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黑社会,徐茂公本是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

2023-06-03 108阅读 0评论

汝州黑社会,徐茂公本是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

徐茂公临死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杀了家族中自负的小辈,没想到死后还是栽到自家小辈手中。

徐茂公作为三朝元老,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太宗,更是被赐“李”姓,跟卫国公李靖同级,这份荣誉在当时真的不多见。

汝州黑社会,徐茂公本是武则天皇后位的大功臣

可生前如此风光的一位人物,却怎么都没想到死后竟然还有一劫,被武则天下令将徐茂公的棺木挖出随后砍之,官爵也一并废除,这是为何?

难不成是因为早年多次叛变?

不同于其他平民起家的将领,徐茂公自幼家境就非常不错,是当地有名的富家翁,但为人却不刻薄,经常用家里金钱救济穷人。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年轻的徐茂公觉得应该出门闯荡,于是告别亲友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军,由于不菲的见识和能力,徐茂公就成为了瓦岗军的元老之一。

后来朝廷决定镇压翟让的瓦岗军,翟让畏惧朝廷准备逃跑,还是徐茂公拦下翟让并连出计策打败隋将张须陀,徐茂公的声望再次得到提升。

为了让瓦岗军名声更响,徐茂公建议翟让奉李密为主,李密此时正因为参与杨玄感反叛而逃亡,这时候对李密伸出援手无异于雪中送炭。

可惜的是李密在加入瓦岗军不久后就发动内部叛乱,翟让在内斗中战死,徐茂公也差点被杀,幸好有飞将单雄信求情,徐茂公这才躲过一劫,不过今后就开始为李密卖命。

徐茂公还没跟李密多少天,就因为李密投唐从而跟着投唐,李渊见徐茂公有大才,于是封他为曹国公,赐姓李,只是没过多久,徐茂公又叛唐了!

窦建德率精兵攻下徐茂公的黎阳城,由于窦建德有人质在手再加上赏识徐茂公,于是徐茂公不得不叛唐跟随窦建德。

不过这一次不同于以往,如今徐茂公一心向唐,在抓住机会后赶紧率领几百骑兵偷偷溜走,回去之后李渊也并没有怪罪徐茂公。

从这种种看来,徐茂公早年确实过于反复无常,在多个势力中来回流动,但要只是因为这一点武则天就要翻徐茂公的旧账,那实在是有些不可理喻了,因为徐茂公为大唐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征北战平天下

唐朝要想统一,就必须要平掉郑国,而这郑国皇帝不是别人正是王世充,此战徐茂公居功首位。

当时郑国内有一司兵联系徐茂公,想要降唐,于是两人达成合作,在某一天夜晚,司兵打开城门,在外埋伏的徐茂公瞬间接应,一举拿下了重中之重的虎牢关,并捕获荆王。

虎牢关被攻破之后,窦建德和王世充都被相继捕获,徐茂公功不可没。

贞观十五年,薛延陀联合其他部队总计二十余万兵马对唐朝发动攻击,一时间边关告急,徐茂公再次临危受命,被唐太宗任命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带领六万余人前往镇压,最终徐茂公联合其他人等大破薛延陀,边关再次安宁。

徐茂公的功绩还有很多,远征高句丽也有他一份功劳,说他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一点都不过分,并在李世民去世之后还有恩于武则天。

李治在当上皇帝后想废除原配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大部分人的拒绝,于是李治私下问徐茂公,徐茂公就以皇上家事为由,拒绝参谋,这不就等于变相同意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

可以说如果没有徐茂公的同意,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武周和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可尽管如此,武则天为何还是下令将徐茂公的棺木扒出,这算不算恩将仇报?

之前我也是这样觉得,在了解徐茂公孙子李敬业做的事情后,就发现武则天扒棺已经是对徐茂公的抬爱了。

李敬业谋反

对于武则天的登基,有人赞同有人不满,徐茂公的孙子李敬业就是不满的那一批人,并且他还为反抗武则天做出了实际行动。

时任眉州刺史的李敬业在得知武则天登基的消息后大怒,随后就联合骆宾王、薛仲璋、李宗臣等人起义反对武则天登基。

由于这几人原本官职就不小,再加上民间也有大量人不服从武则天登基,于是短短几日内,李敬业就召集到十万多兵马,一时间声势浩大。

武则天早就明白自己登基会有人反对,并且早已有了应对之策,在李敬业刚起兵的时候,武则天就下令让将军李孝逸带领三十万人平叛。

武则天一边派人平叛,一边下令剥夺徐茂公的爵位,并将他的棺木拖出来砍之,从当时的情况看,武则天没有公布于众已经是对徐茂公感激不尽了。

谁曾想,当初徐茂公在去世前曾特意嘱咐家中晚辈,如果族内有自负之人,一定要尽快杀之,当时家中自负的小辈只有李敬业一人,但所有人都不以为然,最终实在是酿成大祸。

对此,我觉得徐茂公这话非常有深意,为什么要铲除家中自负小辈?一定是看出武则天有不臣之心,日后必然会有大动作,如果那时候族中小辈不服从,必定会有灾祸降身,于是趁早说出杀掉自负之人,只可惜无人能领会其意思。

