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尘埃,空气里面有什么
微量尘埃,空气里面有什么?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它的恒定组成部分为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可变组成部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地球上的位置和温度不同在很小限度的范围内会微有变动。至于空气中的不定组成部分,则随不同地区变化而有不同,例如,靠近冶金工厂的地方会含有二氧化硫,靠近氯碱工厂的地方会含有氯等等。此外空气中还有微量的氢、臭氧、氧化二氮、甲烷以及或多或少的尘埃。
实验证明,空气中恒定组成部分的含量百分比,在离地面100km高度以内几乎是不变的。以体积含量计,氧约占20.95%,氮约占78.09%,氩约占0.932%,
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这对于人类和其它动植物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大气层有什么?
大气圈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另外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线。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保护大气层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底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20千米。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水蒸气也几乎都在这一层内存在。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5~6℃。动、植物的生存,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也在这一层内。因为这一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50千米。平流层的空气比较稳定,大气是平稳流动的,故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内水蒸气和尘埃很少,并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左右。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中间层以上是暖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800千米。暖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暖层。散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除此之外,还有2个特殊的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臭氧层距地面20~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电离层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千米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千米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所以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千米左右。据科学家估算,大气质量约6000万亿吨,差不多占地球总质量的1/1000000。为什么婴儿不能吃蜂蜜?
我们常说,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儿来说,一种家庭常见的天然营养品,还真是扮演这种恐怖杀手的角色。
这种食物就是我们家庭常见的——蜂蜜。蜂蜜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各种微量元素,具有滋阴润燥、美白养颜、润肠通便之功效。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可以 “除百病、和百药”,经常服用,延年益寿。
这种家庭常见的营养品,为什么会对婴儿造成伤害?以至于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均发出警告,不要给1岁以下婴儿喂食蜂蜜。根本的原因在于肉毒杆菌,而蜂蜜中含有的肉毒梭菌芽孢,会导致婴儿肉毒中毒。
肉毒杆菌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可怕呢。大河科普一下,这玩意儿分泌的毒素,就是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毒性比氰化钾强一万倍。据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H型的肉毒杆菌毒素,一克就能杀死1亿人。你想,地球上总共才70多亿人,也就是只要不到两个鸡蛋的重量吧。
那么,这玩意儿怎么会跑到蜂蜜当中去呢?肉毒杆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通过尘埃、粪便、带菌土壤等传播。肉毒杆菌的孢子对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可以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存活数月甚至数年。蜜蜂在采集花粉过程中,难免会采集一些有毒植物的花粉,也有可能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带回来,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 1978年,美国食品安全部门对蜂蜜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10%-15%的蜂蜜样品中含有肉毒杆菌的芽孢。
为什么1岁以下婴儿不可以吃蜂蜜在上世纪70年代,197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次报道婴儿肉毒中毒。目前,全世界报道的婴儿肉毒中毒病例达3000多例。婴儿肉毒中毒的发生常见于1岁以下婴儿,最常见于2~4个月的婴儿,95% 的报告病例为6周到6个月的婴儿。
1岁以下婴儿,就是抵抗力逐渐形成的初期。此时,婴儿的肠道缺乏正常菌群的保护,如果摄入含有肉毒杆菌芽孢的蜂蜜,就会导致肉毒中毒。
当婴儿的发育超过一岁之后,肠道内的菌群,会建立起,天然的防御工事,阻止肉毒杆菌芽孢的发芽和生长。所以,对于超过一岁以上的婴儿,食用蜂蜜是安全的。
我们应该怎么办?一岁以内的婴儿,不要喂食蜂蜜。这已经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一个共识。虽然,在中国,很少见到婴儿肉毒中毒的相关报道。大河认为,这正是因为,中国的医疗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以至于婴儿可能因为食用蜂蜜导致肉毒中毒,我们的医疗技术却没有检测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食用蜂蜜导致婴儿中毒的案例极其罕见,有一些地区,还有着给新生儿服用蜂蜜的习俗,并且也没有见到中毒的现象。但是,作为宝爸宝妈,我们应该努力将孩子的这种风险降为零。
奉上大河的锦囊,1.尊重发达国家的医疗建议,不要给1岁以下婴儿喂食任何形式的蜂蜜!
2.如果发现,孩子在服用蜂蜜后出现哭声改变、虚弱、便秘、食欲不振、嗜睡、眼睑下垂和明显失去头部控制等现象,应警惕肉毒中毒的发生,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大河妙手,带来最接地气的健康知识。
为什么小行星比石头硬?
