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连,成语八拜之交怎解
衡连,成语八拜之交怎解?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可以常听到“八拜之交”的说法,对于这个词语,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熟悉,也感到非常陌生。那么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呢?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生死之交——刘备、关羽和张飞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范云和何逊)
这是“八拜之交”最为广泛也是最被大众认可的说法。八拜之交是旧时汉族社会的交际习俗,最初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之后逐渐演变成了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八拜之礼,结拜时拜八次,依次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意为不论何地我们都生死与共,当然也有向上面八对兄弟学习的意愿和向往。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可是他感觉自己还是没有到达出神入化的地步,伯牙的老师知道后,便带他到蓬莱岛上,欣赏自然之景,倾听大海之音。伯牙伫立岸边,只感觉大海波浪汹涌,海鸟肆意翻飞,鸣啼声声入耳,这一刻他沉浸在这自然之音中。伯牙也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将自然之音融进了琴声,这一刻他感到非常满足也感到非常骄傲,因为他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但好景不长,伯牙很快发现,他的音乐竟然无人能懂,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直到有一天夜晚,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就在这时,有一个樵夫被他的音乐吸引而来,如痴如醉的站在岸边,伯牙大喜,立即请樵夫上船,而自己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伯牙又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到:“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非常激动,声音有些颤抖“知音”。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樵夫就是钟子期,不过可惜的是子期早亡,伯牙悉知后,就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刎颈之交——廉颇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门客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入秦。大殿之上凶险万分,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最终完璧归赵。吃亏的秦王很不开心,提出与赵王渑池相会,一国之君不得不去。
然而在席上,秦王咄咄逼人,想要羞辱赵王。蔺相如见状,以血溅五步的勇气和三寸不烂之舌让赵王免受侮辱,最终平安将赵王送回国都。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十分欣赏,命蔺相如为上卿,排廉颇之上。
廉颇,赵国名将,英勇善战,他的身份和地位是用生命换来的,而蔺相如呢?仅凭一张巧嘴,地位竟然在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满意,对蔺相如意见很大。于是在今后的日子里,廉颇总是没事找事,频频向蔺相如发难,而蔺相面对廉颇的挑衅,选择退避三舍,尽量不和廉颇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看到蔺相如这种态度,感到非常羞愧,都要离蔺相如而去,“大人,我们效忠你,是因为敬佩你的君子之风,可面对狂妄的廉颇,你能忍,我们可忍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大笑,“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我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赵国呀!有我们两人在,秦王有所顾忌,不敢来犯,一旦我们两人不合,赵国危矣。”
蔺相如此话传入廉颇耳中,廉颇非常羞愧,于是他便袒胸露乳,背负荆条,登门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两人成了患难与共的兄弟。
胶膝之交——陈重雷义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在年少时就相互结交,一同读书。当地太守听陈重之名,便举他为孝廉,可是陈重却要将功名让与雷义,多次向太守申请,太守不允,陈重也就不去就职。
第二年,雷义也被推举,陈重这才和雷义一同前往郡府就职。雷义的为人我是非常尊敬的,在任期间,他的同事因为负债而非常苦恼,债主天天上门讨债,同事下跪求情而不得,雷义知道后,便偷偷帮他还债。结果同事知道以后,登门拜谢,雷义淡淡的说:“这不是我做的,大概是和我同名同姓之人吧!”
还有一次,一同事家中有事,慌忙之间穿错了裤子,丢裤之人,说是雷义所偷,雷义也不解释,买了一条新的还给他,这人得寸进尺,大肆宣扬此事,雷义也不辩解。直到那个同事回来,一切真相大白,其他人也更加敬重雷义。
后来,雷义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知道后,毫不犹豫的辞职,和他一同回乡,从头开始。
时隔多年,雷义官拜尚书侍郎,一同撩犯事,受到处罚,雷义帮其开脱,表示愿独自受罚,陈重知道后,弃职进京,表示愿为雷义赎罪。最后两人再被罢免,一起回乡。
回乡之后,雷义被推荐为秀才,雷义便要将秀才让与陈重,刺史不准,雷义装疯卖傻,不去就职。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可谓感天动地,实在令人佩服,后人称赞,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
鸡黍之交——元伯巨卿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张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
两人随后约定了拜见的日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
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
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
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
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世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正是来自于此。
生死之交——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关张相识于江湖,相交于江湖,结为生死之交。何为生死之交?可以抛弃时间、金钱、健康、甚至感情,真心真意同舟共济,绝不会同床异梦,只会齐心协力。
“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其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俺也一样!”
