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品,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有多风流
千年一品,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有多风流?
李隆基有名有姓的妃子多达三十七位,这些妃子一共为他生下了三十七个儿子和二十九个女儿,从数量上来说,李隆基不可谓不风流,不过他的风流可不止于此。那么李隆基究竟有多风流,他又是怎么风流的呢?
李隆基出生于685年,他的父亲是六味地黄丸李旦,母亲窦德妃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诅咒武则天而被处死,而且他还曾长期被软禁在皇宫,所以他的童年其实并不幸福。
708年,李隆基以临淄王的身份到潞州担任别驾。别驾这个官职看似不大,但唐朝只能由皇族成员担任,虽然不怎么管事,但是刺史也要看他的眼色行事。所以说,李隆基在潞州的日子肯定要比在京城好过得多。
李隆基在去到潞州之前,已经有好几个老婆了,就比如说后来的王皇后和刘华妃。在来到潞州之后,由于李隆基没有了约束,所以他的生活很好,他不但修建了豪华的府邸和后花园,还尤其喜欢到民间游玩。
一、李隆基的年轻老婆赵丽妃和武惠妃。
大约就是在708年的时候,李隆基在潞州当地游玩,遇到了一个姓赵的歌女,她长得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十分讨人喜欢。所以李隆基就将这个歌女纳为侧室,安置在潞州一处别墅中,后来为李隆基生下了儿子李瑛。
这位歌女赵氏就是后来的赵丽妃,她嫁给李隆基的时候大约只有十四岁左右。
赵丽妃非常受李隆基喜爱,在李隆基成为皇帝之后不久,他就封赵丽妃三妃之一,而且还封她的儿子李瑛为太子,她的父亲和兄弟也因此鸡犬升天,都入朝为官。
不过赵丽妃虽然受宠,但是随着武惠妃的崛起,赵丽妃和皇甫德仪等曾经受宠的妃子也相继受到李隆基冷遇。
武惠妃出生于699年,是武则天侄孙女,定王武攸止的女儿。因为武攸止死得早,所以武惠妃就被武则天接到宫中抚养,很受宠爱。
李隆基于712年登基称之后,在宫中遇到了武惠妃,被她的美丽动人所吸引。武惠妃那时候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因为她是武氏族人的原因,所以她性情乖巧,特别善于逢迎人,所以李隆基很喜欢她,就把她纳为妃子。
随着武惠妃的逐渐长大,她也越发亭亭玉立,李隆基也越来越喜欢她,把她当做心头肉一样对待。
李隆基有多宠爱武惠妃呢?
那时候王皇后因为无法生子,所以李隆基不喜欢她,所以就刻意抬高武惠妃的地位,不但将其封为三妃之首,让她成为实际上的皇后,而且武惠妃所有的吃穿用度和出行的仪式都跟皇后一模一样。
武惠妃先后为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叫李瑁,她就是杨贵妃的老公,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因为武惠妃被李隆基所宠信,致使其他三位失宠的妃子赵丽妃,皇甫德仪和刘才人的几个儿子十分不满,说了很多武惠妃的坏话。武惠妃决定报复,于是对李隆基近谗言说太子李瑛伙同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谋反。
