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茶网,有些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
中国普洱茶网,有些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
百花吟旗下茶叶/茶具/茶生活美学知识分享专栏;点击上方头像关注,每天与您分享专业茶知识!
有些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是正品茶吗?怎样鉴别普洱茶的真伪?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了部分的市场混乱,普洱茶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有些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这是正品茶吗?又该怎样鉴别普洱茶的真伪呢?今天青衫就为广大茶友来解答。
网上卖的普洱古树茶才不到五十元一饼,是正品茶吗?青衫认为,不能将普洱茶的价格和历史混为一谈,售价高售卖的不一定是正品茶,以次充好而高价售卖的无良商家也是存在的。
但是一般情况下,五十块钱一饼的普洱茶基本上不是古树茶,因为据最新的说茶网编辑部研讨公布的标准来看,百年及以上的茶树才算得上古茶树。五十块钱或许可以买到新生茶树的一饼普洱茶,但不可能是正宗古树茶。
那么怎么鉴别普洱茶的真伪呢?归纳起来,市场上作假普洱茶不外乎从原料、产地、年份、品牌和工艺上作假,知道这些也就基本能鉴别普洱茶了。
原料上:用新茶树茶叶冒充老茶树茶叶;以台地茶冒充古树茶;以古树的秋茶冒充春茶;更有甚者用其他树的叶子冒充茶叶。
产地上:最常见的就是将普通茶山包装成名茶山。
年份上:古茶树的概念是在2009年茶叶市场崩盘后提出的,以前并没有,所以打着古树茶旗子售卖的只是营销策略,新茶做旧成陈茶是作假常用手段,仔细鉴别就容易发现。
品牌上:小产家冒充大商家、小品牌包装成大品牌来售卖,无非是更换包装和产地标签来扩大销售渠道。
工艺上:为增加茶汤颜色的亮度利用红茶的加工工艺来加工普洱茶,这就破坏了普洱茶原有的滋味,前期是不易察觉,但是后期的收藏价值就进一步降低了。
再具体细化,品评普洱茶产品,可以按照传统的“五因子”或“八因子“茶叶审评方法,即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因子“或者条索、色泽、整碎度、净度和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八因子”来判断,但具体的审评方式,还需个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操作。
图为百花吟-高级评茶员丨青衫
欢迎各界茶友在下方点赞、评论,了解更多茶叶知识,可添加百花吟评茶员青衫个人微信号:ynbaihua(长按复制)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百花吟普洱茶”
老茶客常说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
一直喜欢喝茶,喜欢铁观音,喜欢肉桂,喜欢金骏眉,还有一段时间喜欢碧潭飘雪一类的花茶,但对于普洱没太多好感,之前喝过熟普,味道完全没有吸引力。五年前,因为楼下开了家普洱茶馆,开始真正接触普洱。
为了招待朋友,在茶楼存了一饼熟普,只是作为应酬需要才来喝一点。直到有一天,广西的兄弟送我两饼茶,还有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大约四泡散茶。
马上约了懂茶的朋友开喝,就是这四泡散茶——明前古树班章,让我喜欢上普洱!
没想到普洱生茶如此好喝,香气霸道,回味悠长,既有绿茶的苦涩生津,又有花茶的满屋飘香,重要的是,从第一泡到第十泡,味道不减还有悄然变化,如果是绿茶花茶,三泡之后就等同白水了。
以前一直没喝过生普,总听说生普要放几年才好,这次算是重新认识普洱。一起喝茶的朋友也懂胃口,过了两天又一起约茶,带来了他存放两年的纯料班章生饼,这一次,让我彻底爱上普洱!
