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百年能几何,百岁光阴七十者稀

2023-05-31 125阅读 0评论

富贵百年能几何,百岁光阴七十者稀?

意思是人生百年,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出自元代关汉卿的《双调·乔牌儿》“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宋代辛弃疾的《行香子》有一句和这句非常相近“归去来兮。行乐休迟。命由天、富贵何时。百年光景,七十者稀。奈一番愁,一番病,一番衰。”

富贵百年能几何,百岁光阴七十者稀

且尽杯中酒李白?

出自唐代李白的《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对象你怎么看?

我以前在饭店打暑假工,饭店老板有个儿子,是独生子,家里有钱也非常宠爱,儿子身高一米八,身材魁梧,留着寸头,看着又精神又帅气,可是三十多了,却一直找不到对象。

老板儿子不经常来饭店,打工期间我见过他两三次,一次是他来找老板要钱去看车,一次是带朋友来吃饭,还有一次他就在店里闲坐着。

我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他每次来的时候都指使饭店里的员工给他端茶倒水的,颐指气使,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有一次老板请我们几个加班的员工吃饭,让我也留下来一起吃,我本来是想拒绝的,也不好意思一起吃,和我一起端盘子的大姐劝说我一起,让我陪她,我就留了下来。

吃完饭已经晚上八点多了,我姐姐来接我回家,让我老板看见了,我姐出于礼貌就打了个招呼,没想到第二天我去上班时,后厨有个阿姨来打听我姐有没有对象。

听说这个阿姨是老板家的亲戚,她先是问了和我比较熟悉的那位大姐,然后大姐跟我说的。

趁着店里不忙的时候,我和大姐正打扫客人留下的残羹剩饭,一边打扫,大姐一边小声问我:“丫头,你姐有对象了吗?”

我那时算是刚步入社会,老实巴交的,这位大姐平时对我挺好的,她问我什么我就答什么了,点点头说有的。

没想到大姐像松了口气似的,说:“那挺好的。”

见大姐这个反应,我有点不明白,就问怎么了。

然后大姐就和我说了,老板看我姐姐的气质样貌不错,相中我姐这个人了,想给他儿子说媒,所以就打听我姐姐的情况。今天还托是他家亲戚的那位阿姨来问和我相熟的大姐,大姐啥也没说,给搪塞过去了。

大姐又跟我说,让我机灵点,别太“老实”,不能别人问啥我就老老实实地说了,要是不方便说的不能说的得学会转换话题。

我听大姐这番话,对她更佩服了,她本来人就好,教我怎么做事,现在还教我怎么与人交际,心里充满了感激。但我同时也好奇,老板昨天才见我我姐那一面,为啥突然就问我姐的情况还要介绍给自己儿子呢?

我就问大姐:“老板儿子没结婚吗?”

大姐正卖力擦着桌子,一边擦一边和我说:“三十多了,说了好几个都黄了,看着挺好的一个小伙子,家里条件也好,就是不正干!”

我才知道原来老板忙着做生意和经营,不经常管教儿子,家里又只有他一个孩子,宠得不得了,爷爷奶奶惯着,有什么好的都给他,爸妈也都宠着,小时候学习好,又会说,特别讨人喜欢。

可谁知他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就变了一个人似的,成绩一落千丈,还经常打架惹事,脾气也变得暴躁。有一次打架很严重,他爸爸生气把他送进了体校,准备让他参军,好不容易进了部队,又打架滋事,被开除了,之后就在家里什么也不干,每天跟着狐朋狗友出去吃喝玩乐。

他爸妈都管不了他,有时候说他,让他找份工作好好干活,把他说烦了,他甚至还对父母动手,就连一直疼爱他的爷爷奶奶,要是说话惹他不开心了,他也直接开骂,说话特别难听。

家里托人给说过好几次媒,人家女孩一和他多相处后,知道了他的脾气就不愿意和他好了。有一次相亲了一个女孩,谈了很长时间,都要订亲了,结果有一次小两口闹别扭,男的居然动手打了人家,女生家里知道后说什么也不同意了,后来附近的人都知道他了,谁也不愿意把自家姑娘许给这种人。

我听了之后心里隐隐都觉得害怕,之前见他的时候都离得很远,光看身高个头,还觉得他挺帅气的,没想到他是这种人,难怪找不到对象。

过了一个月后,老板请了饭店的所有员工吃饭,大家轮着给老板敬酒,我也不太懂,也不会喝酒,就跟着和我并排的大姐一起拿着果汁敬了敬老板,老板就注意到我了,突然问我:“小陈今年多大了呀? 在哪上大学啊?”

我老实回答了老板的问题,老板接着又问我:“你家姊妹几个啊? 我想着上次有个姐姐来接你是吗?”

我点了点头,说是的。

老板又问:“她比你大几岁啊? 看着和你长得很像啊,她结婚了吗?”

