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什么时候喝,请问一下绿茶放多久后就不能食用了

2023-06-18 104阅读 0评论

绿茶什么时候喝,请问一下绿茶放多久后就不能食用了?

这个是个好问题,很多朋友一定都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在非专业的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从不同角度解读,确实有不一样的答案。其实具体所谓放多久不能食用,是要看保存条件的。如果保存条件的好,有时候一年多的绿茶叶能喝,保存不好的,甚至一两个月就会劣变,并不建议饮用。

绿茶什么时候喝,请问一下绿茶放多久后就不能食用了

1、按照国标规定,茶叶都是有保质期的

茶叶按照国家规定是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的,根据GB-7718-2016预包装食品规定,茶叶在外包装上面是需要标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

按时按照GB/T 14456.1-2017 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中,并没有明确标注绿茶规定的保质期。

所以,你就会再实际购买中,看到保质期有12个月,18个月,甚至24个月的。但是一般我们原则上正常的售卖保质期都在一年内。这是行业共同采用较多的标准。

2、按照存储条件来看,保质期并不能决定放多久

保质期只是再限定的条件下的保质期。

一般都会要求:阴凉,干燥,低温之类的。

实际上绿茶最好的保存方式是再专业的冷库中。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家庭情况不一样,保存的条件也会有区别,有些人就随意放在桌上,有些人会有专门的密封罐放入专门的冰柜,有些人可能就直接跟食物混用的冰箱中。

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很大,如果遇到梅雨季节,放在室外,蜜蜂条件不好,茶叶可能半个月就会变味。如果放进跟食物混用的冰箱,可能两三天就会吸附异味。那有些人家庭中有专门的保存冰箱,可能放置两年都还能保持不错的品质。

所以,家用的绿茶能够保存多久,最重要的是看存储条件怎么样,而不是看包装上面的保质期。

3、从科学角度讲,绿茶不建议过久存放

绿茶一般是主要喝其鲜爽的滋味,清香的口感,从茶叶化学角度来说,茶叶无论在什么条件保存(除非那种极度严苛的充氮气,超低温零下十五度以上,密封定期更换除氧剂和干燥机能够很久)大部分的保存方式,基本绿茶品质劣变是不可逆的。

多酚类等物质的氧化:多酚类物质氧化会造成滋味变淡

氨基酸,多酚类物质,咖啡碱等氧化缩合:这样的变化会形成高聚物,让茶汤可溶物变少,滋味变淡。

香气物质:茶叶中的萜烯类物质,醇类,醛类等物质会随着氧化分解,香气消散。而二甲硫等富有新茶香的物质也会散去,让绿茶新茶香渐渐消退。

褐变:无论保存条件多么良好,绿茶的颜色变化是不可逆的。陈旧绿茶的鲜亮度一定会大幅度下降的。

4、从文化角度讲,开心就好

鲜嫩的绿茶其实是没有办法保存太久,但是文化角度,什么样的味道都会有人喜欢,所以随着变化,总会有不同分风味出现,所以喜欢就好。

而且,大叶种绿茶因为其天生的内质丰厚,就算是变化因为陈味的产生,会跟先前的内质协调融合,产生新的滋味香气物质,典型的生普就是这个概念。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恋山(lianshan999)

茶叶是酸性还是碱性?