小行星比石头硬因为小行星通常由各种各样的岩石和金属组成,而这些物质的基本结构趋向于更稠密、更整齐,并且在宇宙空间中经历了长时间的辐射和冻结,从而硬度更高。此外,小行星的自身重力也会对其表面造成不小的压力,使其更难被撞裂或者留下明显的痕迹。小行星的硬度和成分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航天探索和资源开采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太空任务而言,为了保障载人和重要器材的安全,需要深入了解小行星的硬度和成分,并选择恰当的着陆点。而在太空资源开采中,小行星硬度的差异也决定着采集、加工和运输的难度。因此,对小行星的研究和探测将是未来太空探索和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需要注意哪些栽培事项?
平菇的栽培方式很多,大体分为覆土栽培和代料栽培。覆土栽培又分为畦式穴式栽培。袋料栽培又分为摆袋码垛栽培,层架式栽培。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现在还出现了工厂化栽培等等。它们可以各行其道,有时也可以强强联合,互相交叉运用,总之不管如何栽培,适合自己的实际就好,能有收获,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效益就好。
一,覆土栽培。
覆土栽培,就是把培养料植于地下,菌种接至培养料上,最后覆土,让子实体从土中长出,收获。
覆土栽培可在山坡、田地进行,也可以和田地作物间作,还可以在林下进行。
覆土栽培一般都采取畦式和穴式的种植方法。
(一)畦式栽培。
就是在选好的种植地挖畦,在畦内种植平菇,方法如下:
【1】挖畦。
畦深25厘米,长度依地块大小而定,畦宽约1米,以利于采摘为宜。畦间留过道,用于运料、采摘、运菇。
【2】播种。
①播种方法
播种大多采用“三三法”,也就是三层培养料,三层平菇菌种。首先在畦底撒一层生石灰,厚度21厘米即可,用于消毒灭菌。生石灰上铺一层发酵好或经灭菌消毒的培养料,厚度10厘米左右。培养料铺好后,上撒2厘米厚菌种,菌种上再铺培养料。以此类推,最后完成三层培养料撒三层菌种。最上一层菌种厚度可以撒播3厘米,利于快速发菌出菇。最后培养料上覆沙质土2厘米,播种完成。
(二)穴式栽培。
穴式栽培,就是在选好的地块挖穴,把已经发好菌的菌袋,脱去塑料外皮,植入穴中覆土。这种方法其实是和代料栽培的组合。
【1】挖穴。
穴深一般30厘米,按菌袋的长度而定,菌包直立,距地面穴的上沿最少相差2~3厘米。大小以放开3~4枚菌袋为准。穴间距离,可远可近,按地块实际情况而定。
【2】播种。
穴底和穴壁撒一层生石灰,用于消毒灭菌。把已经发好菌丝的菌包,3~4枚一组,直立在穴内,然后用沙质土填满菌包与穴壁间的缝隙,菌包上部覆土2厘米,播种完成。
★覆土栽培的注意事项。
【1】菌种。
①菌种一定新鲜有活力,播种时菌种要播撒均匀,不能时厚时薄。接近畦的边缘菌种量要大些。
②穴式栽培时,做为种子,植入地下的菌棒,一定是已发透、发好,菌丝强壮、生长旺盛。
【2】覆土。
最上部的覆土一定要新鲜,并经过晾晒。颗粒要小,沙质,最好经灭菌处理,或少量拌和生石灰。
【3】场所。
覆土栽培,如果在室(大棚)内,需协调好室内(大棚内)种植前的灭菌消毒。一般采用硫磺或菇净气雾剂进行熏蒸。这样的灭菌速度快、操作简便、效果好。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人员安全。
【4】附属设施。
覆土栽培,如果在室外,需搭建遮阴棚和简易塑料朋,用于遮阴保湿,避晒,增温、保温,调节小区域温度和湿度。如在林间,按树木茂密程度的实际进行。
二,袋料栽培。
袋料栽培,就是把培养料装在特定的塑料袋中,对平菇进行栽培。袋料栽培大多在室内或大棚内进行。
(一)室(大棚)内摆袋码垛栽培。
室(大棚)内摆袋码垛栽培,有着它固定的模式。一般要经过备料—搅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采菇等八个步骤来完成。
【1】备料阶段。
(1)培养料准备。
在备料前,要确定栽培配方,按配方准备培养料。平菇的培养料现在一般采用玉米芯做主料,米糠、锯末、棉籽壳、生石灰、石膏,有的还要掺放多菌灵和尿素等。这些都要在搅拌前准备完毕。
★此时要注意各种原料的新鲜度,最起码没有霉变腐烂。
(2)菌需物资的准备。
栽培平菇,菌需物资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①搅拌培养料所需的物资: 搅拌机、供水设备
②装袋需要的物资: 菌袋、菌环、扎袋皮筋、装袋筐等
