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茶叶,福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06-06 127阅读 0评论

福州茶叶,福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方言、福州疍民渔歌、畲族三月三乌饭节、畲族婚礼、福清三山板凳龙、鸣鹤拳、词明戏、藤牌操、舞纸狮、太平鼓、连江道教音乐。

福州方言

福州茶叶,福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方言(福州话)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也是整个闽中、闽东地区的代表性方言,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基本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福州市基本通行,流行于古田、屏南、南平、福安、宁德、周宁、柘荣等地,浙江省泰顺、平阳、苍南等县(市)部分乡镇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闽北地区如尤溪、建瓯、沙县、顺昌、将乐等也以福州话为第二方言,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把福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福州话)是多来源的。其底层应当是古闽越族的语言,魏、晋之前的早期移民带来古吴语和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方言中。近代,普通话中的新词大量地进入福州话,共同构成了福州方言。福州方言中又分为福州本地腔和闽侯腔、长乐腔、福清腔、平潭腔、永泰腔、闽清腔、罗源腔等等。历史上由于中原移民数度大规模入闽,因此福州方言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与当时方言融合的过程中,既保存着上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许多旧痕迹,又保存有不少中古汉语的一些特色,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福州疍民渔歌(福州疍民盘诗)

台江区是在闽江下游北岸,该区所属范围,在远古时代都是一片水域,因此历史上江河文化(福州疍民文化)特别突出。疍民以船为家,平时靠歌唱自娱,于是他们就成为善于歌唱的群体,他们唱的歌被称为疍民渔歌。其内容丰富多彩,是福州民间歌谣中的奇葩。

畲族三月三乌饭节

唐总章二年,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府民征剿七闽百奥交界处绥安地方畲案,山民在雷万兴领导下与之对抗,官兵围困多时,山民粮草断绝,取山中乌饭果充饥。战争从当年十一月打至次年三月,直到三月三这一天,雷万兴领导畲军冲出重围,取及反围剿胜利。为了纪念这一胜利,畲民用糯米、花生、乌豆配合用乌稔叶煎煮的汤蒸出乌米饭庆祝胜利,此风俗逐代代相传。每年农历三月三,成为畲族人民的欢庆节日。畲民个个穿新衣服,在乡或村所在地聚会,载歌载舞庆祝节日,同时,家家户户蒸乌米饭,置办酒席,上供祖宗,并馈赠亲友。乌米饭是畲族人家,用畲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名叫“乌果”又称乌稔 ,或乌饭叶柴煎汤,然后浸泡糯米蒸成的。

畲族婚礼

畲族婚俗在订婚、接新娘、拜堂,以及回娘家等都有自己不同于汉族的特色,其中花轿式样、服饰、对歌、禁忌等环节更比汉族婚俗复杂有趣。畲族婚恋较自由,但过去仍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亲过程审慎,先“合八字”,如八字有合,则女方父母带女伴前往男家“看家势”,了解男方人品、家境,求得两家父母同意后,先送暖贴,小定;然后“搭定”(又名下定),送定帖(即订婚),时间多在农历八月。民国时期,订婚不论家庭贫富,只要猪腿1个、龙凤纸贴2张、红衣线2束、果子2包、红线扎头面1公斤、银饰、衣服等。畲家新婚行走嫁,即新郎迎亲,新人双双穿草鞋步行到男家,4男4女随后。这一天,同村两个姑娘出嫁,同走一条路时,谁先谁后,事前都要商量好,一般都是让夫家远的先走。畲家拜堂的厅堂上一般贴有“功建前朝帝喾高辛新敕赐,名传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的对联,横眉为“凤凰到此”。新郎头戴红缨帽,身着蓝色长衫,肩披大红新带,脚履双鼻布鞋,从后厅步出,站在新娘左侧,在一片歌声中行三跪九叩礼。

