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网,普洱茶树是什么样的

2023-05-27 139阅读 0评论

云南普洱茶网,普洱茶树是什么样的?

云南省原始茶山真的非常多,茶山中的茶园当然也很多;不过大多数茶园,即使就称为茶山,也不过是山上有一些茶园,种着齐身高的茶树罢了。而走进云南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的景迈山上的芒景村里,才会真正知道什么是原始茶森林。漫山遍野的绿,望不到边际的森林丛山,经历恒久不变的温暖阳光同湿漉漉的盛夏雨所洗涤着它的历史的厚重感。

走进芒景村,大山与村落、茶树与房舍、森林与茶人相映生辉,形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胜境。茶山内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丛生,低矮半驯养的小乔木同村落的民房相映成趣。虽历尽沧桑,却生机犹盛,其茶叶不施肥、不喷农药,落叶作肥全靠自然肥力生长,尽显自然之淳朴同原始。

云南普洱茶网,普洱茶树是什么样的

澜沧县地处普洱市与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的交汇处,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国接壤。澜沧与西盟、孟连合称“边三县”。芒景村是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哈尼族乡南边的一个布朗族村落,地处云南省澜沧县著名的“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核心地带,笔者所在之地就是景迈芒景村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山上取景。芒景的海拔约1400米左右,又在北回归线一侧,自古以来就是出产高品质茶叶的最佳海拔和区域。这些已经生长了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的茶林,本地的布朗族至今使用原始而的采摘方法、饮用着传统而优质的普洱茶。

现如今在古树茶的采摘上面。“大叶无芽”早已司空见惯,每到春季茶树发芽的时候,采一部分留一部分是常识,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不少古茶树到了春季整棵树都快被不良的茶商给撸秃了,毕竟那都是钱啊。不过在这里布朗族还是依然遵循着古训,按照早期普洱茶采摘的标准:“比如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人与自然和谐相融,讲究着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式。

从景迈到芒景20多公里山路,居然都是在古茶林中行进!不只是这两个村子,加上芒洪、翁居、翁洼等几个村子,全被2.8万多亩古茶树环绕着、遮蔽着。景迈村是傣族寨子,穿过寨子的公路上,一摊连一摊地凉晒着茶叶,路好像也变成茶叶铺了。属于这个村子的古茶林有8000多亩。

茶树一般有三四米高,脸盆粗细。枝杆在密密匝匝的树阴中,向着有阳光有雨露的缝隙四处突围。纵横交错的树干生长着岁月的沧桑,生命的力量。茶树满身佩戴着湿湿的苔藓和说不出名称的寄生兰……遍布白斑。其实不用介绍,人们一看就知道这里的茶树林很古老,因为这里的原始森林的生态非常原始,一眼望去便知是自然的力量,不是人为可仿造的天然生态环境。

在这古老、原始的茶林中,那些更高更粗的古茶树就被称为茶王了。村子里的人还记得,最大的两株茶树,分别于1956和1976年被砍烧。实在可惜,现有村里的茶树很多都已经59-61年的时候砍过来种植粮食,后期又重新种植才有现在的高度,唯一的几颗古茶树只有四五米高,这样高的茶树,如何采茶呢?两个傣族小姑娘特意穿上了漂亮的民族服装,采茶给我们看。在茶林里随便选了一株茶树,她们背着竹篮,就身手敏捷地爬了上去,立足的位置,已经高过我们的人头了,一棵树上,站得下四五个人采茶呢。

在景迈芒景,森林、茶林与村落,没有明确的界线。人们就生活在茶林里,连空气中都仿佛飘散着茶树的清香,让人分不清是先有茶树还是先有人家。1994年,日本名古屋茶叶协会理事长、国际著名茶叶专家松下智先生曾经来这里考察,把“万亩古茶园”赞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珍贵的“茶树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的“国宝”。世博园“茶树区”里,曾展示过两棵巨大的千年古茶树,就是从景迈移植去的,世博会间令来自世界各地的茶界人士惊叹不已。后来,它们因水土不服枯死了。所以但在景迈、芒景万亩古茶林里,我们看到数不清的古茶树吐着新绿,生机勃勃,我们希望它能持续下去,继续为我们人类提供那大自然的馈赠之味。

梅江小青 - 老刘

怎么分辨是不是古树茶?

谢谢邀请!