③灭菌需要的物资: 锅炉、煤炭、输气管道、灭菌仓(可简易)。
④接种所需物资: 菌种、接种箱、臭氧发生器、接种人员着装(鞋帽口罩手套)、接种工具(接种铲接种钉等)、消毒灭菌药剂、酒精灯、酒精等。
★对于这些物资,要注意它们的质量,在采购数量上要大于计划数,做为备用,所有的物资都具有合理的损耗,一旦有偶然问题发生,
【2】搅拌料阶段。
所谓的搅拌阶段,就是按配方把培养料所需的原料按百分比混合到一起,进行搅拌。
▪搅拌料的具操作方法是:
①预湿。
预湿指的是把密度大或存在密度大部位的、较为坚硬、水浸需要时间才能泡透的原料,先用水淋湿、闷透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像玉米芯、棉籽壳就是这样的原料。玉米芯的脐部和棉籽壳的籽就是很难短时间能浸透的部位,必须先淋湿、闷透才能与其他原料混合。否则,会给灭菌带来难题,造成灭菌不彻底?
②干搅拌。
就是除预湿的原料外,先把不用预湿的原料,放入搅拌机,密封后,开动搅拌机,搅匀。
③湿搅拌。
就是干搅拌完成后,把预湿料加入混合料中,开动搅拌机,开始搅拌。在搅拌过程中,边搅拌边加水,达到配方对搅拌料含水量的要求。平菇对搅拌料的要求一般为60%左右。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用手抓一把充分搅拌的培养料,用力紧握手指,指缝见水而不滴,即为水分含量合格。
搅拌完成后,进入装袋阶段。
★搅拌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①预湿的原料一定要保证预湿时长,保证原料真正的闷湿、闷透。
②培养料的含水量一定要适宜,不能高,也不能低,高低都会以后阶段的的进行产生影响,且补救起来很是麻烦。
③培养料在搅拌过程中,一定要搅拌均匀。
【3】装袋阶段。
培养料搅拌好之后,要立即进行装袋,装袋就是把培养料用机械或人工装入早就准备好的专用塑料袋中。
★此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①装袋过程中,要观察培养料的含水量,有问题好及时补救。过干加水,过湿加料。
②仔细观察专用塑料袋的质量,是否合乎标准,是否损坏,是否有微孔等。发现问题,及时废弃、更换。
③注意扎袋口的皮筋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马上更换,避免在灭菌阶段蒸汽进入塑料袋中,遇低温还原成水,使料袋内的培养料含水量超标。
装袋完毕,料袋要及时运进灭菌仓,进行灭菌。
【4】灭菌阶段。
灭菌就是对装好袋的培养料进行消毒灭菌。
▪灭菌过程是:
①装灭菌仓。把装有培养料的专用袋,运进灭菌仓,码好,封闭灭菌仓。
②供气。灭菌仓密封后,锅炉点火,向灭菌仓供气提温。舱内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时。这个温度要保持12小时以上。
③焖锅。灭菌仓100℃下保持12小时后,停止向灭菌仓供气,此时不能立即打开灭菌仓,最好24后再拆除封闭取出菌袋。这个过程叫焖锅。这样可以更有效的灭菌,是灭菌更彻底。
★此阶段要引起注意的是:
①菌袋在灭菌仓中摆放要合理,做到疏密有致,既不能太密,也不能间隙过大。保证蒸汽能顺利到达灭菌仓的每一处,才能保证灭菌效果。
②灭菌仓的温度100℃下,12小时的时间必须保证。如果中间掉温,需重新计算时长,不然灭菌效果可能达不到,给养菌期造成容易染菌的后果。
③焖锅时间应保持10小时以上,外运菌袋时不至因温度过高而不利于作业,不至于因高温浪费人工。
【5】接种阶段。
接种就是把菌种植入经灭菌的培养料中。接种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可以是接种箱,最好是接种室,无菌环境中接种可极大的降低培养料的杂菌侵染率。
▪接种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①把经过灭菌的培养料袋搬入接种室。
②用对人体无害的必洁仕气雾消毒灭菌剂对更衣室及作业服、接种室灭菌。同时打开紫外线灯光照射,人员撤离接种室。
③准备接种前一小时,打开装有空气滤网的通风口通风。一小时后,人员进入更衣室换上作业服,经过缓冲间进入接种室,开始接种。接种完毕的菌袋,要立即扎紧袋口。接种完毕,菌袋运至养菌场所,进入养菌阶段。菌袋也可边接种,边通过特定通道运出。
★此阶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接种室必须消毒彻底。