茶叶究竟属于酸性还是碱性 经常会有朋友问起这个问题,茶叶是碱性的吗?大多数喝茶的人都知道茶是弱碱性食品,但我们用PH试剂来测试的话,其PH值大致是在5.5-7范围之间,属酸性。那么茶叶究竟是属于酸性还是碱性食物呢?我们是怎么来识别食物的酸碱性呢?又是根据什么来定性呢?相信大多数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凭口感来认定酸碱性可靠吗? 首先我们先简单的认识一下PH值,PH是法语Pouvoir Hydrogène一词的缩写,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它的数值简称pH值。PH值是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一个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PH值亦称氢离子活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由1至14的数字标示,pH值为7属中性,pH值低于7就是酸性,若PH值高于7就是碱性,在常温下,pH值是检测溶液酸碱性的一个尺度,在生活中和医学上很多地方都要测试溶液的酸碱度,而这些溶液的酸碱度就得用pH值来标示。 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简单的凭PH试剂和口感味觉来划分的,而是根据它在人体内的氧化产生物质来定的,或者说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无机盐)来划分的。如果代谢产物内含钙、镁、钾、钠、铁等阳离子,即为碱性食物; 反之若是硫、氯、磷较多的即为酸性食物,所以说醋和水果的味道虽然是酸的但它们确是碱性食物。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物不一定是酸性食物),主要是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 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食物的酸碱性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倒是不必刻意去在乎食物的酸碱性,这是因为血液的中性(血液的PH值在7左右,正常人的血液PH值为7.35,呈弱碱性)是由肾脏来维持的,肺给予适当的调节和帮助。随着生活及外在环境的改变等诸多原因,人体的酸碱性就会出现不均衡,正常人的健康体质其PH值应在7.35~7.45之间,属弱碱性;那为什么弱碱性的体质会变成酸性体质呢?这是因为身体出现问题,才慢慢变成酸性体质。那这时就要根据食物的酸碱性来调理。麻烦就在这里,凭食物的外观和味道是没法判断其酸碱性的,我们大致参考食物中钙和磷的含量来识别了,钙质多的一般是碱性食物,磷质多的一般是酸性食物。 要想知道茶叶究竟是酸性还是碱性?那我们就来看看茶叶中到底含有什么化学成分?茶叶的化学成分大致是由3.5%—7% 的无机物和93%~96%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物质元素大约有27种,其主要是:钾、钙、镁、钠、锰、氟、铝、铁、铜、锌、硒、硫、磷等多二十多种,这些元素的摄入量对人体作用如下表: 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每日饮茶10克摄入的数量对人体保健的作用钾140-300mg维持体液平衡镁1.5-5mg保持人体正常的糖代谢锰3.8-8mg参与多种酶的作用,与生殖、骨骼有关氟1.5-5mg预防龋齿,有助于骨骼生长铝0.4-1mg并非必需钙3-4mg有助于骨骼生长钠2-8mg维持体液平衡硫5-8mg与循环代谢有关铁0.6-1mg与造血功能有关铜0.5-0.6mg参与多种酶的作用镍0.05-0.28mg与代谢有关硅0.2-0.5mg与骨骼发育有关锌0.2-0.4mg有助于生长发育铅极微量并非必需硒微量参与某些酶的作用,增强免疫功能

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虽说茶叶中含有约20%—30%叶蛋白,但能溶于水的只有4%左右;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约有二十多种,约占茶叶的2%--4%左右;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约有25%-30%,但能溶于水的也只有3.5%左右;另外茶叶中还含有5约%的脂质。

除了上述那些成分外,茶叶中还富含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功能性的摄入含量对人体的作用如下表:

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成 分含 量对人体保健的作用茶多酚(包括儿茶素、黄酮类物质)10-25%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菌抗病毒、防龋、抗癌抗突变、消臭、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压等。咖啡碱2-4%兴奋中枢神经、利尿、强心。多 糖0.1-0.5%调节免疫功能、降血糖、防治糖尿病。红茶色素2-10%(红茶)降血脂,防治血管硬化,保护心血管叶绿素0.6-1.2%消臭胡罗卜素7-20mg%预防夜盲症和白内障;抗癌。纤维素10-20%助消化,降低胆固醇。维生素B类8-13mg%预防皮肤病,保持神经系统正常。维生素C50-300mg%抗坏血病,预防贫血,增强免疫功能。维生素E20-80mg%抗氧化、抗衰老、平衡脂质代谢。维生素U20-25mg%预防消化道溃疡。维生素K300-500国际单位/克有降血压、强化血管。

若把茶叶烧成灰,其灰分的无机物质约有6%;而钾约占50%,磷酸约15%,锰、碘、钠、铁、镁、石灰、苏打等等约占35%;据最新研究资料表明,陈年老茶对身体更有益,若取同等量的老茶(20年左右)来冲泡,其蛋白质成分约高达20%左右,胺基丁酸约28%左右,50ML的茶水中约有60%mg的钾,镁、铁、钙、锰、碘等物质比新茶高出一半左右,其约70%的物质可溶于水,所以说普洱茶、湖南黑茶、陈年老茶的医学功效比较好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无机质成分的食物可使人体保持弱碱性,而我们通过饮茶,尤其是饭后的半个小时左右,可以把在吃饭时因摄入过多的鱼肉类(酸性食物)变成的酸性血液调节及恢复至弱碱性;所以说茶叶是弱碱性食物。

茶叶究竟要不要洗洗再喝?