李隆基不爱儿子爱美女,他居然不听信大臣们的劝谏,而是一意孤行这三个儿子全部废为庶人。不久之后,李隆基的这三个儿子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不过武惠妃做了坏事之后,良心开始有些不安,天天做噩梦,结果被活活吓死了,死时只有三十八岁。李隆基对武惠妃的死十分伤心,于是追封她为皇后。
后来,李瑛,李瑶和李琚的死因被确认是武惠妃所谓,李隆基依然没有改变追封武惠妃为皇后的旨意,可见李隆基还真是个情种。
二、身份变换出人意料的杨玉环。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一度很消沉,而且郁郁寡欢,虽然后宫三千,但是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有巴结李隆基的大臣就说,杨玉环姿色上佳,可以接到宫中,这句话立马就让李隆基的心开始骚动起来。
杨玉环出生于719年,比李隆基小三十四岁,她的父亲是齐国公杨玄琰,哥哥是后来的宰相杨国忠,也算得上是出生名门。
杨玉环十几岁的时候就长得亭亭玉立,在一次宴会上被李瑁一见钟情。后来在武惠妃的要求下,李隆基亲自赐婚,让杨玉环嫁给了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儿子李瑁,当时杨玉环只有十四岁。
737年武惠妃死后不久,因为大臣的推荐,李隆基强行将杨玉环接到宫中。不过这事毕竟不光彩,所以李隆基一直没有给杨贵妃封号。
但即便如此,李隆基还是承受着舆论的巨大压力,所以他在740年的时候,以向母亲窦德妃祈福为名义让杨玉环在道观中出家,法号太真。这个做法其实就是得了李治和武则天的真传,看来李隆基为了得到美人还真是动了脑筋的。
745年,李隆基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完全得到杨玉环了,于是他就先是将韦昭训的漂亮女儿封为寿王李瑁的王妃,然后心安理得地将杨玉环封为贵妃,同时还废掉了王皇后,所以杨贵妃就是实际上的皇后。
而李瑁那时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就犹如把他扒光了衣服拉到街上巡游一般,简直是奇耻大辱。
更为难受的是,李瑁对杨玉环是有很深的感情的,眼巴巴地看着心爱的女人离开自己,还无法反抗,是很憋屈的一件事。
但不管怎么说,李隆基在得到了杨玉环之后,为了博取杨玉环的欢心,李隆基也算是出手阔绰的。
杨玉环喜欢吃荔枝,李隆基就专门修建了一条从岭南到京城的长达几千里的道路,专门为杨玉环运送荔枝;杨玉环爱穿着打扮,李隆基就组建了一个由七百名顶尖裁缝组成的服装团队,专门为杨玉环定制衣服。
因为杨玉环受李隆基宠爱的原因,她的家人全部成为了当朝权贵,几个姐姐先后被封为夫人,堂哥杨国忠甚至还当上了宰相!
杨玉环得宠二十余年,李隆基依然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于是又配合杨玉环,让安禄山给她当儿子,还特意杨玉环为安禄山举行“洗三礼”(母亲给儿子洗澡)。
