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酿橙属于什么菜系,黄花螃蟹是什么蟹
蟹酿橙属于什么菜系,黄花螃蟹是什么蟹?
黄花蟹因外壳有花纹而得名。黄花蟹有时专指兰花蟹(远海梭子蟹的雄性个体),属于梭子蟹科,但因地域之差异,也有称红花蟹(锈斑蟳)为花蟹。
秋季是黄花蟹的产季,此时的黄花蟹吃起来肉质肥美。特别的是,由于黄花蟹多是野生种,活动力强,因此肉质非常扎实,且充满海味的鲜甜。
食物语月上琢心到底讲了什么?
食物语月上琢心讲的是蟹酿橙的故事
螃蟹都是壳为啥那么多人喜欢吃?
虽然螃蟹武装的齐全,可我们都知道隐藏在外壳下的全是白生生,略微带着红的整块蟹肉,既没有骨头,也没有内脏来扰乱食欲,不同于其他的水生产品,鱼包裹着一肚子内脏,黑黑的虾线扰人胃口,连花甲都会担心吃到石头,但对于螃蟹,这些问题都不存在。
综上所述,螃蟹单单清蒸就让人念念不忘,更别提后续发展出来的蟹酿橙、蟹黄汤包、醉蟹……
最重要的一点,吃蟹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活动,从古至今人们都以品蟹赏菊为题,邀请亲友一同共度美好佳节。一只螃蟹,背后却是人们几千年传承而来的情结。悄悄说一句,想想五仁月饼,为什么你不吃螃蟹呢
我国元代以前哪个朝代食材最丰富?
我国的烹饪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很火爆,海外的中餐馆都吸引了许多老外,这里除了归功于烹饪方式的多样化,还要归功于中国菜的食材选用品类众多。那么在食材上,是如何通过少年的传承,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呢?元朝以前又是哪个朝代的食材最为丰富呢?
主食的发展在夏商周以前,烹饪手段与食材种类都比较有限,俗称的“五谷”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食,也就是黍、稷、菽、麦、稻,黍指高粱,或者说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五谷大概承包了我国古代的粮食品类,直到外来物种红薯、土豆、玉米等传入,才丰富了主食的食材。这些外来物种大概都是明清时期传入,所以也有一种说法,称明清时期的人口暴涨,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峰值由五六千万升至破亿,都要归功于外来粮食作物的传入。
每个朝代对主食的排序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各种作物的产量出现了差异。比如夏商周时期,黍、稷、稻、小麦、大麦、菽、麻七种作物列为“七谷”,《诗经.小雅》中的排序则是黍、稷、稻三类。也正是这个时代,人们称社为地神,稷为谷神,社稷就成为江山的代名词,一直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灌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水土条件要求较高的菽和粟的种植。五谷还是五谷,但作物结构已经有了变化,菽的地位逐步上升(主要指大豆),与粟一起更多的出现在餐桌上,从战国到唐代,粟几乎成为北方最主要的粮食。秦汉时期的主要粮食品种有粟、稻、小麦、大麦、大黍、粱、大豆,汉代的董仲舒建议在关中一代推广小麦,促进了面的发展,再到汉魏时期,石磨广泛推广,麦子能够磨成精细的面粉,这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北方的各类面食几乎都是起源于汉魏以后。
宋元时期,稻麦两熟制逐步形成,双季稻得到推广,据说这是宋仁宗的曹皇后研制出来的,而这个地域条件主要限制于南方,宋元以后北方地区人口密集,粮食供应多由南方补充,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代传入的红薯、玉米、土豆更是丰富了粮食种类,将此看做人口暴涨的原因也不为过。
蔬菜的历史发展至于蔬菜的种植,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掘过大量用于占卜的甲骨刻辞,已认出的字中就有园、圃,其中园是栽培果树的场所,圃是栽培蔬菜的场所,囿则是人为圈定的园林,说明商代已经有了蔬菜栽培。西周时期,蔬菜种植发展迅速,蔬菜品类包括直根类、薯芋类、嫩菜类、葱类等。《诗经》记载的132种植物中涵盖了多种蔬菜,包括葵(冬寒菜)、葫芦、芹菜、山药、韭菜等。
秦、汉时期,蔬菜生产从圃走向原野,菜园以农耕地的形式呈现,已初具规模。汉代还出现了葫芦嫁接技术、插杆技术,汉武帝时代连通西域后,从西域引进黄瓜、西瓜、胡萝卜、菠菜和豌豆等蔬菜,张骞则向中西亚传去了我国的本土芥菜、萝卜、甜瓜、白菜、百合等。
