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手势礼仪,日本为什么是个高语境国家

2023-02-15 137阅读 0评论

茶道手势礼仪,日本为什么是个高语境国家?

首先,所谓的“高语境”,

是一个传媒学概念,是由美国学者霍尔提出:高语境传播与低语境传播。

在论文的定义中,高语境传播(HC)指的是,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LC)正好相反。东方社会很多都是“高语境”社会,例如:中国、日本。在剧烈变化的社会中,人们面对的往往直接就是信息的内容本身,很好涉及社会背景和说话人背景,就导致了传播内容的复杂和多变。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传达了大多数信息,语境和参与者方面只包含极少的信息。每次他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都需要详细的背景信息,这样才能达成比较好的交流效果。

茶道手势礼仪,日本为什么是个高语境国家

这个定义理解起来有点枯燥晦涩。简单来说就是:

高语境文化的交际,有时显得秘而不宣、藏头露尾;

相反地,低语境文化的交际,显得多言而冗余、宣而累赘.

不同的文化对言语交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美国,往往口齿伶俐,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更吸引人;而在韩国,更受信任的却是口头表达稍显木纳之人.在低语境文化里,人们往往对一些非语言交际行为视而不见;而在高语境文化里,交际者的面部表情、行动、交往速度、交往地点、难以言说的情绪、微妙的手势及其他周围环境细节等都是丰富的信息符号,给敏感的交际者以无限的信息与内涵.

高语境的交流,往往言语会比较含蓄,但是会充分利用言语意外的表情、动作、手势、以及环境等因素。

低语境文化的国家

古迪肯斯特等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属于低语境文化的国家有:德国、瑞士、美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加拿大.这些国家的文化都是重视具体细节安排与精确的时间表,不注重环境的作用.他们的行为系统源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与线形思维.

同时具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特点的国家有:法国、英国、意大利.

高语境文化的国家

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美洲土著、美洲墨西哥以及拉丁国家.

中国语言本身即属于高语境文化系统,如查汉语字典中几千个单独的汉字,这些汉字会随着搭配词的不同而不同.这里的搭配词可以说是单独汉字的“环境” .日本的茶道更是绝妙地传递了其非言语信息.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

日本为什么是个高语境国家?

以“拒绝”为例:按照西方人的思维,那就应该在和别人交流时直接表达出来,但是日本人一般会委婉地推脱:“改天再来吧”。但如果是一个日本人听到这句话,就会知道这是在拒绝,而不会继续追问究竟是哪一天,能够避免双方的尴尬。但如果是美国人听到这句话,一定会当真。

“暧昧语”

所以低语境的人会很难理解高语境的含义,日语也被西方戏称为“暧昧语”,是一种极具模糊性的语言。

(配图与内容无关)

例如:日本语的“結構”一词,既有表示否定的“足够,不需要更多”的意思,还可以表示肯定的“好,可以。”关键要看在什么语境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

日本语的陈述句,在句末往往会加上表示不确定语气的“自动词”,(类似与汉语的语气助词)而要完全理解,则必须依赖于说话时的语境。

同样的情况,在中国更是普遍,甚至连小学的语文教学都已经明确到了教学大纲中。

民间更是一套一套的人际交往“宝典”:

恰恰是“你我皆知”的心照不宣,才使得交流的语言不必过于直白。

结语:

日本语已经很好地吸收了这些精髓,后来在相对闭塞的国土限制下,日本人心有灵犀,借助大量的非语言信息的交流,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功跻身高语境国家的行列。

关于高语境与低语境的差异,已经不仅仅是语言交流这个层面的问题了,完全上升到了文化上的差异。

当你看到这里时,一定会对这个专业又通俗的解答感到由衷的敬佩,情不自禁的竖起大拇指,全身的困顿在忽然间被一股清流从三万六千个毛孔冲出了体外,怎一个“爽”字了得!而我面对这样的场面,总会不好意思的咬住我的腊肠嘴,

(羞死人家了!)

学茶入门必修课?

1:认识茶

饮茶讲究茶道,中国茶类是多种多样,都要遵循茶道基本要义。

2:认识和应用茶具

要喝茶首先要认识茶具,知道每个茶具的相应用途,才能更好地使用,可以自己多尝试着泡茶,多泡就会有感觉。

3:基本手势

在喝茶的时候,茶艺师会有一些手上的动作,这些手势有一定的规范和含义。

去丽江哪些客栈值得推荐?