存放两年的普洱香气依然浓烈,口感更加醇厚,生津,回甘,感受后背发热,微微出汗,浑身舒泰,朋友说是茶气足的表现。
从此先找班章,找大白菜,找八八青,找九二方砖,找老生普号字茶,每一种知名的普洱都想尝一遍。后来花费太高了老婆有意见,又改追冰岛,追薄荷塘,追昔归,追那罕,不同的山头又有不同的味道,每找到一款好茶,就会杯不离手,心生欢喜。
题主问为什么说普洱是最后一站,我想,大概因为普洱茶的口味带来的丰富体验,以及藏茶带来的感觉的提升和等待生茶更佳转化的乐趣。观汤,闻香,生津,回甘,喉润,每一泡茶,从第一道到最后一道,感受都有不同。
每个人喜欢的口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普洱茶有生普和熟普、老茶和新茶,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喜好。也不是越贵越好,有些老茶很贵,我却不喜欢。
可能是因为班章的香而入道,朋友都说我起点太高,现在的珍藏茶是多款班章,口粮茶是十年的景迈生普和昔归生普新茶。景迈口感顺滑回甜明显,存放十年茶汤醇厚饱满。昔归的香气浓郁不输班章,虽没有那么霸道,喝起来也如沐春风。
如今,老婆也被我带着喜欢上了普洱,尤其喜欢香味的生普新茶,每晚泡上一壶,边聊天边喝茶,不亦乐乎。
如果你也喜欢茶,一起聊聊吧
什么普洱茶是最好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从以前的各种茶对比,我这些年一直只喝普洱,而且是生茶。熟茶也有不错的,但是大部分都是一般的茶或者不好的茶人工窝堆发酵而成。好的普洱茶都做成了生茶饼存起来自然发酵了。
二,那我就重点给你聊聊生茶,生茶在五年内,时间越短生气越重,再好的茶都这样,一定要存放自然发酵好才可以喝 ,所以喝普洱的人都有存茶的习惯,每年都会根据自己的消耗量为第五年喝的茶做准备。
三,在口粮普洱茶中,从性价比因素考虑,五年的台地茶就很不错了,100多块钱一饼,千万不要买到假货,很多南方厂家把茶通过人工发酵,当普洱的生普洱老茶在卖,通常也叫湿仓,这喝了伤害身体。
四,都知道200年以前的老树茶最好,放的时间越长越好,这种茶也就最贵。这种茶的精品比较什么又是最精呢?
1.茶树是需要驯化的,通过制茶人年复一年的采摘或者嫁接而出来的茶树,驯化好的树口感很美。
2.讲究茶山,云南有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比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专业茶叶普查工作队,对古六大茶山进行了认真的实地普查,亦有澜沧江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易武)、攸乐(基诺);江外六大茶山:南糯、贺开、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的说法。这些茶山位置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价格级别也不同,每山都有精品。
3.制作工艺,这就关系到制茶人了,揉捻技术越好的师傅出的茶越好。
4.存茶方式,再好的茶,随时要注意储藏的温度和湿度,稍微太润就要取出晒茶,无论再好的茶你存放多少年,只要发霉就不行了。云南虽然产茶,但是地方湿气重不易存放茶。相比北方地区存茶占优势,西安很多放了20年的茶保存都很好。
五,除以上介绍外,还有更好的茶,就是在存茶时候保管的人了,道德高的人,存放茶的时候更细心,充满爱心,甚至还有加持能量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禅茶一味”,这种茶应该算是最好的了。
关于普洱茶的年份?