“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宫前早春》南北朝时期有一部农业巨著,即北魏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全书九卷,其中的卷三就是蔬菜专题,共记载了31种蔬菜的品种、繁殖、栽培技术和贮藏加工程序等,这说明我国古代的蔬菜不仅种植技术发展快,而且农作物的初级加工水平也很高。唐朝的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可使黄瓜在农历二月采收。
明清时期不仅引进了粮食作物,蔬菜也同样从欧洲和美洲引进,其中就包括番茄、辣椒、甘蓝、花椰菜、洋葱、南瓜、西葫芦、笋瓜、软荚豌豆、菊芋等。汪灏在《广群芳谱》中将100多种栽培及野生的蔬菜进行归类,分为辛香、园蔬、野蔬、水蔬、食根、食实、菌属、奇蔬、杂蔬九大类,基本上也形成我们现在食用的蔬菜种类了。
肉食的历史发展说到食材,可能重头戏就是肉类,在我国古代神话体系里,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之一的伏羲就是烧烤界的鼻祖。传说很久以前人们常吃生肉腐肉,因此就会生病,伏羲第一次尝试用火把肉烤熟,不仅使肉更香,而且吃了还不容易生病,伏羲烤的肉是兽肉,也就是说古人打猎获得的野味儿。所以在古代,肉类食物就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驯养的,一个是野味。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诗经·小雅·瓠叶》先说说野味,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烤兔子的记载,做兔子的方法是用泥巴裹着兔子,然后扔火里烧,称为燔;还有种方法是直接架在火堆的上方烤,称为炙。这类方法几乎是没有用到器具,但在《礼记》中,记载了加热石头烤猪肉的办法,即将猪腿扔在鹅卵石上,鹅卵石下生火堆,称为“石烹”。
这些烹饪方式的发展促进了肉食的制作,汉代的刘邦就非常喜欢吃烤鹿肝和烤牛肚。隋唐有一位将军叫良翰,他就喜欢烤驼峰,这种骆驼都是野生的,被驯化的骆驼可是载重的好苦力,只有自然死亡才会被当做食材。同时期的《食医心鉴》还记载了多种食疗食谱,如野猪肉炙专治久患痔下血不止、肛边及腹肚疼痛;鸳鸯炙专治五痔瘘疮。元朝南方还有烤土拨鼠的记载,这些都算是野味儿。
除了野味,在驯养的肉食中,在周代就形成了健康食谱,比如牛肉、羊肉搭配黄米饭,猪肉搭配小米,狗肉配高粱饭,吃鱼要配苽饭等。周代还比较热衷于煮的烹饪方式,用一口大鼎将水烧开,投入肉,煮熟了再配上调料,古代常说的肉羹就是这种形式,往往会煮牛腿、羊腿、猪腿肉。汉代很多岩画上都出现过饮食的场面,清晰可见的食物架上会挂着鱼、鸟、羊头、牛头、兔等。
春秋以前,猪肉其实并不普遍,上层社会更喜欢牛羊肉,但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牛的役用价值更加突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开始严禁普通百姓宰牛吃肉,从秦汉至宋元,就逐渐形成肉食阶级的区分,士大夫阶级才能吃羊肉,普通百姓只能吃猪肉。明朝以后猪肉才成为普遍的无差别的主要肉食,家家户户养猪的场面就是明朝时期形成的。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如果单从驯养来说,则可将肉类食才概括为“六畜”,即鸡、狗、羊、猪、牛、马。这六畜可分为新石器时期的驯养类和农耕时期驯养类,前者包括猪、狗、鸡,后者包括马、牛、羊。猪狗鸡属于我国本土驯养的产物,马牛羊则是中西亚传入的驯养产物。这六畜就是肉食的骨干食材,每个部分又衍生出新的驯养物种,如鸡属于禽类,鸭、鹅、雁、雉等等都是禽类食材的延伸。而古代也有食用昆虫的,这种食材被认为是从巫术、虫灾演化到餐桌上的,并流传至今。
水产品在古代也是重要食材,尤以河塘鱼虾贝类最多,并有“一湖二河三溪四海五塘”的分类排序,但古代的保鲜和运输条件有限,所以水产以江河湖海周边地区食用为多。海鲜的发展可以追溯至汉代之前,《诗经》有载山东地区的牡蛎养殖。海贝类与藻类的养殖出现于宋代中期,到了明清时期海产养殖才形成规模化。
综上,食材的发展是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的,或者说越接近现代,食材就越多,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涵盖了农业技术、养殖技术和烹饪方式的不断革新,产量的不断增长。但食材的发展也有逆向的表现,比如古代吃虫子多是因为饥荒,现在吃虫子多是追求高蛋白。再比如宋代严格限制牛肉的食用,主要是保护耕牛的劳作属性。所以整体而言,元朝以前,可能思想开放的唐朝才是食材最多的朝代。
阿拉斯加大闸蟹怎么做?