我也曾到过丽江很多次,可是每次都匆匆离开。无论是它的喧嚣、还是静谧,那时都不属于我的。但,今年1月份入住了这家客栈后,便有了另一个方式喜欢上丽江。

这家客栈叫“囍堂小愿”

/客栈老板坑哥说/

深巷里有户人家,

那是囍堂;

囍堂里有小心愿,

那是幸福;

进来饮茶一杯,

我们便是家人!

/客栈老板娘木子说/

我们在丽江的深巷里,

你愿意踏进囍堂,

与木子小镇一起幸福下去吗?

/家/

她们是用生活营造的一个家,或许,这才是我在丽江最好的落脚点。

/生活/生活/生活/

来到“囍堂小愿”,与艳遇无关、与喧闹无关,与“黑导游”无关,与“坑游客”无关,真正与我相关的是,脚步是否慢了下来,是否抛开所有的焦虑,去静静地看下真正的自己,在这里,我学会了慢下来。

阳光,对于丽江的深秋恰到好处,在“囍堂小愿”一份早餐都是一道风景,看每一位看风景人的心情,而我,愿意驻足。

其实,无需用脚步,无需听谁说,用你的心,去感受在丽江的“慢”。坐在客栈里,泡一壶茶,享受属于自己的简单生活。

那里有一位前台姑娘,她喜欢别人叫她“米范”,不喜欢别人叫她“米饭”,她却喜欢叫自己“范美丽”

她确实很美丽,还有一点小可爱噢,来丽江,可以来这里住,来会“米范姑娘”噢

其实丽江很好,真的很好。只是大家的步伐太快了,不了解它,却总是喜欢说它的坏话。

如果你来了丽江,记得推门进来“囍堂小愿”,做做客,喝杯茶,我们便是一家人!

推荐这家温暖有情怀的客栈。

在米其林餐厅用餐有什么感受?

刚刚吃过三星米其林并且和主厨交朋友的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体验,视频和照片。

首先,很多人觉得吃米其林是一种有钱,土豪,炫富,装B的体现。然而,真正的极品米其林,眼睛不是向上看的,即便你没有钱,只要怀着一颗虔诚的吃货的心还有满满的尊重,也一定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惊喜,因为真正最牛的餐厅和大厨是不会按照常理出牌的。

半个月前,我的家人从加拿大来,为了让他们更好体验欧洲的文化,我预订了西班牙第一,世界第八的米其林餐厅——圣·塞巴斯蒂安ARZAK。

圣塞巴斯蒂安位于西班牙北部,比斯开湾,靠近法国,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也相对西班牙其它省区更为富裕。每年9月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就在这里举办。很多明星会来这里出席影展,走红毯,领奖,社交,购物。

ARZAK餐厅,历经了两代人的建设,爸爸Juan María Arzak Arratibel,现在是女儿Elena Arzak,他们都是米其林三星厨师,世界顶级厨师。

Juan Maria Arzak,自WIKIPEDIA, 侵删

Juan Maria Arzak出生于1942年,小时候,他的母亲很善于烹饪,而母亲教育他要热爱厨艺,热爱生活。

在Arzak 9岁那年,也就是1951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倾尽全力把他送到Colegio Alfonso XII de San Lorenzo de El Escorial学习。送走孩子以后,母亲在家门前自杀。在那个年代,西班牙还处在高压,动荡的环境中,妇女非常没有地位。

失去了双亲的Juan Maria Arzak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开始在全世界流浪, 当他体验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开阔了眼界以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巴斯克地区,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66年,Juan Maria Arzak开始在祖父的餐厅里工作。

Paul Bocuse,自WIKIPEDIA, 侵删

由于勤奋工作,从70年代开始,就获得了各种奖项,1976年,他在一个交流活动上邂逅了法国名厨,新潮烹调的创始人保罗·博古斯(Paul Bocuse),这算是除了母亲之外的第二次启蒙,在人们习惯了民族注意,冷战思维,二元对立的七八十年代,新潮烹调主张的是开放与融和,在厨艺上的体现是不去强调传统的刻板印象,不去强调法国菜,西班牙菜,而是包容并举,海纳百川,让一道美食,一个地区,走向世界。1989年,作为新派美食运动的改革者,Juan Maria Arzak被授予米其林指南三星大厨的荣誉。

