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节是几月几号,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023-06-10 115阅读 0评论

老人节是几月几号,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

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老人节是几月几号,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泼水节,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拉鼓节:拉鼓节是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希牛。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4米多长的鼓;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拉1.7米长的小鼓,节期均为3天。节庆活动分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阶段,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一起欢度节日;主人们分鼓吃猪肉,杀鸡宰鸭,盛情款待,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兴旺,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

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3、吃立节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

4、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5、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6、酥油花灯节

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

对六十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吗?

天府之国的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我生活工作在四川腹地几十年,喜欢家乡的山山水水和旖旎风光。多年来,自驾从南到北、分别在不同季节把四川的盆地和高原游了很多遍。

四川自然风光雄奇秀美,巴蜀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品质高、类型全。分布广,如闻名遐迩的九寨沟、黄龙、峨嵋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三星堆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14处国家4A级旅游区,15处国家级名胜风景区、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62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等。

据我亲身体验和观察,只要是国营控股的旅游景区都对六十岁以上老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免费进入。四川景区免费开放有以下特点:

一、平时对60岁以上老年人在平日免费,国家法定节假日只能享受半价优惠。具体规定为:(元旦 1 天(1 月 1 日)、春 节 3 天黄金周(农历初一、初二、初三)、清明 1 天(农历清明 当天)、端午 1 天(农历端午当天)、五一1 天(5 月 1 日当天)、中秋小长假 1 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黄金周 3 天(10月 1 日、2 日、3 日),这点要特别说明,避免误解。

二、对曾经在“5.12”大地震中对口援助的省市居民优惠。如都江堰和青城山景区对上海市民凭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等有效证件,享受都江堰市民本地一样门票价。都江堰景区15元/人,青城山景区40元/人。挂牌价80元左右。

三、对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和港、澳、台居民需出示来往大陆通行证原件半价优惠。

四、少数民族地区有所区别,如九寨沟对70才免费。

客观公平地说,四川旅游对六十岁以上老人免费虽然走在了全国许多省市的前列,起到了尊老表率和示范作用。但比起山西还有一些差距。

山西国营管理的景区基本对60岁以上全免(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如皇城相府、常家庄园等),而且不分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律免票。

在验票入园环节,山西是凭第二代有效身份证直接在验票口扫卡进入,而四川一些地方还要到售票窗口排队登记和领取免费门票,然后凭身份证和免费门票才能通过。人为增加运行成本,降低了通行的效率,尤其是黄金周更甚。

因此,建议四川学习山西的经验,既然是免费就做得诚恳和厚道一些,会带给游客更多的温暖和爱心。

四川省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决心大,制定各种措施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据统计2018年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上升到7.8%。四川交通便利是外地人难以想像的,彻底改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旧貌,这是我自驾从北(京)到南(京)和沿海各地对比的真切感受。巴蜀大地源远流长,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历史积淀丰厚博大。四川人热情好客,欢迎您到美丽四川旅游,山青水秀的风光会让你流连忘返。

牵砻团子斋三官?

阴历十月半,指的是农历十月十五,也称下元节。

下元节主要和道教有关系,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传说中的水官大帝禹会下凡为民解厄的日子。

下元节相关的活动

1、在下元节这天,人们会祭祀水官大帝,因此,下元节也叫“消灾日”。

2、谚语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下元节正值收获的季节,民间有使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放在大门外祭天和祭祀祖先的习俗。

3、而在道教教徒在下元节,都会在门口竖天杆,然后在杆上挂黄旗。到了晚上的时候,杆顶上则会挂三盏天灯祭祀水官大帝。

下元节相关的食俗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下元节的食俗也有所不同

1、在潮汕地区,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日,所以在下元节期间,家家户户有祭祀五谷主的活动,要蒸制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祭祀。

2、在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叫“完冬节”,这个时候不仅有打醮祀神演戏之俗,家里还会做糍粑,米果等等食物,称之为做冬。

3、下元节做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当地民间有云:“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也就说下元节吃了芋子包,来年财运滚滚来。

俗语:“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的由来。

由于下元节,来自于道教,因此这一天,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道教文化的深厚。可是,随着时代变迁,这种习俗慢慢在民间淡化了,但是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水官。

水官,在民间即为大禹,人们感谢和拜祭下元水官,解厄祈福,祈镶灾邪、祈求丰收。其中,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

到了这天,道教修斋设醮,通过设坛供斋蘸神,进行祈福、禳灾、拔苦、谢罪,进行修斋,借以求福免灾。

“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究竟什么意思呢?

在农历十月十五,鸡下元节,道教门徒在这一天会举行比较隆重的祭祀活动,祈求福禄,赐福人间。

据说,在民间,水官大帝负责解厄,到了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天,水官来到人间,查看家家户户的善恶行为,解除灾难。因此,到了这天,人们张灯结彩,供奉团子、鱼肉等祭品,来“斋三官”。

“斋三官”:也就是祭拜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祈福禳灾,拔苦谢罪。因此,下元节这天,民间也叫“消灾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一些老的传统和习俗,在现在也不“时兴”了,只有年纪大一些的老年人,对传统习俗“情有独钟”,比如说这个“下元节”,在我们这里,和平常日子一样,根本看不到过去那些传统习俗了。

重阳节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谢邀!