福清三山板凳龙

板凳龙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整条龙由一排排龙灯搭接而成。它独具特色的地方:1、队形变化多端,以舞为主,配以十番乐、管乐、腰鼓队、鼓与乐相融,场面热烈壮观。2、能走街串户,联络乡情侨情,进出宗祠,拜祭先祖,活跃于村野旷地,与各家各户连成一体,在阵阵鞭炮声中酿造欢乐的海洋。3、其每年出游,是在春节元宵期间特定的日子里,是村民祈求来年平安和谐的心灵祝愿,有其浓厚的民俗意味。舞板凳龙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鸣鹤拳

清初时南少林寺被毁,该寺武僧铁珠和尚,曾避住仓山区盖山镇鹤巢寺,其少林武功历传数代,至清宝和尚时传给盘屿乡林达荣,林达荣又传给谢如如,谢如如则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将少林罗汉拳与白鹤拳揉为一体,形成了刚柔相济的独特拳术鸣鹤拳。

词明戏

词明戏为中国四大戏曲唱腔之一余姚腔在中国大地上唯一遗存,其在浙江余姚已经失传,经历史变迁,平潭的词明戏除承传余姚腔的基本内涵之外,尚以“木偶加闽腔”的演唱形式出现,“吴越侬(软)语”的曲调与闽腔交相辉映,盎然成趣。

词时戏作为先于闽剧流入平潭的文艺种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在与时代相随社会转折中,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赢得自身生存与发展。

藤牌操

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受命剿倭来到福建,曾创鸳鸯阵,以操练兵勇,后来鸳鸯阵在戚家军歼倭寇到海岛后,传入海岛后至清初,郑成功为收复台湾组建藤牌军。作战士兵一手持藤牌,一手握兵器(有刀、枪、鞭、斧、锏、箕、叉等)跳跃、滚动、前进杀敌。藤牌操让兵勇们手执藤制盾牌,配备长短兵器,在固定阵式中摸爬滚打,冲杀变化,威武雄壮,蔚为壮观。藤牌为藤制盾牌,圆形、中心向外突出,虎头图案,内有横术,便于执持。器具分为长短兵器有大关刀、二关刀、虎头关刀、长鞘刀、长钩镰、长枪(矛)、单战、靶藏刀、杖靶、齐眉拐,虎尾鞭,单斧;藤牌刀、双扑刀、双钩镰、双锏、双拐、双战、双斧、双锤、双箕、六角叉、龙角牌、布球等。藤牌操有多种阵式,如“一条长龙”、“双龙戏水”、“五虎下山”、“九宫八卦”、“十面埋伏”,藤牌手的主要动作有鸳鸯乌仔跳、双音坐莲,弥陇袒肚、太公独钓、魁星踏斗、藤牌操练攻军、进退、单打、双打、连环打、变幻莫测、且由号、喇、锣、鼓等器乐演奏指挥,节奏明快、气势雄壮。

舞纸狮

舞纸狮,又称“兴狮”,大约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永泰县城一带就有这种民间娱乐活动,多在每年元宵节期间进行。当地舞纸狮的目的,是为了消灾驱邪,祈求吉祥,和顺、丰收,亦有“敬神”的意义。舞狮队利用舞狮活动到各种庙、各家各户厅堂去表演敬神活动,以示答谢神明的恩赐。在灾荒年份,灾民则利用“兴狮”,以狮为吉祥物,祈求神灵驱邪消灾,赐与平安,以此为精神依托。每年的农历十二月,舞狮队就开始筹备、排练,正月初九起开始受邀出演,当地群众在元宵节就做好接狮入户的准备,都要把狮接到家中舞动一番,特别是新盖的楼房或家中发生不顺心、不吉利的事情都必须接狮到房屋逐间舞动,以驱邪消灾和避免火灾。纸狮的狮头是先用纸一层层地糊在用泥土塑成的狮头模型上,待晾干取下纸坯用彩色画上狮脸、口、眼,鼻,狮额头中央写一个“王”字,狮嘴贴一小长方形红布块,为舌,狮头的外观塑造凶猛。狮身是用红、黄、绿、紫、桃红等各色薄纸剪成狮毛,贴在约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布块上形成,前端系上狮头,后端系上狮尾。