Elena Arzak,自WIKIPEDIA, 侵删

今天担任主厨的是Juan Maria Arzak的女儿,Elena Arzak,出生于1969年,作为一个有灵气和才华的女子,带领着更加专业的团队,继承了父亲的家业。Elena喜欢四处旅游,体验,吸收灵感,这一部分是灵动的。同时,在新时期ARZAK餐厅也建立了自己的味觉实验室,以精确控制口味,这一部分是固定的。当灵动的和固定的结合起来,便成就了一家可以向大众稳定提供高品质美食的餐厅。

大概在四月初,我从马德里打电话去餐厅,希望预定作为。对方告诉我必须登陆网站预订。于是我打开了ARZAK的官网,填写了个人信息,留下了账户信息,几个小时以后,得到了回复——

意思是,需要等待4-6天。

在旺季,有钱也约不到米其林,但是在淡季,提前预约是有座位的。并不是像一些人传说的那样,米其林越好,架子越大。

两天过后,收到了回复,27号这天的晚餐可能没有位子了,午餐还是有位置的。

我还是想争取一下晚餐,因为担心中午过于仓促,于是说明了一下情况——

1. 我的家人从加拿大过来,我想把西班牙最好的美食介绍给他们,因此我们的旅途的最后一站就是这里。

2. 我写过很多关于美食的文章,其中提到过圣塞的食物和美食文化。我把链接和杂志照片发了过去。

3.我希望拜访这个主厨,因为我对ARZAK家族的故事很感兴趣,我们也专门为他们准备了礼物。

过了两三天,工作人员给我回复说,主厨Elena出差刚刚回来,看了我的邮件,决定专门为我们安排一餐——

预订的价位是,如果吃推荐菜单,就是每人210欧元含百分之十的税,如果当天退订,还是要缴纳这么多钱,如果要退订,需要提前三天通知。

去之前,我决定送给Elena一个礼物,是我亲手做的中国剪纸——

Elena 1969年生,属鸡,所以我就按照传统剪纸的范式剪了一只鸡,后来又逐步调整,加上了一堆具有美好寓意的符号——

鸡的下方是米其林三星的标志,就是三个六瓣花。

中国字福,祝福ARZAK家族

两个鸡冠花,代表冠上加冠

鸡的身上有一个寿字,代表祝愿老ARZAK先生长寿。

贝壳,代表圣塞巴斯蒂安的贝壳湾。

鸡头上的皇冠代表,名厨的桂冠。

鸡头旁边的心,代表创造力。

接下来,我又仔细看了一下ARZAK餐厅的LOGO, 于是仿造他们的字,剪了餐厅标志,标志之前一个空心的心,代表虚怀若谷。

最后又经过了几层处理,大概做了个一米见方的剪纸。

26号这天,我们开车跨越半个西班牙,背着剪纸,到达了圣塞。

之前在网上查,发现以前国王住的酒店正在搞特价,一个晚上两个人才60欧,折合人民币四五百。于是果断预定。

酒店建在山顶上,俯瞰着圣塞的贝壳湾,有一百多年历史。这里有极好的视野——27日,我们接到了餐厅的确认电话。

到这个时候,我其实是又喜又忧的,喜的是终于订上了,忧的是,四个人一顿饭肯定要花一万多,是否值得。

中午一点半,我们如约到达了店上。

餐厅在一栋小楼里,很低调很低调。

进门后,侍者查阅了订单号,然后把我们带到桌前坐下。

我们周围全都坐着外国人,尤其是隔桌有个英国来的老太太,带着闪亮的珍珠项链,全身衣衫一看就是没有牌子但是定做的限量版,头发已经白了,但是梳得很整齐,他的脸型很像布莱尔。她背已经有点驼了,吃饭很慢很慢,但是一口一口吃得很优雅,一看就知道,从小就是钟鸣鼎食的Old money。

我们做好以后,首先是点喝的,大家都喝水。

接下来来了一个银发大妈,一看就是雷厉风行很有威信的那种,她拿着一个笔记本,一边问我们对什么过敏,口味偏好是什么,一边仔细地记录,然后给了正常菜单和点菜菜单。

主厨推荐菜单是210欧一个人。点菜菜单每道菜大概50-70欧一个人,一个人按照头盘,主菜,餐后甜点吃下来怎么也要两三百欧。严格的说,推荐菜单还是比较量化,做好了的,而自点菜单,需要厨师专门做,所以贵一些。一般那些一生只壕一次,体验一次的人会多点推荐菜单,而那些很有钱,把这里当成自家食堂的Old money,可能就是根据自己的偏好,吃点菜。而厨师也会记得他们的习惯,口味,好恶。

