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一路走一边顶,农村老大爷说
马背上一路走一边顶,农村老大爷说?
婚配难得蛇盘兔,蛇缠兔辈辈富,说的是什么,有何根据?
在传说中,兔和蛇的姻缘搭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婚配难得蛇盘兔,蛇缠兔辈辈富”;而南乡却是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是“兔见蛇泪交流”。
蛇缠兔辈辈富,是从生肖匹配的角度来看待男女婚配问题的。这句话是说生肖属蛇和生肖属兔的男女搭配结婚,比较相配,一辈子都能幸福安康,财源广进。
虽然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年代久远,但这是根据周易八卦的理论做出的判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直到今天很多男女结婚也还是需要根据生辰八字来看日子,决定结婚事宜。
蛇与兔在生肖合、冲、刑中属于中平,而在五行上相生,所以在一起一般是比较好的。
不过任何事讲求同时、地利、人和,在实际婚姻过程里,除了男女双方的性格因素会影响夫妻关系,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带来影响。而且现代社会的婚姻理念和以前完全不同了,社会更加开放,婚姻更加自由,双方社会关系更加复杂,所以仅仅靠着俗语说的双方性格来判断一段婚姻的好坏远远不够。
相冲、相刑、相害也有解法,相合当然是好,但也有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八字强弱。
通过生肖属相来判断两个人的婚姻问题有一定道理,有一定传统文化在里面,但是夫妻婚后能否过的幸福还跟很多现实因素有关,比如婆媳关系,经济条件等等问题,只有夫妻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才能让一段婚姻永远幸福。
有关乔峰三兄弟在少室山结义的原文?
四十一章 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
……
萧峰于三招之间,逼退了当世的三大高手,豪气勃发,大声道:“拿酒来!”一名契丹武士从死马背上解下一只大皮袋,快步走近,双手奉上。萧峰拔下皮袋塞子,将皮袋高举过顶,微微倾侧,一股白酒激泻而下。他仰起头来,咕嘟咕嘟的喝之不已。皮袋装满酒水,少说也有二十来斤,但萧峰一口气不停,将一袋白酒喝得涓滴无存。只见肚子微微胀起,脸色却黑黝黝地一如平时,毫无酒意。群雄相顾失色之际,萧峰右手一挥,余下十七名契丹武士各持一只大皮袋,奔到身前。
萧峰向十八名武士说道:“众位兄弟,这位大理段公子,是我的结义兄弟。今日咱们陷身重围之中,寡不敌众,已然势难脱身。”他适才和慕容复等各较一招,虽然占了上风,却已试出这三大高手每一个都身负绝技,三人联手,自己便非其敌,何况此外虎视眈眈、环伺在侧的,更有千百名豪杰。他拉着段誉之手,说道:“兄弟,你我生死与共,不枉了结义一场,死也罢,活也罢,大家痛痛快快地喝他一场。”
段誉为他豪气所激,接过一只皮袋,说道:“不错,正要和大哥喝一场酒。”
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正是虚竹。他在人丛之中,见到萧峰一上山来,登即英气逼人,群雄黯然无光,不由得大为心折;又见段誉顾念结义之情,甘与共死,当日自己在缥缈峰上与段誉结拜之时,曾将萧峰也结拜在内,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不渝,想起与段誉大醉灵鹫宫的豪情胜慨,登时将什么安危生死、清规戒律,一概置之脑后。
萧峰从未见过虚竹,忽听他称自己为“大哥”,不禁一呆。 段誉抢上去拉着虚竹的手,转身向萧峰道:“大哥,这也是我的结义哥哥。他出家时法名虚竹,还俗后叫虚竹子。咱二人结拜之时,将你也结拜在内了。二哥,快来拜见大哥。”虚竹当即上前,跪下嗑头,说道::大哥在上,小弟叩见。”
萧峰微微一笑,心想:“兄弟做事有点呆气,他和人结拜,竟将我也结拜在内。我死在顷刻,情势凶险无比,但这人不怕艰危,挺身而出,足见是个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萧峰和这种人相结为兄弟,却也不枉了。”当即跪倒,说道:“兄弟,萧某得能结交你这等英雄好汉,欢喜得紧。”两个相对拜了八拜,竟然在天下英雄之前,义结金兰。
萧峰不知虚竹身负绝顶武功,见他是少林寺中的一句低辈僧人,料想功夫有限,只是他既慷慨赴义,若教他避在一旁,反而小觑他了,提起一只皮袋,说道:“两位兄弟,这一十八位契丹武士对哥哥忠心耿耿,平素相处,有如手足,大家痛饮一场,放手大杀吧。”拔开袋上塞子,大饮一口,将皮袋递给虚竹。虚竹胸中热血如沸,哪管他什么佛家的五戒六戒、七戒八戒的,提起皮袋便即喝了一口,交给段誉。萧峰喝一口后,交了给一名契丹武士。众武士一齐举袋痛饮烈酒。
中国古代的悍将画像为啥多是大胖子?