②接种作业人员必须换上经过消毒灭菌的作业服(鞋、帽、口罩、手套),方能进入接种室。使用的接种工具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杀菌。
③接种室最好配备臭氧发生器,在接种时打开,为接种提供时时保护。
④接种完毕的菌袋,要立即扎紧袋口,避免松袋、漏扎。
⑤接种时,培养料温度要降到28℃以下,才能进行接种。
本文主介绍接种室接种,接种箱接种程序相同,只是缩小了接种空间。
【6】养菌阶段。
培养料袋接种后,运进养菌场所,平菇栽培即进入养菌期。养菌期要做好养菌区域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的控制和调节。
①温度。
养菌期,不管高温、中温、低温还是广温品种,温度保持在22~25℃为最适合温度。按比标准调节温度,染菌率低,菌丝体强壮、生长速度快。
②湿度。湿度保持在70左右最佳,避免高湿环境,可抑制杂菌生长,提高发菌安全。
③光照。保持黑暗和弱光环境。
④氧气。适当的通风,使菌袋内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利于菌丝生长。
⑤防虫。门窗通风口要安放防虫网,阻止菇蝇等害虫进去产卵,场所内要设置粘虫板灭虫灯,最大程度的消灭害虫。
菌丝长满培养袋,即宣告养菌结束,进入出菇期。
★养菌阶段,需要注意的就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供应。特别是通风量的控制,菌袋中要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是调控慢难点。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更是重中之重。
【7】出菇阶段。
菌袋进入出菇阶段,仍然是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供应的调控。与养菌阶段相比,方式大致一样,只是数值不同。温度按所栽培的品种进行调控(低温品种控制在15~18℃中温品种控制在22~25℃,高温品种控制在25~28℃),湿度要控制在85%,光照变化为散射光照射,同时要加大通风,氧气供应要充足。
但是,在菌袋在没现原基前要进行催蕾操作。就是利用平菇变温结实的习性,拉大温差,用来刺激菌丝生长,快速现蕾。快速出菇。
★此阶段最应引起注意的是,催蕾过程中,温度的控制。也就是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2℃,最低不能低于5℃,这样的温度下,不利于菌丝体的生长。超高温会造成菌丝体的死亡。预防病虫害仍然要放在首位。
【8】采摘期。
这是平菇栽培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供应,和出菇期一样,没有变化。
★采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采摘要及时。在子实体八分熟时,就要采摘,避免菇体过老,形成孢子弹射,人员长期处于孢子团密集场所作业,会产生过敏现象,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早晨进入场所采菇作业前,必须进行通风,以散尽悬与空气中的孢子后,在进场所作业。
②避免水菇。采摘前一天,要停止场所加湿,避免形成水菇,不利于运输和储存。
③避免伤害幼菇。采菇时,动作要轻,避免带落培养基,进而伤害生长中的幼菇造成死菇。
(二)层架式栽培。
这种栽培方式,与摆袋码垛式栽培不同的是,在场所内设立层架,可以合理有效的利用场所空间,最大程度的提高单位栽培数量,用扩大数量来提高产量,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他方面与摆袋码垛栽培一致。
三,工厂化栽培。
平菇的工厂化栽培,就是把平菇栽培按工厂化模式进行。充分的利用机械自动化温控、控湿设备,以及光照通风设施,使平菇种植实现自动化、周年化。但前期投入过大,不适合小规模栽培的农户。
平菇栽培的方法好多种,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少,栽培者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行栽培。栽培中要把握技术的关键,重视诸多的注意事项,把好栽培的平菇栽培好,给自己一个好收成。
我是初始农人,每天分享农技。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评论、点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