接下来,酒保过来推荐酒。酒单上分为进口的和西班牙本土产的红酒和白酒,也有卡瓦,香槟等,一般在50-100欧一瓶,贵的900欧一瓶。我们让酒保推荐一款偏甜的白酒,他最后推荐了一款西班牙本土产的三十多欧的,不宰客。

大家最后都选了当日推荐菜单,然后大概从两点左右,依次开始吃。

首先是头盘。

1. “Maseca” corn马赛卡玉米, 菜单上前菜第五道菜,但是是第一个上上来的,下图中坐上角。

2. Citrus and mussel sphere 柑橘和贻贝球,菜单上前菜第一道菜,第二个上上来的,下图中右下角。

马赛卡玉米这道菜是在最底部撒上很脆的花生粉,然后中间是一小块口感像起司,又像肉的基底,然后上面是一块马赛卡玉米饼,玉米饼很脆,口味就是玉米的原味,和基底混合以后,散发出的是比较香的气味充斥在口腔里,而花生粉是淡淡的甜味。

贻贝球很像灌汤包,外面裹着咖啡色的粉末,上面放着花瓣,花瓣是贝克形状。口感上,囊很有弹性,而酱汁有点像可乐饼里面的白色填充物,浓郁芳香,只不过可乐饼里面是火腿和奶酪,而贻贝球里面是自制酱汁和贻贝肉。

3. Marinated anchovy and strawberry 腌凤尾鱼和草莓(左上角),前菜菜单第二个,但是第三个上上来。

凤尾鱼是圣塞巴斯蒂安的特产,而草莓是西班牙春季常见蔬果。圣塞巴斯蒂安有一种美食叫做PINTXO,就是用一个面包做底座,然后在上面放上酱汁,再放上鱼或者肉,最后插上牙签。这是一种小吃,一般一口酒,一种小吃,很多人可以在酒吧里呆一下午。

而这道菜就选择了当地的物产,和圣塞的PINTXO造型。口味上,主打酸和鲜咸,打开人的味觉。

4. Urban seafood “talo”,城市海鲜 “talo” ,前菜菜单第三个,第四个上上来。树叶叶做的碗,里面是一种类似于胎贝,橄榄大小,富有弹性的圆球,中间被切开,洒进了很酥脆的,像是炸的碎末。吃这道菜的时候我还没进入状态,所以没品出来食材,但是可以感觉到黑色那部分很Q弹,有一点点粘牙,但是一口咬下去,混合了酥脆的内瓤,就碰撞出了非常奇特的感受。

4. Fortunate fish, yolk and peas 多宝鱼

这是用多宝鱼皮烤制的底座,口感像虾饼,上面撒上了花瓣和一些鱼皮碎屑,口感像菊花花瓣,口味温和。

接下来是海鲜。

1. Oysters pinned to the grill 烤生蚝

将生蚝放置于碳上烤,用自制天然果汁煮熟,加入发酵大蒜,洋葱,香草和可可。口感上,和蒜蓉生蚝很像,只不过用的不是生蒜蓉,而是发酵过的蒜制作蒜蓉,另外由于是用果汁煮过,所以尾味是偏酸的。

2. Lobster with bees pollen 龙虾与蜂蜜花粉

这道菜是给我们中间有一位孕妇吃的,所以我没吃到.....具体做法是新鲜花粉,蜂蜜裹嫩龙虾,味道是甜酸。

3. Fish of the day with “Patxaran” and purple corn.

当地新鲜的海鱼,配 “Patxaran” 研制,最后沾紫玉米酱。

4. Scarlet prawn with krill 龙虾与磷虾虾饼

盘子最底部是用甜菜做的酱汁,然后上面是加入了柠檬草和薄荷腌制的虾,顶上是用磷虾制作的虾饼,然后加入春天的时令蔬菜,就是盘子下方的两片鱼尾状的菌菇。

接下来是蔬菜——

Seasonal vegetables

有白芦笋,豌豆,西兰花,圆萝卜,还有各种花瓣。

接下来是鸡蛋:

Egg with corn and tomato candy 鸡蛋玉米番茄糖

这道菜用一个蛋壳状的碗装乘,里面有一只煎蛋,应该是下面煎,上面蒸,最后出锅的时候翻过来,这样下面部分吃起来口感像是蒸蛋,多汁嫩滑,上半部分像是煎蛋,焦香酥脆。鸡蛋下面是烤蘑菇,然后一些蛋白被制成了泡沫,上面撒着像爆米花一样的催玉米,和一些炸番茄。

接下来是主菜

1. Monkfish Cleopatra 艳后鮟鱇

这道菜盘子右边是用山核桃坚果酱做成的象形文字,中间使用鹰嘴豆,南瓜榨汁做成的尼罗河,最后是吃的时候用勺子加入。左边是烤鮟鱇,切法是滚刀,露出三角截面,象征金字塔。最后上面放一块格子状的烤海苔。

2. Sole in the reeds 孑身芦丛

把甘蔗掏空,放入鱼,然后把胡萝卜和可可汁灌入甘蔗,烤鱼,盘子的右边淋上酱汁,放上甘蔗。鱼肉非常鲜嫩,雨皮筋道,而甘蔗微甜多汁。

3. Symbolic pigeon 象征之鸽

中间是烤鹌鹑,鹌鹑,旁边是用蓝色土豆烤的线条造型,代表五种元素,分别象征灵感,思想,力量,智慧,返璞归真.......(听译可能有误)酱汁上绿色的是苹果,酱汁用橘子,香草和泡防风草调制。

最后是餐后甜点

1. Spring frost 融雪之春

这是用石头碗盛放的西红柿冰淇淋加柠檬冰沙,上面撒着很多很多的花瓣,番茄冰激凌很鲜但是不酸,但是柠檬冰沙比较酸。

2. Square moon 方月

盘子上是红色和黑色两种焦糖,还有一些橙花,而巧克力方块里面包裹着猕猴桃,薄荷。吃的时候要浇热的柠檬汁,黄色的柠檬汁流满盘子表面,最后就变成一个金色的月亮,而那些黑色的,红色的焦糖融化,像是月亮上面的瘢痕,最后巧克力本身也会融化,仿佛如环形山,或者外星人的基地。

3. The Bitruffle 比特流

一个巨大的松露糖做的蛋,外面裹满了拉格可可粉,里面是奶油巧克力和碳水化合物填充物,吃的时候也要浇汁,热的汁液上去以后,整个蛋会迅速坍塌融化四散开去。我觉得这道菜特别具有哲学意味,搞计算机的应该懂。

最后喝咖啡的时候上了太妃糖。是咖喱、肉桂、牛油果、巧克力味,造型取自圣塞的青蛙。

有人一直吐槽米其林是否吃得饱,其实事实上从两点开始到五点,吃了三小时,每份菜都很少,但是,种类多,中途配海鲜需要白酒,配肉类需要红酒,一个人大概需要喝一杯到两杯。橄榄油和面包一直在上。

其实我们在点菜和吃菜的时候有无数员工看着我们,时刻关注我们的动作和表情,却又远远站在旁边,不轻易打搅。

餐厅虽然看到我们各种吃法不专业,甚至举起了相机,他们很快知道我们既不是Old money 也不是专业食评家,不过也没说什么,而是更加详细地给我们介绍每一道菜的做法,食材,特点。

用餐到一半,主厨Elena从后厨出来,给每一位食客打招呼。这时候,我把我的剪纸给了它。她非常开心,告诉我稍后带我们去后厨。下午四点过,到了甜点时,客人也走的差不多了。这时候Elena过来,带我们到了后厨。这个时候没想到的是,Jose先生也来了。

Elena很高兴地向父亲介这个剪纸,并且很有耐心的和我们一一合影。令我惊讶的是,她早就记住了我的名字,并且看了我在预订时发给她的文章,还专门找人翻译了内容,了解了大概。那是我去年写给《旅行家》的稿件,里面提到了这个家传三代的传奇餐厅。