首先,普洱茶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植物学上的一种树种,二是一种成品茶类。古树茶是指生长年代相对较久的茶树(古茶树)为鲜叶制成的茶叶,古茶树没有明确的树龄标准,约定成俗的是指生长百年左右和百年以上的茶树,但目前茶树树龄还没有科学准确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平常所喝的古茶树或者古树茶,只是一个不太严谨的概念,只是按通俗的说法,是指那些自然生长于原始生态环境中,没有人为参与管理的年代长久的大茶树。

如果是按前一种普洱茶的含义来回答,那么,是不是古树茶只有锯开茶树,用数年轮的方式分辨是不是古树茶了!

如果按品饮的普洱茶成品来分辨,我们只能暂时用约定成俗的大树茶来代替并不严谨的“古树茶”了:

一般分辨是古树茶还是小树茶,所选的是没有明显陈化的普洱生茶,对于经过人工渥堆发酵的熟茶和经年陈化的老茶,我以为很难进行分辨也没有分辨的意义。

古树茶和小树茶的区别,我们可以从理化成分和实际评测两方面来对比:

一、理化成分

古树茶或老树茶(以下简称老树茶)和台地茶或茶园茶相比,由于老树茶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原始森林,即便生长在村寨边,也是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天然生态优越,不存在也没有条件施肥打药,所以从生态健康的角度出发,古树茶当然要好得多。

从滋味口感来对比,主要依据二者的内含物质成分,老树茶中的灰分、水浸出物、钙含量显著低于台地茶,差异分别达5%、1%、1%水平;从平均含量上看老树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寡糖和铁、铜、锰微量元素含量较台地茶的高,而台地茶在灰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多糖、黄酮及硼、锌、硫、磷、钾、钙、镁的含量上则高于老树茶。从理化成分与矿物质含量来看,老树茶与台地茶各有千秋,不能简单、武断地讲谁优谁劣、谁好谁差。

当然啦,理论是一回事儿,实际品鉴又是另一回事,茶是饮品,最终是要入口的,那我们就来实际测评一下,看看古树茶的真实面目。

二、实际测评1、外形:鲜叶、干茶、叶底

【鲜叶】:鲜叶的采摘上,虽然不同产区,不同普洱茶树品种鲜叶的持嫩度不一样(如易武勐库的持嫩度高,普洱、勐海的持嫩度低),各地茶农的采摘习惯也不尽相同,还有采养方式也不一样(如藤条茶的采养方式),造成采摘下来的茶菁很难辨识。

但对于古树茶和台地茶来说,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一般来说,古茶树鲜叶采摘条件较差,要么树高枝长,要么出芽顺序不一致,还有一层众所周知的人为因素(因为古树茶价值高,茶农和采茶工均希望采到尽可能多尽可能重的鲜叶),采下来的茶菁持嫩度参差不齐,有的一芽二叶,有的一芽三叶、四叶,还可能间杂一些木质化的茶梗和老叶子,因此大多古树茶菁的一致性没有台地茶园茶的整齐。对外形要求完美的茶友来说,古树茶的外形不会很好看。

【干茶】:除非原产地的茶农,我们一般没有条件做到测评古树茶从鲜叶开始,大多情况下,是通过晒青毛茶或者压好的茶饼来测评的。那么从晒青毛茶或茶饼(以下简称干茶)上能否看出一些古树的特征呢?小编以为,很有限!条索的松紧与揉捻力度有关系,色泽的深浅与茶树品种,茶树生长地的光照强弱、揉捻、晒青有关,这两个特征均不能作为参照,但是,和鲜叶采摘同理,古树干茶的外观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和台地茶相比,芽头较少,芽叶嫩度不均匀,掺杂一些长梗和黄片。

此外,有两点需要注意:

1、仅通过干茶的外观无法判断古树树龄的高低,看一眼就断言这是300年或800年古树的,基本是忽悠;

2、通过干茶的外观,只有极少数茶区辨识度较高山头的古树茶(比如“芽小、叶长、身子黑”的昔归,细长芽的景迈,粗短芽的勐宋,猫耳朵的倚邦,粗壮芽的班章等)可以作为参考因素之外,其它的不靠谱