太平鼓

原名双蝴蝶,曾流行于福州市盖山镇步卓村(今跃进村)。其形成时间,约在清末宣统年间,村里为了增添迎神、迎亲、喜庆佳节的热闹气氛,特聘请闽剧戏班乐师教习传授锣鼓乐演奏的技艺,后经不断演变、创新,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富有浓烈韵味的民间打击乐乐种。太平鼓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各种节日庆典和开业剪彩活动的吉祥节目之一。

连江道教音乐

连江道教音乐遍及连江县全境,其中琯头、坑园、黄岐沿海乡镇及城关地区更具代表性。连江的道教音乐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宗教音乐的世俗化。在连江,道士们在举行法事时每每请民间艺人们前来伴奏,艺人们在吸取了道教音乐的精华同时往往也揉进了诸如闽剧、民间音乐等。民间艺人编著有《古闽道经》、《连江道士音乐资料》。

以上内容转自;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官网

2021福州有什么网红奶茶?

2021福州网红奶茶有壶见,红瓶,沈茶

福建福州人特点?

福州人都是典型的吃货,只要味道好,再偏远、再难找的地方,怎样都要找到来去吃!福州人特别爱喝茶,平常待客可绝对少不了茶!请你喝茶,是福州人对你友好的表示,并且福州人尤为喜欢鼓山的山泉水泡的茶。福州人闲来小聚,没事就喜欢打两把麻将,打麻将三缺一时,一定会说“缺一咖”。麻将没打到晚上11、12点,肯定是散不了伙的~所以福州人夜猫子也很多。问路的时候不要问福州人在东南西北,只喜欢说前后左右。福州人每顿饭都要配汤,福州菜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汤”,有“无汤不行”之说。在传统福州宴请席上,汤菜会占了7、8道,什么鱼丸汤、糟鳗汤、酸辣汤……

福州一日游最佳景点有哪里?

福建,一直是我向往的旅游风景胜地,怀揣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总算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里拥有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各种名胜古迹,人们熟知的双遗武夷山、西普陀、厦门鼓浪屿…在没来的时候,听这里的导游经常这样介绍福建,用一个词叫“清新福建”,这里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交织在一起,空气异常的清新,各种花草的芳香沁人心脾。刚到福建,朋友带我先去西普陀游玩,悠闲的走在鹅卵石铺的小路上,心情异常的轻松和惬意。 西普陀,有着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和具有佛教特色的建筑。这里的植被茂盛,四季温和如春,风光秀丽,景观风姿迷人,每日这里晨钟暮鼓,香火青灯辉映。四周青山环绕有种“岗峦回互,磅礴无际”的感觉,

从西普陀出来,大家慕名而至的来到牛郎岗海滨浴场,一眼望去水天一色,这里人影如潮,看海,拾贝,挖沙…拥海入怀,大家玩的不亦乐乎。

来福建一定要到九曲溪看看,有人说,论山水幽奇肯定是武夷山为第一,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贛两省交界处,这里宛如天然的画廊,素有“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坐在车上,隔窗远眺,云雾缭绕,如琼山仙阁一般,群山环绕,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从武夷山出来,一路上跟随导游,又兴致勃勃的来到九曲溪,眼前的九曲溪,盈盈一水,折为九曲,水绕山行,山挟水转,每一曲都充满着别致的山水画意…在此乘坐竹筏大家顺流而下,一边欣赏着两岸奇峰怪石,峭壁飞流,险峰峥嵘万状,别有一番滋味……

此时此刻,享赏着自然风光的绝美画卷,真的不枉此行,福建这里的山山水水,人文风俗真的美不胜收,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流连忘返,意犹未尽的感觉,时时回味着此行的快乐。

福建十大名小吃有哪些?

