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二虎,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2023-06-14 107阅读 0评论

靳二虎,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五胡十六国时,在中国北方大地上并存着两个政权,前赵和后赵。他们的君主分别是刘曜和石勒。最终,两人在洛阳进行了一场大决战。这场刘曜和石勒在洛阳的决战,不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战斗,而且还是五胡十六国时,前赵和后赵之间的决战。这场战役的成败,直接决定了两个国家的命运。最终,刘曜战败,前赵随之灭亡。那么,这场战役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这要从两个赵国建立说起。公元318年,刘汉政权的皇帝刘聪病死。他手下的大将刘曜趁机起兵,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它控制着晋南和关中一带地区。

靳二虎,刘曜是如何被石勒打败的

而原本也是刘汉的将领石勒,也慢慢势力强大,占据了幽、冀、青、并四州之地,并于公元319年建立后赵。这样,前后赵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战役的起因。

在随后的时间里,双方在交界的地区,尤其是洛阳、晋南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各有胜负。到了公元328年六月,石勒派手下大将石虎率军四万攻略前赵的晋南地区。石虎顺利占领了前赵五十多县,遂进攻蒲阪,威震关中。七月,刘曜亲自率领精锐出潼关渡黄河进击石虎。石虎被迫撤退。

八月,刘曜在高侯追上石虎,大破石虎军。石虎军枕尸二百里,退往朝歌。刘曜随后转兵南下,渡黄河围攻金镛。

石勒的决策。

在当时,石勒手下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不要轻动,坐观其变。另一种意见是,集中主力,南下洛阳与刘曜决战。在《资治通鉴》里面是这么记载的:

冬,十一月,后赵王勒欲自将救洛阳,僚佐程遐等固谏曰:“刘曜悬军千里,势不支久。大王不宜亲动,动无万全。”勒大怒,按剑叱遐等出。乃赦徐光,召而谓之曰:“刘曜乘一战之胜,围守洛阳,庸人之情皆谓其锋不可当。曜带甲十万,攻一城而百日不克,帅老卒怠,以我初锐击之,可一战而擒也。若洛阳不守,曜必送死冀州,自河已北,席卷而来,吾事去矣。程遐等不欲吾行,卿以为何如?”对曰:“刘曜乘高候之势,不能进临襄国,更守金墉,此其无能为可知也。以大王威略临之,彼必望旗奔败。平定天下,在今一举,不可失也。”勒笑曰:“光言是也。”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决策里,坐观成败其实是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才做出的建议。这些人只看到后赵军刚刚大败,想要躲避刘曜的锋芒。因此,想用金镛来消耗刘曜的锐气,为下一步反击做准备。

可是他们没有看到,刘曜在取得大胜之后,不敢跟踪追击,直接进攻石勒的老巢。反而回过头去攻打背后的金镛。这说明,刘曜对石勒是十分畏惧的。他没有勇气在背后有敌人的情况下,直接进攻石勒的根本。

如果让刘曜拔掉了背后的钉子,以乘胜之军来进攻石勒在河北的根本。用石勒的话来说,就是大势去矣。因此,石勒果断决定,亲自率领军队,去与刘曜决战。这样就使得刘曜陷入内外夹击的不利态势。

在进军途中,石勒又对刘曜的将来行动做了预判。他认为刘曜有三个可能采取的方案:

勒谓徐光曰:“曜盛兵成皋关,上策也;阻洛水,其次也;坐守洛阳,此成擒耳。”

结果,“十二月,乙亥,后赵诸军集于成皋,步卒六万,骑二万七千。”石勒在成皋没有遇到刘曜的军队。石勒高兴的举手指天,又加在额头,说道“天啊!”然后倍道进军洛阳。

这个时候,刘曜根本就没有防备石勒的援军。他天天饮酒赌博,不抚士卒。有劝谏的皆斩。直到得知石勒亲自到来才吃惊色变,撤围预备抵御。

就这样,战役还没有开始,刘曜就已经陷入了被动不利的地位。

洛阳之战。

决战的前一天,石勒望见刘曜的十几万人马列阵在洛阳城西,南北长达十几里。石勒大喜,对左右说,“可以贺我矣。”于是率领步骑四万进入洛阳。

次日,石勒部署对刘曜的进攻。主要方式是利用刘曜布阵的错误。兵力分布过广,兵力分散。而自己左有洛阳城,右有金镛城做依托,可以集中兵力突进刘曜的中军,而不必担心刘曜的左右两军的夹击。石勒的部署如下:

中山公(石)虎引步卒三万自城北而西,攻赵中军,石堪、石聪等各以精骑八千自城西而北,击赵前锋,大战于西阳门。勒躬贯甲胃,出自阊阖门,夹击之。

而刘曜战前又因为嗜酒而喝得大醉,原来的坐骑又突然无故不能伸腿,只得骑了一匹小马。在石勒军的进攻下,前赵军大溃。曜昏醉退走,马陷石渠,坠于冰上,被疮十馀,通中者三,为石堪所俘获。石勒遂大破赵兵,斩首五万馀级。

战后,石勒让刘曜给他留守长安的太子刘熙写信,谕令速降;刘曜却给刘熙与诸大臣写信说,“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于是石勒便杀了刘曜。

结语:

洛阳之战,是前后赵之间的决战,它决定了中国北方的归属。在这次战役中,石勒在战略决策上和战役指挥上都高于刘曜一筹,因此取得了应该得到的胜利。

在战略决策上:石勒判明,刘曜打败石虎后,不敢乘胜追击,直指石勒的老巢襄国,与石勒决战,表明他的内心胆怯。而南下进攻金镛又分散了刘曜的兵力,增加了自己的疲劳。石勒自己固守的金镛又能够为自己提供有利条件。因此,石勒定下了正确的决战决策。

在战役指挥上:石勒针对刘曜布阵过宽,兵力分散的缺点,定下了集中兵力,突击刘曜的中军,中央突破的战法。正确的战役指导使得后赵军顺利的取得了胜利。

反观刘曜,麻痹大意,对石勒的动向既不预判,又不防备。在石勒近在眼前才做准备,已经手忙脚乱。而在战役时,刘曜又因为喝酒误事,实际上是放弃了指挥,这一切都最终造成了刘曜的惨败。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菜得出奇却爱装逼的武将?

有一个人,曾扬言“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一把火烧到焦头烂额,这个人是夏侯惇;

有一个人,曾扬言“人人怕张飞,我视之如小儿”,结果被张飞打成了光杆司令后步行逃命,这个人是张郃;

有一个人,曾扬言“必挫关羽三十年之声价”,结果被关羽生擒后斩首,这个人是庞德。

夏侯惇太狂,张郃要涨胆,庞德有血性。夏侯惇曾经硬刚吕布、挑衅关羽,张郃曾熬到后期成为天下第一,庞德也曾经让关羽中箭挂彩。因此,这三个人的言行,并不是装逼,他们都有超强的实力作为支撑。

有一个人,被称为冀州上将,一把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单挑华雄,被速斩,这个人是潘凤;

有一个人,被称为零陵上将,一把大斧有力敌千军之能,但是单挑张飞速败,单挑赵云被秒杀,这个人是邢道荣。

潘凤、邢道荣确实很菜。然而,潘凤是被韩馥推到了诸侯面前,邢道荣也是被刘贤推到了前线,他们其实比较低调,压根没有装逼。

那么,同时符合“菜得出奇”和“爱装逼”这两个条件的,都有谁呢?我们按照阵营,分别归纳来看。

一、诸侯阵营

1.蔡瑁

演义中最知名的跪舔小人。孙坚藏匿国玺后,蔡瑁在刘表面前主动请缨,要去拦截。在两军阵前,蔡瑁出言不逊,并主动搦战;黄盖大怒,挥舞双鞭出马。两人单挑三合,蔡瑁破绽大开,被黄盖一鞭打碎了护心镜,抱头鼠窜。

后来孙坚讨伐刘表时,蒯良建议坚守,但蔡瑁说这样太懦弱了,再次主动迎战,并且与程普单挑。程普的铁戟蛇矛凶猛,三合之后,蔡瑁再次狼狈逃窜。

蔡瑁这种奸佞之徒,武艺实在拙劣;但他卑躬屈膝的媚态,却让曹操都直呼受不了。若论阿谀逢迎,蔡瑁估计天下无敌!