【叶底】:从叶型、颜色、锯齿、叶脉对数来判断不靠谱。光从叶底肥硕度来看,古树茶和台地茶的肥硕度存在较大的相似,但是仔细观察其芽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古树茶的芽头看起来精瘦,但用手揉捏后,有韧性不易捏碎;相反,台地茶的芽头就要较古树茶的肥硕,有长势好的台地茶甚至披满白毫。

古树茶生长在高山,较少人为干涉,根系发达,为茶树输送大量养料,叶片中的脉络随着自身需要,变得多和明显。冲泡后,从叶底能够清晰看到叶片上的主侧脉络。而台地茶因生长环境较多人为干涉,生长年份较少,根系不发达,叶片上的脉络显得纤细,不凸显。

和采摘同理,古树茶冲泡后叶底呈现出一种参差感,小树台地则相对均匀整齐得多。至于红变现象(红梗红叶)的特征,主要与手工杀青等初制工艺的水平有关,同等工艺水平下,采摘不整齐的古树茶红变的可能性更大些。

2、内质:香气、滋味、汤感、茶韵

【香气】:不同的茶树根系深度不同,摄取的养分就极为不同,香韵就天壤之别,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而且此种清香随之后期的陈放1-2年就会消失,慢慢转为陈香;

而古树茶能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如易武的密香及细腻柔滑之汤,又如南糯山的果密香韵,刚柔并济完美茶性,在香韵上的选择就一定要选择香气浓郁持久,具有独特香韵,且香韵沉稳者,香韵沉稳。

可以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其公道杯香韵,是否浓郁而下沉,台地茶是很难出现此种香韵在公道杯中的呈现,此种香韵越沉稳就代表内质就越足,树龄就越大;为什么不施肥、不拼配、不修剪的易武台地茶没有密香呢?因为他摄取的是浅层的养分,土壤结构中含独特性的矿物质成分一般均在土壤深层。

【滋味】:滋味主要是甜、苦、涩等呈味物质在味蕾上的综合表现,也就是协调性,这是判断古树茶与台地茶的重要指标。

苦涩是原性,也可说成是茶的缺点,但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是咖啡碱)和涩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和糖类物质在析出到水中,和其它同时析出到水中的理化成分相互中和、掩盖和交融,混合成茶汤,表现出来的滋味口感不一定很苦很涩或很甜。

如果某一项指标太过突出而单一,比如太苦、太涩或不苦不涩只有甜,往往便是协调性差的台地茶,如果有苦有涩但化得较快,苦涩化后生津回甘明显,层次感丰富,即使协调性良好的古树茶的表现,有的茶不苦不涩,但醇厚饱满,喉韵十足,这也是茶树树龄大协调性较好的表现,是难得的好茶。

【汤感】:汤感,又称水性。优质的古树茶,内质丰厚,表现出来的水性一定是醇厚、饱满、粘稠、压舌感明显,质量不好的古树茶和台地茶茶汤内质不足,茶汤淡薄如水,就是所谓的“水味重”。注意这里的醇厚与茶汤的浓淡要区分,醇厚是茶叶本身内质丰厚的表现,浓淡茶水比和冲泡时间造成的茶汤浓度。汤感不佳的茶喝进口中还会有烫嘴的感觉,这个感觉您可以仔细尝试,优质古树茶内质饱满,一样的热度,喝入口中,烫嘴的感觉区别很大,尝试一下吧,相信您会收获不少。

【茶韵】:一般表现为回甘、生津和喉韵。

台地茶回甘和生津体现都比较快,但持久度较差,一般6泡之后就开始减弱,古树茶此项滋味体现比较稳定,快而持久。这项因子对于古树茶和台地茶的鉴别很重要,也很直观,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茶区的古树茶,其生津回甘的速度和持久性是有所区别的,比如生津回甘的速度和持久性上,勐海茶区特别是布朗山茶的要明显一些,勐库茶一般,易武茶和景迈茶稍弱些。

喉韵也是鉴别茶好坏的关键之一,也是非常之重要,一般台地茶是很少有的,有也是很快散去;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您呼吸都尤为的顺畅,舒爽度较高,还有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此时您会产生错觉,怎么我的喉部也能尝到甘甜,香韵;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时,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台地茶内质不足所以还没有累加就已经释放,所以不能形成喉韵,这种喉韵古树茶在喝完茶后均能持续20-30分钟之久,喉韵越久就代表内质越足。

最后说说茶气,有茶友认为有些山头古树,体感表现较为明显,这是茶气强的表现,小编认为,这个因人而异,有的茶友对茶身体反应敏感,有的却反应迟钝,这个不足为凭。作为客观的测评者,用茶气来测评,尤其用来辨别纯料古树茶,不公平也不靠谱!

