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英红镇,祁门红茶口感怎么样
英德市英红镇,祁门红茶口感怎么样?
3克祁门红茶,放入150毫升90摄氏度的水中,经过5秒左右的浸泡,取出茶汤,一股浓郁芬芳、且极具穿透力的香气扑面而来。这种洋溢着玫瑰花香、果香和蜜香,独特而又多元的味道,因难以进行准确描述,故以产地命名,被称为“祁门香”。
对嗜茶人而言,香气和滋味是评判一杯正宗祁门红茶的基础标准;对于祁门红茶的发展史而言,却饱含艰辛与荣光。
一杯内质丰富、汤色红亮的祁红背后,映衬着一段五彩斑斓的兴衰史。
1915年,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安徽省模范茶场成立,后更名为鼎鼎大名的祁门茶业改良场。
1932年,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立志于振兴中国茶业,从繁华之都上海来到山野之地祁门,担任改良场场长。他开垦新式茶园,尝试机器制茶,开辟了一条茶业史上广为流传的中国茶业复兴之路。
其后胡浩川、陈兴琰、徐楚生、庄晚芳等人的相继付出,都曾为祁门红茶的现代化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奠定了祁门红茶的栽培、生产、管理、工艺标准体系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改良场被政府收购,1952年安徽省祁门茶厂成立,之后的50年内,祁门茶厂经历了盛极一时的辉煌和艰难维持的沧桑,值得称道的是,其将优良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加工技术日趋精湛,形成自身的特色,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上世纪80年代,祁红声誉海外,获得过数个重要大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故流传至今。
2005年,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改制失败的祁门茶厂解体。一百多年来,在祁门这片育茶之境,一代代茶人孜孜以求、薪火相传,开创出祁门红茶新世纪的新时代。
2010年,祁红茶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祥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发祥到祁门考察,了解到祁红发展史后,决心重振祁红雄风,收购了解体后的老祁门茶厂,整合各方资源,重新聚集了分散至祁门大小作坊里曾经的技术骨干们。
祥源茶成立以来,成为祁红发展史上一股新兴力量,持续在生产、科研、营销、推广等各方面传承创新,推动着祁红产业向前发展。
“地域香”的破解密码祁门香高扬持久,历经岁月的洗礼,仍旧保持着其稳定的品质。这种独特香气的形成,离不开其天赋产区的自然魅力。
祁门红茶资深研究者郑建新认为:“祁门香的正宗与否,与茶叶的生长地域有直接关系,产区是决定香气的重要因素。而关于正宗祁红产地的界定,至今业内仍存在诸多争议。”
气候、水源、土壤可以无限接近,但“祁门香”的形成,却有着无法言说的产区差别。
“是不是正宗祁红,只需要尝一口便能分辨,正宗祁红的香气是祁门才有的独特味道,”原祁门老茶厂的谢师傅对此深信不疑。
祁门县大部分位于低矮的山区中,这些山区水绕、晨雾弥漫的地方十分利于茶叶的生长,适合制作红茶的树种只存在于祁门县境内,即使相邻县域的茶树,也很难做出品质相当的茶叶。
祁门境内以历口古溪、闪里、平里一带的红茶品质最优,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优质,具备肥沃的红黄土壤,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优良的产区环境决定了祁门红茶的正宗血脉。
1978年以后,随着老祁门茶厂技术力量的日渐成熟,祁红的品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加上对品质稳定的把握, “祁门香”的标准当时就已被历史所研判。
为了求证正宗祁门香,特意找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第一批传承人,也是《祁门红茶》地方标准起草人之一的陆国富(曾在老祁门茶厂见证了祁红的辉煌,如今担任祥源茶业祁红公司副总经理)。
他对祁门香的判断有自己的理解:“正宗的祁门香,在未品尝之前,仅凭气味就会觉得特别香甜浓郁,它带着兰花、柠檬和玫瑰花的香甜,喝到嘴里,又有种蜜糖香,韵味高长,令人回味。”
“祁门境内年平均气温15.6度,年日照总时数1908.8小时,无霜期240天,降雨量多达1725.6毫米……”这些数据是祥源茶在基于祁门产地研究基础之上的分析。
自展开小产区发展模式后,祥源茶对祁红品类的立地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其中,立地条件是决定其产品品质的基础条件。除产地自然生态环境、独特加工工艺外,茶叶品种也是优异品质的关键。
祁门茶树共有8个品种,其中祁门槠叶种是适合制作祁门红茶的当家树种。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伊藤园中央研究所、静冈大学农学部联合进行《祁门红茶的香气特征》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祁红加工过程中,槠叶种中的香叶醇含量在揉捻阶段剧增,与安茶7号相比,香叶醇含量高出30倍以上,而其他香气成分含量则无明细差异。”
从茶园到茶杯,茶园基地是起点。
