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龙,唐宋那么多诗人都把酒做了媒介
密云龙,唐宋那么多诗人都把酒做了媒介?
喝茶能喝出文化,自然少不了文人雅士的参与,既然参与了,又怎么可能少得了吟诗作词呢?以茶入诗,佳作亦多。下面摘录几首,以飨诸位看官。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注释:
孟谏议:即孟简,生平不详。谏议,朝廷言官名。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
琲瓃bèi léi :蓓蕾,花蕾。
这首诗是卢仝年轻时所作,时间大约为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当时卢仝隐居于少室山。此诗与陆羽的《茶经》齐名,并为他赢得了亚圣的称号。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汲江煎茶
【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杨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注释:
这首诗是苏轼于元符三年谪居儋州时所作,详细地描写了去江边取水、煎茶、喝茶的过程。“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和“掬水月在手”一样,清奇瑰丽,充满意趣,叹为观止。
伯坚惠新茶绿橘香味郁然便如一到江湖之上戏作小诗两首
【宋】刘著
其一
建溪玉饼号无双,双井为奴日铸降。
忽听松风翻蟹眼,却疑春雪落寒江。
注释:
伯坚:作者好友蔡松年的字。
建溪:水名。在 福建 ,为 闽江 北源。其地产名茶,号建茶。其代表的北苑贡茶闻名于世,是中国御贡史最长的茶。
双井:茶叶,又名洪州双井、黄隆双井、双井白芽等,宋代名茶,也是贡茶之一。
日铸: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以产茶著称,所产之茶即以“日铸”为名。为我国历史名茶之一,自宋朝以来列为贡品。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注释:
曹辅:字子方,泰州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以太仆寺丞权发福建路转运判官。擅诗词,有遗作收于《东坡后六客词》。壑源,在福建建溪,产贡茶。
玉川子:唐代卢仝曾汲井泉煎茶,因自号玉川子。诗中代指作者自己。
武林:是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
“从来佳茗似佳人”和“欲把西湖比西子”
有异曲同工之妙。
行香子·咏茶
【宋】苏轼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 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注释:
黄金缕:这里指龙凤团茶茶外包装上用黄金镂刻而成的精美龙凤纹饰。
密云龙:茶名。产于福建武夷山,品质优异,曾为北宋贡茶。根据茶种分为密云龙大红袍和密云龙北苑贡茶。
斗赢一水:比试茶品时以水痕多少分胜负,有时胜负只差一水、二水。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
满庭芳·咏茶
【宋】米芾
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西江月
【宋】黄庭坚
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公狂,甘露来从仙掌。
注释:
龙焙:茶名,龙凤团茶。
头纲:指惊蛰前或清明前制成的首批贡茶。泛指优质春茶。
谷帘:即谷帘泉。茶圣陆羽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泡茶"天下第一泉"。
浮蚁:诗中指茶汤沸腾后浮在上面的泡沫。
雪浪:茶汤白花浮面涌浪如雪的景象。
兔褐金丝玉碗:茶具,福建建盏的一种,即为褐色的兔毫金丝碗。
望江南·茶
【宋】吴文英
松风远,莺燕静幽坊。妆褪宫梅人倦绣,梦回春草日初长。瓷碗试新汤。
笙歌断,情与絮悠扬。石乳飞时离凤怨,玉纤分处露花香。人去月侵廊。
鹧鸪天
【明】徐渭
客来寒夜话头频,路滑难沽曲米春。点检松风汤老嫩,退添柴叶火新陈。
倾七碗,对三人,须臾梅影上冰轮。他年若更为图画,添我炉头倒角巾。
注释:
曲米春:又名麴米春,是一种酒名。
梦中谢和老惠茶
【宋】苏辙
西邻禅师怜我老,北苑新茶惠初到。
晨兴已觉三嗅多,午枕初便一杯少。
七碗煎尝病未能,两腋风生空自笑。
定中直往蓬莱山,卢老未应知此妙。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名茶变迁的历史是怎样的?
茶叶的饮用和食用大概经历了五次历史变迁
一煎,神农尝百草时遇毒,得茶解之,当时的茶是当药煎后服用茶汁的。《茶经》中也有"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等症状,均可饮茶治之。
二煮,两汉之后,茶叶由药发展成了普通饮品。晋代郭濮的《尔雅注》中著"可煮作羮饮"。羮为茶粥。唐代后煮茶中加盐等类似奶茶和酥油茶。
三淹,将茶捣成茶末,撤上佐料后,再用沸水冲泡。唐宋时期一般用此法。
四泡,明代时才汲泉置鼐,一泡便啜。即取茶芽制作,不加其它,用沸水冲泡,开始了饮茶。
五烹,现代不仅饮用茶叶,还将茶叶烹调入馔,如龍井蝦仁,茶葉蛋等,使茶叶的饮用又有了新的变革。
名茶的历史发展是在茶叶的历史发展基础上,又依各自的特点得以延续。
如西湖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的冲泡方式更适用于龙井,杯中芽叶直立,汤色清冽,幽香四溢,有了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特点。
碧螺春茶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朝作为贡品。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后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色泽碧,卷曲成螺。冲泡后杯中茶翻滚,清香袭人。
祁门红茶则另有渊源,由于清光绪年间绿茶销量不旺,祁门人考察制造红茶之法,并提高制作技术,用祁门茶叶制出香气独特的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条形细紧,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味道鲜醇酣厚,香气清鲜持久,似花、似果、似蜜,称为“祁门香”,喝后有回甘,叶㡳呈紫铜色,匀嫩。
祁门红茶还走出国门取得了1915年国际博览会的特等奖和金牌。
青瓷茶具可以用不同的茶叶吗?