综上所述,普洱山头古树,虽然在理化指标的分析中,和台地茶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品鉴的测评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台地茶,也许这就是“一山一味”的古树茶的神奇之处。

关于普洱茶的年份?

我们做茶的人的习惯就是每年存一部分茶,当然如果能卖掉那是最好的,卖不掉存起来,也不怕他贬值,如果要想买茶升值,主要是看你能不能卖出去,如果市场不好,没人要,存的茶叶也不会变成钱。根据我做茶叶十来年的经验,只要茶叶的品质好,没有普洱茶会砸在手里的。

所以会选好茶很重要,茶叶的品质,比茶叶的年份重要的多,只有品质好的普洱茶,才会越存放越好。

今天分享几个判断茶叶年份的方法,这些方法要综合使用,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你曾经见过真的老茶。

我看过很多做茶叶的,因为天天和茶叶打交道,对各种茶叶的品性特点都已经烂熟于心了,1秒钟久可以判断的八九不离十。如果茶叶拿过来,要翻来覆去看半天,甚至要拿放大镜,那结果往往久悬了。

1、看包装

2007年以前的茶叶通常是不写生产日期的,也不写保质期,那个时候也没有古树茶,纯料茶的概念,一般就是直接一个饼子,写上普洱茶,或者七子饼普洱茶。。

2013年以前的茶叶,所采用的茶叶执行标准是不同的,茶叶后面会写执行标准,那个时候的执行标准是不写生普,熟普的,因为不区分。

2、如果买的是知名茶厂的知名茶叶

有一些网友喜欢收藏普洱茶,普洱茶收藏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通常能进入收藏市场,并且能够有收藏价值,甚至升值的普洱茶,都是这几个工厂的茶。关于这些茶的辨别网上有很多教程,包装用的棉纸,印刷用的油墨,书写的字体,等等,如果包装错误,就肯定是假茶。

相关的知识是在是太复杂了,还要结合历史特点自己好好学习

3、闻茶汤的香气

如果你仔细闻茶汤就会发现每一道普洱茶的茶汤香气都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茶友通过闻茶汤的香气,就可以判断出茶叶的年份。通过茶汤的香气判断普洱茶的年份,一定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前提就是你明确的层级闻到过真的老茶的味道。

第一泡以后的香气(带汤闻),如果有返青味,也就是像青草一样的味道,年份肯定不长。

一定要闻第一泡的杯底香气,因为第二泡以后这个返青味就消失了。

第三泡的香气,可以同个茶汤的厚重,霸道,果香,以及闻完茶叶之后的体感,比如脸红,心跳,出汗。

一般的人可以感觉的出来,新茶和老茶的不同,如果你经常对比喝茶和联系,就有可能能区分出茶叶更具体的年份。

这需要的是经验的积累,不是通过文字能够传达的。

第六泡以后是否有涩味,老茶经过多年存放,茶叶的涩味,都已经消失,或者非常非常不明显了,如果6泡以后还能喝出茶汤里的涩味,茶叶的年份久不久。

4、品尝茶叶的味道

年份久的茶,闻起来会有一种明显的陈味,有经验的茶友可以闻得出来,喝的时候也会有,就想家里的老木头家具发出来的那种味道。

口感轻柔滋润,这是口腔的一种触觉,从舌尖到喉咙,滋润口腔。新茶的口感则往往更刺激,更强烈。

醇,醇的意思就是味道干净,没有其他的异味,杂味,是品质很好的普洱茶的标志。

5、后记

茶叶的年份其实对茶叶的价格影响不大,除了收藏品市场以为,当然收藏品市场主要求的是真。一般的茶友自己喝茶,主要是看茶叶的品质,而不是年份,品质不好的茶存放年份再久,也不会变好的。

而茶叶的工艺一定是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越差的,早些年,茶叶加工是很粗放的,都是混采,然后匀堆,拼配。

这十几年才慢慢出现了,古树茶,纯料茶,名山茶。而且炒茶机器的出现,可以更精准的控制茶叶加工的温度,时间,力度。让茶的品质更加稳定。

判断茶叶的年份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要靠足够的经验,即使如此,要判断一个茶叶的具体年份也是非常困难的,只能是不断的接近真相,永远无法到达。

关注我,分享更多的茶叶经验。

如何减少普洱茶的苦涩味道?