“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俺也一样!”
“有违此言,天人共怒之!”
“俺也一样!”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出自《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代齐国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叔牙立即站出来:“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齐王有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两个公子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公子纠被杀,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说:“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
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
鲍叔牙语气坚定:“多谢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难得他对公子纠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王终于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管仲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发展农业,很快就使齐国强盛起来。
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忘年,不拘年岁、辈分。忘年之交,年龄不相当的人所结成的深厚友谊。
补充一下其他的交往称谓普通百姓交的朋友称“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称“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称“肺腑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见过一次,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点头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交友不嫌贫富与身份的称“杵臼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说了这么多,八拜之交中的八兄弟,你更向往哪一种?
你认同无毒不丈夫这种人性论吗?
活在人们生活中的许多名言就是传统文化,时间过滤掉了那不合时宜的成分,而人们的以讹传讹污化了它,还以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误传是一例,试想一个人尚且不显化自己的陋习,一个民族还会张扬自己的短板么?类似的还甚多,如“唯女子与小人难为养也”,它只是说生活经验与相处的度,并没有歧视的意味:孔子一生都与女人和孩子相处和谐,没有歧视的理由,也没有歧视的必要,圣人就是最通达人情世故的人。
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表面显得前卫实际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或浅薄。对传统文化重要的是彻底理解而不是动辄言其局限性,言局限性恰好显露了自己的局限性。
放眼世界,好像还没有那个民族动辄批判自己传统文化的。问题就在于时间是一切的试金石。法家式微,在于它的刻薄寡恩不合人性;墨家消隐,在于它的陈义太高不切实际;儒家道家成了传统文化的两极,在于它们殊途同归各有侧重,在于合乎人性。
对“无毒不丈夫”的正本清源,就是呵护传统文化。没有文化的民族难立足世界。
历史上有哪些丧心病狂的事件?
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中,日军是极为疯狂的,他们曾经杀害了无数中国百姓,而且杀人的手法都各不相同,但是每一种都是异常残忍,尤其是其中的一个部队,最为无耻,最丧尽天良,至今为止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支部队的存在。
731部队,相信大家都曾经听说过,或者了解一些,他们的残忍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日军,他们经常会对中国百姓进行活体实验,当然了,还有被他们抓到的战俘也是一样。
他们犯下的罪行丝毫不比南京大屠杀要少,虽然他们表面是一支军队,但是他们实际上是研究化学武器的一支极为疯狂的部队,活体实验的方式都有很多种,随便说出来一种,就会让人愤怒万分。
最简单的是直接给活人注射他们的病毒,然后仔细观察这个人活生生的死去,或者是对其进行活体解剖,人的生命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数字,没有真正的意义。
他们对待的活人中,还有儿童同样要遭到他们的毒害,甚至是婴儿,曾经就对其有过报道,日军把一个已经怀孕一段时间的女子进行了活体解剖,把里面的孩子取出来,之后再对这个婴儿进行解剖。
甚至他们会将刚刚出生的婴儿抽光血液,然后将已经很小的婴儿放在一旁,实际上已经什么都不剩了。
还有就是让一些百姓在东北寒冷的天气里,不穿任何的衣服被冻死,或者是直接拿沸腾的开水倒在人的身上,还有无数种害人的方式,实在是太多太残忍了。
他们的暴行用言语根本无法诉说,因为这些人就是一群疯子组建成的部队,他们不敢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的存在,所以在日本投降后,这支部队将所有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实验的中国军民进行了残忍的杀害。
有些人是被他们研制出来的毒气毒死,也有人被他们直接活埋,总而言之,所以知道他们真正做的事情的中国军民全部遭到了杀害。
而且他们很多研究的化学武器也都遗弃在了外面,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很多人还因为这些病毒出现了问题,遭到他们杀害的百姓不计其数,而且在生前都要忍受最痛苦的折磨。
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他们进行了多少实验没人知道,但是据不完全统计,着烧最少有三千死者,而这也可能只是一部分,最终只有四位幸存者逃脱一劫,我们必须要铭记历史,铭记这段历史。
期待你的关注与评论。
恒和衡的读音一样吗?
