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加速,宋朝和清朝哪个更软
吴建加速,宋朝和清朝哪个更软?
宋朝与清朝并不存在“软”的问题,宋朝是因为没必要太强硬,而清朝是认为自己强硬。
唐朝开始,古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突飞猛进区。宋朝开始,商品经济发展已经使宋朝位于世界的顶端,而清朝时期,中国的经济虽然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存在封闭问题,而一些史料也中有抹黑成分,但不可否认康乾盛世的佳绩。所以,宋朝与清朝在经济上都是相对发达的,而之所以称其为“软”,只是因为二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入侵。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对于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固然有所认知,但受到忽略的是赵匡胤认识更清楚的是战争带来的伤亡。赵匡胤篡位得来的皇帝称号在历史上从未被责怪,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赵匡胤是位仁君。在他的身上不仅流传了千古佳话“杯酒释兵权”,在他执政期间更是爱国爱民,民心所向。
赵匡胤时期开始,宋朝重文轻武的现象便得以体现。一方面是因为赵匡胤的仁义本性,另一方面是因为赵匡胤“惜民力”。从史料记载中分析,赵匡胤能结束五代十国的乱象,有足够的实力作为资本,不论是个人还是宋朝的经济基础。但是从赵匡胤开始,宋朝几乎很少主动对外征讨,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赵匡胤不想“折腾”百姓。
宋朝开国初期,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并非歌舞升平而是满目疮痍。此时赵匡胤最重要的做法就是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使百姓安居成为赵匡胤肩上的重担。宋朝士兵的保有量远非唐朝可比,对外的征伐却很少出力,往往能花钱解决的事就不折腾百姓。这虽然使百姓安居,却也为宋朝留下了“软”的形象。但从侧面分析,宋朝的软只是因为宋朝太有钱,没必要太强硬。
清朝:我实在是太强了提到清朝,往往会有一部分人首先想到近代受侵略的历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已经成为历史,也是不可避免的已经发生的事实。虽然说清朝在近代为中国留下了屈辱与血泪,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的清朝确实太强大了。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以天朝上国自居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经济的发展上,清朝很好的继承了明朝的传统,虽然有藏富于官的事实,但清朝的经济显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甚至有学者曾说过,如果中国的大门没有被强行打开,清朝的商品经济也许会发展成另一种样子。
在政治发展上,虽然清朝忘记了倾听世界的声音,忘记了放眼看看世界格局的发展。但是,清朝对于国家的重视显然高于明朝。在明朝,多年不上朝的皇帝有之,骄傲自负领兵打仗被俘的有之,一心一意当木匠而不问政事的也有之。但是清朝呢?清朝可以说各个明君。而在文化发展上,清朝对于文化的发展确实也有其特有的心得。虽然存在文化压制的现象,但四库全书也是诞生于清朝。
不管是从皇帝的勤政,还是经济文化的发展来说,清朝确实有骄傲的资本。所以闭关锁国也是可以理解的心理状态,即使在清末有过屈辱的影响。可以说,清朝的“软”来自于受到入侵时的败绩,而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认为自己太强硬。
宋、清都是软柿子不管怎样,“软”的形象一旦形成就不可更改,而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不良影响。
宋朝面对的是民族间的侵扰,往往以金钱去换取安宁,最终却导致辽、金、蒙古越来越强。而宋朝虽然精兵百万,武器精良配备齐全,但作战能力却也是越来越弱,以至于最后灭亡。清朝也是如此,在“天朝上国”的安宁下不断被惊扰美梦,船舰利炮的洗礼下终于被惊醒,直至灭亡。
宋、清都是软柿子,但二者确实存在差别。在宋朝不断被侵扰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想到主动回击,朝廷上下思想一致,几乎都是“保守派”。而清朝并不相同,虽然自负,但在认识到问题之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声音都能遍地开花,甚至结出果实。
虽然二者“软”的结果一致,但是面对“软”的态度相差甚远。宋朝“乐不思蜀”,而清朝“试图抵抗”,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朝“软”的更胜一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