清明还未过,又来聊重阳,小秘书,日子的脚步能放慢一点吗?😊

清明祭祖我们都知道,重阳节也祭祖,你知道吗?福建莆仙人重阳祭祖比清明祭祖多,故俗有3月小清明,重阳大清明之说。

九九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节日,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屈原都曾留下笔墨:集重阳入帝宫兮。但此重阳非彼重阳,此处重阳仅指天;魏文帝曹丕的: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此处重阳就应是现在所指了。

其实重阳节源于一个道教仙家故事。

相传东汉,汝南有个瘟魔,只要他一出现,家家有人生病,天天有人丧生,哀鸿遍野。

汝南县青年恒景,家中徒遭厄运,父母因此双亡,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病愈之后告别妻儿,决定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过千山,涉万水,终于在一个古山里寻到一位仙人,仙人被其感动,收他为徒。仙人送他一把降妖宝剑,并授他降妖秘诀。恒景苦练,寒来暑往多年,终成降妖高手!

一天仙师把恒景叫到身边,你艺已学成,明天九月初九是瘟魔出来的日子,该下山为民除害了。临行前交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化酒,并口述降妖秘诀。

是日清晨,青年骑着仙人所赠仙鹤赶回家乡。按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山上,发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昏天黑暗,天摇地动,瘟神再次出现,寻到乡亲们藏身山前,不过此番前来,该着瘟神丧命。山风吹来,花香草香及酒香直扑瘟神的鼻,再见瘟神全无往日凶神恶煞模样,瑟瑟发抖,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宝剑,冲下山,念着降妖秘诀,与垂死挣扎的瘟神展开殊死搏斗。结局没有悬念,瘟神被杀死,还了一方太平!从此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登高避瘟,年复一年传统便流传下来。

在中原的传统意识里双九是长久之意,寓意健康长寿,所以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正值9月,菊花遍开,中华大地各地方的此节习俗虽不尽相同,但佩须臾,簪菊花(晋变俗)以去秽招祥;登高赏菊,对月饮酒遍访亲友,敬老、爱老、遵老的形式却完全相同!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我们的老祖宗与天斗与地斗的历史,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的双手,不惜抛血洒汗,一代又一代,才有今天的富庶和安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心怀感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敬老、爱老,尊老!

不知来路,何知去路?!

不念恩情,何处寻爱?!

当下中国将迈入老年社会,强调敬老、爱老、尊老,即是传统使然,也是时代的需要!

白事跪拜的规矩你知道吗?

中国的丧葬文化历史悠久,因为中国人有视死如生的观点,在中国人眼里,人去世了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生命在不同的世界里延续。所以中国相比于其他国家文化,更注重丧葬文化的仪式感。在中国历史的五千年中,文化的融合几乎从未中断过,但古老的农耕文明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大,人们被禁锢在土地上,相对不同民族种群交流有限,文化的融合程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就导致了一些文化地域性很强,产生十里不同俗的现象。

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对长者尊重,对礼仪重视,这是共同点,但因为某些地方性文化的保留,使得各地丧葬风俗又存在明显的地方差异。白事的跪拜礼也是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以我的家乡为例,跪拜礼集中在“喂亡灵“”的时候,出殡一切事宜完成,在抬棺出殡前要先到五道庙领魂,在五道庙烧纸,用【拖魂树】也有叫挑魂纸的东西绕火堆三圈,并呼唤死者回家,然后把拖魂树放到专门轧制的椅子上抬回家,到家后设摆香案,把放有拖魂树的椅子灯放在香案后,家人给亡灵梳洗喂饭【喂亡灵】,同时账房先生按照礼单上的人名【叫单子】喊到谁的名字谁到香案前跪拜行礼,磕头的方式没有一定规矩,大部分人是磕四个头,也有行三拜九叩礼的,个别讲究的还有二十四拜。仪式完成后把椅子灯里代表亡灵的拖魂树报道车里,和全套的纸扎一起送到村口烧掉,这个仪式叫【发行

】回来后就可以抬棺去坟地了,再去坟地的路上,还会有路祭,就是一些生前和死者关系好,或者得过死者的恩惠,但没有太深关系,没有出席葬礼的人,这些人就以路祭的方式表达对死者尊重和感谢。路祭的方式一般是摆路祭的人自备香案,摆上一些简单的贡品,棺材到时停下,摆路祭的在香案前行跪拜礼,方法和喂亡灵时一样。

这是比较正规的程序性质的跪拜礼,另外亲友奔丧初进门时也要在灵前行跪拜礼,中午吃完饭后,作为死者的外甥、女婿还有荤贡礼,就是在灵前摆上自己买来然后煮过的肉,行跪拜礼。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