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记下乡记,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

2023-06-05 94阅读 0评论

马书记下乡记,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

姨妈十八岁时跟人学缝纫,被师傅骗上床,毁了贞操,一起当学徒的好友知道后,替她鸣不平,拉着她就要去报警。姨妈当即跪下,哭着说:“求求你不要宣扬,这件事就让它过去好了!”

外婆有七个儿女,金姨是我第二个姨妈。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后来家里又添了四个弟妹,一共九张嘴要吃饭。外婆身体不好,一家人就靠着外公,在生产队做会计微薄的工资生活。经常有一顿没一顿,个个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

马书记下乡记,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

金姨不到18岁,已出落得如花般美丽。心性单纯的她跟着邻村一个男人学缝纫,缝纫没学成,竟被占了便宜。按现在的话来说,第一次就这样被人“白嫖”了。那个年代,这事传出去会被人笑话,她更不忍心让赢弱的父母担心。所以,她选择忍着伤痛,没有张扬。据说后来,可能是坏事做多了,欺负她的师傅,最终死在外地。

几年后,金姨嫁给了镇上粮食局工作的姨父,生下一个女儿。经人介绍,金姨嫁给了当时的姨父。他在镇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粮食局工作人员。当时这个工作,是让人羡慕的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婚后不久,金姨就生了我表姐(番姐),正当旁人羡慕她嫁得好时,姨父因一场疾病身亡。

幸运的是,当时的粮食局是事业单位有编制,妻可以顶夫职。金姨顶替了姨父的工作,她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靠这份工资为生,一直到晚年退休。此外,还得到一笔姨父过世时,单位给的补贴费。

一个女人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免不了旁人异样的眼光,在单位她常常受到同事的欺凌和排挤。但金姨凭着绝不屈服于困难的信念,迎难而上,积极解决问题。不久,她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让那些曾经刁难他的人刮目相看。

她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女儿,女儿健康活泼地长大。每天,她早起为女儿做好早餐,送她上学,然后去单位上班。晚上照顾孩子入睡后,她借着灯光继续伏案工作。家人朋友都劝她,趁年轻漂亮,赶紧找一个好对象嫁了,金姨笑着说随缘。

几年后,金姨在单位认识了大她几岁的同事,就是我的二姨父。也许是同样的遭遇,金姨和二姨父看对眼很快就组建了新家庭。姨父前妻因病离世,一个年轻丧夫,一个中年丧妻,他们认定对方就是陪伴终身的人。二姨父和前妻育有一儿一女,他们搬过来时,女儿(茵姐)才初中毕业,儿子(雨哥)刚高中毕业。姨父工作兢兢业业,虽思想传统保守,但对儿女教育有方,在他的培养下,儿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女儿也在粮食局做会计。

一起生活后,金姨发现组合家庭的经营并不容易,大家的性格、喜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各种矛盾摩擦接连出现了。在大家庭里,做家务成了难题,平时子女上学上班去了还好,一放假家里就乱成一锅粥。做饭、洗碗,打扫卫生这些基本劳动,大家都不愿意做。无奈之下,金姨只好自己一件一件慢慢做。

雨哥在大学读的计算机专业,一次放学回家,他跑到单位找父亲说要买一台电脑,姨父同事听到了,在一旁冷嘲热讽“买电脑?怎么不去买飞机!”那次,雨哥被气得回家。30多年前,电脑对于一般家庭是稀缺物品,一台电脑的价格最少也要2000多,这个数目,顶得上一个普通家庭几年的工作收入。

雨哥本来也不抱希望,权当说说。金姨听到后,不但没有说他,反而非常支持他。等雨哥回了学校,她和姨父商量尽量满足儿子的要求。“阿雨学习很好,不能耽误了他,只要我们平时省着点,这笔钱可以攒足的。”“我们不像其他人家,我们这么多张嘴吃饭,茵茵那点工资只能养活她自己,阿雨和阿番都还是学生,还要很多钱花。”姨父念叨。

为了买电脑的事,金姨和姨父不知道吵过多少次。她一意孤行,最终还是用那笔单位补贴费,托熟人在县城买了一台电脑。雨哥回家时,左摸摸,右看看,做梦都没想到拥有了一台自己的电脑。这台电脑,改变了雨哥的人生,他后来读研读博到当大学教授,都是从事计算机的教学与研究方向。工作后,逢年过节不论多么忙,雨哥都从外省驱车回家看家人,金姨对他的恩情,他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姨父老家的亲戚多,处理关系,礼尚往来对于别人头疼的事,但金姨总能把琐事变简单。不论多么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她梳理总能轻易解决。姨父的老父亲,年纪大了行动不便需要照顾,金姨和姨父把老人家接过来住家里,负责端茶做饭,洗澡擦身,接屎接尿……事无巨细,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邻里熟人无不称赞她贤惠媳妇。