茶叶究竟要不要洗洗再喝?我想,不同的人喝茶的理念不一样,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会不一样。不过,就我自己的喝茶经历和理念来说,我是基本上主张洗茶的。

喝茶二十余年,我的洗茶原则是:绿茶、黄茶中的明前、雨前(头采、二采)不洗,其他所有的茶都洗。

我洗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洗去茶叶上面的粉尘;其二,通过洗茶减少茶叶中的含氟量;其三,润茶、醒茶。

对于不同的茶,我采用的洗茶方法也不尽相同。

我的洗茶原则

我喝茶比较杂,六大茶类中除了黄茶接触比较少以外,其他的茶基本上都在喝,基本上是按季轮着喝,偶尔心血来潮,也会不按季换茶喝。

喝茶时,如果所喝绿茶、黄茶分明前、雨前(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谷雨(包括雨前)之前的茶我从来不洗;如果分头采、二采(如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二采(包括二采)之前的茶我也不会洗。因为潜意识中,我总觉得这些茶的茶青是最干净也是最安全的。

至于其他的茶,如绿茶、黄茶之中的其他茶(包括生普)、白茶、乌龙茶、红茶我会洗一次,黑茶会洗两次。

我的洗茶目的

我洗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洗去茶叶上面的粉尘;减少茶叶中的含氟量(茶叶越粗老,含氟量越高,反之越低);润茶、醒茶。

1.绿茶、黄茶

绿茶、黄茶的茶青一般都非常嫩(生普除外),尤其是谷雨(二采)以前的茶青,采用的大多都是嫩芽,这种嫩芽生长周期短,上面的粉尘非常少,嫩芽中含氟量也低,基本没有经过发酵,无所谓润茶、醒茶。所以,这种茶我都是直接泡了就喝,从来不洗茶。

但是,绿茶和黄茶二采以后的茶青生长周期稍长,茶青上面的粉尘相对较多,制茶茶青大多相对比较粗老,含氟量高,虽然绿茶和黄茶无所谓润茶、醒茶,但是通过第一道水的洗茶,之后茶汤中的粉尘和含氟量会大大降低。

尤其是含氟量,氟的浸出速度比较快,绿茶的含氟量很少,第一道茶汤中的含氟量相对最多,倒掉第一道茶汤,之后茶汤中的含氟量会大大减少,可以有效减少茶汤中氟的摄入,有益身体健康。

2.生普和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生普和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这些茶要么是发酵茶,要么是后发酵茶,因为工序相对较多,或者存放时间较长,难免会有更多的机会沾上粉尘,因此,洗茶可以有效地减少茶汤中的粉尘。

生普、白茶(白毫银针除外)、乌龙茶、红茶(芽头做成的红茶除外)、黑茶等采青多粗老,茶青中的含氟量较高,洗茶倒掉头道茶汤甚至是头两道茶汤,可以有效地减少氟的摄入。

乌龙茶、红茶都是发酵茶,一般都有揉捻工序,条索(颗粒)比较紧实,洗茶可以润茶,让茶叶浸润舒展开来,后续更好地展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经过长时间陈放的老生普、老白茶和老黑茶,洗茶可以帮助沉睡的茶性苏醒,也可以洗去茶在陈放过程中沾染的陈气。泡茶时洗老生普、老白茶、老黑茶更多的是为了醒茶。

因此,除谷雨(二采)以前的绿茶、黄茶以外,其他的茶洗一洗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洗茶方法

1.绿茶、黄茶

绿茶、黄茶采青都比较嫩,即便是雨后(二采以后)的茶青,这种茶怕烫,而且用温度比较高的水洗茶容易带走茶里面的营养物质。所以,洗茶时用50-60度的温水稍微(浸润时间不超过10秒)浸润一下茶叶,倒掉头道茶汤就可以了。注入洗茶水时,为了减少茶质的析出,如果用玻璃杯闷泡,可以倾斜玻璃杯,沿着杯口慢慢倒三分之一杯水就可以了。如果用的是功夫茶茶具,可以采用定点低、缓注水法。