恒和衡是两个不同的汉字,它们的读音也是不同的。恒(héng)有一定持久性的意思,如“恒心”,“恒温”,“恒星”等。和(hé)表示一起、一同、联合的意思,如“和平”,“和谐”,“团结和合”等。
衡(héng)则表示称量、平衡、评定的意思,如“衡量”,“平衡”,“衡水”等。因此,虽然“恒和衡”几个字连起来的意思并不是很明确,但它们本身的词义和读音是不一样的。在汉语里,字音非常重要,理解和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这些曹家宗室一代二代三代的亲戚关系是怎样的?
对于三国曹魏的功勋集团来说,有两大家族实际上就是休戚与共的曹魏顶级家族,他们便是曹家与夏侯家,其中两大家族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例如曹操、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这样的曹一代,也有着曹休和曹真这样的曹二代,那么,正如题主所问,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呢?
(一)国之重臣 战功卓著我们先来看曹仁与曹洪这两位曹一代,这两位尤其是曹仁,绝对是曹魏的风云名将,另得蜀吴两方都是不得不重视忌惮的存在。
曹仁,字子孝,与曹操一样,都是沛国谯县曹氏一族的族人,据《三国志》记载,他是曹操的从弟,曹操的叔父陈穆侯曹炽之子,因此,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曹仁是曹操的堂弟,或者说叔伯弟弟。
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行为不加约束,曾暗中聚集千余青年,游荡淮泗之间,后来转而跟随曹操起兵,从军之后,曹仁开始奉行法度、持守军令,早期跟随曹操南征袁术、东攻陶谦,更是在兖州徐州与吕布。刘备反复交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更是力战有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曹操赤壁败北,留下曹仁驻守南郡江陵,作为后盾,从那时开始,曹仁与前来攻打的周瑜前后交战一年之久,虽最终撤出江陵,可是却另的东吴军伤亡惨重。
此后,曹仁又在潼关之战中参与攻击马超,在河间、宛城一带剿灭各地叛贼,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至十月的襄樊之战中硬刚蜀汉名将关羽,以几千残军、杀白马共盟誓而坚守城池,大将良将之风显露无疑!
故而,曹丕登基后,曹仁直接被擢升为三公级别的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封陈侯!成为执掌曹魏近一半军权的实权性大将,曹丕登基第二年,曹仁更是被加封为大将军、大司马,总体执掌曹魏所有的军权,成为了曹魏军方第一人!曹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濡须口兵败后,曹仁郁郁不乐,不久病逝而亡,时年五十六岁。
曹洪字子廉,与曹操、曹仁一样,都是沛国谯地曹氏宗族的一员,曹洪也是曹操的堂弟,此人在曹魏集团虽无过于他人的军事指挥艺术,但是却是深受曹操倚重。
关东联军征讨董卓之时,曹操曾在荥阳被徐荣击败,关键时刻,是曹洪献出了自己的坐骑,护送曹操,舍命杀出重围,也因为此事,曹洪在曹操心里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此后,与曹仁一样,曹洪追随曹操从兖州杀到徐州在到官渡,更是在官渡之战中硬抗袁绍部将张郃、高览,巍然不动,立下战功!