一、清蒸大闸蟹
材料:大闸蟹4只、醋2汤匙、红糖1/2茶匙、生姜10克。
做法:1、螃蟹刷洗干净备用,生姜切末;
2、将醋、红糖和生姜末一起搅拌均匀作为调料汁备用;
3、蒸锅中水开后,放入螃蟹开火蒸15分钟左右(根据螃蟹大小和火力调整时间)即可;
4、蒸好的螃蟹蘸食刚才的调制,螃蟹性寒,须加姜醋才可食用。
二、咖喱花蟹
材料:花蟹2只、洋葱1颗、葱1根、姜1块、生菜叶2片、柳丁1颗、红辣椒2条、淀粉适量
调味料:a。盐1小匙、白胡椒粉少许、酒1大匙 b。盐2小匙、糖1大匙、酒1大匙、咖喱粉2大匙
做法:1、花蟹洗净去内脏,将蟹盖完整剥开,蟹腹切大块,将葱、姜拍碎和a料一起放入花蟹中腌渍;
2、洋葱切丝,柳丁切片,红辣椒切小菱形,姜腌制好的花蟹沾上少许太白粉,入油锅油炸,取出备用;
3、起油锅炒香洋葱丝,再加入b料以小火炒出咖喱香味后,到入1杯水与螃蟹一同干烧,烧至汤汁快收干时勾薄芡。
三、螃蟹冬粉煲
材料:公蟹1只、冬粉1把、白萝卜20克、红萝卜20克、葱1根、姜1块
调味料:a。盐1/2小匙,酒1大匙,白胡椒粉少许 b。盐1小匙,糖,酒个1大匙,沙茶酱2大匙
做法:1、蟹洗净去内脏,将蟹盖完整剥开,蟹腹切大块,将葱、姜拍碎和a料一起放入花蟹中腌渍;白,红萝卜切片,姜切片,葱切段备用。
2、将腌渍好的蟹沾少许太白粉,入油锅油炸,取出备用。
3、起油锅爆香姜片,葱段,再加入b料,白,红萝卜片及2杯水和螃蟹同烧入味,到入沙锅中,放入冬粉续滚,待冬粉煮开即可。
四、香辣炒蟹
材料:活肉蟹、干辣椒节、花椒、姜片、蒜片、葱节、精盐、胡椒粉、料酒、干细淀粉、海鲜酱、水淀汾、鸡精、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精炼油、鲜汤
做法:1、活肉蟹从腹脐处取壳,去净内脏及鳃叶,宰去腿尖及壳沿,洗净后,将蟹斩成八块,加入适量精盐,料酒拌匀。
2、锅置旺火上,烧精炼油至五成油温,然后将蟹块斩口处粘裹上干细淀粉,入油锅内浸炸至熟(蟹壳同时成熟)。
3、锅内另加油,烧至四成油温,投入干辣椒节,花椒炒香,掺入鲜汤,略烧片刻,再下姜、葱蒜、海蟹,最后放入精盐、料酒、海鲜酱、鸡精烧约2分钟后,用水淀粉收薄芡,最后加入香油、花椒油、辣椒油、胡椒粉翻匀即可装盘。
五、杭州传统名菜:蟹镶橙
材料:净蟹膏肉200克,鸡蛋2个,鲜橙10个,猪肥膘肉、净荸荠各25克精盐3克,白酒、姜各5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
做法:1、将每个鲜橙在上部四分之一处截一片顶,顶留用,将橙瓤挖出,留一部分橙肉,姜切末。
2、猪肥膘肉氽熟,切削顶,净荸荠切成小丁,蟹肉,肥膘丁、荸荠丁加鸡蛋液、姜末、胡椒粉、精盐、味精、白酒拌匀,分10份装入鲜橙内,将原来截起的橙片盖顶。