2.红茶和乌龙茶

红茶中有一些用料比较细嫩的红茶(滇红大金芽、金骏眉、工夫红茶中的礼茶等),这些红茶的洗茶水温度也不宜过高,50-60度的温水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红茶和乌龙茶,可以用沸水直接洗茶。

3.老生普、老白茶、老黑茶

洗老生普、老白茶、老黑茶时,因为这些茶存放的时间比较长,茶性苏醒比较慢,所以洗茶水不仅需要沸水,还可以用沸水浇淋茶壶(盖碗)的方式让洗茶水的高温保持一段时间,达到醒茶的目的。

写在后面的话

除了润茶、醒茶以外,洗茶的目的多是为了减少茶叶上的粉尘、减少喝茶时氟的摄入,虽然洗茶不能完全消除茶汤中的粉尘和氟含量,但是至少能够减少其中的大部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洗茶不同于泡茶,不管洗什么茶,洗多少遍,洗茶都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快速冲水,快速出汤。如果茶叶在洗茶水中浸泡久了,茶叶的滋味和香气会流失,之后喝的茶汤口感会大大地降低,喝茶的乐趣会少很多很多。

总之,泡茶多用点心,该洗茶的时候洗洗茶,喝茶会多点乐趣,再加多一点健康。

平均寿命最长的日本人就喜欢喝绿茶?

中国的茶文化不亚于日本,对于喝绿茶好还是喝红茶好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红茶和绿茶都有提神醒脑、帮助消化、降低血脂、抗氧化等等功效。但是红茶和绿茶也有很多不同。

对于肠胃不好的人,建议喝红茶。因为红茶性温,擅温中驱寒,温胃驱寒,能化痰、消食、开胃。所以呢红茶宜脾胃虚弱者饮用。在日常生活中,脾胃不好的消费者宜选用红茶进行品饮,喝红茶对健康有明显助益。

对于想要减肥和美容的人来说,绿茶比较合适。因为绿茶的有助于消化,还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绿茶的维生素含量比其他茶类更多,绿茶的抗氧化和抗辐射能力更强,所以对于想减肥和美容的朋友来说,绿茶最好。

大家说说呢!?

绿茶过期了?

保存得当的绿茶,过了保质期也能喝。保存不当的绿茶,既使还没有过保质期,如果发生了受潮霉变,或吸附了异味儿等问题,就不能再喝了。再喝,不仅少了品茶的雅兴,而且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类。绿茶的茶汤青绿透澈,绿芽(叶)舒展,还有观赏性。绿茶最突出的口感特征是“鲜爽”,信阳毛尖更有香甜回甘的独特口感,绿茶应该是越快喝完越好。

绿茶的这些特质,正是因为茶叶不经过发酵,直接杀青,用高温抑制茶多酚的氧化,保留住了茶叶的色泽。绿茶的保质期较其它茶类更短,一般常温下保质期在1年左右,如果储存不当的话可能8、9个月就开始出现枯黄、变味等现象。保存过程中,随着茶多酚的氧化,茶叶逐渐变黄,加之吸附了空气中的异味儿,茶汤的色泽和滋味就会失去原有的品质了。

绿茶的品质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因此,我们在喝绿茶要选择购买新茶,并正确保存。新炒制的绿茶,在冰箱微冻条件下存放一个月后再品饮,口感会更佳。

有茶友讲过一则趣事:说搬家时发现了家中一袋放置了十多年的没有拆过封的袋装绿茶,试喝一下后,再决定是否把它扔掉。试验的结果是:洗茶之后,陈香显露,有点生普转化的感觉,谈不上好喝,但绝对不难喝。

因此,我们在说茶叶过期了时,必须明确“过期”≠“变质”。茶叶过了保质期,并不意味着茶叶就变质了。可以说,为了最佳的品饮效果,在保质期内品饮是最好的。但是,也有些茶叶在适当的保存条件下,会慢慢转化,多年以后呈现出独特的风味。所以,茶叶的品质,关键还是看保存,保存得好的老茶,也会很好喝。保存不好的茶,没过保质期也可能变质,已不能喝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