为了解决一家人吃菜的问题,善良能干、默默付出的金姨,把家门前的一块荒地开垦成了菜地,让一大家子人,既吃上了美味蔬菜,还省下买菜钱。

退休后,金姨和姨父跟随大女儿家庭(茵姐)在县城居住,她甘愿当保姆,照顾家人衣食住行。操劳了半辈子的金姨退休后,仍然没闲下来,她和姨父一起住到县城,帮茵姐家照顾孩子,照料一家人的生活,直到把孙子照顾到上了大学。二女儿番姐生孩子需要人照顾,因都在本县城离得近,金姨也帮她带了几年孩子。她充当起“住家保姆”的角色,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如果碰到家人经济紧张,金姨除了省吃俭用,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补贴他们之外,还经常在理发店做小时工,洗毛巾补贴家用。几年前,姨父食道癌去世,金姨在他的葬礼上哭成泪人,亲朋好友都安慰她想开点。“这么多年的老伴,一路同甘共苦走过来不容易,你们就让我多哭一会吧!”

老伴走了,儿女们都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孙子们也都大了。金姨闲下来时就打打麻将,和姐妹们结伴旅游,怡情山水,修养身心,享受神仙般的生活。旅游最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和谁一起。金姨每到一处就交了几个好姐妹,她如同一朵向日葵,散发出善良美好的气息。

金姨一点一滴从苦难中走出来,她全身都散发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她身边时,总能被她爽朗的笑声感染。密友们都称赞她“宝藏奶奶”。

她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1作为家里二姐,勤劳踏实肯干,帮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弟妹,学手艺养活自己,遇到无力改变的事,选择一边隐忍,一边寻求改变。

2坦然接受丧夫之痛,担起抚养女儿的责任。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获得尊重。

3重建家庭,在磨合中学会了处理内部复杂关系,通过付出赢得家人的团结和认可,改变了二代人的命运,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儿孙。

4退休发挥余热,心疼儿女,帮带孙子。心态积极向上,影响感染周围人。善良吸引善良,身边的姐妹们都是“善良的天使”。

5通过努力,一步一步走出逆境,实现在逆境中翻盘,把烂牌打好,走向自由而丰盛的人生。

结语:

一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打不倒你的,必将使你更坚强。一个人的品性不是体现在她一帆风顺的时候,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

世上的人千千万万,但因出生、能力、格局、品性、才华、修养等这些因素把人分成不同的层次。像我姨妈这样,出生没法改变,只能通过后天的努力和磨练来改变自己,这种人是神。

金姨年轻时的付出,换来老年的福报,她说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后还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善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智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通过情绪和行为影响其他人,收获善良的回馈。这就是善有善报的体现。

和公司同事出差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去上海出差,恰逢世博会没订到两个房间,跟女同事就那么挤了一晚。

毕业后,我自己找了份销售的工作,经常为了业务跑东跑西,北上广深成了我最常出差的城市。说真的,相对来说这几个地方都特别发达。

这份工作也是因为这个薪酬和工作模式,让我特别喜欢,一个月好的话有20000左右的收入,算是不错的待遇。

其实,还有一点是我不能否认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那就是可以和一群穿着制服的小姐姐们工作。