不过安禄山也正是借助献媚于杨玉环,最终成功麻痹了李隆基,他积极发展势力并最终发起安史之乱,这才有了杨玉环被处死在马嵬驿的事件发生。
其实安禄山的造反是有预兆了,很多大臣都提醒过李隆基,但是他为了一个女人而选择视而不见,结果造成杨玉环被杀死,自己也丢了皇位,可见他是多么风流!
三,李隆基的姐妹花老婆。
除了上面说的几位妃子之外,李隆基还娶过一对姐妹花,她们是崔湜的一双女儿,也是生得漂亮动人,因为崔湜犯罪被刺死,她们因此被罚没到宫中,后来被刚登上皇位的李隆基得到,但是李隆基并没有封她们为妃子,可能跟她们的罪人家属身份有关。
四、李隆基的民间老婆江采萍。
737年武惠妃去世之后,李隆基除了打杨贵妃的主力之外,还曾派遣高力士到湖广和两粤选美。高力士四处打探美女,最终找到了绝世美人江采萍。
江采萍是福建莆田人,长得好看,很有才学,吟诗作画样样拿手,在当地的名气很大,是当地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
江采萍性情娴静高雅,特别喜欢梅花,常以梅花明志,还以晋朝才女谢道韫为榜样。很显然,江采萍这样的人是非一般男子可以得到的,所以到她二十多岁的时候,依然没有出嫁。
高力士在得知江采萍才貌双绝之后,便将其带到宫中。那时候李隆基的妃子们个个都是浓妆艳抹,对李隆基也是阿谀奉承,唯有江采萍淡妆素抹,清爽宜人。
所以,对于李隆基来说,江采萍这样的女子他还是第一次见,于是对其十分宠爱,还封她为正一品的梅妃。
为了讨好梅妃,李隆基在宫中种了许许多多的梅树,梅妃整日在梅树下读书写字,吟诗作赋,她还时常徘徊在梅树间,一举一动温婉娴雅,让李隆基对其无法自拔,他一度因为宠爱梅妃而遭到杨贵妃的嫉妒。
据说,李隆基有一次与梅妃在一起,杨贵妃得知消息后赶来,李隆基慌忙之中将梅妃藏起来,故意不让杨贵妃看见。但是杨贵妃不依不饶,非要把梅妃揪出来,李隆基一怒之下将杨贵妃送回了娘家,这也是杨贵妃第一次出宫。
不过梅妃后来还是因为杨贵妃的原因而被打入冷宫,李隆基很思念梅妃,曾写诗让人偷偷去送给她,但是倔强的梅妃认为自己遭受到了侮辱,所以坚辞不受。
安史之乱中,李隆基在逃离长安的时候,因为慌忙而忘记把梅妃带上,后来他突然想起了梅妃,又花重金派人去长安寻找她,但得到的却是梅妃死于乱军之中的消息。
后来,有人找到了梅妃的尸骨,李隆基因为悲伤而放声大哭,下令以妃礼将其下葬,并且自写下祭文,还在江采萍坟墓四周种下了许多梅树。
五、李隆基的洋妃子曹野那姬。
这位洋妃子曹野那姬就是李隆基小女儿寿安公主的母亲。
曹野那姬其实是曹国人,曹氏昭武九姓之一,是中亚地区的粟特人进入我国甘肃地区之后改的姓氏。
因为曹国弱小,所以在历史上曾不断向中原王朝进贡美女以寻求庇护,而且在唐玄宗时期的次数尤其多,所以曹野那姬成为唐玄宗的妃子是极有可能的。
唐玄宗起初之所以同意纳曹野那姬为妃子,可能是出于她的美貌,但是曹野那姬在入宫不到九个月的时候就生下了寿安公主,这让唐玄宗很不开心,所以他拒绝封寿安公主为公主,直到唐代宗时期她才被封为公主。
曹野那姬因为生下了不足月的女儿,所以唐玄宗便称她为虫娘,还让她穿着道教的服装在宫中主持道观。所以说,曹野那姬只是李隆基尝鲜的,当他尝到苦果之后,就果断将她给抛弃了。
总结:
李隆基确实是个风流天子,美女,才女,民女,姐妹花,洋女人,他都喜欢。只要是李隆基喜欢的女人,他就一定要得到,而且他还愿意为女人花钱,也很愿意花心思博取女人的欢心。
这姓氏的由来是什么?