建立高标准的示范茶园基地,锁定核心原料产地,不断探索和提升茶园种植管理技术,带动茶园种植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开展紧密协作型茶园基地和流转荒山新垦茶园并行的方式,保证祁门正宗核心产区资源优势。这为祁红正宗香脉的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匠人锻造的优异品质祁门工夫红茶是业内公认最考验制茶工艺的活儿,没有几十年功底,是做不出好的祁门红茶的。之所以被称为工夫红茶,皆源于其十分精细的制作过程。要让出汤的茶水,贴上“祁门香”的标签,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初制加精制共17道工艺,每一道技艺,都需要日积月累,千锤百炼。稍有纰漏,茶叶品质都不能保证。如今祁门各大小工厂的制茶掌舵师傅,几乎都是原祁门老茶厂的年长员工,稍年轻的,大约是不敢“担此大任”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祁门老茶厂的前辈们不断革新,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苦心钻研生产和拼配技术,对制茶技术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市场上仍以当时的品质为标准。
“当年祁红90%以上出口海外,在国内是奢侈品,即使我们老茶厂的员工,都只是做茶,是喝不到的。”1971年进入老祁门茶厂,后来成为技术骨干的谢永中回忆说,“以前厂里技术工人就有一千多,每一道工艺最少3-4年才能学会。”
祁门工夫红茶之所以被视作中国工夫红茶的代表,因为它是所有红茶里最费工夫的,其中传统手工的精制工序包括初抖、分筛、打袋、毛抖、毛撩、净抖、净撩、挫脚、风选、飘筛、撼筛、手拣、拼配、补火、匀堆、装箱等十几道工序,整个制作过程极尽繁复考究。
如今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谢永中,常年在祥源茶车间悉心指导、亲身示范着一整套的规范动作。
40多年来,他也总结出了很多自己独家的制茶门道,比如,烘干环节第一遍火和第二遍火的火候如何把控、揉捻揉到何种程度比较适宜、精制时的手法动作等等,对技艺把握的精准已然炉火纯青,同时他把这些技巧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后来进厂的年轻人。
他也会苦恼,“当下的年轻人,很少能像我们老一辈制茶人那样,在祁门这种山区,为了一份手艺,真正静下心来慢慢锤炼,一辈子重复一套动作。但要做好茶,必须这样。”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祁红行业鼎鼎大名的“闵拼”。如今已83岁高龄的闵宣文,是浙江湖州人,20几岁从上海来祁门学茶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他一生见证了祁红老茶厂兴衰的过程,晚年来祥源茶工作后,更从容笃定,“能与昔日并肩作战的同事再相聚,能看到新一代茶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别提有多带劲儿。”
正是老一代制茶人的精益求精、专业严谨、专注坚持,造就了祁红的经典品质。而为了维持这种高香正宗血脉,保持消费者味蕾的最佳感受,这种匠心精神,如今也正在新一代年轻制茶人身上传承。
健康茶生活的现代演绎一杯茶的品饮感受,有时候不仅关乎我们的味觉。舌尖及呼吸道的神经反应,会辐射到身体的各个角落,随之发生微妙的感官以及心灵体验。
2009年,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孙女吴宁女士专程回到祁门寻找记忆中的祁门香,在文中写道:“记得每天早上,奶奶会用白瓷壶泡茶,那红艳的汤色,滑润醇厚的茶味,浓浓的蜜糖芳香在晨光中荡漾,就是不喝茶,坐在桌边闻闻祁门香,也感到很满足,很提神。”这正是祁门香的魅力所在。
关注保健功效的研究者们,对红茶的健康属性有更丰富的解释。
抗氧化是红茶最突出的一项功效,实验证明,2杯红茶(300毫升)释放出的抗氧化物成分,相当于4个苹果、7杯橙汁、5个洋葱或12杯白葡萄酒。英国帕金森症学会发言人则表示,今后能从红茶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制成预防帕金森病的药物。
红茶在预防心脏病、降血压等方面也有突出功效,因为红茶中富含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等),这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脂及抑制血小板粘附和凝聚作用。此外,日本研究者实验证明,红茶稀释到日常饮用浓度的5倍以下,仍能使99.999%的流感病毒丧失活性,因为红茶中的茶黄素具有杀菌作用。
一杯茶带给我们的,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在历史的演变中,茶作为中国从古至今崇尚的饮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把传统的优良历史文化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中。
如今以茶为元素的消费体验,正以各种新的形式,影响着新一代主力消费群体的生活。
只需要一方茶席,人们便可以茶会友,放松身心。
从1875年祁红创世到今天,祁门香的传承,牵动过几代制茶人的灵魂。
内容来源:东家匠人祥源茶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红茶哪个品种好?
