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青是什么工艺,白茶制茶工艺流程及原理的讲解
杀青是什么工艺,白茶制茶工艺流程及原理的讲解?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流程1、采摘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流程2、萎凋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流程3、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流程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泉城红、泉城绿、福鼎大毫茶,泉城红、泉城绿、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白茶;
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六大茶系制茶工艺区别?
以下是六大茶系的制茶工艺区别:
绿茶:
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绿茶是以采摘鲜叶为原料,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艺。绿茶的品质特点是“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
乌龙茶: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国特色茶之一,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既有绿茶的清香,同时又有红茶的浓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点是沏泡后的叶底“绿叶红镶边”。
红茶:
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
不同茶类的制茶工艺各有特点,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制出品质上乘的茶叶。
做刀子茶的关键工艺?
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发酵、蒸压成型等几十道工序耗时半年多精心制作而成,“刀子茶”源自四川雅安,为雅安藏茶。
普洱茶的二次杀青技术?
杀青,是普洱茶制茶关键工艺之一,即通过高温的方式,破坏鲜叶中的氧化酶的活性,以抑制茶多酚氧化。
杀青有几个作用:
1、可以除去鲜叶的青草气,促进茶叶香气的形成;
2、可以去除一部分水分,使叶片由硬变得柔软;
3、杀青还能够使茶叶的内含物转换为其所归属茶类制茶所特有的品质(是否杀青、或杀青方式不同所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特征,以此将各大茶类区别开来)。
而杀青的妙处在于,它在钝化鲜嫩茶叶内部活性酶反应,抑制茶叶中的多酚化合物氧化过程中,能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得以保存。当未来某一天你把茶叶放入茶杯的那一刻,它还能如初绽放,保持青绿颜色。
对于普洱茶来说,杀青工序质量通常决定了茶叶的品质和后续存放价值大小。比如杀青时间过久,之后普洱茶冲泡出来会有明显的熟香或者焦香味。杀青重了,茶叶不仅有焦味,可能还会有苦味,在后续存放转化过程中,甚至转变成非良好的烟熏味。另外杀青过重,茶叶内含微生物存留量小,不利于转化,因此茶叶后期保存的价值也不大了。
目前普洱茶的杀青很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手工杀青,另一种是机器杀青。
1、传统手工杀青
主要是用锅杀青。这个方法是最古老的,对炒茶人的技术要求很高,比如需要对方对锅的温度、翻炒的手势、速度以及时间的掌控都要很有经验。当然,如果是一个高超手艺的师傅,可以在杀青这个过程中玩出许多好玩的新花样来,能够让一款茶变化出不同的口感、滋味、颜色。这对于一个茶人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2、机器杀青
机器杀青是比较稳定的一种杀青方式,其生产、卫生条件也好于手工杀青,调试好固定的温度,时间等参数后,就可以开始批量生产。
但不论是手工杀青还是机器杀青,都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不必争个高下。喝茶,喝自己对味的那杯,便好。
制茶全过程?
茶叶喝起来回味无穷,制造的过程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在经过初期的采摘之后,还有一系列繁琐的工艺在等着我们。采茶
茶是采摘茶树的「嫩芽」与「新叶」制造成的,老叶子没有用。这些嫩芽或新叶就是制茶的原料,被称为「茶青」。
嫩采的茶青都带有「芽尖」,芽尖会附有绒毛,制成茶后会有「白毫」显现;采成熟后叶子制成的茶就没有「白毫」。如果从浸泡过的茶叶看,更是一目了然。
过程 (一) 发酵
茶青采下后,首先要让其「发酵」,这样茶的颜色、香气、滋味才会形成。茶的发酵只是放在空气中任其「氧化」,并不需要填加任何物质。
过程 (二) 萎凋
茶青发酵前必须先「萎凋」,就是让茶青消失一部分水分。因为茶青如果很新鲜,空气中的氧无法进入叶细胞中产生「氧化」。
消失一部分水分还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放在室外的所谓「日光萎雕」,一个是放在室内的所谓「室内萎雕」。
让阳光晒一下,可以使制成的茶在香味上显得比较「高频」,像个性「外向」的孩子(如乌龙茶类);如果只有「室内萎雕」,那茶的香味就会显得比较「低频」,像个性「内向」的孩子(如绿茶、红茶)。
过程 (三) 静置
茶青搬到室内继续从事「室内萎雕」后,先要「静置」,让水分补充至叶缘部分
过程 (四) 搅拌
然后「搅拌」(也称浪青),促使水分继续从叶缘的水孔与叶底的气孔发散。从此静置与搅拌交互进行,直到叶子的每一部分细胞都消失所需的水份。搅拌一次次从轻到重,后半段的搅拌还藉叶子 的相互摩擦促进发酵的进行。
过程 (五) 发酵
发酵在制茶上有三大功用:第一是发酵会让茶青变红,发酵越重,颜色越红。这种现象在茶干的外观与泡出的汤色都是一样,所以喝茶时,只要看茶汤的颜色,偏绿者,就是发酵轻,偏红者,就是发酵重。
发酵的第二个效用是香气的改变:不发酵的茶,其香型是属于「菜香」,如青茶一把,热水烫过的香;轻发酵的茶,会从菜香转化成「花香」;重发酵的茶再转化成水果成熟以后的香,俗称「熟果香」;全发酵的茶则变成「糖香」。
茶汤的颜色与香气是同步变化,菜香的茶是接近绿色,花香的茶会变成金黄色,果香的茶则变成橘红色,糖香的茶就变成红色了。
发酵的第三个效用是滋味的改变:发酵愈少,制成的茶愈接近自然的风味;发酵愈多,愈接近人工的味道。所以红茶常被拿来调味,绿茶较少这样做,就是这个道理。
过程 (六) 杀青
茶青发酵到我们需要的程度,要以「杀青」停止发酵,所谓杀青,就是利用高温,杀死叶细胞,停止发酵的进行。
杀青有三种方法,一是用炒的方式,称为「炒青」,二是用蒸的方式,称为「蒸青」,三是用烘的方式,称为「烘青」。
过程 (七) 揉捻
杀青过的茶青,要经过「揉捻」,把叶细胞揉破,并揉成卷曲的样子。因为不揉破叶细胞,茶的成分不容易冲泡出来;不揉成卷曲的样子,茶叶一片片的,不容易保存。
揉捻的轻重也塑造了茶不同的风味,轻轻一揉便罢的茶,茶性显得比较年轻活泼,重揉的茶,茶性会变得比较老成持重。所谓「重揉」就是揉捻的时间长,而且施以比较重的压力与较高的温度。
重揉捻的一个方法称为「包布揉」,将初揉过的茶青用布包起来再揉,一面揉一面缩紧袋子,甚至于一面揉,一面烘焙,这样制成的茶就像历经风霜的长者一样,喝来茶性一定显得「老练」。您听过「铁观音」茶吗?就是经过这样历练出来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