我告诉Elena,我是一个热爱美食和新闻的新人,刚刚还出了一本书,虽然我也不出名,甚至因为没有给某些书还没上市就找我要钱的人塞广告费,于是就被造谣,被毁谤,遭受风评的骚扰和毒害。但是我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热爱创作,这次旅行是我对大师的朝圣。于是Elena给我一支笔对我说,那就麻烦你就给我们餐厅提个字吧。受宠若惊。一个被业内评为世界第八,西班牙第一的大师这么没架子,对后生这么谦恭和鼓励。我回到桌前开始写扉页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准备拿大衣取钱包付账,还在讨论,加上酒,大概一千二百多欧,那么该给多少小费,这时候服务员递过来一个东西——我们看到不是账单,而是一个卡片,背面写着谢谢你的到访。当我们起身准备付钱的时候,服务员微笑着给我们比了个手势让我们坐下,这时候Elena从后厨出来,站到我旁边,对我说,以后欢迎你常来,然后坐下来很有耐心的给我们每个人签字——

我们问她做菜的灵感从何而来,她说,来源于生活,比如几天前他去加拿大看到一种黑色的花生觉得很有意思,回来以后立刻将它融入到自己的菜式中。

换个说法,至少这一家的米其林的菜单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根据你去的时节或者厨师的灵感,一切都在演化。

最后,她给我们所有人的签字都不一样,给我的签字是——

——烹饪就像是你这个人一样。

最后,你猜猜这顿饭吃了多少钱?

文化是可以交流的,不是所有的米其林餐厅都只邀请土豪和明星,不是所有的分子料理都是钱的味道,而是在于看你有没有一颗真正吃货的虔诚心和礼貌尊重的态度。当然,走的时候我们也好奇地询问工作人员,万一有人知道了这段经历,去套路吃霸王餐,去骚扰餐厅和主厨怎么办?结果他们告诉我服务员中间有人从头到尾整个流程里都是懂中文的,而且几乎每一个服务人员除了懂多门外语,还了解很多专业知识,比如大堂经理凯撒,他看到我跨的相机,马上知道了版本,然后我给他指了一下我16-35的镜头,他马上说这个是广角。而专管预约的工作人员会筛选预约,不是谁抱着钱就能进到餐厅,也不是谁联系餐厅餐厅就要马上回。

其实从穿着打扮还有吃饭习惯,点酒习惯他们就知道我们并不是专业的评论家,甚至不是专业的食客,更不是土豪,但是Elena作为一个搞创作的大师,看到那个剪纸的时候立刻会心地懂了我们的心,得到了灵感,产生了共鸣,对于我们而言,这顿饭给多少钱的决定权在她,以及当时的瞬间对我这个人的印象,这更像是在交朋友,而不是奉承或买卖。

被真正的大师宴请的感觉令人终生难忘,好的餐厅的精髓大概不在于地段,菜品,还有那么多吹到天上去的风评以及各种装逼的繁琐的程序,而是主厨的灵感、激情、魅力和人文关怀。Elena就像一个大姐姐,对爱慕美食但是并不懂美食的我给予了最大的启蒙和鼓励。

这让我想起了《食神》里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没有食神,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我不是有钱人,但是,我热爱美食热爱生活。辛苦工作攒钱一年,做好了被“宰”,“装逼”的准备,准备让自己放肆一把,然而这充满意外惊喜的经历让我真的体验到了人的善良,生活的美好。原来用心可以换心,用尊重可以换尊重。

祖国越来越强大,其实今天任何懂事点的国家都对中国在外的人尊敬有加,因为知道他们巨大的消费潜力,而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一顿饭几千上万元对于能出得起国的人或许不算什么。如果当我们钱包鼓起来的时候,在消费的时候多一份相互的尊重以及对文化的了解,我想,结果必然是惊喜不断的。

亲爱的读者,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虔诚寻求美食和美好生活的经历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朝圣!

为什么现在很少人织毛衣?

现在人快节奏多享受物质生活丰富了闲心沒得空。连照料一个娃的时间都忙不夠……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闲去在“编织”上倒弄?倒是在我们那个年代…贫困又物资欠缺!还计划定量供应又缺货多限制靠着号票在生活…再不去想想办法动动脑筋手指的.又怎能求得来改善提高带点质量的生活…来达到自己的一点点奢望要求?所以才在业余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的打打弄弄。遗传了老妈的基因..在编织裁剪钩上是得❤️应手一看就会还翻炒点缀…编织做出了大大小小及其它的一件件….…可惜现在全无兴趣了.多少年已过去……冷怠了不少的布匹毛线.让其靠边边的可怜兮兮孤独下去无望无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