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风俗活动和寓意,秋分为什么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春分的风俗活动和寓意,秋分为什么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春分有雨的寓意?
春分有雨,预示着今后的天气。
民间有着“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的说法,这便是在说,如果春分时节,遇到了连绵不断的春雨,那么到了清明时节,雨水便会减少,清明前后则会有一段时间的天气是晴朗的。
寓意春分的词语?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等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四个节气。
春分后,万物复苏,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俗语农谚预测年景?
“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今年社日是在春分前还是在春分后?
告别了相对暖和的冬末春初,惊蛰节气也接近了尾声,多地也下起了小雨,给干旱的春季带来少于滋润。三月上旬的温度,像长江以南的地区犹如到了夏天,还是非常炎热的。不过,随着大气当中积存的热量,遇上北方来的冷空气,这两股势力一交锋,就要产生极端的强对流天气,就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农民朋友要做好防冻害措施,以免造成减产。
到了春分,春天也就过了一半了,春天的气息更浓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四个节气,今年的春分是在公历3月20号交节。老话说“春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不仅把春季的90天平分了,还把一天24小时白天和晚上也平分了,白天和晚上等长了,所以,“春分”。此时,位于黄经0度,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从这天开始,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方天气越来越暖和,白天也越来越长。
古人把“春分”分为三候:初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到了春分以后,燕子要从南方飞回来了,下雨的时候,天空中也会打雷并发出闪电。
农谚说“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这个时候我们要给小麦浇返青水,追施返青肥。江南和沿长江一带,由于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会出现春季连阴雨,容易引发“倒春寒”,农民朋友要格外注意,发生冻害,要即使追施尿素或者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来补救。
春分不仅是咱们国家的农历节气,还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并且延续了三千多年。而二十四节气是在一千多年前传入日本,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节日,“春分”是当代日本的公共假日。在越南的传统历法中,也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所以,你看我们古人发明的节气,那么多国家也在用,并且非常重视,到了我们这一代,可别给弄丢了!
春分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中结合天气变化总结出很多农谚流传下来。虽然,气候已经大不相同了,也不是十分准确了,但还是能够给予我们参考的。
关于春分的农谚:“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春分无雨到清明”、“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不暖,秋分不凉”、“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春分大风夏至雨”、“春分南风,先雨后旱”、“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等等。这些农谚不同于文人写的诗词,是非常接地气并且容易记忆的。是古代农民长期记录天气结合节气总结出来的,您认为这些都有道理吗?
俗语农谚“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是什么意思呢?社指的是“社日”,是古代汉人春季祭祀“土地爷”的日子。每年的时间不固定,最早出现在秦朝,到了宋朝的时候规定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古人在长期的劳作中发现“春社日”这天是春耕劳作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所以,古人把春分在“春社日”的前后来判断当年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
“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就是古人根据春社日在春分前后来判断当年的年景的。古人认为“春社日”出现的时间不同,对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是有影响的。
今年立春是公历2月4日,立春后的第一个“戊日”是“戊子日,第个戊日是2月14日,而第五个“戊日”是公历的3月16日,也就是农历的二月十四。而今年“春分”节气是在公历3月20日,也就是说今年是“社在春分前”了。
按照古人的经验,“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意思是说春社日在“春分”节气以前,那么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的好年景。反之,“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预示年景不好,农作物会欠收,穷人会因为粮食减产,没有粮食吃而发愁。
春分有哪些传统习俗呢?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说明春分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祭祀的日子。主要是祭祀“大明神”,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太阳神”。
“春分”节气在古代除了国家举行大型典礼以外,在民间也是有很多习俗的。
1、春分竖蛋在古代民间传说,在春分这天能够把鸡蛋竖起来的人,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这不是迷信,是古人的一种祈福,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你能在春分这天把鸡蛋竖起来吗?其实,这天能够把鸡蛋竖起来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呈66.5度倾斜的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平面刚好处于力的相对一个平衡状态。所以,我们能把鸡蛋立起来,今年要不要在这天试试?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原理哦!
2、吃春菜香椿健胃理气,菠菜解毒防春燥,春笋滋阴益消食。不过,古人吃春菜是一种野笕菜,古人把春菜采回来后,会和事先准备好的鱼片“滚汤”,被称为“春汤”,既能调理身体,又有美好寓意。
3、其它习俗春分也是踏青,放风筝的时节,古诗中也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我小的时候学校会组织放风筝的比赛,都是姥姥给糊的风筝。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农历三月打春雷的寓意?
打春雷就意味着春天已经来到了,就是说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牙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从节气意义上讲,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在爱尔兰,2月~4月被定为春季。打春雷更是在此之前。
农民们在春天一听到打雷的声音,理所当然就会非常兴奋,因为这也意味着来年的庄稼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自己之前在田地上付出的努力也就不会付诸东流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一首专门描写春雨的绝佳诗句。
然而能够描写春雨,表达对春雨喜爱之情的不仅是很具文采的诗人,就连以种地为生的普通民众也是深有感慨,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话语来抒发着对春雨的喜爱和感恩之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