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江湖,紫砂壶的起源于什么时候
紫砂江湖,紫砂壶的起源于什么时候?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的供春,在明代还有三位制壶名家,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所制的各种名壶,风格高雅、造型灵活、古朴精致,妙不可言。在当代也涌现了一批制壶大师,如顾景舟,由他仿制的供春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曾达20万港币。
使用盖碗泡茶有什么技巧?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写有“喝好茶, 是要用盖碗的, 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以后, 色清而味甘, 微香而小苦, ……有好茶喝, 会喝好茶, 是一种‘清福’, 但这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
盖碗被称作“三才碗”。三才指的是:天、地、人 也就是对应的盖,碗,托 。
语出自《易传·系辞下》中:“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 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 故六。六非它也, 三才之道也。”盖为“天”, 碗为“人”。
其实到了晚明清初的时候,盖碗才加进了托,托是防烫手的,仔细想想也不一定,比如喝茶的时候如果烫手,那喝起来肯定是烫嘴的,所以为什么还要拿起来喝呢。
所以托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一种仪式感。
托盏最初出现在贵族家庭,到了明清也是上层社会的用具。诸多茶器里盖碗是最难使用的,因为礼仪、讲究颇多。要用两只手,动作得缓慢从容,看上去优雅气质毕露,其实是害怕贵重的碗摔破。
而上流社会,或者时间充裕的人,就喜欢玩这种看上去既高雅又有些技术门槛的东西,为生活奔波的平民轻易学不会,贵族就有归属感了。
当然到了现代,只要想喝茶的都可以随喜好买茶器,高兴了买一套名窑烧制的茶具,不高兴用玻璃杯用塑料杯也一样美滋滋。但是更多茶叶、茶具发烧友对于茶器、盖碗的热情仍然没有消退,他们仍然有些倔强的保留着喝茶的那份仪式感。
说到了仪式感就要聊一聊盖碗茶的礼仪了。一聊到这个话题总有人邀87版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剧中有一个镜头就是迎春喝茶的时候用盖碗的盖撇了浮茶,而黛玉初进荣国府,是客人,便省去了撇茶这个动作。客场如果撇茶就是在暗示主人的茶不好。
不仅如此,盖碗的不同放法也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去成都的茶馆,茶馆里的堂倌看到盖碗的摆法就能明白客人的意思,就像多年的好友,根本不用说一句话,十分有趣。
大家可以来猜猜看,以下盖碗的摆法分别有什么含义。
将碗盖斜搭于杯托边沿,很多人都会用这种摆法。
但是如果在茶馆喝茶,这是在提醒堂倌:“我这该续水了。”
在盖纽上置一块小石头或者小叶子
暗示:暂时离开,一会儿回来接着品茶
将盖碗盖子倒置,斜插于杯托之上,它的意思是:需要赊账
最后,将盖碗倒置,斜插于茶水中,就表示:已喝好,可以收拾茶具啦
到这里就结束啦,这些有趣的姿势你都学会了嘛!
内容来源:东家达人一只星星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紫砂江湖这个网站怎么样?
紫砂江湖可以说是目前最火的紫砂论坛,里面的询价或明价都可以买卖,由于对卖家管理严格,因此信用度还是比较高的。至于从那里买来的壶是否值那个价钱,还是要看自己眼力的。
如何评价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康熙?
电视剧里的事都是故事,电视剧里的皇帝都是艺术化的皇帝,电视剧的皇帝微服私访都是编出来的情节,不可信。《康熙微服私访记》也不例外,那是编导出于吸引观众的需要,编出来的故事,本剧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由张国立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剧,当年播出的收视率不俗,观众很爱看,电视剧中的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申冤,打击贪官污吏,让观众称赞。笔者也观看过其中的《犁头记》《紫砂记》《馒头记》《食盒记》《铃铛记》等多集。
皇帝高高在上,宫廷生活神秘,百姓无法知晓,真是因为不知道,不了解,人们对于皇帝生活,宫廷秘闻才充满兴趣,渴望了解。于是有了以宫廷剧来满足观众窥视的心理。
历史上的皇帝有出巡的情况,隋炀帝下扬州赏琼花,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曾数次南巡。即便皇帝离开京城,南巡,百姓还是难睹天颜。于是戏曲小说的文学创作,制造了一系列的作品。《康熙微服私访记》就属于这类。
皇帝南巡,下江南,到民间,都客观存在,但是电视剧中皇帝微服私访,并且一路除暴安良的事情却不会发生,几乎没有可能发生。
生为天子,固然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皇帝也需要服从国家机器运作规律,并不是干什么都可以任意为之的,这微服私访的可能性就极小。保卫机构,大内侍卫,御林军是不仅允许皇帝一人孤身犯险。类似《康熙微服私访记》那样,带一两人随从,或者一人单打独斗,那侍卫、御林军、地方官员就失职,渎职了,全都要拿下法办。
皇帝有生死大权,却也时常身不由己,他干什么,身边都会有跟班随从(侍卫、太监之类),想一人待着,除非在宫廷,在紫禁城之外,绝对没有可能。因此《康熙微服私访记》纯属虚构,也就是戏说历史。
因为百姓关注皇帝,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困难,甚至冤情,无法解决,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百姓的诉求无法实现,就渴望有奇迹发生。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生活中解决不了的矛盾,只有通过文艺作品,以编造的故事来实现,因此,康熙等皇帝的微服私访,为民除害,关心百姓疾苦,就这样出笼了,也因此满足了百姓的心理诉求(现实的诉求在电视剧中是无法实现的),这样电视剧中的康熙皇帝就是拔高的英雄,英明的君主,与历史上的康熙是否有一致性,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观众喜欢,满意,有收视率就行了。
什么样的紫砂壶才是好的紫砂壶?
看一把紫砂壶的品质高低,不能单纯看壶型、做工或是泥料,而是综合各方面:壶型大气规整、做工精湛、泥料润泽透气,这些都是好壶的必备条件。壶型漂亮的灌浆壶绝不是是好壶,同样泥料绝佳但粗制滥造的壶也是垃圾。
选壶如同选衣服,都要根据自己喜好、常喝的茶品类、喝茶人数等做出选择,一个人独斟慢饮,150-180毫升小壶刚刚好,如果经常有三五好友一起品茗,那至少要300毫升的大壶。喜欢喝铁观音、高山茶等高香类茶要选择泥性强、透气性差的朱泥或本绿泥料壶,容量要小,壶型建议选水平、西施等圆壶。喝普洱、红茶选用紫泥、红泥壶,少用段泥、本绿等浅色壶,茶渍难清洗,易把壶养花。
简单一句话,适合的、满意的就是好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