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茶,茶寿之年是多少岁

2023-06-14 113阅读 0评论

古人喝茶,茶寿之年是多少岁?

2017年6月4日,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州去世

巧合的是,这位一生和茶结缘的老人享年108岁,正好是中国传统的茶寿

古人喝茶,茶寿之年是多少岁

茶寿是108岁的雅称,怎么理解呢

关于年龄的雅称,比较为人熟知的有:

襁褓(不满周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二十弱冠(男子成年)

以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或耳顺之年,七十古稀

关于年龄的别称还有很多

影视剧里面常用来讥讽别人无知的“黄口小儿”,“黄口”指的是雏鸟的嘴,现在是十岁以下儿童的代称

及笄(jī)之年:女子满十五岁,形容古代女子到适婚年龄,如十五岁许配则要束发,笄指的就是束发用的簪子。对应的男子十五岁则为束发

《桃花源记》里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因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龆龀(tiáo chèn):儿童换齿,指七八岁的儿童。《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指的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各扎一个结犹如羊角。哪吒堪称是这个发型的最佳代言人了

对老人的称谓也有很多

相应的,对老人的祝寿也有雅称,除了茶寿,常见的还有:

喜寿:77岁,因为喜字在草书中形似七十七

伞寿:80岁,因为“伞”字简写(仐)可分解为八十

米寿:88岁,“米”字可分解为八十八

卒寿:90岁,“卒”的简字(卆)

白寿:99岁,“百”字减一,恰好是九十九

皇寿:111岁,“皇”字可拆为白十二,即白寿加上十二

昔寿:120岁,“昔”字可拆分为廿百,“廿”意为20

不得不说,中国的长寿文化除了喜欢借代(比如花甲),还喜欢“析字”,即借助汉字形体,进行组合或者拆分来婉曲表情达意

——公号:梳茗叙茶

开门七件事中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叶虽说在五千年前被神农氏发现,但还没有被广为传播使用。茶叶一直都是奢侈品占据,以至于茶叶发展至宋朝时期,才流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茶叶相比起水,在古代乃至现在都是一种健康的“功能性饮料”,夸张点说真的可以“宁可三日不喝水,也不可一日无茶”。

喝茶是全部喝完还是留一点茶?

留一点茶

第一种说法是一定要把壶中的茶倒尽。冲茶之后,把茶汤倒入公道杯,这个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倒茶角度,一般是壶身垂直,耐心地等壶里面最后几滴茶汤都滴干净了。

这样泡茶有两种好处,第一是最后几滴茶是最浓的,可以说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干净,茶汤浓度不够;其次是把茶倒尽之后可以避免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第二种说法是不能把茶倒干净,这种方法俗称“留根法”,每一泡都留一层浅浅的茶汤在壶里,留给下一泡。

下一泡的时候,留下来的茶汤变浓,直接冲泡相当于稀释调和了一下茶汤,这样不会导致后面几泡茶明显变淡,保持几泡茶下来浓度比较接近,也让茶更耐泡一点。

为何泡茶之水如此讲究?

谢谢邀请!

茶叶,无疑是对水要求最高的。

都说 “水为茶之母”, 水是茶叶的载体,选用质量上乘的“好水”,是泡好一壶茶的前提。

历史上大多名茶都相伴好水: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狮峰龙井,虎跑泉;顾渚紫笋,金沙泉;碧螺春,太湖水;君山银针,柳毅泉;黄山毛峰,人字瀑;雁荡毛峰,大龙湫;武夷岩茶,九曲溪;莫干黄芽,剑池水;齐云瓜片,淮源水。如果此生能用这些水去泡那些茶来喝,无憾了!

历代茶事图典都有关于水的记载,陆羽在《茶经》中即对泡茶水的选择有了著名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精辟论断。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美;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宋徽宗赵洁在《大观茶论》中提出:“以清轻甘洁为美,清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喝茶选水如果讲究起来,那可不得了哇!古时候水质应该比现在强多了吧,“王安石让东坡取水”,“陆羽让湖州县令取水”等让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的故事就知道当时泡茶选水有多讲究了!古往今来,就有“天下第一泉”之争,扬子江中泠泉那种高难度取来的水,也只让茶圣评了个第七名!那么,什么样的水能称之“好水”,什么样的水最适合泡茶呢?实际上,泡茶对水的要求主要是:清、甘、中、轻、洌、活。1、清

就是无异物异味,是茶对水的最低要求。通常稍大的异物和异味通过肉眼和鼻子嗅可以辨明,比如自来水表面的白沫即是漂白粉,漂白粉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味,杀菌用的,直接饮用对身体不好,一般情况光照一下就能分解,分解后无害。泡茶选用这样的水除非无奈,否则就是糟蹋茶了。

2、甘

是指水味甘甜不苦涩。适合泡茶的水,入口甜滑,在口腔中稍事停留,就能产生一种跑满润滑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口腔中唾液的分泌,即所谓生津。

3、中

即是酸碱度适中。人体的ph值只要在7.35~7.45之间就属于正常保证,我国饮用水的国家标准ph值是6.5~8.5的范围,现在提倡喝弱碱性的水。而对于茶汤:水质呈酸性,会抑制茶多酚的析出,碱性条件下,茶多酚不稳定,溶出之后容易氧化,导致茶汤颜色改变。那是不是所有茶类都选用ph值中性的水为好呢?事实上因茶而异,ph值低于7.5的水质,在泡发酵轻微的茶和不发酵的茶,几乎感觉不到区别,ph值如果高于7.5适合泡发酵程度高一些的茶。你可以根据茶性,在ph值6.5~8.5的范围自行选择,如果拿不准,就选弱碱性(ph值7.35~7.45)也无大碍。水的酸碱性很容易测,可以买个酸度计来测酸碱性,或者到药店购买ph试纸也行,几十元就搞定!