福建简称为“闽”,要说八大菜系中哪一系在市面上比较低调,不那么有“侵略性”,可能闽菜就当仁不让了,毕竟在外地人看来闽菜系中最知名的可能就只有“佛跳墙”了,就这还老被有些人误认为它是粤菜。

这次我们就来分享一下福建省比较有名的、美味的小吃,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到福建的话,千万不要错过,虽然它们中有一些可能看上去好像有点“怪”,但普遍都很好吃哦。

【土笋冻】

如果说有个比赛是要比较哪种小吃的外观和滋味有最大的反差,那么土笋冻大概率会成为冠军,因为它的卖相实在是有点太诡异了,但滋味是真不错。

所谓的“土笋”并不是笋,甚至它都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爬行环节动物,它们的学名是可口革囊星虫,俗称就很多了,比如:海泥虫、海蚂蝗、土笋、泥丁等等。

经过清洗熬煮之后,这种名为“土笋”的星虫会释放出大量的胶原蛋白,分装冷却之后,就可以得到类似猪皮冻一样的土笋冻了。虽然外观看上去有点惊悚,好像是“虫子果冻”,但它清爽冰凉、口感弹嫩,滋味上鲜美十足,而且带有海鲜特有的一丝丝回甘。

【五香】

五香这个东西呢,有叫五香卷的,也有说是五香条的,这不用太纠结,反正它就是那个形状,其实不同地方的五香条、鸡卷、卷煎等等,都是挺相似的东西。

五香卷这个东西跟春卷在形式上有点类似,不同点在于五香卷的皮不是面皮,而是用豆皮做的,炸出来之后口感更加酥脆;而它的内馅一般猪肉、荸荠为主,鲜香不腻,哪怕是经过油炸之后,也不会像别的油炸食品那么油腻;调味上肯定是离不开五香粉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一个名字了。

总之五香卷这种小吃也算是去一次福建必尝的,集鲜香、酥脆等优点于一身,也是当地最本土味道的饮食文化之一。

【海蛎煎】

海蛎煎也是去福建旅行一定会吃到的小吃、小菜,尤其是旅游区的餐馆和小店面,几乎必有这道美食。

这种小吃的做法也很简单,其实就是煎蛋包裹的煎海蛎,蛋液既丰富了口感层次,还可以避免海蛎过多的流失水分和鲜味,充分保持其风味以及口感。当然要确保海蛎煎更好更快的成形,里面还是会加入一些淀粉浆的,一般以红薯或玉米淀粉为主。

这个海蛎煎也就是所谓的蚵仔煎(é-ā-jiān)、蚝烙,其实海蛎、生蚝、蚵仔指的都是同一类生物,它们的学名就是牡蛎,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不同叫法而已。

【锅边糊】

锅边糊有些地方也叫鼎边糊或鼎边垂,基本上都是一个形式的东西,大同而小异,在福建各地都是挺常见的小吃。

其实这个锅边糊跟两广地区常见的粿条在本质上是很相似的东西,它们几乎都可以看作是用米做的面条。

不同点在于锅边糊的料要比一般面条丰富太多了,相比较普通的面条来说,它更像一碗浓郁的汤羹。在福州地区会以小海鲜为主,汤底很多都是蚬子熬取的,十分鲜香;而古田县等地则是以猪骨、猪肠为主,主打香醇浓厚;到了漳州等地就更爱红油卤汤了,吃的时候也可以加些当地特色的辣油,也别有一番风味。

【沙茶面】

沙茶是一种调味酱料,最初它起源于马来语地区的潮汕华人,后来传入潮汕地区,最终在福建、广东等地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沙茶面在福建美食中的地位就有点类似于炸酱面之于北京、热干面之于武汉一样。