陶瓷茶具一般都可以用来泡各种茶,要细分陶器、瓷器、玻璃等。
1、乌龙茶:选择是紫砂壶杯具或者是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是最好的,冲泡密云龙大红袍建议最好用白瓷盖碗。
2、红茶:可以选择盖碗、盖杯或者是咖啡杯、白瓷或者玻璃茶具都可以,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茶具都可以。红茶汤色红亮诱人,红艳的汤色,用白瓷杯还能欣赏到优质红茶的“金圈”。
3、花茶:可以选择青花瓷、青瓷等盖杯、盖碗。也可选择玻璃茶具,方便观赏花茶在茶具中舒展绽放的美感。
4、绿茶:选择透明的玻璃杯,当然青瓷、白瓷、青花瓷的杯子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选择无盖杯。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那么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具为宜。
5、普洱茶:选择紫砂或陶器茶具泡,同时也可以用玻璃茶海装茶,以便于欣赏汤色。
6、白茶:新茶适合用瓷器冲泡,更加能够凸显白茶的鲜味,老茶的话可以用陶壶煮饮,更够味。
7、黑茶较为粗老,可冲泡也可煮饮,用陶制茶具能消除黑茶的杂味,更突出其陈醇的韵味。
龙的繁体字有哪些?
龙【lóng】。部首:龙。结构:单一。笔画:5。繁体:龍。五笔:DXV。五行:火。
龙组词:龙船、龙虾、龙飞凤舞、画龙点睛、龙王、龙凤、龙虎斗、恐龙、蛟龙、龙潭虎穴、虎踞龙盘、龙骧、叶公好龙、龙凤呈祥、笔走龙蛇、老态龙钟、龙盘虎踞、龙行虎步、龙骧虎步、一龙一猪、活龙活现、龙肝凤髓、龙蛇飞动、蛟龙得水、龙逄、蝉蜕龙变、龙雏凤种、龙胡之痛、龙戟、龙髓、黑龙江、龙堆、螭龙、烛龙、文心雕龙、龙爪、逴龙、龙卵、鼍愤龙愁、句龙、密云龙、龙鸡、龙团、八龙、龙动、龙关、龙窟、龙忌、龙表、龙编、彫龙、龙虵、双龙享御、龙睇、澜沧江龙、龙棚、髭龙、龙位、龙仙芝、龙鸾字、驾龙、龙椁、春节舞龙、先龙、漦龙、龙鬐、龙楯、蚗龙、龙鵄、籦龙、龙蹻、龙盏、龙会、河龙、强龙入海、龙厩、龙旌、龙步、龙见、龙变……
茶的来源和历史?
茶起始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从而系统阐述茶叶饮法,从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冲泡饮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继承,而茶文化活动,也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食用茶的国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人工培育茶园的出现。根据现存相关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在西汉已有,魏晋时成为宫廷高级饮品,唐代,在统治者及知识分子范围内得到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也已开始饮茶。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茶”,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见,茶叶的最早利用要早于西汉,因为茶叶栽培利用的发展和传播在早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消费也往往能促进生产。随着茶叶消耗量的增大,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发达起来。
唐朝时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东、贵州等省的广大地区都是产茶区。唐朝煮茶、煎茶盛行。到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唐朝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即把新鲜茶叶洗净、蒸后制成茶饼烘干,需要时就取一点来煮,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加点盐,煮至水中微有声,气泡像鱼眼;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三沸即全沸,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水,便可饮茶汤、嚼茶叶。
由于唐朝佛教文化鼎盛,当时的日本等国纷纷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学习,茶叶因气味清香又提神醒脑,深受喜爱,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国门。茶风盛行,茶叶生产持续扩大,唐代出现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作者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唐代竞陵(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称桑莅翁,又号东闵子。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十节,阐述有关茶的起源、采制工具、茶的品种与制法、烹饮茶具、煮茶方法、饮茶风俗、茶的产地及等级、茶的典故、传说和药方等。可以说是一本关于茶叶的大百科全书,对茶叶知识的传播和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后世研究茶史提供重要资料。如他在《茶经·七之事》中记载当时几乎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有关茶人茶事史料。上自炎帝神农氏,下至本朝人物,极为详备,为我国茶业历史资料的保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至宋代,茶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江淮和秦岭以南各地区都在种植。尽管很多农民只是将它看做一项副业,但实际上一些茶农就是以种茶为生。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在当时,茶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名茶种目繁多,如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誉为“绝品”;还有龙、凤、胜雪、密云龙、王液长春、万春银叶等数十种名茶。唐宋以后,饮茶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元代武汉臣《李素芝风月玉壶春杂剧》中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可见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名茶种类已达四五十种,已分绿茶、红茶、花茶了。
如今,茶叶和咖啡、可可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国家纷纷从我国引进茶树、茶籽以及制茶工具等。而我国的茶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不断开拓创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