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茶招商,虚拟数字货币亚欧币一年骗47万人40亿
养生茶招商,虚拟数字货币亚欧币一年骗47万人40亿?
这是一起典型的假借“虚拟货币”进行诈骗、传销的行为。
本来,这只是一起数额特别巨大,但手法并不新鲜的庞氏骗局,不值得大书特书,
但由于案件涉及“虚拟货币”这方面,建议大家还是稍做了解,以免以偏概全。
虚拟货币,本身是个好东西,但因为炒作积聚了大量风险目前,监管部门虽然禁止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的交易,但国家并没有全盘否定虚拟货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其货币身份与地位。
2016年1月,央行公开宣布尽快推出数字货币。
在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数字货币研讨会上,央行研究人员称,数字货币较传统纸币而言,流通成本更低,更能提升经济活动的便利性,增加透明度,同时减少洗钱、偷税漏税。
2016年2月,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发行,保持货币主权性的控制力,
2016年9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发布《基于区块链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成果》,相当于在法定的数字货币探索上,取得实质性成果。
所以,数字货币,或者说虚拟货币,本身具备的多个特点,已经使其有成为法币的基础,至少在央行这个层面已经处于研究阶段。
而虚拟货币的另一个特性是交易,借助专门的交易平台(如国内三大虚拟货币平台),几乎任何任人都可以无门槛的参与买卖。
虚拟货币的网上交易迅速活跃,活跃到一定热度即变为炒作,而炒作本身就是具有巨大风险的。
因此今年以来,监管才会多次提示风险,直到本月初禁止虚拟货币的交易行为。单拿比特币来说,2017年6月,国内比特币交易成交额为341.29亿元,几乎是全球交易量的三分之一。
巨大的交易量、非理性的涨跌、复杂的参与者,这其中蕴涵很多监管层控制不到的风险,同时,上面也说了,央行既然要掌控数字货币的主权,那么交易行为必须要重新设计,做到合法合规合理。
虚拟货币火了,打着虚拟货币旗号的诈骗多了虚拟货币因炒作火了,无数人见证了比特币从2014年的500块,涨到了今年的3万块。
而赚大钱的骗子,往往也是与时俱进的,当下的骗子就盯上了虚拟货币。
除了上面说的“亚欧币”,最近几年比较典型的,还有2015年的百川币,2016年的马夫罗币、万福币,还有今年的维卡币等等,
擦,简直都是马勒戈币!
(其实在虚拟货币的ICO领域,还真的有马勒戈币,薛蛮子还投了...)
他们的年化收益集中在60%~300%,甚至更高,涉案金额大多过亿,最高的我印象就是最近的亚欧币了。
这种以诈骗为目的的虚拟货币,必须伴有传销性质才能蛊惑人心,而且高收益往往来自于发展线下“受害人”;如果伴随平台交易,一般其服务器也不能放在国内。
为什么那么多人上当?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虚拟货币诈骗,非常好识别,也非常好躲避,我们甚至不用关心这种骗局的具体手法是什么,而单纯从收益率及投资方式就能判断,但为什么总有上当的呢?
其实骗子这个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能发展至今,骗子总结了近千年的行骗经验,其理论已经非常扎实、技术已经很全面了。
不过说到底,就是利用了人类的欲望与贪婪。尤其是这种以承诺高收益的传销旁氏骗局。人一旦被洗脑,就会期望最大化自己的投资收益,把家产All In到这种投资中,所以这类诈骗往往金额巨大,因为骗子也是在最大化自己的投资收益——毕竟,冒着锒铛入狱的风险,为何不干一票大的?
警惕那些灰色地带多的行业其实看多了类似虚拟货币诈骗的例子,对于目前一些看似合法,但充满“灰色地带”的投资类型,要引起警惕。
比如现货白银或类似现货贵金属平台,交易风险高,行业潜规则多。
笔者曾经公司的写字楼里,就有这么一家做白银现货的骗子公司,盘口价格走势全部通过自己人在后台调试,客户的交易金,想坑多少坑多少——当然这是纯骗局,而一些合法的贵金属交易平台,个别也存在利用做市商制度和客户对赌,用技术手段控制客户报价、限制交易等行为使客户亏损以赚取对冲头寸,或者鼓励用户频繁交易以赚取佣金的行为。
另外就是线上、线下的理财平台。
线下违法的典型是华赢凯来、望洲财富。虽然线下理财公司不都是骗子,但遇到那些靠近居民小区,名字叫XX财富,外表看起来高大上的门脸都要注意;
线上典型的骗子就很多了,e租宝、大大集团,甚至最近的乐投天下,背景是风投系,都跑路了。
总之,这些灰色地带比较多的行业,也要注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