我们做茶的人的习惯就是每年存一部分茶,当然如果能卖掉那是最好的,卖不掉存起来,也不怕他贬值,如果要想买茶升值,主要是看你能不能卖出去,如果市场不好,没人要,存的茶叶也不会变成钱。根据我做茶叶十来年的经验,只要茶叶的品质好,没有普洱茶会砸在手里的。
所以会选好茶很重要,茶叶的品质,比茶叶的年份重要的多,只有品质好的普洱茶,才会越存放越好。
今天分享几个判断茶叶年份的方法,这些方法要综合使用,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你曾经见过真的老茶。
我看过很多做茶叶的,因为天天和茶叶打交道,对各种茶叶的品性特点都已经烂熟于心了,1秒钟久可以判断的八九不离十。如果茶叶拿过来,要翻来覆去看半天,甚至要拿放大镜,那结果往往久悬了。
1、看包装2007年以前的茶叶通常是不写生产日期的,也不写保质期,那个时候也没有古树茶,纯料茶的概念,一般就是直接一个饼子,写上普洱茶,或者七子饼普洱茶。。
2013年以前的茶叶,所采用的茶叶执行标准是不同的,茶叶后面会写执行标准,那个时候的执行标准是不写生普,熟普的,因为不区分。
2、如果买的是知名茶厂的知名茶叶有一些网友喜欢收藏普洱茶,普洱茶收藏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通常能进入收藏市场,并且能够有收藏价值,甚至升值的普洱茶,都是这几个工厂的茶。关于这些茶的辨别网上有很多教程,包装用的棉纸,印刷用的油墨,书写的字体,等等,如果包装错误,就肯定是假茶。
相关的知识是在是太复杂了,还要结合历史特点自己好好学习
3、闻茶汤的香气如果你仔细闻茶汤就会发现每一道普洱茶的茶汤香气都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茶友通过闻茶汤的香气,就可以判断出茶叶的年份。通过茶汤的香气判断普洱茶的年份,一定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前提就是你明确的层级闻到过真的老茶的味道。
第一泡以后的香气(带汤闻),如果有返青味,也就是像青草一样的味道,年份肯定不长。
一定要闻第一泡的杯底香气,因为第二泡以后这个返青味就消失了。
第三泡的香气,可以同个茶汤的厚重,霸道,果香,以及闻完茶叶之后的体感,比如脸红,心跳,出汗。
一般的人可以感觉的出来,新茶和老茶的不同,如果你经常对比喝茶和联系,就有可能能区分出茶叶更具体的年份。
这需要的是经验的积累,不是通过文字能够传达的。
第六泡以后是否有涩味,老茶经过多年存放,茶叶的涩味,都已经消失,或者非常非常不明显了,如果6泡以后还能喝出茶汤里的涩味,茶叶的年份久不久。
4、品尝茶叶的味道年份久的茶,闻起来会有一种明显的陈味,有经验的茶友可以闻得出来,喝的时候也会有,就想家里的老木头家具发出来的那种味道。
口感轻柔滋润,这是口腔的一种触觉,从舌尖到喉咙,滋润口腔。新茶的口感则往往更刺激,更强烈。
醇,醇的意思就是味道干净,没有其他的异味,杂味,是品质很好的普洱茶的标志。
5、后记茶叶的年份其实对茶叶的价格影响不大,除了收藏品市场以为,当然收藏品市场主要求的是真。一般的茶友自己喝茶,主要是看茶叶的品质,而不是年份,品质不好的茶存放年份再久,也不会变好的。
而茶叶的工艺一定是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越差的,早些年,茶叶加工是很粗放的,都是混采,然后匀堆,拼配。
这十几年才慢慢出现了,古树茶,纯料茶,名山茶。而且炒茶机器的出现,可以更精准的控制茶叶加工的温度,时间,力度。让茶的品质更加稳定。
判断茶叶的年份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要靠足够的经验,即使如此,要判断一个茶叶的具体年份也是非常困难的,只能是不断的接近真相,永远无法到达。
关注我,分享更多的茶叶经验。
为什么很多人不喝普洱茶?