将军肚将军肚,将军没大肚子还能叫将军吗?事实上的古代悍将,有很多都是膀大腰圆大腹便便的形象,并非什么清瘦俊美或者肌肉型男之类的模样。
很多人觉得肌肉男,要比胖子更有力量,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肌肉虽好看,可在战场上却是中看不中用,古代的悍将作战需要的是力量而不是好看,相对来说,那些大肚子的将军战斗力实际上更加惊人。
古代的悍将,大多数都挺胖现在很多人印象里的古代将军,往往都是那种肌肉线条匀称,身材黄金比例的型男,还有更夸张点的,干脆就是个奶油小生,长得斯斯文文却又武功高强。
其实,这都是现在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为符合大众口味而创造出来的形象。
真正历史上的战将,大多都不可能长得那么清秀匀称,像兰陵王那般如若女子的战神古往今来也没几个,更多都是虎背熊腰的样子。
无论关羽还是岳飞,韩信、戚继光、郑成功,无论他们的画像还是塑像,都是魁梧雄壮还有个大肚子,这才是古代悍将的真正标准模样,绝大多数都是如此。
那么,古代完全没有清瘦的将军吗?当然也是有的,比如霍去病、卫青、郭子仪等,他们流传至今的画像,都是比较清瘦的样子。
甚至于,在如今很多剧中很胖的程咬金,其真实画像中的模样,却清瘦矍铄。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卫青与霍去病是汉朝人,但关于他们的画像目前存世的版本却是唐朝时期的,所以并不能够为信。
凡事都有例外,悍将多胖子,但也不代表清瘦的人做不了悍将,只是几乎所有清瘦的悍将画像都是上了年纪以后,他们年轻时到底如何,不得而知。
长胖在古代,没那么容易现在的人大多追求身材,长胖也不是人们愿意的,可古代的情况截然相反,大多数的人想要长胖却反而没办法,因为长胖太难了。
一般来说,摄入的油脂、糖、碳水过多就会胖,可那时候的人没这条件。
食用油与糖都比较难得,即便是粮食,也不是所有家庭都那么宽裕可以顿顿吃饱的,至于肉食就更是如此,普通人家日常吃的肉,也就是偶尔的鸡鸭鱼罢了。
由于当时的环境条件不同,那时候的确是只有生活条件好的人才能长胖,而军伍之中的将帅等人,他们的待遇就比较好,所以才能长胖。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行军打仗粮食很重要,朝廷不用饿兵,从军虽然艰辛,但正常情况下军中的伙食,要远远好于寻常百姓。
尤其是将军等军中首领们,他们的待遇自然更加优厚。
以前肉食难得,而军中的将帅们,却肉食充足,像粮食等更不在话下,毕竟打仗需要巨大的体能消耗,要是吃不饱多尴尬。
也正因如此,古代的普通人往往都比较清瘦,但军中的将帅们却大多比较魁梧,这也是那时候的硬条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将军长得胖,的确有优势可能有人觉得长得胖,看着软绵绵的没什么力量,不如肌肉男看着强悍,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古代那些悍将的胖,可不是纯粹的胖。
实际上,悍将看起来胖,却并不柔软,他们内里也是浑身肌肉,而是外面包裹着一层肉,这种状态下的人,力量要更加强大。
关羽岳飞都有将军肚,可看起来都不像没力量的人,反而充满威力。
