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道艺术,如何评价蔡澜先生所说的中国茶道走火入魔

2023-02-21 134阅读 0评论

茶文化与茶道艺术,如何评价蔡澜先生所说的中国茶道走火入魔?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宋时期开始,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法、意境等有了一定的规矩,对饮茶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遗憾的是,我国从来未有过对茶道的具体规范,“茶道”来自于日本丰臣秀吉时代的高僧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的茶文化思想。

我国的“茶道”重精神轻形式,蔡澜先生批评的是现代人对茶道形式的过分解读。

蔡澜先生说道:

茶文化与茶道艺术,如何评价蔡澜先生所说的中国茶道走火入魔

如果要有茶道,也只止于像潮州工夫茶或文人茶那样。别以为有什么繁节,其实只是把茶的味道完全泡出来的基本功罢了。喝茶,形式上可以简洁,但心境和情趣可以灿烂。

我国作为“茶道”这一概念的祖国,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没有关于茶道的具体的规范呢?那时因为,我们先贤们早早就知道:喝茶最重要的是喝的舒服,喝的自然。我们读书时看到唐宋古人喝茶时调茶、斗茶,看似繁复的过程实则是一种文化之乐趣。自元代以后,茶叶的冲泡喝茶法盛行于世,原因无他,大众喜欢。方便简洁的喝茶方式,并没有阻碍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反而更加能体会出“茶”的自然之趣。

中国人喝茶,喝的是真滋味,品的是真乐趣。

茶道是将我国传统的道教文化和佛家文化融合到儒家文化中,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出一辙。我们喝茶,饮进腹中的是世间百态,意入脑海的是清静简单,醒悟自身的是禅茶一味。

现代人说茶道,太过讲究器具的精美,饮用规则的繁杂,更有甚者要求喝茶环境优雅,最好是焚香净手,顺便配上古乐美人,美其名曰:“雅。”雅是自身的修为,不是形式的美化。这种“茶道”中人,更多的是为了通过伪茶道的形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至于茶的意境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当“意境”变成了“意思”,这种茶喝起来,一定是寡淡无味,甚至让人战战兢兢,了无生趣。

现代中国的“茶道”,喝不出真性情。

我是北方人,在我生活的小城市里,能品出茶好坏的很少,能喝酒喝到吐血的太多。我的家人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就是:喝奶茶。奶茶选取的是最廉价的砖茶,粗粗的梗,大大的叶,直接冲泡入口极涩,难以下咽。熬奶茶前,用硬物将砖茶敲下一小块来,放入器皿中,一般是头天晚上就泡上,第二天一早,器皿口用纱布蒙起来,倒入在锅中沸腾的牛奶中,边倒边搅,最后再加入咸盐,炒米,黄油,香喷喷、热腾腾的奶茶就上桌了。一家人围坐一起,喝着奶茶,说着家长里短,小小的屋子有着别样的温暖。

蔡澜先生说:茶应该轻轻松松之下请客或自用。你习惯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喝。管他妈的三七二十一。

现在我们的茶道,更像是生意场的作秀。一伙人端坐桌前,听着“茶道”文化人侃侃而谈,看着操持者手中龙飞凤舞,杯盏翻转,你要是不吟出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都不好意思拿茶杯。这时候所谓的茶道,更像是调酒师加DJ打碟,嗨是嗨起来了,就怕会上头。

茶道讲究的是淳朴自然,正如蔡先生所言

纯朴自然,一个“真”字就跑出来了。

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了,就想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讲求传统文化的修养。既然是修养,就是“修”和“养”出来的,不是花钱“买”和“炫”出来的。我们太过急功近利,让许多事情都跑离了本意。现在最难能可贵的是“真”,真朋友,真性情,真心话。放在茶道上,就是真茶道,而不是惺惺作态的表演。

简单就是茶道,人生也是如此。

我喜欢茶,健康养生,自得其乐。我不懂茶,不是种茶人卖茶人很难分辨出茶的好坏。经济原因所致,我没有什么极品好茶叶,也没有上过“爷爷种的茶”的圈套。偶有闲钱,买得好茶,便邀请三五好友聚在家中,胡说胡话,消磨时光。

于茶道一途,我更是一知半解,仅限于书中和电视中的知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喝茶。说实话,我也喜欢好的茶叶,精美的茶具,也曾尝试玩一玩被蔡先生批评的“走火入魔”的“茶道”,无奈俗人一枚,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友聚会时,还是习惯泡好茶叶,一饮而尽。

懂茶的友人笑我牛嚼牡丹,我答曰:“与你们在一起,不玩虚的,即使清水一杯,咱也能品出茶滋味来。”众人大笑声中,仿佛回到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

茶在我们现代社会,从来就不是曲高和寡的玩意,道在现代人心中,着实走的太远太远。

在浮躁的当下,我们本就生的不易,活的麻烦。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凡事都搞的灰头土脸,贻笑大方?