2.荀正

纪灵的副将。刘备讨伐袁术时,关羽与纪灵单挑三十合,但关羽并没有赶尽杀绝(不愿与袁术结下深仇),而是等候纪灵让他喘息片刻。稍后,关羽再次搦战,纪灵避之不出,而是让荀正出马。荀正这种三流低手,对于关羽和纪灵的交手,根本看出来任何道道,以为立功的机会来了。关羽说,我对你没兴趣,你让纪灵出来。荀正大怒说,“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关羽看他这么积极找死,冲过去一刀将其砍死。

3.曹豹

吕布的老丈人,也正因为这个身份,被张飞狠狠修理了一顿。

吕布夜袭徐州,看到张飞醉醺醺的,那条蛇矛有点乱戳,但貌似更凶狠了,吕布不愿意招惹,眼睁睁地看着张飞大摇大摆地出城了。曹豹看到张飞大醉,其身后只有十八人保护,心说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率领百余位轻骑奋力追赶,吕布喊都喊不住。曹豹追到河边,看到张飞正在醒酒,二话不说就冲了上去;张飞手起一矛,将曹豹戳死,摔落河中,顺水而走。张飞摇了摇脑袋,还是有点懵。

二、曹魏阵营

1.秦琪

夏侯惇部将。关羽来到黄河渡口,通报姓名后,秦琪忽然像打了鸡血一样,大叫道“你便插翅,也飞不过去!”关羽耐着性子说,我沿途过关斩将,难道你不知道吗,我实在不想杀人了。秦琪笑着说,你也就杀了两个无名下将而已,“敢杀我么”?关羽大怒说道,颜良文丑勇冠三军,我观之如插标卖首,你比他们如何?秦琪不再答话,纵马提刀冲上前去,一合之后,“关公刀起,秦琪头落”。

2.蔡阳

秦琪的舅舅,夏侯惇的老友。关羽斩颜良、文丑后,曹营诸将都比较服气,唯独蔡阳不服。关羽挂印封金后,蔡阳立即叫嚣着要去生擒关羽。秦琪被杀后,蔡阳从汝南私调了三千铁骑,专门追杀关羽而来。古城墙下,蔡阳大骂,红脸贼,你原来逃到这里,我特来拿你。关羽看到张飞怒气未消,就杀心大起,在张飞“一通鼓未尽”时,关羽已经斩下蔡阳人头,滚落到张飞脚下。

3.杨龄

长沙先锋官。关羽带五百校刀手攻取长沙,黄忠慷慨迎战。杨龄作为太守韩玄的亲信,自告奋勇说,不用黄老将军亲自出马,“只就某手中,定活捉关某”!杨龄带一千骑兵,打开城门,冲出吊桥,挺枪出马,在阵前大骂关羽,极其嚣张。关羽大怒,与杨龄单挑三合,凤眼暴睁,一刀将杨龄挥为两段。

4.夏侯存

曹仁副将。在关羽攻拔襄阳时,曹仁曾经在城外遇到了关羽,但摄于其虎威,“胆战心惊,不敢交锋”,选择了从小路突围而走。夏侯存不知深浅,看到曹仁不战而退,心中气愤,“大怒,便与云长交锋”。关羽爆砍一刀,夏侯存翻身落马。按照常理,主帅都避之唯恐不及,你一个副将装什么洋相呢?夏侯存与荀正,太没有眼力价了!

5.陈应

桂阳太守赵范的猛将,善使飞叉,号称有射虎之能,与鲍隆号称“桂阳双壁”。赵云攻取桂阳,赵范早就听闻赵云在长坂坡的威名,因此认为应该出城投降。陈应主动请缨,并说“某请出战,必生擒赵云”,赵范再三劝说,陈应直接披挂上马去了。陈应与赵云单挑不到五合,气力不加,诈败而走,在赵云追赶时,陈应反身用飞叉奋力掷去,但被赵云轻松接住。