在茶叶已选定的情况下,投茶量和水温是关键。根据品饮的人数,选择合适的投茶量,拿不准的就先少放点;关于水温,如果是新茶,水烧开后凉一下,九十二三℃冲泡,苦涩味会低些。出汤时间在保证滋味的前提下,也可以快一点。做到以上这几点就可以了。

普洱存放年份多久最好喝?

如果喝、存普洱茶的话,在喝茶、存茶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普洱茶原料、工艺、仓储合适的前提下,普洱茶生茶和熟茶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刺激性会变得越来越低,茶性变得越来越平和,口感变得越来越细滑、醇润、厚重。因此,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说法。

在普洱茶原料、工艺、仓储适合的前提下,在普洱茶品饮价值的有效期内,普洱茶确实是越久越好喝。至于普洱茶存放的年份多久最好喝,喝茶者的口感偏好不同,这个答案会有所不同。

普洱茶通过陈放能变好喝,但必须要以合适的原料、工艺、存储作为前提

普洱茶能够通过陈放变得好喝必须要以合适的原料、制作工艺、仓储(存茶环境和存茶方法)作为前提,没有这些前提,普洱茶所谓的“越陈越香”只会是无稽之谈。

1.一定要选择适合陈放的普洱茶原料

普洱茶的原料分等级、季节、产区。

从原料等级上来讲,不同的等级,香气、厚度、苦涩度、甘甜度等会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从适合陈放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原料等级越好(越嫩),普洱茶就越有存放价值。适合陈放的普洱茶原料应该是各个等级的综合拼配。

从季节上来看,普洱茶的采茶季节有春、夏、秋三季,其中夏茶的品质最差,春茶的品质最好,秋茶居中(香气很不错)。从理想状态角度而言,普洱茶的原料如果都是春茶,通过陈放后变得好喝的可能性会高很多。

从产区上来看,普洱茶的产区很大,有的产区产出来的茶苦涩重,但口感醇厚、香甘,如布朗产区等;有的产区产出来的茶香高水柔厚重,如易武茶区等;有的茶区产出来的茶香气高扬诱人,如那卡、景迈茶区等;有的茶区产出来的茶鲜爽甘甜,如冰岛茶区等。除此以外,普洱茶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区,但是,并不是所有产区的茶存出来都适合陈放,存出来都会好喝。

所以,普洱茶年份茶爱好者在存茶之前一定要挑选普洱茶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原料的普洱茶通过陈放都会变得好喝。

2.一定要选择适合陈放的普洱茶制作工艺

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两者的制作工艺大有不同。

从普洱茶生茶的制作工艺上来说,现代普洱茶生茶的常见制作工艺主要有:传统的晒青工艺;渥黄工艺;炒青工艺;烘青工艺等。

从新茶口感上来讲,在相同的原料前提下,渥黄工艺、炒青工艺、烘青工艺的鲜喝口感要远远好于传统的晒青工艺。但是,如果从陈放角度而言,晒青工艺陈放出来的茶最好喝,渥黄是现代工艺,陈放以后口感会变得细滑一点,但会越存越淡,很多存茶者认为渥黄陈放的价值不大。

至于炒青、烘青工艺制作出来的普洱茶生茶是没有存放价值的,在陈放过程中,茶不仅不会变得好喝,而且会变得难喝,最后难以入口。

从普洱茶熟茶的制作工艺上来说,熟普是经过渥堆发酵过的普洱茶,熟普通过陈放能否变得好喝,跟熟普的发酵度有关,熟普的发酵度有高、中、低三类。目前,中度发酵的熟普是厂家生产的重点,这种熟普后期存出来,口感粘稠、厚重、醇油润、绵柔,香气沉郁,最受存茶者们青睐。

在选择陈放的普洱茶时,一定要注意甄别制作工艺,只有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我们才能存出自己理想的陈年普洱茶出来。