一代名将徐茂公,最后竟然栽到自家小辈手中,令人唏嘘啊!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文青点个关注和赞吧,感谢~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为什么岳飞的名气却远不如关羽呢?

为什么岳飞的名气不如关羽呢?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岳飞作为民族英雄虽然被历代人民敬佩爱戴崇拜,但是相比较于关羽后来被神话,被奉为武圣武财神还是略有不及!为何呢?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影响,知名度太高了,所以带旺了关羽的人气。二是,后世当权者的幕后推崇,推动舆论的风向!《三国演义》这部著作是明初文学家罗贯中编写!讲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塑造了一个个传奇人物!关羽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一个道德模范的人物,在道德上几乎是完美的化身!其忠心义气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了!忠心刘备,不受金钱美色、高官厚禄的诱惑,只为心中义气二字!岳飞的事迹也是很让人敬佩敬仰的,他精忠报国、抗击外侵、收复河山,他的威名和关羽的不一样。岳飞是民族英雄、在国家大义上不含糊,关羽是个人道德、义气上的完善!但是三国演义名著的流传更广泛,所以造成关羽知名度更高点!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当权者的幕后操纵了,尤其是清朝时期,大家都知道岳飞抗的是金,而清朝以前也是金国,都是少数民族!所以当权者,清朝的满人们是不愿意宣传岳飞的,宣扬岳飞抗金、收复河山?那不是让大家造反推翻他们自己吗。而关羽则个人道德上臻于完善,只忠义于个人,没有其他因素,也没有其他可以动摇!这个是符合当权者利益的,需要大众忠义于他们!所以当时的当权者也慢慢推崇关羽,甚至修建庙宇!慢慢神话关羽!当然到今天,岳飞和关羽都是我们大家共同崇拜的偶像,没有强弱之分,都是现在中国人人人皆知的两位英雄!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和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样的吗?

肯定和小说中的不一样啊!真正的历史上,梁山宋江起义时大约只有36个人!并且起义只存续了四年,然后起义军投降朝廷,宋江被斩!

历书记载:“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为什么梁山泊小农民宋江要起义了,这要从北宋六贼说起

一、北宋六贼

在北宋民间,蔡京、王黼、梁师成、朱勔、童贯、李彦被统称为“北宋六贼”。

太学生陈东曾经说过:“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而与宋江起义相关之人就是“北宋六贼”之中的大宦官李彦,这家伙一肚子都是坏水。

1121年,杨戬死后,李彦当上了大内总管,开始了将杨戬时成立的北宋掌管公田的机构

,臭名昭著的西城括田所“发扬光大”,将后苑作﹑营缮所的公田全部都纳入了西城所,并开始针对荒地、滩涂等等都征收租课。

规定始自京西汝州,渐及于京畿﹑京东﹑河北等路。包括天荒﹑逃田﹑废堤、弃堰、退滩、淤地、湖泊等均为公田。

“由是破产者比屋﹐有朝为豪姓而暮乞丐于市者。”

最终西城所共得田三万四千三百余顷,

而宋江所在的梁山泊也被收入西城所。立租算船,日计月课,蒲鱼荷芡之利,纤悉无遗。

到后来,河南的确山县为了收公田的租金,先后打死了良民千余人,激起了民愤。

京东、河北人民纷纷开始起义反抗。

二、宋江起义

1074年,宋江出生在山东郓城县水堡乡宋家村,自然也深受西城所所害。实在忍受不了剥削,于是公元1119年,45岁的宋江带领附近的一帮打鱼的农民开始起义了。

《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这帮兄弟们共三十七人,包括:宋江、晁盖、吴用、李进羲、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和武松。

当然不能和《水浒传》里的人对比,这些都是土生土长的梁山泊附近的农民。

三、起义失败

1120年,宋江开始走下坡路了,当去攻打沂州时,被沂州知州蒋园率兵所败。

1121年初,宋江又开始进入江苏攻打沭阳,结果被沭阳县尉王师心率领的军队打败,

1121年2月处,宋江又准备从江苏沭阳坐船准备去进攻海州(连云港),宋徽宗令刚刚以徽猷阁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令其设法招降宋江等人。

