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汤颜色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茶类是哪几类,茶叶为什么喝两次就没有色了
以茶汤颜色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茶类是哪几类,茶叶为什么喝两次就没有色了?
大家好,我是茶文化爱好者小詹,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茶叶为什么喝两次就没有色了?很多人在泡茶时喜欢观赏茶叶在水中浮沉的姿态,还有人喜欢看茶汤,有时候汤色的好坏能反映茶叶的质量。通常来讲,若是用盖碗来泡茶,一般能泡上五六次,并且汤色也很漂亮。如果继续泡下去,泡上十几回,那么茶汤大概率就变成“无色无味”。想来也正常,当茶叶内含物质差不多被完全析出,茶汤自然失去风味,变得索然无味起来。茶叶泡久了自然没了颜色,但是为什么有些茶叶泡了两次之后汤色也很淡?
原因主要有3点,第1是因为有些茶叶本身汤色就很淡,像绿茶、白茶等,冲泡出来的茶汤汤色很清淡。首先我们要知道,茶叶中的色素主要分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色素,是不溶于水,黄酮类物质和花青素是水溶性色素,能溶于水。经过杀青的绿茶,因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保留了很多叶绿素,又因为绿茶不发酵,绿茶茶汤保留了很多绿色的格调。
而其他经过发酵的茶,不管是微发酵还是全发酵又或者是后发酵,往往经过发酵的茶叶,茶汤都会偏重,发酵程度越重,茶汤汤色就越浓。这是为何?因为茶汤主要受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反应影响,而转化生成的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便是茶汤汤色的主要表现。所以绿茶的茶汤是清淡透亮的,以绿色格调为主,不会出现红浓的汤色。而经过全发酵的红茶,茶汤就是红浓的。
白茶的汤色就要看类型,银针的茶汤以浅黄为主,白牡丹以杏黄为主,寿眉以橙黄为主,老白茶的茶汤较深,当然也要看是多少年份的,年份越久的老白茶,茶汤就会越深。一般新白茶的茶汤还是很清淡的,淡黄,像银针的前两泡,基本是素白色的,颜色很淡,就好像没有颜色。所以我们也别太惊讶,这是正常的,还没泡开,汤色不显,后面接着泡,颜色就明显了。
也就是说,有些茶汤色不显眼罢了,并不是没有颜色。当然也不排除茶叶本身质量有问题,这便是第2点原因,可能是茶叶品质出了问题。茶叶的原料、加工工艺以及后期贮存若是有问题,那么就会影响茶叶品质,也会影响汤色。茶叶内含物质不丰富,工艺很差,又或者是存坏了,那么很可能风味不好,感觉了无滋味,不见汤色。第三个原因是冲泡方式可能不正确,很多人不在意冲泡手法,乱泡一通,不讲究水温、水质,茶水比例等,那么可能泡不出好茶汤来,汤色也不显。
有的人前两泡泡得太久,茶叶内含物质差不多已经析出,自然后面几泡颜色就很淡。有的人茶叶投得太少,注水太多,也容易不显汤色。有的人不管什么茶都用沸水长时间浸泡茶叶,以至于煮熟、烫坏茶叶,使得后面几泡的汤色很淡。总的来说,一般茶叶不会泡2次就没有颜色。可能本身茶叶的汤色就以清淡为主,看着像没颜色。当然不排除有冲泡方式不正确和茶叶品质有问题这2个原因。
以上就是小詹的浅见,欢迎大家指正。
茶叶如何分类等级?
特级,茶叶条索紧细匀整;一级,茶叶条索紧结;二级,茶叶冲泡后茶汤红浓;三级,茶叶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四级,茶叶条索肥壮,紧结匀整;五级,茶叶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六级,茶叶条索壮实尚匀整;七级,茶叶条索肥壮紧实。
茶叶等级的划分标准
特级茶叶条索紧细匀整、显毫匀净,冲泡后茶汤红浓明亮、叶底褐红细嫩、茶香浓郁、滋味醇厚。一级茶叶条索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冲泡后茶汤红浓明亮、叶底褐红细嫩,茶香滋味皆浓醇,能产生一股醇香感。
二级茶叶条索紧结、肥嫩匀整,冲泡后茶汤红浓、叶底褐红柔嫩、滋味浓醇。三级茶叶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茶汤红浓,叶底褐红尚亮,滋味醇厚。四级茶叶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并带有嫩梗,冲泡后茶汤红浓、叶底褐红欠匀、滋味醇厚。
五级茶叶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冲泡后茶汤深红、叶底褐红欠匀、滋味醇和。六级茶叶条索壮实尚匀整,冲泡后茶汤深红、叶底褐红欠匀、滋味醇和。七级茶叶条索肥壮紧实,尚匀整,冲泡后茶汤深红、叶底褐红欠匀,滋味醇和。
八级茶叶条索粗壮尚匀整,冲泡后茶汤深红、叶底褐红欠匀、滋味醇厚但口感却略显单薄。九级茶叶条索粗大尚紧实,带有茶梗,冲泡后茶汤深红、叶底褐红欠匀,滋味平和。十级茶叶条索粗大稍松欠匀整,带有茶梗,冲泡后茶汤深红,叶底稍带花。
哪种茶泡出来很清很绿?