有肌肉的人未必有力气,但膀大腰圆者却几乎都力气不小,而这是成为一名好士兵的基础,只有先成为兵,才有可能做到将军。
在战场上,大肚子的悍将们,力大无穷战斗力惊人,不仅要比那些瘦胳膊瘦腿的强悍,即便是那些浑身肌肉的,也很难胜过他们。
一个肌肉男与一个虎背熊腰的悍将,前者一拳过来,力量被悍将包裹着一层脂肪的身体给化解了,可肌肉男要是被悍将打一拳,那后果可想而知。
对于悍将们来说,身上的脂肪如同一层防护罩一般。
不仅可以保护身体,而且古代打仗往往耗时很长,大肚子的悍将通常体能可以支撑更久,这也是个非常巨大的优势所在。
大肚形象,也是文化氛围所致古代的将军,虽然仍旧还是需要冲锋陷阵带兵打仗,但成为将军之后,身先士卒的机会也开始逐渐减少,更多是在后方指挥坐镇。
将帅,往往动脑筋更多,营帐之内才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
长时间坐着,肚子上的脂肪逐渐堆积,形成将军肚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即便是古代的诸多帝王也都是如此,全都清一色的大肚子。
将军肚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尤其古代,往往都是那些有尊位者才能够生出将军肚,那些悍将更是如此,他们的地位越高,将军肚越明显。
现在的人崇尚清瘦,崇尚肌肉,崇尚身形匀称,可在古代,那种肌肉发达一身腱子肉,是苦力人的象征,没谁瞧得上。
传统文化讲究内敛含蓄之美,即便是有肌肉,人们也不会随便露出来。
那时候的人们,觉得文者清瘦是为廉,武者魁梧是为威,一个做将帅的人,不仅要身材高大威猛,而且要力量过人,大肚子往往都是标配。
若武将斯斯文文瘦瘦的,看起来就没有力量和威严,这是不符合古人的眼光的,而事实上若是真遇到这么个瘦将军,人们给其画像的时候,通常也要加工一下。
暗恋是怎样的情感体验?
暗恋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最后一种回答说到我心坎里了,你觉得呢?
爱情,婚姻,交友,婚外恋,离婚是情感故事的集结地,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我们每天为您带来欢乐,愉快的心情。网友倾诉,图文无关,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很多时候,感情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没有人知道一个人的感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这段感情是什么时候就凋零的。感情最美好的时候,其实不一定是甜甜蜜蜜你侬我侬的时候,往往或者是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懵懵懂懂的暗恋期。暗恋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答案,一定都是满满幸福的痕迹。暗恋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呢?你会怎么回答呢?