4、轻

相对于重,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软水与硬水,软水即含适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水,硬水则是含过多钙镁的水。用软水泡茶可以使茶叶的天然性质不受干扰,而硬水含的钙镁离子过多,对茶汤的色香味都有负面的影响。水的硬度,可以用电导率仪(TDS测试笔)来测量。茶圣所言的“井水”即为矿物质含量过多而成下选,古人称雨水和雪水为 “ 天泉 ” 就是看重其轻,但今日空气污染严重。雨水和雪水都不宜用来冲泡茶叶。

〖天然水(山泉水),位于无污染山区的天然泉水,终日处于流动状态,经过沙石的自然过滤,通常比较干净。味道略带甘美。水质的稳定度高,非常适合作为泡茶用水。但须注意山泉水不宜放置过久。最好趁新鲜时泡茶饮用。部分山泉水因受地质影响而含有害溶解物。此水泡茶效果则适得其反。纯净水是经过多层过滤和特殊工艺处理过后的饮用水,不含任何杂质,酸碱度达到中性,用它来泡茶不失不过,能真实地反映茶味,但也不会有任何口味上的提升。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纯净水都适宜泡茶,是不会出错的选择。矿泉水好喝,但不一定都适合用来泡茶。因为矿物的口感虽然会给人大自然的感觉,很受欢迎,但若是含矿物质过多,就会影响茶味的发挥,所以不适合烹煮茶叶。但一些含矿物质相对丰富、呈弱碱性的冰川水或优良产地的矿泉水却极其适合泡茶,不仅不影响茶味,还可以带出茶叶中不容易表达的部分,激发出鲜美的茶味。有些矿泉水甚至能用凉水就将茶叶泡开。蒸馏水的水质绝对纯正,在原理上,它有模仿无根水的迹象。但与纯净水一样,是个保守的选择,能真实反映茶味,却对提升茶汤味道没有太大的帮助。〗5、洌

就是冷,要求水在口腔中能给人带来清凉感。一般来说,水的温度越低,越不易滋生细菌,犹如冰箱,越冷的水口感自然越佳,故而高海拔地区的山泉水必为上上之选了。

6、活

是要求水有一定的流动性,相比静止的死水易被污染,流动的活水更能保持鲜明的生命力,静止的死水是不适合来烹煮茶叶的,体现不出茶叶的灵性,长久饮用也不利健康。这也是陆老先生把江水列在井水之上的原因之一。但是像瀑布一类的急流显然与平和的茶旨不合,所以它即便是活水,也不适合取来泡茶。

一杯好水可以把茶叶内里蕴含的味道最佳程度地释放出来,让品茗成为真正的享受生活,而用不适合的水来泡茶则会很干扰茶叶味道的发挥,茶的香味得不到充分散发,茶汤的味道也会受到影响,让人既闻不到茶的清香,又尝不到茶的甘醇,也赏玩不到茶汤的美好色泽,即使用最好的茶叶都泡不出好茶来,自然就是一种浪费。所以为你的茶找对一杯水,犹如为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舞台,从此她将尽情施展曼妙舞姿,为你倾情奉献毕身菁华。

新茶媒刀哥

古代人喝茶的时候总要用另一只手压着碗盖?

古代人喝茶的时候总要把另一只手压着碗盖是什么意思?

古代人包括现在的一些雅士,喝茶都喜欢用盖碗,不过用盖碗喝茶就比较讲究了,下面我给大家说一说用盖碗喝茶的规矩。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寓意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请人喝茶时,在泡茶前主人要先说出自己准备茶的种类并询问客人要喝什么茶。泡好后要想客人简要地介绍一下茶的种类、产地等基本信息。客人也要就茶的品质、香气、色泽等予以评价。

杯中的水不宜倒的太满,七八分刚好。水太满客人喝茶时容易又水溢出烫伤,是对客人的不礼貌。

客人喝茶时,要用一只手拖着茶碗,另一只手压着杯盖,轻掀开一道缝,小口喝茶。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以遮挡碗中的茶叶,使其不进入嘴中;二是方便小口喝茶,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因为好茶是要慢慢品的,掀开杯盖一饮而尽那是解渴的。

当客人放下盖碗并盖好杯盖时,代表不需要续水;而当需要续水时,把碗盖拿开放在托碟上,主人就知道该给客人续水了。

这就是用盖碗喝茶的规矩,也就解释清楚了喝茶的时候为什么要把一只手压着碗盖。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