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泡法,碧螺春和毛尖哪个好喝
碧螺春泡法,碧螺春和毛尖哪个好喝?
毛尖和碧螺春各有千秋,我比较喜欢毛尖。
毛尖有绿茶和黄茶两个种类,冲泡后的茶汤碧绿,茶叶舒展后缓缓沉底,叶片均匀细嫩,入口甘爽鲜浓。碧螺春属于绿茶,以春分至明前采摘的原料最为名贵,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味浓厚,滋味鲜醇甘厚,回甘。
甘露茶和碧螺春的区别?
甘露和碧螺春的区别是:
一、产地不同
甘露:蒙山茶主要产于蒙山山顶,故被称做“蒙顶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地的蒙山,四川蒙顶山上清峰汉代甘露祖师吴理真手植七株仙茶的遗址。
碧螺春: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二、加工流程不
甘露:蒙顶甘露的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鲜叶采回后,经过摊放,然后杀青。杀青锅温为140~160℃,投叶量0.4公斤左右,炒到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匀称,茶香显露,含水量减至60%左右时出锅。
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条,给“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
“做形”工序是决定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其操作法是将三揉叶投入锅中,用双手将锅中茶叶抓起,五指分开,两手心相对,将茶握住团揉4~5转,撒入锅中,如此反复数次,待茶叶含水量减至15~20%时,略升锅温,双手加速团揉,直到满显白毫,再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匀拼大堆后,入库收藏。
蒙顶山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艺,和普通的绿茶相比,滋味更加鲜嫩醇爽。
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三、品质特征不同
甘露: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碧螺春:洞庭碧螺春的国家标准碧螺春茶分为五级:分别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四、茶艺不同
甘露茶艺:蒙山派茶道分蒙顶茶艺“天风十二品”和蒙顶茶技“龙行十八式”两大类,分属刚健派与典雅派。两派一刚一柔,一文一武,一动一静,乃蒙山派茶道、茶技的“技”、“艺”双绝,堪称蒙山派“双壁”,被誉为中国茶文化艺术的两座里程碑。
碧螺春茶艺:分为上投法和下投法两种。
综上,甘露和碧螺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地、加工、品种和茶艺等四个方面。
洞庭碧螺春茶的冲泡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洞庭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碧螺春茶的冲泡事项 碧螺春茶由于在炒茶工艺方面与其它茶叶的不同,在“杀青、揉捻、搓团、烘干”各个方面都异于外地茶叶。这种种的不同之处,将对洞庭碧螺春茶的冲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般茶在冲泡时,都是先放茶叶,然后将开水倒进杯中或者壶中冲泡,最终品尝。 然后碧螺春茶在炒茶过程中有一个搓团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看茶叶的外形的时候就会发现,茶叶如螺旋一般。这样的外形,落入杯中自然也会如螺旋一般沉下水里,这时茶叶方面的讲究。碧螺春茶第二个讲究就是水的讲究,一般泡正宗的洞庭山碧螺春都需要优质的水,然后将水一般烧制到70到80度这样炮茶为最佳状态。碧螺春茶冲泡方法与其它茶冲泡不同,碧螺春茶是先倒水,然后将茶叶搁在水中,然后你会发现茶叶如螺旋一般在水中打转,直至沉入水中。 碧螺春茶讲究很多,一泡一般为洗茶,二泡为最佳,三泡浓茶,在这三泡过程中,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比较钟爱三泡浓茶,浓而不苦涩;二泡处于茶泡最佳状态,喝下对每个人都很大的好处。碧螺春茶因为这样的讲究,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拥有十大名茶的称谓也是实至名归。 碧螺春茶大多都是采用嫩叶制作而成,所以水温不能太高。如果冲泡碧螺春的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叶内的营养物质,如果水温太低的话,可能无法让茶叶舒展冲泡开来,也会影响碧螺春的香气散发。所以,泡碧螺春的水温控制在80℃左右就可以。 冲泡碧螺春绿茶应该选用无盖的茶杯,或者可以茶壶先别盖盖,让壶中的沸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这样你会看到更加美好的景象,壶中蒸汽氤氲,这种现象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玉壶含烟”。 喝碧螺春的注意事项 1、饮冷茶:温茶、热茶能使人神思爽畅、耳聪目明。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 2、空腹饮茶:空腹饮茶,茶性入肺腑,会冷脾胃,我国自古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 3、饮烫茶:太烫的茶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如果长期喝烫茶,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病变。另据外国研究显示,经常饮温度超过62℃的茶,胃壁较容易受损,导致胃病。饮茶的温度宜在56℃以下。 4、浓茶:浓茶含咖啡因、茶碱多,刺激强,易引起头痛、失眠。 5、冲泡时间太久: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可能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失去品尝价值,而且由于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因氧化而减少。同时由于茶汤搁置时间太久,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很不卫生。 6、冲泡次数过多:一般茶叶在冲泡三四次后就没有什么儿茶素了,几乎没有保健作用了。据有关试验测定,头泡茶汤可含水浸出物总量的50%,二泡茶汤为30%,三泡茶汤为10%,四泡只有1~3%。 7、饭前饮茶: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 8、饭后马上饮茶:茶中含有鞣酸,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发生凝固作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消化吸收。 9、用茶水服药:茶叶中含有大量鞣质,可分解成鞣酸,与许多药物结合而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 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历代文人为何钟爱碧螺春?
回答如下。历代文人钟爱碧螺春,是因碧螺春的优秀品质所决定的。① 历史悠久,“吓煞人香”。康熙年间,在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的碧螺石壁上,有野茶几株,当茶人去采摘时,突遇下雨,茶人将野茶置入怀中,茶得体温后,异香突发,众茶人惊呼“吓煞人香”,故得此名。②太湖洞庭东山也是“花果山”。太湖洞庭东山,一年四季,瓜果香飘,它们与茶树相伴相生,有道是: 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四月的碧螺春,五月的枇杷,六月的杨梅,八月的桃子枣子,九月的板栗石榴。十月的佛手白果,十一月的橘子。真是年年月月茶果飘香。③采摘讲究。碧螺春采摘的三大特点: 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制作精细,是碧螺春的特色。高级碧螺春需要使用6.8~7.4万颗芽头,才能制作500克干茶,全部经过精挑细选。④四绝。碧螺春有四绝: 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形美: 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色艳: 嫩绿隐翠,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香浓: 清新清香,幽雅悠长。味醇: 滋味鲜醇甘厚,鲜爽生津。⑤独特的花果香。太湖洞庭东山上,茶树与桃李杏梅橘,石榴,枇杷,柿子等果树相生相伴,相互依存,根脉相通,枝叶相连。茶吸果香,果借茶韵,形成了碧螺春的独特花果香气。⑥冲泡碧螺春采用“上投法”最佳。先注入80℃左右的开水,至七分满,再投入碧螺春茶,停留片刻,即可饮用。(仅供参考,欢迎评论指正。)
碧螺春产地是哪里的茶叶?
1、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因此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产地,天气暖和,雨量充沛。并且多是果木与茶树间作,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着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自然品格。
2、碧螺春是绿茶的一种,中国十大名茶,未经发酵,含有较多的营养因素,发展在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内的一个岛屿,洞庭西山。
3、洞庭西山是碧螺春的原产地,洞庭西山发脉于浙江天目山。属于此刻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洞庭东山也是碧螺春的原产地。由于产自洞庭西山也有人称为洞庭碧螺春,并不是产地洞庭湖,以是必然要区分隔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