就算是同一种茶,不同制茶师傅做出来味道也不尽相同,但是最出名的红茶应该是: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它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金毫显露,色泽乌黑鲜润泛灰光,俗称“宝光”;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滋味醇厚,味中有香,香中带甜,回味隽永,汤色红艳,叶底嫩软红亮
英德红茶“英红”是与“祁红”、“滇红”并列的约中国五大红茶之一,它因外形成条、色泽乌润、内质鲜甘、汤色红艳、香气浓郁、入口醇厚而深受品茶人士赞赏,获奖无数,据传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就十分爱喝英德红茶。“英红”出名归根到底是因英德茶叶的质地好,所以,英德绿茶、乌龙茶等其他茶种名气虽不如“英红”大,但其实都是一样的好茶
桐木关正山小种有机茶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据《中国茶经》介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 (人工工夫烟小种),因此桂圆味的正山小种在市场独树一帜,故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以区别武夷山区以外所产之小种
金骏眉是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关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以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改良型高档红茶,非常珍贵,并具宝贵的生态有机品质,因而价格较高
云南红茶又称滇红,以滋味浓锐、香气馥郁为特色,畅销中外。主要产于临沧、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州。云南红茶有滇红功夫茶和红碎茶。滇红功夫茶的特点是:芽叶肥壮,金毫显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香气馥郁,滋味醇浓,条索均匀,外形美观
清远市英德富的镇有哪几个?
九龙镇、望埠镇、英城镇、浛洸镇、东华镇,这五个镇的人口多,面积大,工业园区的企业多,GDP占英德市约95%以上,总的税收收入占全市是最多的。九龙小镇是旅游的项目多,有小桂林之称,有地下河漂流,刺激好玩,有洞天仙境,华南第一大洞,九龙豆腐美名远洋。英城有宝晶宫旅游圣地,美食数不胜数,到英德市玩绝对首选。
红茶分为哪几种?
谢谢邀请,中国红茶种类较多,按照国内现行分法主要是: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这个要看专业定义各位去查国标,有严格定义,在这里我用简单的话术解释下。
1、小种红茶
主要就跟武夷山有关,在桐木自然村里面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用传统烟熏工艺做的,叫做正山小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外面,用烟熏工艺做的,叫做烟小种。
2、工夫红茶
其实目前国内大部分你能见到的,都属于这一类。
3、红碎茶
国内普通人群接触较少,简单讲,最主要的区别主要是工夫红茶有个工艺环节是揉捻,而红碎茶一边揉一边切,成品是碎的。
分类就这三点了,我觉得讲太多没意思,我列一下我喝过的不同类型的红茶,把我总结的特点告诉大家,各位如果有喜欢的可以对照的去找。
全文很长,喜欢的可以点赞收藏我有机会会继续更新
魁红
魁红其实是近年来黄山地区比较流行的用太平猴魁树种制作的红茶,大部分选料都会在猴魁制作周期末期,因为制作绿茶卖不上价格,所以开始用柿大叶茶制作红茶,魁红的特点一般都属于香气比较明显有花香,口感滋味浓强度欠缺,整体看来喜欢口感比较淡的朋友应该能接受。但很多绿茶品种制成红茶,都会有口感偏淡的风格。
菜茶金骏眉
菜茶金骏眉相对梅占这个品种而言,汤水甘润度更好,更甜润。也有着较为清幽明显的花香,因为制作工艺风格不同,甚至有一些会出现复合香:“花、果、蜜香,还会带有一丝丝火工香”。
大吉岭红茶
我喝的这个是risheehat庄园的春摘,你们粗看到外形的时候甚至想不到这是一款红茶,有着明显的青张,喝起来鲜爽度特别高,远高于国内的红茶,但也有收敛性较强国内人可能不太适应。此外香气是非常明显高锐的果香,宣传资料上讲是一种麝香葡萄的香气。我觉得说是葡萄果香可以,但麝香葡萄我没吃过,不知道是不是很接近。