茶道各自品,难得简自然。各位看官,您说呢?

作品均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请关注风舞鹰翎,欢迎批评关注。

中国茶文化及其文化底蕴?

从历史上看,茶文化是茶栽培和饮茶、艺茶的有机整体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倡用茶饮的国家。在数千年的中国茶文化历史中,通过先辈的辛勤耕种和研发,涌现出如浙江龙井、江苏碧螺春、河南毛尖、福建武夷花、安徽祁红、云南普洱、四川沱茶、台湾乌龙茶、黄山毛峰这一串串宛如珍珠般光彩各异的我国名茶品种。这些名茶品种,不仅在我国具有巨大的营销市场,而且还远销世界市场。

再从饮茶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在栽茶的同时,就形成了普遍饮茶、品茶、评茶系列的茶文化活动,不仅奠定了我国具有特色茶饮文化的多种饮茶习俗,而且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也绽放了丰富多彩的茶饮文化花朵,为我国茶文化宝库,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如云南白族的“三道茶”。

为什么想进茶艺社?

茶艺是一种中国优秀文化,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鉴定的其他艺术形式,并拓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加入茶艺社好处多多:

一,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丰富我们的生活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

二,才艺是一种舞台艺术给饮茶人也搞上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头条上朋友有多少人喜欢喝茶的?

你好,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茶为国饮,我感觉头条喜欢茶的朋友们很多啊,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南方到北方,全国各地的爱好茶朋友也是越来越多。茶道可以说是茶文化的一部分,随处可见的茶每个人理解的意思或许不一样,下面的时间聊一下我对茶道的认识。

【人生如茶 茶如人生。】我至今做茶有12年的时间了,我心目中茶即是生活,也是工作!一泡茶来自不容易从采摘 杀青 做型等等,可以说我们喝的每一泡茶都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成为一泡可口的茶。拿信阳的信阳毛尖来说,现在人们就追求的是芽头茶(其实次芽的茶口感饱和度也不差),基本上每个芽头都是精挑细选采摘出来的,差不多需要茶青4斤二三两才做1斤干茶,所以说如果我们喝一杯明前的信阳毛尖,需要采茶工,做茶师傅等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和我们的人生一样经历千辛万苦才能成为我们口中的一杯可口的茶。我们常说“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我认为一点不假,我们把生活琐事融入到一杯茶中,也能感受到茶的酸甜苦辣!

【心情会随着茶的变化而有影响】说实话,和茶相处久了你的心情会随着茶香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静下心来喝一杯功夫茶,就拿红茶来说吧,需要水烧至100度,再慢慢的冷却到85度。在煮水泡茶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慢慢的静了下来,感受一泡茶带给我们的味觉体验,随着茶香四溢,或许我们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

【茶艺展示是茶道的精华】最喜欢就是茶艺师的优美茶艺展示,我感觉茶艺表演是茶道精华部分。在袅袅茶香中感受茶艺师的精美绝伦的表演也是一场美好的视觉体验, 让人心旷神怡!

总之,喝茶的朋友们越来越多!从简单的一玻璃杯冲泡,到茶艺师精彩的茶艺表演都是我们对茶道越来越高的一种追求!希望我的感受能和您一起分享,茶文化博大精深,在品茶的道路上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宋代茶艺流行什么法?

点茶是日常饮茶方式,斗茶是娱乐方式,二者的目的不一样,但都是宋代茶文化的精髓。只是适用人群可能也有所差异,点茶法更普遍一些,代表着宋人的大众饮法方式,而斗茶更多的是文人雅士贵族大夫等上层社会的风潮,就像今天的大众饮茶是冲泡法,但茶圈会有唐煎茶、宋点茶的玩法一样,都是茶文化生活应用的表现。

且点茶法与斗茶法有时候还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如一个宋人喝茶的时候当然仅仅只是用了点茶法,但如果两三个宋代文人在一起,他们是在操作点茶法的基础上进行斗茶,比的就是谁的茶点得好谁就赢,因为点茶点得好的标准是多沫且沫持久。所以斗茶法是多人行为,点茶法则不论人数,点茶仅仅是点茶,斗茶却包含了点茶。一家人在一起安静喝个茶,可以只是点茶,但如果有人兴致上来,提出要斗茶,那就加入比赛的规矩与评判标准并决以胜负,这样就成了斗茶。

然后题主问的是宋代茶艺流行什么法?再加上后面的注解,其实题主是想问今人进行茶艺表演的时候是应该呈现点茶法还是斗茶法更好吧?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呈现茶文化的茶艺表演方式也日益多样,点茶法或斗茶法都可以体现宋代茶文化的魅力,我觉得你更该关心的是你表演茶艺的陈容与资源,比如说你只有1人当然只能表演点茶,但如果你们是团体作战,那就来个斗茶更合适,难度也上升啦,艺术呈现也更完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