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自哪里,碧螺春种类的生产和制作
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自哪里,碧螺春种类的生产和制作?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湖,故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作为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的闻名之处取决于它的制作工艺。
制作碧螺春茶主要有4道工序分别为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1、杀青 以五百克的茶叶为例,当锅内的温度达到200℃时投入茶叶。主要以抖动的方式用双手来翻炒,要做到老干净、抖散开,杀均匀透彻,大约翻炒三五分钟即可。要你没有红梗、红叶,更不能有焦叶。
2、揉捻 揉捻的重点是,边抖边炒再边揉。此时的茶叶条形会随着水分的减少而成形,当茶叶的干度达到六七成即可,大概是十分钟左右。
3、搓团显毫 在炒茶叶的同时,将茶叶揉搓成数个圆团。在反复的揉散搓团几次,茸毛渐显。
4、烘干 烘干是十分重要的,它的目的是要讲茶叶的形状固定。是在茶叶的水分蒸发到就九成时,将它起锅放置于桑皮纸上一起放于锅上烘干。
最后,再经过独特的炒制即可。茶的制作工艺是十分重要的,制作的不到位,势必会影响茶的茶色、口感和香韵。
碧螺春是什么茶?
绿茶。
碧螺春属于绿茶,为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这“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下面就与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洞庭碧螺春茶叶知识。
茶叶的命名有很多,有以风景名胜命名,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也有以茶叶香气命名,如玉桂香、芝兰香、茉莉花香;也有以茶叶形体、特征命名,碧螺春就是。碧,绿色;螺,卷曲成螺;春,春天采摘,故命名为碧螺春。所以从其名字之上便可知,碧螺春实为一种绿茶,绿茶的特点是绿叶绿汤,碧螺春正如此。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而我们的碧螺春则是一种细嫩炒青绿茶。
碧螺春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绿茶,自古就是茶中珍品,在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叶则全部用嫩芽制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500g)碧螺春约有6万个一旗一枪,足见茶芽之细嫩,故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著名的名茶,向来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常被作为高级礼品之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有着极高的声誉。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银白隐翠,冲泡之时,恰似白云翻浪,香气浓郁,滋味鲜醇,汤色清绿,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的赞誉。
碧螺春茶叶的特点是:条索均匀、造型优美、卷曲似螺、茸毛遍体、色如凝脂、香气馥郁、回味甘洌。具体特点如下:
色泽:正宗洞庭碧螺春有光泽,色翠绿带黄,其他碧螺春暗淡,但青里带黄,主要无光泽。
香气:洞庭碧螺春香气浓烈,清香带花果香,主要它生长在果园之中和洞庭的特有水土有关。其他碧螺春香气不足,因为它是新茶也有一点香气,但没有清香和果香,外地碧螺春有奥土气,有青叶气。
口味:洞庭碧螺春喝道口中很顺口,有一种甘甜、清凉、味醇的感觉,有回味,主要是口味醇.其他碧螺春喝到口中有涩、凉、苦、淡的感觉,无回味,还有青叶味。
外形:条索纤细如蜂腿,卷曲成螺,茸毫满披但不很浓,银绿相间(或银白隐翠)
冲泡:茶叶冲泡有上投中投下投三种,碧螺春是典型的上投即先注水后放茶,也不能加盖紧闷。真正的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入水即沉杯底,细芽慢慢展开,汤色微黄。略过三四分钟,芽、叶纷纷伸腰舒展,茶色浓艳,闻之清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人们称赞此茶: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碧螺春的产地是哪里?
1、碧螺春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因此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产地,天气暖和,雨量充沛。并且多是果木与茶树间作,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着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自然品格。
2、碧螺春是绿茶的一种,中国十大名茶,未经发酵,含有较多的营养因素,发展在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内的一个岛屿,洞庭西山。
3、洞庭西山是碧螺春的原产地,洞庭西山发脉于浙江天目山。属于此刻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洞庭东山也是碧螺春的原产地。由于产自洞庭西山也有人称为洞庭碧螺春,并不是产地洞庭湖,以是必然要区分隔来。
碧螺春介绍?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云南的碧螺春茶哪里的好?
云南龙马江出产的碧螺春比较好,此茶条索粗壮,一个芽头至少有洞庭碧螺春三、四个大,看上去有点像当年浙江的珠茶。基本上无白毫,香味不及洞庭碧螺春,也不是果香,好像有点桂香。
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