【精选回答】@杂谈会客室
这个我有发言权!山东上学时有一舍友就姓“丛”,那时候挺好奇,还专门查问过。丛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现在分布最多的就是山东文登地区,大家都称之为“文登丛”。丛姓起源有两个说法:
一、“金丛一家亲”
史书记载:西汉汉武帝时,国势十分强盛,因上有文景之治为其储备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又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能征惯战之勇将,所以开始征讨匈奴以除外患。当时金日石单为匈奴休屠王太子,年十四岁为霍去病所掳以后为汉武帝赏识,因匈奴以金人祭天所以武帝刘彻特赐其为金姓,名日磾,后封为车骑将军。武帝去世时,遗诏金日磾与霍光共同辅佐汉昭帝,金日磾尽忠职守,不敢怠惰,后因功被封为(禾宅)侯。他的子孙后代从此累世在朝廷为官,传历七代,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之时方衰落下去。当时像这样久盛不衰的家族还有张汤一家,被并称为“金张”,晋代诗人左思所谓“金张籍旧业,七世珥汉貂”所指即此。至汉末曹兴三国时许昌金氏世家今讳联刘返曹被曹操所害并诛连族人,金日磾之后随东迁徙居丛家岘(今山东文登),以地为氏,称丛姓,他们尊金日磾为丛姓的得姓始祖。所以,后世就有“金丛一家亲”一说。二、上古部落首领
据《国名纪》及《姓氏考略》、《庄子》等所载,相传上古帝尧时有崇、枝、胥、敖四国,其中丛枝为枝国的首领,他原本不属于帝尧的势力范围,帝尧为扩张势力,征伐这四个小国,不久即高奏凯歌,这样枝国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帝尧的势力范围,丛枝亦成为帝尧之臣。丛枝的后代为纪念故国,改原国首领名为氏,称丛氏。这毕竟在上古三皇五帝时期,太过久远,实在是缺乏考证,只能算是传说了。
三、满族汉化后姓丛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长白山先民传》记载:满族丛尼勒氏,亦称崇吉喇氏,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还有一说为乌苏里江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有蒙古族、回族引为姓氏者。
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回族丛尼勒氏多冠汉姓为丛氏,世代相传至今。
现代丛姓的发展历经千年繁衍,如今丛姓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这三个省份的丛姓人口约占丛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在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和河南省,这些省份的丛姓人口又占丛姓总人口的19%,总体而言,全国丛姓人口的分布以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北方地区为多。另外,台湾省以及海外也有少量分布。
丛姓在中国的总人口约42万余,排在233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小小的 点赞,是对我大大的 鼓舞~@杂谈会客室
主公:辛苦码字,记得 点赞 ~ 关注~再走啊~~
玫瑰和鹤的寓意?
玫瑰的寓意是吉祥如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的寓意。
鹤的寓意健康长寿。传说中的鹤是一种仙禽,据《雀豹古今注》中载,“鹤千年则变成苍,又两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可见古人认为鹤是多么长寿了。因而鹤常被认为鸟中长寿的代表。
资料扩展:
2、鹤:古传说鹤是仙禽,神人驾鹤升天。又有“鹤寿千年”之说。寓意延年益寿。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它是鸟类中吉祥长寿的代表。因此在帝王时代,鹤被作为一品鸟而应用于有相当品级官的各种装饰中。
有什么好看的悬疑类的小说吗?
以前曾专门写过这个专题,以下是本人看过的比较优秀的悬疑推理小说,多为犯罪题材,多为中短篇...不读不知道,推理过程乐在文字之中,肯定会让各位爱好推理的读者大饱眼福!
《莫格街凶杀案》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埃德加•爱伦•坡(美)
选自:《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
篇幅:短篇小说
推荐关键词:侦破小说鼻祖;福尔摩斯与华生搭档侦破结构的原始借鉴;超级严禁而真实的推理过程...
《无人生还》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英)
篇幅:中篇小说(戏剧脚本)
推荐关键词:恐怖与悬疑的完美结合;封闭空间的谋杀;富有创意的构思;对人性的剖析...
《天才雷普利》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美)
篇幅:长篇小说
推荐关键词:关于一个底层的、被边缘化的、叛逆天才的犯罪过程;让人可悲又可泣...
《玛丽·罗热疑案》
湖南文艺出版社
选自:《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
作者:埃德加•爱伦•坡(美)
篇幅:中短篇小说
推荐关键词:通过媒体报纸解读侦破;爱伦坡的鼎峰推理侦破之作;一部根本无法用影视替代的文学作品;
《谋杀艺术家》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希区柯克(英)
选自:《希区柯克经典悬念故事集》
篇幅:短篇小说
推荐关键词:高智商犯罪(高到把案情所有细节供出来警察都拿他没办法);希区柯克讲故事不比拍电影差...
《小径分叉的花园》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
选自:《小径分叉的花园》(短篇小说选)
篇幅:短篇小说
推荐关键词:幻想、平行空间、间谍、开放式结局...也只有博尔赫斯能写出这种另类的悬疑推理小说了!
