误导人们曲解“人生的意义”。《文化苦旅》也是一样,如果定位成消遣读物,别冠以文化之名,别在每一篇文章后加上似是而非的总结思考,别把自己定位成文化宣教者。但余秋雨既然把它叫成文化,问人这不值得读,这就让人有点难受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