老丛红茶
我喝的这款老丛红茶制作的红茶,是水仙品种,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事,就算制作成红茶,口感还能保持水仙的品种特征,香气有着明显的兰花香,口感非常醇,比较有意思的一款红茶。
桂花红茶
比较有意思的一款窨花茶,因为窨入了桂花的关系,所以有着非常明显的桂花香,而且似乎桂花能够增加茶汤的甜度。
碧螺红茶
用洞庭碧螺种制作的红茶,制作出来的花茶基本上都非常像绿茶种制作的红茶,花香好,口感淡,回味稍有欠缺,但整体香气都非常高扬的花香。
烟熏小种
好的烟小种,再萎凋的时候就一定会在“青楼”里面进行熏烟萎凋,这样成品的时候烟熏得松香油味重,香气高,特别因为这样得工艺烟熏小种还有特殊得桂圆汤滋味,基本上可以算非常独特得存在。
生晒红茶
这是云南大叶种制作得生晒红茶,这样得红茶喝起来香气清鲜,口感比较滑甜,但往往有生晒的气味,我个人不是很喜欢。
老红茶
对于红茶,我一般认为还是喝新茶比较好,我喝过大量不同品种的老红茶,基本上都是香气降低,滋味偏淡,整体都会进入一个陈醇的变化,当然我说过适度后熟很好,但放置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红茶,我的观点品质还是下降的。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有一个先天性优势是地域的高山造就了其茶青的品质较为初众,再加上槠叶种的红茶适制性,那么祁红有着不错的表现。
不要去看百度对祁红口感的描述,我的总结是这样。
祁红工夫(传统工艺):老祁红的做法一般会萎凋、发酵比较老,所以老祁红的做法一般给人汤底比较醇甜,同时由于切断工艺,冲泡茶内质能够有效析出,所以祁红工夫给人的口感也是在祁红里最为厚的。再加上拼配工艺,香气有层次。
祁红新工艺:新工艺一般有祁红毛峰、香螺、金针。一般祁红毛峰没有做型那一步骤,直接发酵完散团烘干停止发酵,所以一批茶往往不会出现发酵程度不一的情况,所以祁红毛峰喝起来一般体验是最为清香,花果香较为丰富。那么祁红香螺根据采摘时间和工艺的不同,往往也会出现花果香和蜜香的不同体验。金针由于是早期茶青制作,其口感最为柔和,香气比较有厚度。
所以祁红整体给人的感觉一般是香气柔和,汤汁清甜或者醇甜。香气类型以兰花香、蜜香、糖香、多见。相对其他品种,香气高,口感柔。
滇红
滇红这几年由于其不错的品质表现,以及比较容易上口的特点,再加上工艺表现的越来越好,现在滇红的销量年年都在呈现爆发性增长。
滇红多为大叶种,其有效成分茶多酚含量较高,香气物质为发酵产生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高,但由于咖啡碱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收敛性。发酵转化的香气物质较为浓厚,但刺激性也较强。所以滇红茶制作给人最大的体验是香气浓,非常的粗犷。,呈现有不同的如话梅香,甜香、玫瑰香、红薯香的体验。
闽红
红茶中,不得不提及闽红,虽然真实的历史永远无法被真正的还原,但是大家都知道,红茶的鼻祖就是闽红。其实近几年,由于金骏眉的出众,让大家似乎忘了闽红还有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这三种茶。其中政和工夫的香气口感个人觉得跟祁红较为接近。坦洋工夫的香气最为出众最为醇甜,还有独特的桂圆香气,也是闽红非常有代表性的茶。
当然,提到闽红是绝对需要提及正山小种和金骏眉的。桐木关产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再加上政府保护意识强,桐木关里的生态环境不能说是全国最好,但是是非常原生态的一个环境。那么闽红如果出自于正山的茶,香气柔和饱满,汤往往带有桂圆香和花果香,但是如果是传统工艺会使用松木等柴枝熏烟,现在市场接受度较低。所以现在做红茶很多已经不用松烟香的工艺,品质口感出众。再加上桐木内后来发展的大小赤甘的采摘发,汤色红润,醇甜,柔和。让闽红在国内市场独树一帜。
英红
英红,产自于岭南,可能是我本人接触最少的一种茶,仅仅是喝过,至今未曾深入的了解,从个人感官和网络信息评价,英红香气较为高扬,浓醇,也是一种比较适合刚刚接触茶叶人喝的茶,性价比较高。但是本人的体验感觉刺激性稍强,可能还是跟其树种和内含物有关。
宜兴红茶
宜兴红茶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名气不及前者,但是宜兴红茶产于江南之地,香气花果香突出,茶汤偏甜,甚至有一点腻的甜感,而且宜兴红茶不知道是工艺问题还是树种问题,比较容易出现微酸的口感。
