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圣是谁,茶道起源

2023-06-01 95阅读 0评论

古代茶圣是谁,茶道起源?

虽然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产茶叶,也有饮茶的传统,但最初都源自于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书卷,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古代茶圣是谁,茶道起源

对于茶文化的起源问题,各家说法不一。唐代陆羽的《茶经》不仅系统地总结了种茶、制茶和饮茶的经验,而且将儒、释、道三家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融入茶事中,把茶事活动升华为一种充满中华民族特色的高雅文化。

中国古代人工植茶始于何时,曾经众说纷纭。陆羽《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民间也有传说,认为是上古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叶。事实上,茶叶起源不会如此之早。《华阳国志·巴志》中提到古代巴蜀曾经将茶作为贡品进献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由此可见,茶叶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西汉王褒(生卒年代不详)《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文字,这里所说的“荼”就是“茶”,西汉初期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了用于随葬的茶叶。这些都说明,至迟在西汉时期,茶叶就已经较为普及,并已逐渐自巴蜀向东部传播。

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透明的肚子,但凡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他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之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做“擦”,后来就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茶”。

古人赋予“茶”字很多美好的含义,其中有两种解字说法流传最广:第一种,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的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边的“木”则可分解为“八”和“十”。将由“茶”字分解出来的“廿”加上“八”再加“八十”等于108。因此,古代文人把108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久而久之,“茶”字被用来代表长寿的意思。第二种,以“茶”字倡导回归自然。“茶”字可分为草字头以及“人”和“木”三个部分,“人”在草之下,木之上,即为茶,爱茶人将其解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饮茶,同时也有倡导人们回归自然的意味。

在茶叶传播和流行过程中,佛教禅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5世纪时,禅宗祖师达摩来到中国,从此佛教禅宗在中国逐渐兴起。禅宗修行时要求静坐参禅,经常为了修行而彻夜不寐。因为晚间不食不睡,故而能提神醒脑的茶叶就大受欢迎。茶叶首先在中原地区的僧人间流行开来,此后,随着佛教的传播,饮茶习俗亦自佛门传入世间。唐代时,饮茶习俗已遍及大江南北,上至王公贵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将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代四大贤者?

这个有好几种说法,一是孔子 ,孟子 ,老子 ,曾子。

二是孔子 孟子,老子,庄子。这几位都是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造福人类的那种,一酒圣杜康,发明了酒,曹操曾说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二是文升孔子,儒家文化创始人。倡导仁者爱仁。

三,书圣王羲之,最杰出的书法家。

四,茶圣陆羽,写了茶经。

中国古代的十圣?

中国历史上的“十圣”

在我国历史上某一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往往被后人尊称为“圣人”。“十圣”就是我国古代十位杰出的“圣人”,但其说法不一,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有以下十位“圣人”。

孔子

“至圣”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

孟子

“亚圣”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尊为“亚圣”。

杜甫

“诗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所以尊为“诗史”、“诗圣”。

张旭

“草圣”

张旭 ,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从此,张旭被后人称为草圣。

杜康

“酒圣”

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宇,夏朝人。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杜康作为酒的始造者,开辟了源远流长的华夏酒文化的源头。

王羲之

“书圣”

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丞”,东晋山东临沂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吸取了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了隶法的形迹,达到了独立完美的境地,人们称赞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公认他为“书圣”。

吴道子

“画圣”

吴道子名道玄,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的画立体感很强,擅长画人物,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样真实。又善于画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带子飘飘若飞,有“吴带当风”之誉,后世尊他为“画圣”。

张仲景

“医圣”

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的“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以后人尊他为“医圣”。

孙思邈

“药圣”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唐两代大医学家。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故后人称之为“药王”,“真人”,“药圣”。

陆羽

“茶圣”

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唐代夏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慕荣华,毕生研究茶事,终于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而开茶叶研究的先河,所以后人誉他为“茶神”、“茶圣”。

怎么中肯地评价这三个人?