公司里大多数是年轻人,男男女女都有不少,有好几个女的穿起工作装,御姐范十足,让我爱的欲罢不能。

而要说起和同事出差发生过的趣事,那就肯定要说跟同事方秋去上海那次。

好巧那一次上海旅行世博会,真的是人多还管理特别严格,我们去的很突然,上午通知,下午就要我们过去。

方秋跟我都是同一年进的公司,她是跳槽过来的,工作经验丰富,基本算的上前辈之流。

她长得很耐看,虽算不得惊艳,却也韵味十足。我很喜欢跟着她做事,因为她总能给我一种大姐姐的呵护,忍不住就会让人想接近。

方秋结婚2年了,按理说夫妻应该正是感情火热的时候,可听说她老公被派出国了一年,还要过几个月才会回来。

我们到了上海,急匆匆赶去客户单位,开会开了很久,一直到晚上9点才结束。没办法,我们只好去找家酒店住下,第二天再回去。

可找了很久,基本都满了,有的太远我们也不想过去,最后没办法,订了一个仅剩的大床房。

到了酒店,方秋说要洗洗睡觉,那我自然要出去避嫌。等我回来,她已经在床上躺下,我随便的冲了一下,躺到床的另一半。

昏暗的房间里,我可以清晰听到方秋的呼吸声,我知道她没有睡着,她也没办法睡着。

这是我第一次跟一个异性同床,而且是一个我喜欢很久的女人,说实话,我也非常激动。我转过身看着她的背影,就算房间再黑,我也能看清她傲人的身躯。

方秋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目光,主动开口跟我说话,问我是不是睡不着。

我当然说是,毕竟,这床上躺着一个这么成熟诱人的女性,距离我仅有一米不到的距离。

不知道她听了我的回答在想些什么,突然,我听到一阵淅淅索索的声音,随后,一个温热的身体靠在我的怀里,我能清晰的感觉的到她的温度。

方秋的眼睛在黑暗里似乎放着光芒,我感觉她在盯着我,她的唇就在记距离我的唇一厘米的地方。

我有点不知所措,问她想干嘛,作势向后退了退。

方秋没有说话,依然向我逼了过来,我只好再退一点。

就这样,她进,我退,如此重复了没一会,我掉下了床。

我告诉她,要是她再敢靠近,我保不定会做什么。然后,我爬到了床的另一边,也就是最初她躺的位置,那一块还有她身上的味道。

我就闻着这个味道,和她再也无话,就这么睡了一夜。

也许,有人会说我柳下惠,说我不懂风情。可我却明白,方秋的一步步逼近,不是对我的勾引,而是对她自己的放纵。

她的内心空虚于没有老公的陪伴,而我,只能算她的解渴甘泉。但是,我不愿意做那口甘泉,这不是我要的自己。

我退的不是欲望,也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让给她思考自己,思考理智的空间。方秋已经结婚了,她该为了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家守护贞洁。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别当真你怎么看?

这句话,你一定要用这个角度来看。

万事无绝对,这个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但是,领导一定要会画饼。只是要擦亮双眼,打开心去感受领导画的饼的真实性。

这句话,或许是从“画饼充饥”而来。

"画饼充饥"这句话出于曹操的孙子曹睿。

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代君王。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

《后汉书·卢毓传》记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大致意思是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

原本的含义,是让人不要空想。但是我们可以将他化作2个背景来思考。

不同的背景条件下,画饼充饥带给人的,1种是假象、1种是希望。

比如,你说望梅止渴,真的就不好吗?

在人非常饥饿、口渴的时候,当你心里很清楚、明知道这样努力也得不到的情况下,却给人带来假象;或是努力后,自己独享,带给人虚假的欺骗;或是给人错误的努力方向致使人往错误方向努力....等等,这才是空想,虚假、欺骗等充斥在这张饼中,这张饼才是不好的假象。换言之,如果在人非常饥饿、口渴的时候,自己心里清楚我们需要坚持下去,可能自己也不清楚往哪里努力,但是始终怀抱信念;或是相信只要往这里努力,就能成功;或是带领大家一起往一个方向努力...等等,带给大家求生的希望,这张饼其实是一种希望。

起心动念、背景条件交错下,这个行为没有绝对的好坏。

然而什么是饼?

我认为饼是未来事业蓝图的一部分,事业蓝图发展过程中,一定有在其位的团队,团队一定能共享这块大饼。

当领导告诉你,未来可以XXXXXXXX的时候,意味着,他在构思未来的画面。画面中有你和我。这是一个对未来的渴望,也是一种拉力。拉着我们向前走的力量。

如果一个好领导不具备这个能力,他无法构筑未来,那团队就像困兽之斗一样,力往哪里使也不知道。

所以,任何领导都需要会画饼,因为领导的工作,就是要知道,未来这些饼长什么样子。连饼都画不出来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学会辨别是“希望”的饼、还是“虚伪”的饼

有人说“画饼”接地气一点的说法是忽悠?

是因为大部分的领导,画的的确是“忽悠的虚伪饼”。为了激励当下的你,但是却没有给出实质的帮助。

如何辨别这块饼的真实性?

