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的味道,为什么说初吻是甜的
真爱的味道,为什么说初吻是甜的?
心理作用吧
要知道跟喜欢的人接吻,内心是非常愉悦的,带着喜悦的心情去亲吻对方,那一定很甜蜜,内心甜蜜所以感觉到接吻也是甜甜的。
如果你和对方接吻有这种甜甜的感觉,那说明对面的人一定是你深爱的,如果不是很喜欢的话,是不会有这种甜蜜感觉的。
身上有异味遭男朋友嫌弃怎么办?
亲爱的,如果他嫌弃你,只能说明他还不够爱你。
男人要是真的爱一个女人,他会接纳和包容她身上所有的缺点,并且陪伴她纠正过来。我有一个好朋友,她身上有狐臭,她男朋友对她倍加呵护,还陪她去医院做了手术。然后一直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呢!
能闻到体香就是真爱吗?
不一定。尤其是女生,在恋爱的时候因为兴奋而释放一种荷尔蒙,很香很甜的,一般恋人之间离的近一些,就能闻到这种体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味,不是香水的那种,是天然的释放一种气味,但既便是能闻到対方的这种体香也不一定是真爱,也有很多分手的。
乡愁是种怎样的滋味?
飞机刚把我扔在繁花似锦的南国,这个问题又把我拽回遥远的北方。
出生在北方一个普通乡村的我,成年后飘荡祖国的大江南北,远离故乡,时间久了,也就有了乡愁。
前几天出差,正值清明,顺道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到家已近天黑,我毅然拒绝了所有亲朋好友的盛邀,绝然地打开了满目凄凉的老屋。
晚饭在堂哥家吃过已是晚上十点多,打着堂哥借我的手电,一头扎进漆黑的街道。老家的村里,人越来越少,到了晚上更是少见人烟。走在空旷的街道上,连狗声竟然也没有听到。一个人的脚步晃到老屋,开门进去,家里电倒是正常,就着灯光,抖落开堂屋的铺盖,无数的老鼠屎落了下来,有的砸在我的脚面,有的落在凉席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一个人躺在床上,闻着被褥上刺鼻的霉味,很快进入了梦想。
老屋就是老屋,睡觉还是那么踏实!
早上醒来天已天亮,我用枕头掂起脑袋,望着屋里的一切,厚厚的灰尘里,藏着浓浓的记忆,稍一眯眼,仿佛能看见家人在屋里来回穿梭的样子。
门外走廊的东头,停着早已报废的自行车,自己也曾骑过、坐过的自行车。
厨房里柴火还在,锅碗还在,仿佛昨天还曾飘出过炊烟。
在以往的很多年间里,母亲电话里经常提及的无花果总算看到了,果然是无花果,它就这样很突兀地长了出来,没有花,跟叶子一起就冒了出来。
长的比我还高的牡丹花,据母亲讲是白色,但一直未见。早春的季节里,牡丹照常又举起了硕大、满枝头的骨朵,可惜又是一个独自开放的季节。牡丹后边那是棵银杏树,母亲说到了秋天,秋风过后,一夜间院子里能铺满厚厚的、金黄色的银杏叶。银杏叶没看见,倒是在大门里侧看到了满满一袋子银杏果。银杏果每年都能结很多,大多数都送给了有用的乡亲,但每年都送不完,总有些剩了下来。
院子里只剩下牡丹和芍药长的很旺,别的就没了什么生机。对我来讲,也没什么好奇,以前也顶多是春节的时候才可能回老家,冬天的老家连牡丹和芍药也不会有的。在很多年里,只有我在新疆的时候,夏天回过一次老家,被当时院里那满满当当的绿色惊诧了双眼,有葡萄、石榴、枸杞和数不清的菊花、月季,当然,那时也有牡丹和芍药,只是花期早过。虽然是夏天,但葡萄未熟、无花果尚青,愣是让老父亲唏嘘了好久,觉得我没能吃上他种的这些果子,好像是他的责任。
父亲走了。
母亲也走了。
再也没有了春节时挤火车、转汽车天南地北往家赶的时候了。现在过年看到别人在那儿抓耳挠腮、急三猴四涮票的时候,心里竟然生出许多羡慕。
以前在超市经常见一种速冻水饺,叫“思念”。听见很多人说过:不就个饺子嘛,还思念!我心里想,你懂个屁!
离家越来越远了,乡愁越来越浓。
离家越来越久了,乡愁越来越深。
乡愁是一种思念,乡愁是一种滋味,乡愁是一种回味。
乡愁是父亲那句“少喝酒、别逞能”,乡愁是母亲电话里的“槐花开了、柳树绿了”;乡愁是清晨街道上的鸡飞狗跳,乡愁是村头暮色里的炊烟。
游子,总是需要一颗无比强大的心,
他能挥别寒风里父亲的拐杖,走向远方;
游子,总是需要一颗十分执着的心,
他能挥别黄昏里母亲的白发,奔向他乡。
回首时,只见寒风、黄昏和落满了尘埃的老屋。
……
可以把你见过的最美的文字分享一下吗?
感谢邀请,最近正在学习古代诗歌辞赋,真是越来越领略到中华文字之美,选几篇和大家分享:
一、陶渊明
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桃花源记》,但这篇《闲情赋》也不错,最喜欢里面的“愿在……终推我而啜音”段:
二、晏殊的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池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
斜阳却照深深院。
三、屈原
《离骚》整体文风都太美了: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
全文读上去“口感”真的太好了,不愧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有点长,我在这里就不放了。
还有很多,不过目前我也正在学习,看到好的再和大家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