3.只有合适的仓储,才能存出越来越好喝的普洱茶

除了原料、制作工艺之外,仓储也是决定普洱茶能否变得好喝的关键因素。普洱茶喜欢较阴暗的环境,除此之外,防潮防干、防高温低温、防跑香、防串味都是关键。

适合普洱茶转化的湿度是50度左右,一定要防止湿度过大,过大茶会受潮发霉;也要防止湿度过低(30度以下),过低普洱茶会存成柴火茶(散发出干柴存久了的那种味道,没有滋味,没有香气)。

普洱茶喜欢阴凉,不能存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最适合普洱茶转化的温度是20-30度。除此之外,存普洱茶时一定要防止普洱茶跑香,防止普洱茶串味。

普洱茶存储的基本原则是:生熟分开,阴凉为宜,离地离墙防潮(湿度很低的地方还要要防干),大环境透气,小环境密封(存茶的纸箱、笋壳、厚纸袋等)。

普洱茶的存放年份分期和口感变化

关于普洱茶生茶的年份分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法,一般人们会把普洱茶生茶分为新茶、次新茶、中期茶、老茶等。

(1)新茶(1-2年)

生茶:生茶新茶时大多茶香高扬,鲜醇甘甜,苦涩明显,寒性大,刺激性强,汤感硬,有新茶特有的青味。

熟茶:渥堆味明显,燥性明显,口感比生茶温和,刺激性较低,汤色多浑浊。

(2)次新茶(3-5年)

生茶:茶香仍高扬,但大多开始下沉入水,饱满性增强,苦涩降低,汤感仍显硬,新茶的青味已经消失。

熟茶:渥堆味逐轻,口感柔和,汤色较清澈,醇润、细滑感不显。

(3)中期茶(6-15年)

生茶:茶香逐渐低沉,香气中甜度增加,茶汤饱满性强,甜度增加,柔和,细滑,刺激性减弱,有陈香。

熟茶:渥堆味很轻,茶汤开始出现玫瑰红汤色,清澈,口感明显变得顺滑顺口,粘稠有质感。有些熟茶开始出现糯香。

(4)老茶(15年以上)

生茶:茶香相对新茶时期淡去不少,水香迷人,茶汤甘甜,绵柔,顺滑,醇厚,润感明显,有些品质好的茶喝着油润感非常明显,茶性温和,陈香明显。

熟茶:渥堆味近无,汤感粘稠,有明显米汤感,口感顺滑,醇厚,茶喝进嘴里有沉甸甸的质感,身体有通透感,愉悦性强。茶香较淡。

喝茶者的口感偏好不同,对于普洱茶陈放最好喝的年份认定会有所不同

无论生熟,每个转化阶段的普洱茶都有自己的特点,基于喝茶者各有侧重点的口感偏好,人们对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会有不同的看法,喜好的年份也会不一样。

一般而言,不建议喝1-2年的普洱茶新茶,无论生熟。

对于年份生茶来说,一些喜欢香气的喝茶者或者会觉得生茶3-5年的次新茶最好喝;喜欢香气低沉但又明显,口感细滑柔和一点的喝茶者,可能会觉得6-15的中期茶最好喝;而那种无惧老茶的陈味,不喜欢高香,更在乎汤感顺滑、醇和、油润的,当然会觉得15年以上的老茶最好喝。

对于年份熟茶来说,答案的差别就没有这么大,如果喜欢茶香多一点,会觉得6-15年的中期熟茶最好喝;如果喜欢体感通透,不介意香气轻淡,会觉得15年以上的熟茶最好喝。

比如我,我喜欢油润绵柔的生茶多一点,认为15年以上的生茶最好喝;我不喜欢熟茶的渥堆味,喜欢熟茶的粘稠润滑,比较在意熟茶的茶香,就认为10-15年的熟茶最好喝。

写在后面的话

综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适合的原料、制作工艺、仓储手段,只有这个前提保证了,普洱茶才会越存越好喝。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普洱茶生茶还是熟茶的“越陈越香”都是有时间前提的,并不是说是无限期的越陈越香,无限期的存得越久越好喝。在正常转化条件下,普洱茶到了20-30年以后,口感会开始走下坡路。

在普洱茶的品饮价值有效期内,普洱茶会越存越好喝,但是这个“久”的节点高峰在什么时候,就要看喝茶者的喝茶体验和口感偏好了。

基于自己的具体情况,每一个喝茶者对于最好喝的年份普洱茶的界定会有所不同。茶如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