《暗店街》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
篇幅:中篇小说
推荐关键词:诺贝尔获奖者莫迪亚诺经典作品;另类的悬疑推理;寻找自我身份,等待的却是无限的黑暗。
《十七个中毒的英国人》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选自:《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篇幅:短篇小说
推荐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悬疑+极美的语言,这便是马尔克斯!比起他的长篇小说,这篇乃至这部短篇小说合集能让你迅速领略马尔克斯的过人之处!
《嫌疑人X的献身》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东野圭吾(日)
篇幅:中篇小说
推荐关键词:日本推理小说中经典的经典;为了爱情你能做到上线是什么?剧中人物的行为让你瞠目结舌。
《我的名字叫红》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
篇幅:长篇小说
推荐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多角度散点透视离奇凶杀;深入了解奥斯曼帝国...
雪中悍刀行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
《雪中悍刀行》的结局有完美,也有不完美之处。
雪中的故事以小二上酒开始,又以小二小酒结束。开始与收尾相呼应,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了。
不过,这个结局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因为到最终之时,依然有很多地方没有进行交待。
在雪中的世界,主要分为离阳、北凉、北莽三方势力,还有那一个偌大的江湖。对于这四方的结局,前前后后交待了不少,也有些没有进行交待,虽说算不上太完美,但在烽火的作品中也算是小完美。
下面看下江湖、北凉、离阳、北莽的结局:
波澜壮阔的江湖之结局自春秋之后,黄三甲将春秋八国气运转入江湖,形成了一个江湖上的大年份。
何谓大年份?在以往的千年之中,江湖上的一品高手屈指可数,只能算是小年份。但是,王仙芝和徐凤年领衔的江湖,一品高手却是有着数百,各有自己的风流之处,这就是江湖上前所未有的大年份,江湖是波澜壮阔的。
只是,有盛必有衰,江湖达到巅峰又开始走向没落,众多一品高手开始陨落。
永徽年间,剑九黄背负剑匣赴武帝城头,挑战天下第二王仙芝。老黄以一式剑九六千里宣告西蜀仍有剑,屹立不倒而死。
老黄之死,只是一个开始。其后的岁月,王明寅、王重楼、轩辕敬城、轩辕大磐、赵宣素、洪洗象也离开这座江湖。江湖开始走下坡路,但依旧是光彩的。
真正让江湖走向暮色的,还是羊皮裘老头的死。李淳罡这一去,江湖都老了,而杨太岁、宋念卿、龙树僧人、柳蒿师、韩貂寺、刘松涛、王小屏等人也随之而去,老一辈宗师凋零大半。
就连自称天下第二的王仙芝,也在与徐凤年的对战中死去。自此,江湖进入了徐凤年的时代。
在徐凤年之时,再有了一个以前没有以后更不会有的盛象。这就是中原十八宗师齐聚拒北城外,力拦北莽四十万大军。
这一战极其浩大,但也很惨烈。隋斜谷、程白霜、柴青山、韦淼、俞兴瑞、毛舒朗、嵇六安、楼荒战死关外,江湖老一辈宗师再次大减。