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充分了解你现在所执行的项目目标与意义:

如果对自己在做的工作都不了解未来性,仿佛一叶障目的话,你就无法充分辨别未来长什么样子,又该走向何处。可以试着和领导探讨项目的未来发展性,或是适当提问,把你的未知领域探索成已知领域。观看全局,才能观得自己的位置与发挥的作用、价值,你就知道未来的饼会有多大。

一叶障目,汉语成语,读音是yí yè zhàng mù,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故事警示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典故出自《笑林》。

对于你在判断真、假饼上,会非常有帮助。

2、和团队共同开会交流,探讨项目的未来前景:

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在局中不知局,知时已是局外人。如果当你看不清事务前景的时候,可以和团队一起交换心得与意见,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位诸葛亮,通过彼此的视野交换讯息,可以帮助彼此建立与扩大信息容量池。更能找到你自己努力的方向。

就像是加大你的认知范围,避免一个人自己在局部猜想。

当局者迷,汉语成语,拼音是dāng jú zhě mí,意思是指当事人反而糊涂。出自《恋绣衾·无题》。

对于团队在为这块饼上奋斗,会有很多帮助。

3、客观评价领导的说话方式:

说话习惯大不同,每一个人说话习惯上的差异很大,站在客观的立场,判断过去领导说的内容,是否有在努力达标。是否属于“一言九鼎、重视承诺的人”、还是“习惯说大话、场面话的人”,这些通过历史交流的痕迹,就可以窥探一二了。

另外成语中有很多关于个人是否有信用的典故(比如言而有信vs背信弃义),就可以看出,个人承诺的重要性,你所说的每一句,是否全力以赴在达成目标,但是,这需要客观的进行评价。毕竟并不是努力了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没机会成功。所以客观评价领导是否也在努力,才能知道这块饼是真是假。

一言九鼎,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对于个人在与领导相处共事上,会有许多帮助。

4、客观评价自己的付出:

最近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举例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知道啥意思吗?(笑),其实在职场上,我们需要客观的理性评价自己,而不要主观情感的感性看待自己。心里的一杆子秤会帮你找到这块饼的真实性。

反求诸己,汉语成语,拼音是fǎn qiú zhū jǐ,意思是做了一件错事之后需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昧的指责别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对于个人在工作和个人能力提升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喜欢我的回答,请给我点个赞鼓励吧!

你们还记得农村打场?

肯定记得啊!打麦场是我们农村孩子,儿时最最重要的记忆了!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上在麦收的时候,农村的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是起早贪黑的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块去收麦子。

那时候没有先进的收割农机,只有凭借人力,一个个男女老少挽起裤腿和袖子,用镰刀割起来麦子,伴随着一声声咔嚓,手起刀落之间,留下了一地的麦茬子。

那时候不仅仅是大人要去干活,连小孩子也要上阵,并且小孩子干活可并不比大人慢多少。一天忙下来,孩子们最喜欢做的就是要和大人比较成绩,谁家孩子干的活多,会得到两颗水果糖的奖赏,那可是让人直接能甜到心里了。

收割完毕,一大家人将麦子扎好,一捆捆的,方便搬运出去。这时候人们都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滴下的汗水流到眼睛里,让人感觉眼镜像蜜蜂蛰了一样的疼。

即便这样,大家伙依旧是满脸都是喜悦。

割过麦子后,地头里还剩下不少漏下的麦穗,在那个年代,老弱妇孺一般都是最后打扫战场的一批人,虽然量不多,不过讲究节俭的农民依旧是要把它们都捡到篮子里,做到颗粒归仓,不容得有一粒一颗的浪费。

麦子地的活干完后,重心就转移到了打麦场了。男人们把一捆捆的麦子装车拉到场上去暴晒。

这个时候,骡子、毛驴就全部都出动了,有些村子牲畜比较少,大家伙就直接肩挑手扛的上了。

等到晚上,打麦场就恢复了平静。满地都是金黄的麦茬,还有无数人留下的汗水。这其实也是宣告了收获的初步完成。

摊开的麦子在打麦场上进行暴晒,之后拖拉机来碾压脱粒。

按照收割的进度,没有轮到的人家就要先将麦子堆起来,这样,就形成了麦收时候的一道独特场景“麦山”。

这堆起来的麦秸垛,往往就变成了儿童的乐园,他们跑着跳着,玩的嗨嗨的。

压过的麦子,需要扬场。要求站在逆风的位置,用耙子把麦粒抛往空中,借助风力把裹在麦粒外的麦糠麦皮等杂物吹掉。这样剩下的就是最饱满的麦粒了。

等到麦粒晒干晒透,大家伙就都能好好坐下喘口气休息下了。一个农忙时节就这么过去了,大家都得到了一年的收成。

转眼到了现在,无数的收割机在田地里忙碌着,那种农村忙碌时候的人情味却很难见到了,剩下的只有机器的轰鸣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