沙茶酱不同于我们以往那些发酵的豆酱,它的组成要复杂很多,常用的原料就有花生、芝麻、虾酱、辣椒粉、五香粉、牛油、芥末、黄姜、丁香、盐、糖、椰汁、辣椒油、香茅等等数十种之多,是复合风味非常强烈的酱料,自然也赋予了沙茶面极强的特色风味。

除了酱料风味特别,沙茶面的佐料也是很丰富的,比如鱿鱼、鲜虾、蛤蜊、猪心、猪肝、鸭血、豆腐干等等都可以,所以去到福建旅行如果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一碗沙茶面总不会错的。

【花生汤】

花生大家都吃过,第一印象就是香脆可口,尤其是下酒的“神器”,但花生汤却另辟蹊径,它将花生的另一面展现的非常好,让人得以品尝到入口即化、酥软香醇的花生。

普遍认为花生汤起源于福建的泉州地区,当地的生日庆祝、结婚喜宴等等活动的餐桌上,总能发现花生汤的存在。

花生米浸泡去皮,用文火慢慢炖煮,花生基本熟了之后再加糖,继续保持小火炖到花生酥软就可以了,吃起来清甜甘润、酥软醇厚,搭配油条、糯米炸等小吃也都不错。

【肉燕】

肉燕也叫太平燕,是福建非常有名的小吃,在福州地区尤为受偏爱,是当地人婚丧嫁娶、亲友聚离几乎必吃的美食。

肉燕这个东西咋一看其实就是馄饨,但“肉燕”和其他馄饨也有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它不仅馅里面是肉,就连它的皮里面也有肉。因为肉燕的皮是精肉加淀粉锤捣制作的,不仅口感柔韧有些嚼劲,而且还越嚼越香。

所以,就算你的家乡也有很好吃的馄饨,但肉燕这种特色的小吃也很值得一尝,光是费尽心思的外皮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卤面】

卤面在福建美食中的地位好像也不输沙茶面,而且相对于沙茶那么略显尖锐的、突出的风味,福建各地的卤面对于外地人来说也更好接受一些。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卤面、打卤面之类的面条,基本上只要汤底是浓稠的、淀粉勾芡的面条,那么就都可以称之为“卤面”。福建地区的卤面也是自有特色,尤其是漳州地区的做法更加建议尝试。

首先它的配料十分丰富,常用的就有猪肉、虾肉、鱿鱼、香菇等等,算是海陆山珍皆有;其他佐料上也很有特色,除了常规的那些之外,光是扁鱼、沙虫和干贝就足以让一碗卤面的鲜香无比醇厚。

【鱼卷】

鱼卷是泉州市崇武古城的有名特产,在当地几乎可以说是“无卷不成宴”,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有鱼卷在售卖,而且这个东西还算是比较方便保存,可以当作旅游的伴手礼哦。

相传鱼卷最初的雏形曾是古代的储备军粮,当地驻守的官兵就地取材,用新鲜马鲛鱼去骨取肉擂捣成浆,混合红薯粉和各种调料卷成长条,蒸熟之后就成为了方便携带的军粮。

现在的鱼卷大致做法还是同样的思路,只不过工序更精细些、配料更多样一些。做好的鱼卷蒸煮炸炒都是美味,现在也可以比较方便的网购到了,感兴趣又没时间旅行的朋友也可以试试看哦。

【烧肉粽】

粽子大家都吃过,现在是我们传统节日端午节必吃的节日美食,关于粽子也曾经有过“南咸北甜”的“小纷争”,而福建的烧肉粽就是咸口味粽子的佼佼者之一。

闽南地区的烧肉粽其实就可以看作是粽叶包括下的完整一餐,除了有糯米作为主食之外,烧肉粽里一般都会有板栗、红烧肉、干贝、虾干、莲子、花生等等,不仅口感丰富,香气也很有层次,一颗就可以吃的很满足。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关福建美食、小吃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收藏。

对于美食制作、饮食知识和美食美酒相关趣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