我一听最后几个字,才意识到老板问我的目的,心里思索着要怎么回答,然后我就笑了笑说:“人家都说我们俩长得很像,我姐订婚了。”

当时我姐确实是要订婚了,只是订婚的日子还没到,定在中秋那天,我就直接说她订婚了。

不知道是为了帮我解围还是什么,坐在老板旁边的厨师长,开始催着老板喝酒,又敬了他一杯酒,接着老板就跟他们推杯换盏,边喝边吹牛去了。

说来也巧,吃完那顿饭,第二天就到了我休息的日子,然后我就准备开学了,于是和老板娘说了一下,领了工资就走人了,因为是老板娘介绍我工作的,但平时她负责进货点货,不常在店里。

之后就再也没去过那家饭店了。后来有一次在路上看见过一次老板的儿子,和一群人骑着车,速度很快,从我身边过去了,看样子应该还是没找到对象吧。

所以说,一个男人重要的还是看人品和素质,要有上进心,品行端正,孝顺长辈,会尊重别人,起码要有这几点才行。

要是人品不好,还不会尊重人,即使家里再有钱,条件再好,长得再帅,那也不会有女孩子愿意和他一起过日子的。

百年百合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百年好合吧。百年好合,汉语成语,拼音是bǎi nián hǎo hé,指祝福两人一辈子情投意合。百年,极言时间之长,也用以代指一辈子;好合,指情投意合。

白头偕老,汉语成语,拼音是bái tóu xié lǎo,意思是指夫妻感情和谐,共同生活直到老年。也作“白头到老”、“白首偕老”。

成语出处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

人不可以苟富贵?

今天正好是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逝世919周年。苏轼在20岁那一年写了一封书信,后人为了拜读方便,给这封信起名为《上梅直讲书》,信中有一句名言曰: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大意为:人既不能苟且于眼前的富贵生活,但也不应该无所作为而过着贫贱的生活。

苏轼写这封书信的目的,主要是向当年的考官表达知遇之恩,同时还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以及对考官的敬仰之情。

如果了解完这份书信产生的历史背景,就能更好地理解这句话。

古代文人实现人生抱负的最好方式,无非就是寒窗苦读,再参加“科举考试”,若考中就可以进入仕途,发挥自己的才干。

科举考试按照级别由低到高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除过童试一年一考之外,乡试、会试、殿试都是三年才能考一次。殿试由于级别最高,往往被安排在宫殿里进行,由朝中大臣,甚至皇帝本人来监考。

苏轼同样是沿着这条轨迹实现个人抱负的。

1057年,苏轼20岁,他的弟弟苏辙18岁,都处在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兄弟二人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一块来到京城开封参加殿试,主考官是文坛泰斗欧阳修(1007年——1072年),时任翰林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参评官是著名诗人梅尧臣(1002年——1060年),时任国子监直讲,属于五品官衔。监考的两人不但权高位重,并且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作为学生辈,苏轼对他们非常崇拜。

在考试中,苏轼发挥出色,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阐述了他对时事的看法。梅尧臣读完文章后眼前一亮,大为赞赏,立刻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完觉得也很不错,认为苏轼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如此透彻、深刻的文章,并且思想还不流俗,将来肯定大有作为。于是,两人商量后,秉持爱才惜才的态度,决定录用苏轼。

考试结果出来后,苏轼高中榜眼。得知消息后,苏轼心花怒放,怀着崇高热情写了那份《上梅直讲书》。当年的状元是建州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章衡(1025年——1099年),后来成为苏轼的好友,其他被录用之后又成为栋梁之才的人还有曾巩、苏辙、章惇等。

要深入理解“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这句话,就得结合苏轼的人格理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

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父亲苏洵非常有才华,在诗文上颇有成就。苏轼和苏辙出生后,苏洵把他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两个儿子,并激励他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读书,将来要超过自己。

自小,苏洵教导两个儿子,督促他们熟读《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尚书》、《左传》、《史记》等经典著作,以及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大诗人的诗作。

在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和诗作中,一个个古圣先贤的高风亮节和思想格局让苏轼大开眼界,思想迅速得到升华。由此,在以后的道德修养上,苏轼都以这些“士大夫”作为榜样,尤其对大儒孟子的学问、文采、人格,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后来的多篇文章里谈到他。并且,苏轼常常把孟子的一些名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在社会背景上,北宋王朝实行“文人治国”,这种弊端在后来一步步体现出来。到宋英宗时期,朝廷内忧外患的情况日益凸显,朝廷内部腐败,外部经常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和掠夺,面对内忧外患,朝廷无力改变这些。

苏轼作为有担当的文人士大夫,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一度体现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因此,他决定认真读书,尽早进入仕途,为国家鞠躬尽瘁。

可以看出,苏轼所说的“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这句话,跟《孟子·滕文公下》里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还融合了孟子《尽心章句上》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

孟子前句话是在表达士大夫面对人生诱惑和人生逆境时,一定要坚守自己的人格理想,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后句话则表达了士大夫在不同的人生处境时,要有不同的做人原则,把士大夫精神发挥到最大化。

苏轼这句话包含了孟子这两句话的精髓,却又着重表达了做人的道理和原则,倡导人们做人要正直厚道。

因为在苏轼生活的时代,许多富豪、地主依靠隐瞒土地数量的方式,来损公肥私,导致朝廷的财政收入连年锐减,财政赤字现象非常突出,向来国富民强的北宋王朝在此时竟然出现了“百年之积,惟存空簿”的局面。

这一切苏轼看得明明白白,所以,他在信中就写出了那句话。

在苏轼看来,人追求财富并没有错,但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定要用正当方式去获取财富。一个人如果已经拥有财富,就不能自私冷漠,只顾享受奢侈生活而不管他人,要肩负起社会担当,怀有一颗济世的善心。

但是,人也不能胸无大志,不去追求财富,向贫穷认输,因为“一分钱也会难倒英雄汉”,过度的贫穷会造成生存危机。连自己都安顿不好的人,又怎么能帮扶他人?

从苏轼在20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格局来看,他是真正的文人士大夫,欧阳修和梅尧臣对他并没有看走眼。在后来,苏轼还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真正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精神。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