这张叔夜也不是一般人,他马上公布了悬赏:

据王士祯《居易录》卷二四记载: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羲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柴进、武松、张清等,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董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

最终,宋江被张叔夜设计所败,船被烧损失惨重,而退路又被切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接受朝廷招安。

《张叔夜传》: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宣和遗事》记载:“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勒,分住诸路巡检使去也。”

四、宋江被杀

然而,宋江被招安只是他为了保存实力做的妥协,不久他有带人起义了。不过这次运气就没有上次好了,他遇到了大将折可存。

折可存,陕西府谷人,家里世代都是大将。从第1代折从阮开始,到第8代的折彦质,前后延续了200多年,出了将才不下100名,可谓四大将门之首。

代表人物折从阮,折德扆,折御勲,折御卿,折克行、折可适、折赛花。

《杨家将》看过吧!佘太君(佘赛花)其实是折赛花,她的祖父是折从阮。

《折可存墓志铭》“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接到命令后,折可存赶往了梁山泊,不到一个月宋江被擒。

1122年2月,宋江被折可存下令处斩!这年他刚48岁。

让人没想到的是,1125年大宦官李彦被赐死。

综上所述,历史上确实有宋江其人,只不过没有《水浒传》说的那么夸张罢了!

有哪些bug般的历史人物的存在?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圈子,直接说答案,唐朝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朝代,灭一个国家都算是小功一件,唐玄策当年灭了一个国家回来,只被唐太宗赐了个四品官职。在大唐精英辈出的人才库中,还有一个更为传奇的人物,出道即巅峰,2个月南伐萧铣(40万大军);3个月北亡东突厥,4个月西灭吐谷浑。63岁高龄还奔上青藏高原纵马千里灭叛贼,这是何等的威风啊,他便是被称为大唐军神的李靖。

倔强的军神

李靖有位大名鼎鼎的舅父——韩擒虎。虽然家中有显贵,但他也不屑于借用这些关系往上爬。在隋朝多年,一直沉寂无名。直到李唐王朝起事,当时他担任马邑郡丞一职,在李渊治下,本就熟读兵书、通晓战略谋划之策的李靖哪里不清楚李渊暗中招兵买马所谓何事啊,当时的隋朝早已经风雨飘摇了,按理说,这是个天上掉的金馅饼,可李靖果断弹腿一脚踢开。

人家一路上化妆成囚犯,到江都向隋炀帝汇报李渊密谋之事,可是他才到长安,就发现到处是李渊兵马,李靖这下可倒了大霉,告密不成反被抓,性命只在旦夕之间,要不是李世民爱惜他是个人才,苦苦相劝,救下一命,他早就成了李渊刀下亡魂了。

就因为当时的站队错误,李渊处处防着李靖,到后来南灭萧铣时,虽然说是军事行动由李靖指挥,但主帅却是李孝恭。按理说吃一堑长一智,李渊时期没有拥立其为王,李世民起事,总该可以抓住了吧,但当年李世民派人去找他,说入伙一起干大事,李靖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后来李世民登基,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就算是李渊先是灭萧铣,又灭了东突厥又咋样,这算是开国奇功了,最后只是得了个光禄大夫(才是从二品啊,这么大的功劳,显然不匹配),封地增加到500户。太宗左思右想,觉自己做的确实过分,后来又再赐给李靖绢二千匹,提升他为尚书右仆射(宰相职权)。

宰相当了4年,李靖以腿脚不便辞职回家修养,太宗转念一想,历来的大臣到了权力巅峰莫不是还想着更上一层楼,但这李卿家却是急流勇退,实乃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的国之栋梁啊。太宗一时间动了情,令人打造一柄灵寿木手杖,以方便李靖行走。

吐谷浑闹事了

李靖光荣退休还没两个月呢,吐谷浑不知天高地厚,不断在危险的边缘试探,今天打劫下大唐的商队,明天来凉州城耍耍流氓(大唐建立之初,甚至还把他们放在隋朝当人质的嫡长子慕容顺送回去)。

对于这些小事,起初唐太宗是非常克制的。公元634年之前,吐谷浑也曾向大唐表示过和平共处之心。甚至还派遣过使者朝大唐进贡,可是使者前脚刚跨出大唐疆域,他们后脚就在鄯州搞破坏,还美其名曰开疆拓土。李世民显然认为小国子民不懂事,出手不知轻重,叫他们领导过来训斥一顿就好了,当时让慕容伏允当长安来谈谈心,结果这家伙每次都是装病。