一、 有一个人卡在心里,说不出来
这个回答简直就是甜爆了!这大概是对暗恋最甜蜜也是略微心酸的回答了。暗恋大概就是这样子了,把一个人悄悄的藏在心里,藏得很深,藏得整个心房都是她或者他,却每每见到他或者她的时候,都没办法直接说出口,仿佛就像是心爱的那个人卡在了心里,却怎么都说不出来,让人甜蜜的又很难受,仿佛得病。
二、 眼里只有她(他),却不能告诉她(他)
很多时候,其实你只是在看一个人,在期待一个人的声音,在期待和一个人更进一步。其实你的世界的中心,从来都只是那一个人,从来也只有那一个人。你的眼里其实很多时候,已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剩下一个人了。可是怎么办,他或者她在你心里的这份特别,这种分量,你却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让她或者他知道,无法亲口告诉他或者她。你的眼里只有她或者他,却永远只能是一个秘密。
三、 我无时无刻都想念你,只是你不知道
暗恋最痛苦的地方就是,你日日都在想念那个人,一刻见不到都会觉得很难受,无时无刻,只要那个人不在你的面前,你都觉得心里被思念给深深地困住了,没有办法忍受。只有那个人出现在你面前,只有那个人真真实实的出现在你的眼睛里,才能稍稍缓解一些。我有多么想念你,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或者,只有你不知道。
四、 我想象自己和你谈着恋爱
暗恋是什么感觉呢?大概就是,我觉得我在和你谈恋爱,在和你说着情话,在和你牵着手,在和你做一切情侣之间做的事情;只是,这些都活在我的想象力,这些,你都不会知道,这就是暗恋。
在你心里,暗恋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马永贞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马永贞这个人物的形象和人设是通过评书、戏剧、影视剧等为大众所熟知。他武功盖世,豪侠仗义的故事在民间也广为流传。特别是一些影视剧,为了塑造他的形象,甚至将他生活的年代由晚清搬至到了民国。历史上确有马永贞其人,只不过他生活的年代是晚清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初年,并非民国时期。
在《邱县志》、上海《黄浦区志》、《上海民族志》等地方史志中,记载了关于马永贞的诸多事迹,我们根据这些方志记载可以对马永贞的短暂人生做一个大概的了解。马永贞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山东临清邱县的陈村(今河北邯郸邱县陈二村)。俗话说“十马九回”,陈村确实是回族的聚居地。据《邱县陈村回族马氏族谱》记载,马氏的先祖马敏忠在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先是从山西省潞安府长子县(今山西长子县)藕泽村,迁至京师广平府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寺头村,到了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马敏忠的六世孙马堂又迁徙到了邱县陈村定居,马永贞是马敏忠的第十五世孙。生活在山东这块土地上的回民自古就有习武强身的风气,在回民中广为流传的有查拳、八极拳、华拳、腿拳、炮拳、洪拳和弹腿,济南地区的回民中还流行八大架,包括六角式、二十四式、老架拳、鹰架拳、串拳、行拳、短打和,埋伏拳,而鲁北地区的回民中则比较流行八极拳。在这些武术拳种中,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和十趟弹腿为回民所独有。在武术器械上,山东的回民比较喜欢使用鞭子杆、梢子棍、峨眉刺、鱼刺拐、五虎群羊棍、查刀、查枪、查和龙爪钩等。正是在这种武术氛围下,邱县陈村的回民世代练习回民所独有的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和十趟弹腿等武术。马永贞自幼在村中习武,主要练习查拳、弹腿,年轻时就以武艺高强闻名四方。每每遇到不平之事,马永贞都能挺身而出维护正义。至今,在马永贞的家乡还流传着一段关于他为民除害的故事。