自拒北城之战后,老一辈宗师基本都隐居了。邓太阿、徐偃兵、洛阳、李当心、薛宋官,甚至徐凤年等人,都不再过问江湖事,无形中为轩辕青锋、于新郎、翠花、江斧丁等人让出了路。不过,这也是昙花一现,轩辕青锋、翠花等人也很快不再过问江湖事。
到这时,江湖开始走向了另一条路。这是因为徐凤年和李玉斧联手腰斩断天地,关闭天门,江湖上不会再有飞升的陆地神仙了。轩辕青锋之后,余地龙、苟有方是江湖最后的一次巅峰了,未来之时连一品高手也不会再有。
一品高手虽然没有了,江湖还依然是江湖,因为侠义在人心中,而不再陆地神仙心中。对于江湖来说,也是一种完美结局了,至少不用受天上仙人控制。
北凉的结局在离阳、北凉、北莽三大势力中,北凉无疑是唯一的主角,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自徐骁死后,北莽女帝下令兵伐北凉。北凉王徐凤年带三十万北凉铁骑御敌,一次次的生死碰撞,几次打败北莽大军,将他们拦阻于拒北城外。最终之时,寇江淮、谢西陲、曹嵬、郁鸾刀、王京崇、李翰林联手,攻破了北莽南朝。
这次凉莽大战,北凉军威震天下,但这也是最后的辉煌。
北莽并不是那么好胜的,北凉只是惨胜而已。在多番惨烈的大战中,刘寄奴、王灵宝、齐当国、陆大远、周康等三十二万北凉边军,战死沙场,留名在清凉山的石碑之上;北凉都护褚禄山死守怀阳关,生死不知;北凉铁骑的诸部,也都被打得不成建制;只剩下了一支大雪龙骑军还算相对完整。
到最终,北凉王徐凤年战死沙场,英年早逝。不过,这只是民间的流传的说法而已。徐凤年是放弃了北凉王,带着姜泥、南宫仆射、小地瓜、青鸟、陆丞燕、王初冬等人隐居了。还有徐龙象,他也随着哥哥隐居了,还娶了北莽郡主慕容龙水。
徐凤年一去,北凉那豪华的文武团队也开始分散。
一面是离阳新朝,新帝赵铸招揽北凉文武,入京述职的全部加官进爵。北凉文官由李功德领衔,带黄岩、常遂、王绿亭等十六人赴京;武将则由杨慎杏为首,带寇江淮、曹嵬、郁鸾刀等二十一位武将入京。
另一面,是不愿入京为官的。燕文鸾、顾大祖等老将直接隐居,徐北枳挂印而去,白煜也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赵铸的亲自邀请。可惜的是缺少了对袁左宗的交待,不过我觉得他是不会进京当官的,或许会如他先前所说的远去西域吧。
再有陈锡亮、谢西陲,两人虽为官但不愿进京。陈锡亮是一直坐镇北凉道,以原北凉王府为经略使府邸,为徐凤年守了四十年的北凉。谢西陲则是统率着大雪龙骑军,继续威慑草原。
北凉的结局不算完美,战死了三十多万人,却没能得到更好的结局。
北凉的结局也算还好,他们是有回报的。寇江淮、谢西陲、陈锡亮、曹嵬、郁鸾刀、李翰林等人,加上离阳的陈望、孙寅、严池集、刘怀,形成了离阳新朝的最团结最铁骨的凉党。自此之后,再无人敢嘲笑北凉是蛮子,三十二万铁骑用自己的命换来了一个更好的北凉。
离阳的结局离阳,最强大之时,外有北凉王徐骁,内有首辅张巨鹿。不过,离阳皇室也是一直忌惮这两大权臣。
等徐骁、张巨鹿去世,离阳才是真的乱了。新君赵篆并非没有能力,他是一个年轻的明君,手下有着陈望等名臣,但上天没有给他太多时间。
自赵篆即位以后,天下就没太平过。广陵道有曹长卿复国,寇江淮、谢西陲兵败离阳宿将;外有北莽之乱,虽有北凉镇守,但北凉毕竟属于离阳,离阳也做了不少手脚。
西楚之乱平定后,才是真正的大危机。燕剌王赵炳、靖安王赵珣、蜀王陈芝豹,三人联手叛乱,太安城一片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离阳众将丑态毕显。忠心耿耿地顾剑棠,手握三十万大军按兵不动,他与离阳的缘分早已走到了尽头。征南大将军吴重轩被陈芝豹说反,镇南将军宋笠当了三姓家奴,蓟州将军袁庭山顺势投降,他们与南疆大军一起兵压太安城。
