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圣是谁,历史上的十圣都有谁
曲圣是谁,历史上的十圣都有谁?
“十圣”乃我国古代十位杰出的“圣人”,但关于“十圣”,说法不一,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为:
1:至圣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
2:亚圣 孟子
名柯,自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2:诗圣 杜甫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有《杜工部集》。
4:词圣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词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酒圣 杜康
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后人称之为“酒圣”。
6:书圣 王羲之
字逸少,人称“王右丞”,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
7:画圣 吴道子
名道玄。擅长画人物,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也画山水;有“吴带当风”之誉。
8:医圣 张仲景
名机,汉末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此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经》。
9:药圣 孙思邈
自号孙真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
10:茶圣 陆羽
字鸿渐,号东冈子,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唐代人,所著《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历史上被称为仙?
民间尊称元圣:伊尹酒圣:杜康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武圣:关羽草圣:张旭亚圣:孟子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谋圣:张良宗圣:曾子复圣:颜回算圣:刘洪史圣:司马迁乐圣:李龟年棋圣:黄龙士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药圣:李时珍兵圣:孙武木圣:鲁班智圣:东方朔剑圣:裴旻塑圣(雕圣):杨惠之字圣:许慎鬼圣:蒲松龄文圣:孔子 史上刘伶、李白都被称为酒仙 李白被称为诗仙 姜夔被称为词仙
元杂剧四大家生活时期?
马致远和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的其中两个,都是出自元代。
关汉卿(1234年前-约1300年),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圣”。
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其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形象广为人称。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圣人的标准是什么?
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等同于“佛”的境界,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却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在《孔子家语·五仪》中,提到了孔子对“圣人”的描述,虽然此书真伪有辨,但这段话却对“圣人”一词的真实意涵做出了最详尽,最贴切的解释: “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凡夫俗子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了解一点,也无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边际到底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 按照上述这段话理解,基于“圣人”一词原始的儒学立场,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 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傅说、商汤、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柳下惠、孔子…… 到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犹如今人呼为“股神”之类,但这些世俗之圣都已经与“圣人”的本意无关: 代表 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 文圣:欧阳修 医圣:张仲景 武圣:项羽 岳飞 关羽 乐圣:李龟年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药圣:孙思邈 兵圣:孙武 吴起 谋圣:张良 木圣(科圣):张衡 智圣:诸葛亮 剑圣:裴旻 塑圣(雕圣):杨惠之 字圣:许慎 情圣(诗人):徐志摩 鬼圣:蒲松龄 二、即混元无极大罗金仙,历万劫而不磨的至高存在,均为鸿钧弟子、加上鸿钧,共计有七人:鸿钧老祖、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入室弟子)、女娲、接引、准提(记名弟子)。 三、古代臣民尊称君主为“圣上”。 四、由于受到儒学的影响,有些人会把道家讲的达到返璞归真而无名(无碍,不被世间一切所累)之人称为“圣人”,但其实老子推崇“绝圣弃智”(这里的圣人指儒家推崇的圣人,但也说明了圣人一词是专门指向儒家的),所以这种称呼违背了道家的初衷。道家对应于儒家“圣贤”的境界是“仙真”。但道教修炼中有“结圣胎”的说法,某些道教神祇也被称为“圣”。 五、天主教的“圣人”,学术考证认为大多源于《旧约》与古代欧洲各地的“异教信仰”的融合,还有梵蒂冈对一些有功的已故教徒的册封追认。另根据天主教教义,“圣人”未被梵蒂冈封圣时已经是“圣人”。 六、佛教有时也会将“佛”称为圣人,这是受到儒学的影响。 七、剑圣有时也用于称呼日本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剑客冢原卜传与上泉信纲 八、《神异经·西南荒经》载:西南大荒中有人,长一丈,腹围九尺,践龟蛇,戴朱鸟,左手凭白虎。知河海水斗斛,识山石多少,知天下鸟兽言语,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谷可食,识草木咸苦。名曰圣,一名哲,一名贤,一名无不达。凡人见而拜之,令人神智。此为天下圣人也,一名先通。由此载可以知道,在没有将孔子等诸圣流传认知以前,古代人民生活中很多代表上天、土地、自然等的代表或有着超于凡人智慧、力量的人都可以称为圣人,也可以说圣人是上帝、如来、真主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各种教派中最强的境界。 诸子的圣人观 圣人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在儒生的眼里是至高无上的,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 庄子 胠 箧中的圣人观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攊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 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注释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掏肚,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即使象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所以说:嘴唇向外翻开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削除曾参、史??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那曾参、史??、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没有用处的原因。 老子的圣人观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 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 去。 圣 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 无不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是以圣人后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是以圣人抱一为 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故成全而归之。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是 谓袭明。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 迷,此谓要妙。 朴散为器,圣人用为官长。是以大制无割。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 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 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 欲,人自朴。” 治大国若亨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得交归。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 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 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 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 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民不畏威,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 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 而不争。
乐圣是谁?
中国圣人知多少 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 至圣:孔丘; 文圣:欧阳修; 亚圣:孟轲; 医圣:张仲景; 武圣:关羽; 乐圣:李鬼年;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