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风俗习惯,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它们是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傣族,德昂族,独龙族,哈尼族,回族,景颇族,基诺族,拉祜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怒族,水族,藏族,佤族,瑶族 彝族,壮族,普米族,傈僳族 。
云南各民族的立体分布非常明显:其中有10个民族住在河谷平坝:回族、白族、纳西族、蒙古族、壮族、满族、傣族、布依族和水族,共计450万人口。
住在低山地区的有彝族、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和基诺族,共有500万人口;住在高寒山区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独龙族,人口共计400万。
扩展资料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总人口数为119639人。布朗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哈尼尔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云南哈尼族的风俗?
六月年(苦扎扎):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的节日,节日期间杀牛(黄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牛肉平均分配,集体安排生活。五月、六月村里容易发生疾病,田间容易遭受虫害,因而清扫水井,夜晚点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内,驱赶邪恶,火把插到田间路旁,送走瘟神。苦扎扎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
哈尼族节日
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哈尼族喝酒口号?
哈尼族多数人家都会酿酒,原料有稻谷、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等。云南红河县有一种特产“长毛谷”,用其作原料所酿制的甜酒甜于蜜糖。
哈尼族人在生活中注重情爱、友谊、酒是他们连接友谊的桥梁,也是他们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象征。哈尼人非常团结和睦,这点饮酒上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如“资乌都”意即大家聚集在一起喝欢乐幸福之酒,也被称为“长龙宴”,因设在街心,又被称为“街心酒”,一般在重大节庆期间进行。到了约定的日子,人们早早就将寨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在太阳偏西时就会听到鼓声响起,各家听到鼓声,纷纷抬着精心烹制的美酒佳肴和自己酿的高粱酒,端到街心指定位置,按顺序摆好,哪家的酒菜好,就显得特别体面。很多张桌子连成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长龙,上席就坐者称为“阿窝”,由大家自由选举产生,但必须是儿孙满堂和德高望重长者。通过简单的仪式之后,大家纷纷离席起舞。随着舞蹈的快乐进行,众人酒兴大增,情绪越发高涨,边舞边将身子伏在酒席上。嘴巧妙的将地上的酒碗叼起,慢慢抬头仰面,最后一饮而尽。
“阿巴多”哈尼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社交活动,一般在十月举行,男女双方要求对等的年轻朋友至少五对,在夜幕降临约会喝酒,男女相间并坐,成双成对。男女相互敬酒、对饮对唱、直到天明才意犹未尽地依依散席。多数的哈尼族男女青年就是在“吃酒”中喜结良缘的。
哈尼族还有一种饮酒活动是喝新谷酒,来预祝五谷丰登。在秋收前选一吉日,割一把田间即将成熟、颗粒饱满的谷穗,捆扎倒挂在堂屋后的墙上,以求家神保护庄家丰收。然后摘下百十颗谷粒,放进酒瓶里泡新谷酒,也可以炸成谷花放进去。这一天是哈尼人的节日,喝新谷酒,客人要举着新泡的谷酒,祝福主人获得丰收。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端起酒杯,喝一口新谷酒祈福,即使是不会喝酒的婴儿,也要在小嘴上抹一滴。据说,喝过新谷酒可以使全家老少身体健康、幸福安宁,多喝新谷酒,会让让家里的粮库有很多吃不完的余粮。
哈尼人待客的传统习俗之一是喝“焖锅酒”。有客来访时,主人要先端上一碗米酒,俗称“焖锅酒”。请客人喝焖锅酒能够解除旅途的疲劳,只有客人喝了酒后,主客才能谈正事。
在酒席上,主人要客人斟酒,在给所有的人斟完酒后,还得给客人再斟一次,象征酒源不断。饮酒前主人要祝福,然后将食指伸进自己的酒碗里蘸一下,在桌面上或脑门上划“一”表示除邪和祝全桌人安康。其他人也蘸酒划“一”。客人最好划脑门,表示与主人情感融合。
哈尼族在祭山、祭天时,要供九碗酒。村里死人了,奔丧的亲友也要带酒前去。
伊族有那些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1、年节的头天拂晓,家家妇女忙着舂粑粑,做团籽面,寨子上空响彻了“空通、空通”的舂碓声。男人们忙着杀猪宰牛,烹制各种美味食品。属龙日那天上午,有的只食团籽和粑粑,不吃早饭。有的宰杀一只大红公鸡,全家共食,表示合家团圆。
2、 “耶苦扎”开始这天,中年男子杀猪、杀牛;小伙子上山砍树,割藤条,运回寨里做秋千;妇女则在家煮饭、做菜、舂糯米粑。荡秋千,是节日的一项重大活动。节日里,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赛球、拔河、歌咏比赛等,使传统的节日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富风彩。
3、祭母节这天,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带着祭品,以村寨为单位,集中到寨子边的一棵大树前,扯来芭蕉叶,垫在地上,摆出各家各户带来的酒、肉、鸡、甘蔗、糖果等祭品,并敲响大鼓和铓锣。男女老少在主持长者的带领下,成排成行跪在大树前三叩首,并唱起思母歌。
4、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轮属龙日为正月竜祭寨神的日子。公祭的献物是一头猪,这头猪被杀死后,即安放在树台上,呈跪匐状。每户出一男子参加公祭,每人将一碗三色糯米饭和一把香交给主祭人献到竜台上,然后叩头膜拜。祭拜完毕,饮酒吃饭,席间每人可自由吟唱祭神祈祷辞。
5、每逢节日到来,哈尼族少不了备有三样莱:沟边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鱼腥菜、山上的柴花菜。此外还有凉伴生鱼和苔要拌蚯蚓两样名菜。过节期间、家家都割来芭蕉叶铺在桌子上,堆满各种菜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