国破之时,哪里来的忠臣。或许只有卢升象、胶东王赵睢了,两人不被赵篆看好,却血战不退而死。赵篆啊,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最终,太安城中的名将许拱也投降,一切落下序幕。赵篆亲自手捧玉玺出城投降,而纳降之人不是表面的皇帝赵珣,也不是燕剌王,而是南疆世子赵铸。
对于离阳来说,结局是不错的。赵铸当皇帝毕竟是赵姓血脉,说到底还是赵家的天下,而不是姓徐。
赵篆的结局也是不错的,他没死。在太安城投降之前,赵篆请年轻宦官带出了皇后严东吴。随后,赵篆也辗转到了北凉,与严东吴团圆,当了一个教书先生。
至于那个被南疆推为皇帝的赵珣,结局只有死。不过,赵珣虽死也无憾了,因为假扮靖安王妃裴南苇的舒羞,竟然真的爱上了他,随他一同而死。
随着赵篆投降,赵珣身死,赵铸成为新帝。赵铸也算是一位明君,对于赵篆的旧臣,陈望、严池集等人也是加以重用,对北凉文武也是不吝官爵美谥。
要说赵铸唯一的心病,只有北凉王徐凤年了。当年的赵铸是小乞儿,徐凤年是他最好的兄弟,但现在是离阳皇帝了,只有徐凤年死,离阳赵室子弟才能高枕无忧。所以,徐凤年入太安城之时,面对的是满城要命的铁甲。
只是满城铁甲又如何,也不住徐凤年。徐凤年直杀到赵铸面前,但他没有杀赵铸,只是轻轻给了他一拳,让他善待北凉。自此,徐凤年“病死”,天下归于太平。
离阳的结局交待的还是很多的,算是完美。有点不完美的是,陈芝豹带兵去蓟州后没了音信,顾剑棠最终如何也是不知道。
北莽的结局天下能做北凉对手的从来不是离阳,而是草原的北莽。
天下死战的骑军也不止北凉铁骑,北莽骑军也是勇往直前。只是到最终之时,北莽大军终究没有攻破拒北城,更没能进入那更远的江南。北莽女帝也拒绝了天人添油续命,只是选择自然而死。
在北莽女帝临终之前,身旁只有太平令和李密弼。女帝对草原的未来也没有交代过多,只是交代了两件必做之事,一是董卓必须拿下怀阳关,二是三朝顾命老臣耶律虹材必须死在她之前。
但是,对于草原下一任主人的人选,北莽女帝没有说。北莽女帝并不是忘了,她是不想管。在先前之时,女帝就将一切政务交给了太平令,而且掌管大小印绶的相关人员,也被她亲自换成了太平令的心腹。这就意味着草原的下一任主人,将由太平令来定。
其实,北莽的结局是最不完美的,交待的太少了。拓跋菩萨只是被徐凤年重创不再有天人大长生,但他并没死,未来何去何从;董卓攻破怀阳关之后,又是何去何从;草原的下一任主人到底是谁,是那不被人看好的太子耶律洪才,还是谁……
北莽的结局交待的太仓促了,甚至可以说没有交待。到了番外,北莽疆土已经沦丧,离阳铁骑都可以肆意践踏北莽了,种神通种檀等北莽臣子也都跑到了离阳当官。这又是如何来的?凉莽大战的最后,北凉只是惨胜。这时的北莽势力还是很大的,北凉攻破的也只是被舍弃的南庭,北庭才是北莽的核心,凭北凉最后剩下的兵力也根本吃不下偌大的草原。
雪中就是这样一个结局,算不上完美。要说完美也有,徐凤年最后去了温华的兄弟楼,两兄弟一起醉酒而睡;严池集年老之时,许诺此生不入太安城的徐凤年,与李翰林、孔镇戎一起再去太安城看望他,曾经的北凉四少聚在一起,一切都没变;陈锡亮为徐凤年守了四十年的北凉,在他年老之时,徐凤年带着徐北枳来到曾经的北凉王府,三人一起看了一场北凉雪。
到最后啊,雪还是北凉雪,却已是换了人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