谢邀:

之所以将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恐怕都是因为其中有一个羽字。不过这二武一文之三者的性格却是大不相同,也就导致行事有所不同。

从历史轨迹来看一下。

出生最早的是项羽,他本是楚国下相,祖辈一直都是楚国将军,为了反秦,揭竿而起一举成名,也因为其勇武在那之后,成就了西楚霸王的称号。

只是这个人怎么说呢,虽然勇悍,却失道义,残暴之下才有霸王之称,司马迁对其评价算是中肯。

司马迁: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其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一句,说的最为地道。

项羽死后汉朝当立,又迎来兴衰,也在末年迎来了另一位勇武之人,正是关羽。

关羽此人哪怕死后亦是封神拜相,十足传奇。

可是本人呢?其实本身有一股子傲气,发于骨血之中,比之项羽更甚,因此才成了后人对其前后半生评价两言,更导致自己死后都身首异处。

关羽的前半生可谓英勇骁战,善于谋略。斩华雄,取颜良文丑之首,都是勇猛难当,后有水淹七军,哪怕借助了地理环境,也说明绝对不是有勇无谋之人。

更有义薄云天,忠贞不移。刘关张三兄弟哪怕历史没有桃园结义,也有记载关系极好。更有华容道捉放曹,体现了恩必偿的情义。

正是这样一个人,却由于太过孤高自傲,向来瞧不起士族,更瞧不起孙权那些江东人事,先拒婚,后恶言伤人,终于将孙吴推到曹魏一方。这不仅是个人喜好,也是不重大局。

也正是因此,在最后败走的时候,就连诸葛亮与刘备都没有出兵帮忙,只落得个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哪怕身死,吕蒙白衣渡江接手荆州的时候,竟然百姓没有什么反弹,这更说明其从镇守荆州之后,就愈发的自负自傲,导致民心无所向。

所以关羽前半生是成功的,可后半生却有失偏颇。

就在这位英雄倒下之后,时光兜兜转转来到唐朝,次数没有战乱,更有儒道释三家并行,属于文化宗教大发展的年代。又有一名奇人带着羽之名出现了。这就是陆羽。

陆羽此人可以说身负一代匠人的精髓。陆羽一生嗜茶,也精于茶道,可他不仅仅将此作为爱好,更作为事业。

在对茶叶浓厚的兴趣使然下,他开始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不仅品,更研究了茶的来龙去脉。

最终以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更是在唐代就已经被称为茶圣,并流传至今。

其实三人有文有武,更不是同一年代,不好评断。但若硬要说的话,不妨从两点出发。

单论成就,陆羽第一,其文化流传至今,乃是绝响。项羽第二,一度成为占据半壁江山的英雄人物,也许当年若劝说韩信成功,就没有刘邦什么事情了。关羽第三,一生勇武成了上将军,最后却攻城不下,更失去了自己的城池可谓败笔。

若说性情,仍旧陆羽第一,一生专注,更有流传之心,是可谓一流的性情。关羽第二,虽然自负有过之不及,却有着侠肝义胆与忠诚之心。项羽第三,纵容千般勇,一日屠城魔,正是说的他,暴虐最终也让他走向了灭绝。

中国古代十八位圣人?

孔子以前 按照上述这段话理解,基于“圣人”一词原始的儒学立场,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 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傅说、商汤、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柳下惠、孔子……孔子以后 到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

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犹如今人呼为“股神”之类,但这些世俗之圣都已经与“圣人”的本意无关: 代表 酒圣:杜康 诗圣:杜甫 医圣:张仲景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茶圣:陆羽 武圣:关羽 草圣:张旭 亚圣:孟子 科圣:张衡 商圣:范蠡 谋圣:姜子牙张良诸葛亮 宗圣:曾子[1] 复圣:颜回[2] 算圣:刘洪 史圣:司马迁 乐圣:李龟年 文圣:欧阳修 棋圣:黄龙士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药圣:孙思邈 兵圣:孙武 木圣:鲁班 智圣:东方朔 剑圣:裴旻 塑圣(雕圣):杨惠之 字圣:许慎 情圣(诗人):徐志摩 鬼圣:蒲松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