赵云顺手将飞叉扔出,陈应慌忙躲闪,赵云顺势赶上,一把将陈应生擒过来。不过赵云将他放了,陈应抱头鼠窜,回去后被痛骂了一顿。

6.苏颙

曹真之先锋。兵退箕谷,赵云与邓芝从容撤军,但猜到魏军必然追赶,于是先行准备妥当。苏颙要去追赶,郭淮劝阻说,赵云智勇兼备,必须小心提防。苏颙气愤道,何必长他人威风,赵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头子了,有什么好怕的,“都督若肯接应,某当生擒赵云。”苏颙不听劝阻,深入箕谷,忽然遇到了从斜刺里杀出的赵云,措手不及,被一枪刺死。

7.李通

曹营部将。潼关之战,马超痛骂曹操为曹贼汉贼逆贼奸贼,恨不能平吞曹营。于禁出战,八九合速败;张郃出战,二十合又速败。

张郃这种战斗力,在曹营已经是前几名了,竟然被咬牙切齿的马超杀到速溃。按照常理,比如颜良速败徐晃那次,曹营诸将都不敢出战了;这次同样,曹洪、徐晃等人也选择了回避。但是李通却不知道天高地厚,在张郃惨败后,竟然选择出阵。马超奋威交战,“不数合,一枪刺李通于马下”。李通死后,张郃可能会笑话他太年轻了!

8.钟繇

钟会的老爹爹,镇守长安。马超从西凉起兵,让马岱作为先锋,率先攻打长安。城门前,钟繇舞刀出马,与马岱答话。马岱善于下黑手,人狠话不多,还没等钟繇开口,冲上去就砍。“不一合,繇大败奔走”,被马岱奋力追赶,龟缩在城中再也不敢出来了。也许,钟繇慌忙之下,刀还没来得及招架,就掉地上了!

钟繇作为大书法家,不玩笔杆子,却玩起了刀杆子,属实有点装逼。

三、蜀汉

1.马谡

一个纸上谈兵的参军,非要逞能,文官去干武将的活,不知道是立功心切呢,还是仗着诸葛亮的宠信而装逼呢?马谡在诸葛亮面前夸下海口说,我自幼熟读兵法,难道一个小小的街亭还守不住吗?别说是司马懿、张郃之流,就是曹睿亲自来了,我也不怕,“若有差失,乞斩全家”,然后还慨然立了军令状!街亭部署,马谡根本不听王平的苦劝;街亭惨败后,如果不是诸将用命厮杀,马谡都回不来了。

在诸葛亮面前,马谡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但是诸葛亮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必须有所交代,只好将马谡斩首。诸葛亮也哭了,谁让你不听刘备的忠告呢?

2.靳详

蜀汉部将,诸葛亮的部曲,郝昭的同乡。二出祁山,诸葛亮攻击陈仓,被郝昭死守,无可奈何;魏延多次攻打,无功而返。靳详站了出来,扬言道“不用张弓只箭,说郝昭来降”。靳详匹马入城,在郝昭面前慷慨陈词,但是郝昭根本不吃他那一套,一点不讲情面,三言两语将他骂了出来。

诸葛亮怪罪,靳详只好硬着头皮说,再去争取一下。这一次,郝昭根本不让他进城,而是拈弓搭箭,准备射之。靳详只好装装样子,往城楼上胡乱叫唤了两句,就灰溜溜的跑了!

四、东吴

1.潘璋

东吴名将,在演义中均被边缘化了,平均武力较差;十二虎臣中,除了甘宁、凌统、周泰、黄盖等人比较出彩外,其他均比较低调;但潘璋是个例外,他是最爱装逼的那一个!

关羽被围麦城后,潘璋多次扬言要生擒关羽,但是在关羽穷途末路的突围之际,潘璋与之单挑,竟然三合大败。关羽死后,潘璋霸占了青龙刀。夷陵之战,潘璋竟然挥舞着青龙刀与黄忠单挑,交马不数合,黄忠要为关羽报仇,奋威交加,潘璋狼狈败走。吴蜀决战,潘璋遇到关兴这种二代将领,竟然也是不数合大败。

潘璋这种战力,实话说,相比于他的部将马忠,实在差远了!

2.孙权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孙策号称小霸王,但孙权号称孙十万!