很长时间以来,就想说说关于普洱茶这个问题,但又担心说了真话会惹些无端口舌,忍了很久,眼看有些偏离越来越远,终究是忍不住了。
作为一个热爱云南的云南人,理所当然地热爱云南的普洱茶;但是作为真正热爱云南的人,事实上没有多少人喝普洱茶的。其中原因不泛云南茶业乱象所至。
定位乱。云南是茶叶源头,山水环境本就是产好茶的地方,而且云南大部分的好东西都源于产地好,其次才是技术。普洱茶的技术源于故事,得相信一定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说明普洱茶成茶的技术虽然很偶然却不太难;但最终成就的是一款皇帝老爷上得了口的茶。故事似乎让普洱茶攀上了高贵的血统。如今,人们想延期攀到的日见没落之高贵,便不遗余力地在故事上推陈出新,讲传说、讲山头、讲单株……让明朝就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茶又回到高高在上的从前。现在的人谈普洱茶,有几个在谈茶性,大部分都在谈炒得最虚幻的那几饼茶。明朝皇帝朱元璋把茶普及到老百姓家,才让茶业前所未有地兴旺,现在只讲茶与权贵的故事,那是倒行逆施。阿里争着卖菜,是因为菜是老百姓消费,市场巨大;本来就是老百姓的油盐柴米酱醋茶,却要硬生生无限制往上拔,拔苗助长的思行,让茶业受到伤害。
普洱茶从开始就是因为有普通百姓消费,才有其巨大的市场也才形成巨大地贸易,才繁盛到形成茶马道路的程度。试想当年的善洱茶氛围像现在一样,肯定换不回一船一船的世界白银。如今云南的茶业要兴盛,就不能动"茶祖""茶后""茶王"的一叶一芽。那些用了农民血汉、花了国家资金、费了茶人智慧的台地茶、新种茶、普通茶才有着云南的山水原味、人文原味。
另外,所有茶都自觉遵属传统六大茶类,偏偏普洱茶想着越位的事。在技术达不到创新标准时,应该从传统中先去研判自我层界归位。只有搞懂历史,才能预判未来。
市场乱。普洱茶的价格标准是什么?谁说了算。表面上看,谁都说了算,其实谁说了都不算,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市场说了算本来是好事,但现实中,它已经沦落成为了一个伪命题是个不争的事实;再说云南的茶叶市场在哪?应该说云南茶叶龙头企业到哪,那里就是云南茶叶的市场,但目前云南茶叶真正的龙头在吗?那些龙头恐怕是自身前途未料,根本来不及顾全真正的茶农和一直扶持发展的政府,平衡产业链,所以目前得势的云南古树茶换不来大量茶农应得收益和政府应得税収。从点上讲,普洱市一芽二叶鲜叶每公斤7元钱,除去采工,茶农种茶成本都没有,哪来利润。从面上讲,整个云南的茶叶面积,按理应该足够养得起茶区的劳动力;以正常的产量和价格计算,茶叶产业应该给云南的GDP做出巨大贡献,但事实上大部分茶区的劳动力还是靠外出打工挣钱,茶业给云南贡献的GDP还是捉襟见肘。这是明摆着事实,可谁也不愿意涚,无非就是怕得罪人,怕捅破一个大家都在编织的价格与价值之间逆势格局。
规划乱。"养古树,卖新茶"变成"榨古树,弃新茶"的趋势形成之日,云南茶产业基本就脱轨了。热区在拼着本钱、设置套路、看着几个各行业爆发户的钱袋权袋,让一棵棵古茶树上演着一个个唯利是图、唯钱尊享传奇的同时,也在冷落大片大片、一山一山的台地茶,相关茶农茶企茶人也只有“望古兴叹";冷区也只有翻箱倒柜、绞尽脑汁、学着热区上演古树传奇。在没有办法情况下,学着热区抬上祖宗的牌位,一厢情愿让人跪拜。这种狐假虎威的阵势必竟不是正道。打铁还是要靠本身硬,祖宗的荣耀不能用来干交换钱财实惠的事,而应该用来励志前行;对于普洱茶这块金字招牌,应该多研究学习当年兴盛时的生意怎么做、品牌怎么打,与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着眼长远,寻得技术突破,让云南的茶成为世界共享云南山水人文的载体。从古至今云南的优势就是山水地理,拼的也是山水地理。这也是现实云南三大定位要求中,云南是生态建设标兵的根基,所以要卖古茶树只能卖种,不能卖芽。
我想喝普洱茶,但贵的买不起,便宜的又怕假,所以还是喝点其它的罢了,什么都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