好了,先聊这么多,天底下的红茶很多,有机会在陆续补充。所有码子内容都不是百度复制黏贴,都是自己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喝到的感受,也许跟百度或者专家的看法会有区别,有什么写的不对的也请各位前辈指点,斧正。期待各位茶友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红茶。
“藏红”
藏红是我一个朋友送我的茶,这种茶在四川和西藏交界处,茶叶古道上的的古树群体种茶树制作而成的红茶。其实朋友说真实历史无法追溯,而且用的制茶工艺并非尊崇的藏区茶叶制法,而是通过日光萎凋、自然摊放等现代红茶工艺制作而成。由于日光萎凋做的比较好,确实能够喝到一些花香,而且内质丰富。属于浓醇大叶种一路的体验。
九曲红梅
其实早在13年就喝过九曲红梅,今年朋友又送了一盒九曲红梅给我,仔细喝了下,只觉得九曲红梅并未有太大明显的特点,无论是香气、口感,都属于较为平实的一路茶。但作为日常轻饮没有任何压力。
古树红
这两年古树红茶是较为流行的一类红茶了。喝到古树红茶,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茶汤较为醇厚,有压舌感,香气也属于较为厚实的一种。整体依然类似于大叶种红茶的浓、醇、厚的特点,但总感觉跟祁红、闽红比起来缺少“灵气”。香气不够清晰和柔和。
梅占金骏眉
梅占是高香树种,制作成了红茶花香特别明显,但是我感觉如果论口感上的厚度,不及菜茶,跟祁红或者滇红也相差甚远。所以我一直个人观点是,福建红茶香气甚好高锐,清晰。但是口感不及滇红和祁红。
滇红大金针
大叶种红茶最大的特点会让你觉得茶汤醇厚到粘稠,因为果胶质、多糖甚至淀粉等大叶种含量均高于中小叶种,所以大金针口感非常厚,厚到粘稠。回味有很强的梅子韵。就是话梅的味道。
红玉红茶
台湾的知名品种茶树制作的红茶,台湾的红茶都有蜜香的底子,重萎凋的结果。同时红玉有着很好的花果香和薄荷香,另外汤感也非常的甜醇,喝起来比较容易让人感到满足,没有什么门槛,不需要专业的品饮能力都能感受到。
腊梅窨花红茶
用腊梅和祁门红茶窨制,是我自己做的一种窨花红茶。腊梅花特有的香气能够很明显的问道,汤中的香味有点近似菊花,但也带有腊梅花香气。口感甜度不错。但遗憾的是我在18年制作的时候,没有来得及把花挑出,花的青涩有点影响茶汤口感。
金萱红茶
同样的台湾红茶,金萱也是台湾的当家树种,我前面说过,台湾的红茶都有蜜香的底子,金萱也不例外,此外金萱还有淡淡的奶香或者说近似豆奶香。同样喝起来给人一种满足感。
信阳红
信阳是产绿茶的地方,市场上也有信阳产的红茶,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信阳产的红茶树种和绿茶是否相同,我喝了一次信阳红茶感觉比较一般。茶汤比较平,香气也平,整体没有红茶应该有的浓醇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工艺上有问题,我喝到感觉几乎没有任何特点。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首先从干茶外形来讲属于一般工夫红茶都有的外形,香气上有蔷薇科花香,也有甜香,口感上醇和。整体上来说也属于比较不错的工夫红茶。跟祁红工夫在整体表现上有一些接近。
金玫瑰
某德的一种红茶,价格也要数千元一斤。不过毫无疑问确实有淡淡蔷薇科的玫瑰香,而且还有一些清晰的果香。清甜,整体上属于品质不错的红茶。
鸠坑种红茶(越红)
鸠坑种一般制作绿茶较多,制作出来的红茶香气不错,属于清花香。整体感觉非常轻柔,汤感甚至有一些油润感。口感上比较清鲜清甜,比较轻柔。
锡兰红茶
锡兰红茶确实跟国内茶叶有着较大的区别,可能因为是芳樟醇和沉香醇占主导地位,所以有着很芬芳的水果香。而且我觉得并不会因为饮茶习惯区别会觉得不好喝,整体有着鲜爽感。更重要一点,锡兰红茶因为出口量大、加上海拔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农残都比较低。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恋山(lianshan999)
粤北特产?
粤北的特产有:
清远山地丘陵多,养鸡场多。特产有清远鸡。
英德红茶是特产,英红九号名扬四海。
河源五指毛桃鸡,鸡骨草。
梅州盐焗鸡,客家娘酒,姜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