并且曹洪此人善于听从建议,还算颇为宽容,曹操刘备的汉中争夺战的前哨站下辨之战时,曹洪虽然是魏军主帅,可是实际掌权者却是骑都尉曹休,对此,曹洪毫无怨言,悉心配合,最终击败了张飞、马超这样的豪华阵营。
因此,鉴于这一系列功勋,曹丕即位后,曹洪被加封三公级别的骠骑将军,后因与曹丕不睦,险些被处死,最终免为庶民,曹睿即位后,曹洪被重新拜授为后将军、骠骑将军,太和六年(公元232年)病逝。
(二)夏侯兄弟 一时柱国与曹仁、曹洪这样的曹氏宗族不同,夏侯惇、夏侯渊两位兄弟与曹氏一族的关系却稍显迷离,因为有人说曹操的祖上是夏侯氏,所以与夏侯惇夏侯渊是为同族,但是这种说法似乎证据不足,因此,小司徒更倾向于后者。
那就是夏侯氏一族与曹氏一族因为地处同地,从而保持了长久的姻亲关系,故而夏侯氏与曹氏实际上也是比较亲近的宗族。
夏侯惇、字元让,同样是沛国谯县人,其先祖为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因为与曹操莫逆,夏侯惇最早便是跟随曹操起兵,这是曹操集团的顶级大将之一,此外,夏侯惇的儿子夏侯尚还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郡主,所以,夏侯惇与曹操还是亲家的关系。
在兖州与吕布交战时,曾经被流矢射瞎左眼,因此,独眼将军的名号也是日渐闻名于世,此后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多次充当镇守后方的角色,在此期间,夏侯惇治理河水,灌溉农田深受百姓爱戴,而且此人积极治学,虚心求教,为人简朴,所受到的赏赐全部赏赐给将士们,因此也深受军士们的爱戴,曹丕登基后,夏侯惇直接被加封为大将军,成为当时曹魏军方第一人,只不过,不久后便是逝世了,而他的谥号是为忠侯,这是对于臣下的极其高的称赞,足以看出夏侯惇在曹魏集团的地位。
夏侯渊,字妙才,这也是曹魏集团的顶级众将之一,同时,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妻子的妹妹,所以两个人还是连襟的关系,曹操起兵后,夏侯渊历任陈留郡、颍川郡太守,在官渡之战中负责都督粮草,历下大功。
此人,也是曹魏集团中极其擅长千里奔袭、出其不意的名将,先后平定东海昌豨、徐和、庐江雷绪、商曜等人的叛乱。此后,又在潼关之战中血战马超等十部联军,而后横扫关中西部的羌族、氐族势力,可以说虎步关右,威震关陇!
此后,夏侯渊被加封征西将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20年)留守汉中,紧接着便是开始在汉中争夺战中抵抗刘备大军,前后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被刘备大将黄忠斩杀于定军山前线。
(三)千里神驹 二代领袖曹休,字文烈,同样是曹氏一族,此人是曹操的侄子,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曹操称之为千里驹,此人是曹氏一族二代人物当中的领军人物,足智多谋很是善战,在下辩之战中一举击败刘备麾下上将张飞与马超,大败刘备部将吴兰,深受曹操赏识。
此后,曹休移镇曹魏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败东吴,扬名边境,曹丕驾崩时,曹休更是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官拜大司马成为曹魏军方第一人,也成为了曹氏一族二代里的领军人物,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因石亭之战中败给了陆逊,抑郁不以,不久病逝。
曹真,字子丹,《三国志》里记载他是曹操的侄子,可是在《魏略》中却记载他是曹操的养子,但不管如何,曹真是接替曹休成为曹二代的领军人物。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下辨之战里,跟随曹休击败张飞马超,曹丕即位后,曹真越发受到重视,官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曹魏西北边境!
此后,更是迁升为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方的最高统帅之一,此后平定河西地区又在荆州大败吴军,再度迁升为中军大将军、给事中。
曹丕驾崩时,与曹休一样成为四大辅政大臣,曹休去世后,曹真由大将军迁升大司马,成为曹魏军方最高统帅,并且在抵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立下战功,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真因病逝世。
其实,不管是曹仁曹洪,还是夏侯惇夏侯渊,都是曹魏集团功勋卓著的重要人物,而曹休、曹真更是曹氏一族二代人物中不可多得的领军存在,两人过早的衰亡,也是使得曹魏宗族逐渐的后继乏人,最终没落了下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