合淝会战,张辽横刀出马,要与孙权决一雌雄。孙权武力虽菜,但父兄的英名不能毁了呀,面子不能栽了呀,于是“挺枪欲自战“!孙权的举动,把身边的太史慈吓坏了,他实在没想到,孙权竟然敢于同张辽单挑;太史慈火速出马,抢在孙权前面,与张辽大战了七八十合。

逍遥津之战,孙权十万大军,被张辽一顿痛扁,孙权本人差点被活捉,最终跳过断桥逃命。孙权这种战斗力,竟然敢去碰瓷张辽,实在想不通,谁给他的自信呢?

秋蝉宫本为何得知佐藤失踪竟是无动于衷甚至也不追查?

由任嘉伦、李曼主演的谍战剧《秋蝉》临近尾声,剧情方面也是越来越精彩了。为了偷到通行证,林小庄居然扮成艺伎去佐藤那里偷。佐藤虽然喝醉了,但他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对。只见他迅速抽出武士刀向小庄砍去,没有防备的小庄就这样挨了一刀。眼看小庄就要被佐藤杀死的时候,叶冲及时出现。

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之下,佐藤很快就被干掉了,这只老狐狸就此下线。按理说佐藤被杀死后应该会有人专门对他的死因进行调查,还要追查凶手。可奇怪的是,佐藤失踪一天后居然没有任何人过问这件事。清泉上野不过问也就算了,就连跟了佐藤那么久的宫本都没有提起他失踪的事,这是为什么呢?#电视剧秋蝉#

1、佐藤一死,众人皆为赢家

宫本之所以会对佐藤的失踪抱着无动于衷的态度完全就是因为他记住了佐藤的坏。在清泉上野刚上任的时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员。佐藤原本掌握着大权,可经过这番整顿直接变成了清泉纯子同事,有名而无实权。意识到自己斗不过清泉上野,他迫切地想要和宫本合作。

可经历了这么多事,宫本早就不想听佐藤的话了。佐藤自己明明也怀疑叶冲,可他却不采取行动,而是选择利用宫本替他去调查叶冲。数次较量下来宫本都失败了,而佐藤总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置身事外,更可气的是他总会在这个时候拿宫本开刀来安抚叶冲。

而后来佐藤虽然没有在“宫本用前田来试探叶冲暴露后”处死前田,但他却在宫本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作威作福。尤其是宫本杀掉陶宗博后,佐藤居然想要前往军事法庭公开处理。宫本表面上是没有说什么,可他心里还是很记恨佐藤的。所以当清泉上野找到宫本并邀请他加入己方阵营时,他轻易就答应下来了。

如今佐藤一死,宫本再也不用受他的束缚了,自然算是赢家之一。而清泉上野本来就瞧不上圆滑的佐藤,他和佐藤互为头号公敌的事在军政厅早就人尽皆知。佐藤失踪后自然没有人再和自己作对,清泉上野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叶冲和林小庄,除去佐藤就相当于少了一个劲敌,这可是件天大的好事。

2、佐藤的死在清泉上野的意料之中

在清泉上野引“秋蝉”入瓮的计划中,佐藤的死就是其中一步。因为他把密码本放在了海军司令部,而军政厅有海军司令部通行证的只有他和佐藤两个人,如果“秋蝉”想偷通行证的话只能对佐藤下手。在“秋蝉”偷取通行证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佐藤很容易识破他们的小伎俩,发生意外的概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不少。

所以当听到下属说佐藤失踪了,清泉上野心中只有窃喜。这不但意味着佐藤被出掉了,更说明他的猎物已经按照他预想的方向开始行动了。“秋蝉”已经进入了他的陷阱中,很快就可以收网了。既然佐藤的结局、以及让佐藤有这个结局的人都在自己的算计之内,清泉上野又何必为佐藤的失踪花费心思去追查呢?

至于宫本则是因为池城让他看到了大势所趋,清泉上野和佐藤不一样,能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佐藤和清泉上野只能有一人能成为权力中心。从形势上来看,清泉上野明显更占优势。既然宫本已经投靠了清泉上野,那么佐藤的生死完全不影响他搞事业了。而且自己已经是清泉上野的人了,他都没过问这件事宫本又怎么会主动提起。

3、小结

出于以上的原因,宫本和清泉上野都心照不宣地避开了佐藤失踪的话题。通过这件事,我们也看到了宫本的心机还是蛮深的。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揭开叶冲的真实身份,佐藤的死对他而言无关紧要,和叶冲决一死战才是宫本真正急于去做的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