3、酱娘好的橙放盘中,蒸30分钟取出即可。
六、湘味之香辣炒大闸蟹
原料:大闸蟹1只、青椒1个克、红椒1个、姜3片、大蒜6瓣、葱3片、干辣椒约3根、花椒约40粒。豆豉15克、盐1茶(5克)、老抽1茶匙(5克)、糖1/2茶匙(约3克)、高度白酒20ml、干淀粉1茶匙(5克)、郫县豆瓣酱1/2汤匙(约3克)、水淀粉1茶匙(5ml)。
做法:
1、螃蟹清洗干净后,将白酒淋入螃蟹的嘴里,过20分钟后再打开。
2、抓住蟹壳,用刀压住一侧的蟹钳,然后用手斜着握住蟹壳,用力一掰,蟹壳就打开了。去掉蟹腮,斩成大块,用刀背把钳子轻轻拍碎。
3、蟹收拾好后,在其身上拍些干淀粉。油温烧至6成热时,放入螃蟹,炸大约1分半钟,螃蟹通体变红即可捞出,备用。
4、锅中留少许油,大火加热,待油4成热时,放入蒜瓣,改成中小火,将蒜炒至微微发黄时,依次加入郫县豆瓣酱,豆豉,花椒,干辣椒,葱,姜,煸炒出香气后,倒入炸好的螃蟹,接着加入水(约200ml),盐,老抽,糖大约1分钟左右,然后转成大火,放入青红椒,待锅中汤汁还剩下1/3时,淋入水淀粉出锅。
七、川味之色辣大闸蟹
原料:阳澄湖大闸蟹、干辣椒节、花椒、姜片、蒜片、葱节、精盐、胡椒粉、料酒、干细淀粉、海鲜酱、水淀粉、鸡精、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精炼油、鲜汤
做法:
1、活肉蟹从腹脐处取壳,去净内脏及鳃叶,宰去腿尖及壳沿,洗净后,将蟹斩成八块,加入适量精盐,料酒拌匀。
2、锅置旺火上,烧精炼油至五成油温,然后将蟹块斩口处粘裹上干细淀粉,入油锅内浸炸至熟(蟹壳同时成熟)。
3、锅内另加油,烧至四成油温,投入干辣椒节,花椒炒香,掺入鲜汤,略烧片刻,再下姜、葱蒜、海蟹,最后放入精盐、料酒、海鲜酱、鸡精烧约2分钟后,用水淀粉收薄芡,最后加入香油、花椒油、辣椒油、胡椒粉翻匀即可装盘。
八、花雕蒸醉蟹
原料:大闸蟹、花雕酒(绍兴产最适合)、镇江香醋、姜、花椒。
做法:
1、将新鲜的大闸蟹清洗干净,(先用盐水养一会,使它吐出污物,然后将其周身用刷子刷干净就可以))。
2、将洗好的 大闸蟹 用草绳捆好。
3、盆里放上姜片倒入花雕酒,撒上花椒,将大闸蟹翻个放入腌制半小时。
4、将腌好的大闸蟹放入笼屉,记住一定翻个放,(这样可以避免蟹黄或者蟹膏蒸熟后流出)放上姜片。
5、将姜切丝倒入镇江香醋或者大红浙醋。
TIPS:
吃大闸蟹的时候会配上陈醋来提味和解腻。吃完大闸蟹后,还会上一盅姜茶,因为蟹属于寒胃的食品,要配上姜茶暖胃,起中和的作用。有人也会用黄酒来送大闸蟹,道理是一样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