见大唐挺好唬的,又管李世民要儿子媳妇,反正要谈心,让你家姑娘来跟我儿子天天谈,反正我们吐谷浑人能说会道,保证不会让你女儿烦闷。李世民想都没想,果断同意,前提是我得先见见这未来女婿啊,看看小伙子是不是跟你一样一表人才,结果未来女婿也是装病。

李世民不愧是大国之君,还是面带微笑,派了赵德楷去吐谷浑跟他们聊聊。没想到,这个大唐外交官居然被他们扣押了,没错,真的是扣押了,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为了表示自己的愤怒,决定扩大耍流氓范围,开始进攻兰州、廓州。唐太宗还是脸上笑嘻嘻,又派了几个外交官过去,结果这小国可汗头很铁,把大唐使臣顶了回来。这是把你们天可汗当做病猫啊,终于,太宗大手一拍,好啊,小小的边疆鄙国居然敢跟我大唐公然叫板: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歼灭之战

大唐国中,要论谁最能打,非李靖莫属,但现在人家已经退休颐养天年了,太宗也不好意思再去打扰。李靖一听说,赶紧觐见:“皇上,老臣腿也好了,腰也不酸了,我想去青藏高原看看风景,顺便把这小国整服帖了。”

于是,大唐铁拳浩浩荡荡朝青藏高原挥去。大唐进军之时正是寒冬腊月,大军一路风餐露宿,第二年四月李道宗在库山领1000精兵朝伏允屁股后面猛捅,这番操作,吐军哭爹喊娘,没想到唐军对地形情报掌握得如此精准,大面积溃败,伏允可汗自己带人朝西闪现,一边让人把剩下的草都烧光了,连一把干草没没给唐军马留下。

面对这一现实,军中出现分歧,一派认为战马的口粮都不够了,孤军深入是大忌,所以不建议冒进;而李靖却认为吐谷浑此时大败,军心涣散,甚至有些军队的领导都跟军队跑散了,再者这些王公贵族正是妻离子散的时候,反正都是异地分离,那些侦察兵几乎都闻风丧胆了,现在我们大军一推进,基本没有啥通风报信的,对方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不足为惧,认同他意见的还有积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他强调,要是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那将会后悔莫及。

但是为了防止中了敌人的圈套,不建议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大军兵分两路,向前推进,李靖带着薛万均等人朝北边行军,侯君集和李道宗等人从南边行军。

这场歼灭战也是打得荡气回肠,侯君集、李道宗率领的南路军耗时一个多月,追击二千多里,期间经过荒漠、冰山、沙漠,愣是把慕容伏允从青海赶到了新疆。

上千里的战线后勤如何解决?

如此之长的战线,粮草后勤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核心的一句话:从敌人那里“拿”,李靖的北路军出发还没几天,就在曼头山击败其中一支吐谷浑军,缴获大批牛羊,当做后勤补给。

当时党项有个叫拓跋赤辞的,已经归顺唐朝,李靖为了巩固关系,甚至还来个了歃血为盟的仪式,没想到赤水道行军大总管李道彦一直战功不明显,见到非唐军的部队,就合计着搞一家伙,偷袭了一波,抓到几千只羊,这货手下的唐军正准备宰羊呢,拓跋赤辞发火了,都已经结盟了,什么仪式也搞到位了,你唐军凭什么要来打我,我们是友军啊,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奋力反击,唐军因此损失上万人,唐军是什么人啊?上万人是你想杀就杀的?

李靖一怒,狂虐拓跋赤辞部,又获得许多粮草。接着又在牛心堆、赤水源又大败吐谷浑军。

慕容伏允万万没有想到,大唐虽远必诛远成这个样子,从青海追到新疆,都快山穷水尽了。最后手下只有一千多个骑兵,部下人心惶惶,没过多久,死在手下大臣手上,其长子率部投降,自此,一场历时4个月的吐谷浑灭国之战胜利结束。有趣的是,太宗给慕容顺封了个平西郡王(慕容顺直呼内行,你大唐把我家灭了,再给我封个平西郡王)

李靖晚年虽身居高位,但从不争权,在晚年一度闭门谢客,甚至亲戚也不来往,多次荣立不世之功,却从不夸耀,以至于在病危之际,太宗声泪俱下:“李爱卿为国家立下不赏之功,如今看你此番模样,朕心中甚是忧痛。”

李靖这一生,战功彪炳,后辈子弟名将无数,临了还不被君主猜忌,得以善终,光凭这点,足以让历史上许多名将就望尘莫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