有天晚上,马永贞正在野外的河边练功,此时两个身背麻袋的男子鬼鬼祟祟的走来,形迹十分可疑。联想到最近村里总是失窃,马永贞顿时心里明白了大半。于是他站在路当中,等二人靠近时,突然给他们每人一脚,两人应声倒地。马永贞打开二人所背的布袋,里面全是金器银盏等值钱的东西。之后马永贞将两个人连同布袋轻轻拎起,一路飞奔到县衙,将二人连同赃物扔在县衙门口,敲了敲县衙值班房的门便闪身离去。县衙值班房的衙役听到敲门声后急忙打开门一看,见外面躺着两个人便立即上报。那二人醒来之后,发现竟身处县衙,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还以为遇上了神仙。经过一番审讯,二人果然是近来频频在陈村一带作案的盗贼。这件事一经传开,陈村一带从此再无盗贼出没,一方百姓得以安宁。马家世代在邱县陈村以务农为生,农忙时节,马永贞在家务农,农闲时就外出做生意。自清咸丰元年上海出现跑马厅(今上海人民广场)后,贩马的生意就格外好做。清咸丰末年,马永贞跟随同乡马兴同父子来到上海,三人在跑马厅找了一份厅喂马的差事。但马永贞不愿意当马夫,于是离开跑马厅以卖艺为生。而马兴同父子在跑马厅工作一段时间后,眼见贩马的生意不错,于是开始为洋人贩马。有了一定实力之后,便脱离了洋人,自己做起了贩马生意。在这期间,或许是因为卖艺生存不易,马永贞跟随马兴同父子多次前往蒙古、热河、察哈尔一带贩马,习得了一身相马、驯马和骑马的本领。清咸丰十一年,上海跑马厅按例举办秋季赛马会。当时的赛马场上鲜有中国人参赛,洋人一枝独秀。不知道马永贞出于什么目的,这年秋季的赛马会他报名参加了。他所要挑战的对手是连任两届赛马冠军的英国人史蒂夫。马永贞在马术方面的确有独到之处,只见他倒骑在奔跑如飞的马背上作出“大鹏展翅”、“鹞子翻身”、单腿于马镫之上等惊险且优美的高难度动作。同时,他还能骑在飞驰的马背上,手持钢刀砍斩空中掷来的银元。马永贞的精彩表演在跑马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最终战胜了两届赛马冠军史蒂夫,为国人争了光。在当时上海的回民圈中,不乏武术界的知名人士,马永贞以精谙查拳,擅长弹腿功而著称。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之后,马永贞有了一些积蓄,于是便开始在上海开设武馆以授徒。他有一身的好武艺,但因为太年轻,不通世故,所以有点狂妄。他在河南周口、江苏扬州一带多次比武打擂显绝技,并在擂台上挂出“拳打南北二京,脚踢五湖四海”的对联,口气非常之大。清光绪元年,马永贞已经在上海小有名气。当时上海出现了一个外号“无敌”的西洋大力士,此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经常无端羞辱中国人。马永贞知道后,决定长长华人的志气,灭灭洋人的威风,便和这个西洋人以打擂比武的形式进行较量。在擂台之上, 首先比试的是手力,二人都将面前叠加的石板徒手劈断,第一回合不分胜负;第二回合又比试腿力,只见二人面前各树立着12根木桩,马永贞和西洋人先后将所有木桩踢断,第二局又打了个平手;第三回合,双方开始比试拳术。起初,马永贞采取闪、展、腾、挪的武术技法与西洋人周旋;接着马永贞又使出进步、连环步的套路,并用两只手向西洋人脸前一晃,然后转身就走,故意露了个破绽,西洋人大喜,向前猛攻,马永贞趁机回身以玉环步、鸳鸯腿还击他,西洋人吃不住劲,跌至数步之外。好半天才缓缓站起,踉跄着离开了擂台。事情并未就此结束,第二天,这位西洋大力士因内伤太重而去世。此事让国人无不觉得扬眉吐气,纷纷称赞马永贞为豪侠。马永贞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了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找他拜师学艺的络绎不绝,就连松江府都聘请其担任正营武备教官。有了官府的这层关系,加上同乡马兴同的父亲已经做到了上海跑马厅负责马群事务的总管,马永贞凭借这些关系和自己一身的武艺,开始控制上海贩马生意的渠道。凡是来上海的马贩子要想生意顺利,就必须走他的路子,按照他的规矩行事,向他交保护费。胆敢不从者,必定会受到惩罚。马贩子对此深表不满,但慑于马永贞的高强的武艺,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清光绪五年四月的一天,河北宣化府的马贩子顾忠溪和徒弟马连等人带着一批蒙古马来上海贩卖。