发哮轻的乌龙茶(铁观音,本山,毛蟹,台湾乌龙等),苦丁等一些轻发哮和没发哮的茶,以及所有泡出来都是绿色,只是颜色深浅不一。 2、常见绿色茶叶: (1)浅绿型:凡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绿茶制法,轻揉捻,细胞破损率低,制茶及时,合理,常随有清鲜香,鲜醇味,叶底嫩绿色鲜亮,大多数名茶属此类型。如太平猴魁,庐山云雾,银峰,惠明茶,各种毛尖、毛峰。 (2)杏绿型:鲜叶细嫩,新鲜,制造得法的高级龙井,瓜片,天山绿茶等属此类型。 (3)亮绿型:包括绿明、清亮,清明在内。鲜叶嫩,绿茶制法,工艺合理,属高级绿茶色型,属此类型的有古丈毛尖,安化松针,信阳毛尖等。 (4)黄绿型:鲜叶新鲜,一芽二.三叶,绿茶制法,属大众化绿茶的典型汤色,有烘青,眉茶,珠茶
茶叶有通俗易懂的分类方法吗?
同一批鲜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成茶,形成了各个茶类,共计六种,也就是六大茶类。从清爽到味醇,从清新花香到沉闷陈香,各个茶类的特征明显而互不相同。
这次的分类不同以往,不细分各个茶类下的茶种,分得太细,不懂的不了解的东西就越多,反倒会更麻烦,索性直接根据风味特点将六类茶分类,给大家一个参考,先找到自己喜欢的茶类再说。
六大茶类可以分为清、熟、陈三种滋味风格。
清,清香自然:属于清的茶类,发酵程度低,或者轻度焙火。主要说的是绿茶(0%)、白茶(20%)、黄茶(10%至20%)、刚制成的生普(10%)和轻烘焙的清香型乌龙茶(30%)。这些茶风格清爽,重视鲜甜,茶汤颜色为绿、黄。有花香、毫香、豆香、栗香等等。
清香自然可以用来概括这些茶类的风格,未经过发酵的绿茶和轻发酵的黄茶、白茶、乌龙茶,滋味鲜爽,茶质较嫩,茶汤虽浓但滋味并不醇厚,滋味更接近茶叶的本味,茶色均为绿色和黄色,自然清新。
黄山毛峰
白毫银针
清香型铁观音
熟,温和甜润不刺激:说的是发酵程度重,焙火重的茶。红茶(90%左右)和重烘焙的浓香型乌龙茶(60%至80%),这些茶风格温润甘甜,部分烘焙重的茶滋味会浓厚刺激。茶汤颜色以黄、橙、红为主,香型多而复杂,有果香、蜜香、薯香等等。
熟就是字面意思,指的是发酵比较重的茶类,茶叶的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很多物质被分解,特别是那些具有收敛作用的物质,这使得茶的滋味更温和。这类茶的香型丰富,有各种香气,茶汤的颜色也变得更“成熟”,以橙色、红色为主。
武夷岩茶
滇红
陈,如老酒般醇香:陈说的是后续再发酵和经过长年存放的黑茶(90%至100%)、熟普(100%)、老生普(60%)、老白茶(60%)。这些茶风格浓厚醇和,茶汤颜色橙、红、红褐色,有熟果香、陈香、糯香、枣香等,长期存放后有谷仓味。
后发酵这种方式很特殊,简单成茶后再通过洒水或者储存进行发酵,最后形成的味道非常特殊,就像陈年老酒一般,甘甜顺滑又香醇。随着陈放,老茶的发酵度越来越深,韵味会发生变化。
黑茶(茯砖)
普洱熟茶
陈年贡眉(白茶)
通过这三种风格,也能有个基本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一个风格即可,相信大家会对茶叶的了解愈加清晰。
客观公正有用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浏览器 搜“承艺*茗茶”、“安吉承茗茶场”即可,望大家支持。什么茶叶汤色最好看?
不同种茶叶对泡出来的茶水颜色深浅判断是不同的,要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国的六大茶类中各自的标准:
1,绿茶:清汤绿茶
2,黄茶:黄汤黄叶
3,白茶:白毫多、茶汤和滋味较清淡
4,乌龙茶:因为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所以它茶汤的颜色要根据它发酵的程度来辨别,如清香型铁观音与浓香型铁观音的茶汤的颜色差距有时会很大.
5,红茶:红汤、红叶.
6,普洱茶:也分生普洱与熟普洱,熟普洱的茶汤色泽深但生普洱则会随着年份的增加而改变色泽.
个人绝对普洱茶的茶汤颜色最好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