初来乍到,因不懂上海贩马市场的规则,并未前去拜会马永贞。这引起了马永贞的不满,于是他以买马为由,用20两银子的价格牵走了顾忠溪的一匹上好蒙古马,但并未支付买马的银子。事后,顾忠溪差人向马永贞讨要买马的银子,却被马永贞手下的伙计以不懂上海马市规矩为由一顿奚落,双方言语互斥、争执不休。于是,双方就此结下了梁子。回想此事,顾忠溪心中愤意难平,一心想对马永贞进行报复。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公元1879年4月13日),马贩子顾忠溪约马永贞前往大马路(今南京路)“一洞天”茶楼(原址在今南京东路金华路)吃茶和解。表面上看顾忠溪想以喝茶赔罪为由解决这次事端,实际上他已经暗中安排十几个壮汉,埋伏在“一洞天”茶楼,要对马永贞进行一番教训。当天,马永贞应约赶到“一洞天”茶楼,刚一落座就有一包石灰迎面飞来,顿时迷住了他的双眼。惊慌之余马永贞急忙掏出随身携带的防身铁尺进行回击,但因双眼看不见而被对方又刺伤了头角。他挣扎着胡乱还击,此时一把利刃砍向他的右脚,踝骨齐断,紧接着左脚骨头也被砍断,马永贞顿时倒地,躺在了血泊中。就在这时,还有人在他的胳膊上狠狠的砍了两刀,在意识逐渐模糊之中,他听到顾忠溪指挥手下杀手快逃,声称:“有我抵命,无累诸君也!”马永贞不顾全身的剧痛,拼尽全力操起旁边的板凳向顾忠溪掷去,不偏不倚砸中了顾忠溪的头,顿时血流不止。当马永贞再次拿起板凳掷向顾忠溪时,感到恐惧的顾忠溪跳窗而逃,晕倒在了窗外的大街上。和所有警匪影视剧演绎的一样,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巡捕赶到,立即将马永贞和顾忠溪送往上海体仁医院。当天夜里,马永贞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后来,马永贞的亲友按照回民教规将其安葬于上海潮阳楼公墓。民间传说,马永贞在遇害之后,他远在山东老家的妹妹马素贞来到上海为兄报仇。据说她的武功不在其兄马永贞之下,并最终手刃仇人。不过马素贞为兄复仇的事,不见于任何记载,杜撰的可能性极大。为了搞清楚马素贞这件事的真实性,曾有学者亲赴马永贞老家进行调查。据马永贞老家同村、同族人所说,马永贞没有一个叫马素贞的妹妹,这个人纯属虚构,但是马永贞有儿女倒是事实。《马氏家谱》是马永贞出生前14年所编订的,以后每出生一个男丁都会写入家谱。在《马氏家谱》中,出现了“马永祯”和“马永真”两个人,但是没有“马永贞”这个人。从《马氏家谱》的记载来看,马永祯和马永真都是有子嗣传承的,马永祯之子为马临额,马永真之子为马临朝。其中马临朝去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而传说中的马永贞是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遇害的。如此看来,马临朝之父“马永真”肯定不是传说中夫人马永贞。关于马永祯之子马临额,马氏家族的人,包括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不知道此人,因为《马氏家谱》中, “马临额”之后就再也没有续写。从《马氏家谱》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永”字辈出现的时期大约是清末至民国初年这一时期。传说中的马永贞是成年之后离开家乡的,所以家谱中应该有马永贞的记录。但是马永贞携带妻子儿女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家谱中只记录到他儿子这一辈,之后的就无法记载了。如此一来,《马氏家谱》中的“马永祯”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马永贞”。可能是当年修谱之时,由于笔误将“贞”写成了“祯”,也有可能是“马永祯”在离家之后,因“贞”比“祯”好写易记,且又是忠贞、贞节的贞,于是改了名字。再者今天马氏家族的族人都认为传说中的“马永贞”就是他们的先祖“马永祯”,而且邱县陈二村至今还保有马永贞故居。因此,历史上的确有马永贞此人,他就是今天河北省邱县陈二村人。至于历史上的马永贞究竟是中国之精英,还是市井混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