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茶道,你如何看待中国的茶道文化
茶叶茶道,你如何看待中国的茶道文化?
对比日本人的禅茶和韩国的君子茶礼,中国茶道由于茶文化的断层,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当今中国最可悲的文化缺失,各项数据表明中国茶文化离复苏还很远茶到传媒 2017-12-18 11:15:38
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是茶叶消费却低的可怜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14年的一项数据显示,世界人口总数77亿,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全球有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饮茶,也就是说每四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2个国家和地区喜欢喝茶。每五个人里面就有2个人喝茶。作为种植茶叶的和饮茶文化起源的中国,在2015年茶叶的总产量为198万吨,茶叶的产量为世界第一,占全球茶叶产量的39.4%。虽然产量大,但是茶叶的消费量却不是最多的,全球茶叶消费量最大的是英国。虽然中国人口多,但是消费的茶叶量却不如英国,中国人均喝茶仅为566g。
日本把中国的茶文化推向世界
由于中国历史上存在一段特殊的时期,造成中国茶文化出现了断层,反而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东亚日本和韩国却很好的继承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其中日本的禅茶和韩国的君子茶礼备受世界饮茶爱好者的推崇,而中国从唐宋时期开始的茶道文化却逐步的衰退,这也造成了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对饮茶文化的排斥。
现代的年轻人宁愿花39元买一杯星巴克咖啡也不愿意花39元买半斤的茶叶喝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小编来说,看着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花39元去买一杯星巴克的咖啡也不愿意花39元买半斤茶叶喝,小编心中觉得非常的痛心,看着中国茶叶在世界上逐步失去的话语权也感到非常的无奈,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企业是英国的立顿,而中国很多的茶叶生产商却在国内无止境的内斗,要么炒作概念,要么相互抹黑,要么低价倾销,小编曾想开发适合现代生活快节奏年轻人喜欢的茶包,找了很多人,大家都不看好中国年轻人的茶叶消费市场,甚至有中国茶文化领域的专家反问小编:“你觉得现在中国社会上存在真正意义的茶文化吗?”
网友对文玩和互联网科技板块的文章要比茶文化板块的文章更感兴趣
小编写了很多中国茶文化和茶叶知识的文章,但是从网友的点阅数据来看,大家对小编写的互联网科技板块和文玩板块的文章更感兴趣,而对茶文化类的文章都不感兴趣。这也说明了中国茶叶消费量很低是有原因的,虽然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但是从数据来看目前中国社会的茶文化传统还没有完全的复苏,甚至由于中国制茶企业的一些做法,社会上很多人都开始排斥饮茶文化。
让消费者觉得害怕的舆论
前一阵子的方舟子说普洱茶可以致癌的文章骇人听闻,不过小编觉得方舟子的言论其实对中国茶文化的推广还是有一定好处的,第一、让制茶企业关注茶叶的生产质量,第二,让消费者注重健康饮食,就像小编的科普帖一样,其实茶叶本身不会滋生黄曲霉菌,只有在保存不当被污染后才会滋生黄曲霉菌,第三,打击一下普洱茶系的炒作气氛,什么千年茶树,什么普洱茶不属于黑茶,原来价格低廉的茶叶被炒到天价,普洱茶已经被炒的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茶饮文化是属于大众的,过份的炒作只能让普通大众远离茶文化。
看到普洱茶被炒出天价,同样的湖南黑茶靠着宣传就开始市场传销
黑茶(dark tea),是我国传统茶叶中非常古老的一种茶叶,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属后发酵茶,最初出现在西汉,源于长沙黑茶起源:渠江皇家薄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笥茶”——渠江皇家薄片,已有2300年历史,是安化黑茶起源。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边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安徽古黟黑茶。黑茶的制备原料是价格非常低的粗叶老茶叶,经过普洱茶的带动,整体价格都飞上天了,甚至不良黑茶企业打着“喝出健康,喝出财富”的幌子,从事非法的黑茶传销活动。
贵就贵在1斤芽茶要60000-80000个芽头
当然很多消费者们都奇怪为什么有些茶叶的价格会非常的高,那是因为现在采茶人工的工资的提升,特别是清明前的茶叶头是茶叶当中价格最高的,很多人不理解茶叶为什么贵,但是你知道采一斤茶需要花多久的时间吗?一斤茶叶有多少芽头吗?一斤茶叶的芽头大约有60000—80000个,每一个芽头都是用手去慢慢的采摘,这就是茶叶为什么贵的原因。
活了103岁的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
适当的喝茶有助于提高人体寿命,很多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就是喝茶,中国医学院曾经做了一份百岁老人的调查,发现超过4成的百岁老人都很喜欢喝茶,并且每天都喝茶,喝茶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寿机构将那些长期喝茶的百岁老人称为“茶寿”。
人在草木间,茶叶有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组份
有实验数据显示茶叶的抗氧化性非常高,一杯茶相当于12瓶的白葡萄酒,喝茶对肌肤有好处,是因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实验证明:一杯3000ml的茶=2个苹果=1杯橙汁=1斤新鲜蔬菜=半碗米饭。这就是为什么喝茶的人病较少,而身体健康。广东省是消费茶叶最多的省份,人均消费茶叶可达1000克,华南农业大学的茶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黄亚辉介绍广东是中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因为广东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炎热,而喝茶可以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面对古代先辈的遗产,现在却被人遗忘,小编觉得非常的悲哀!
中国长达3000年的茶文化历史被不产茶的英国茶品牌打败,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但是中国的茶品牌却不如英国,英国国民茶品牌每年有230亿人民币的年产值,几乎相当于我国整个茶产业(7万家茶厂)全年产值的76%。
最后给黑茶兄一个申辩的机会
2017年是黑茶比价黑暗的一年,黑茶兄的脸被气的更黑了,方舟子的普洱茶致癌的骇人舆论还没消散,各地的黑茶传销活动经历2010国家工商局监管和打击后,最近又开始在全国各地的死灰复燃,为了中国茶文化的更好发展,黑茶兄在这里恳求这些茶商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从而断送掉今后的市场,中国传统茶饮文化源自民间,这种炒作只能让大众远离饮茶文化,对于刚刚复苏的茶文化来说,无疑是一剂致命的毒药!
茶到传媒,在互联网板块偏离的茶文化艺术自媒体,欢迎大家关注!
茶道诗经完整版?
《诗经》中先后有七篇写到“茶”,原文和译文,如下:
1、谁谓茶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
释义:苦人不觉茶菜苦,就好像荠菜回味甘。
2、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诗·围风·七月》)
释义:采来苦菜又砍柴,农夫生活难温饱。
3、周原瞧膝,堇茶如饴。(《大雅·绵》)
释义:周原肥沃又宽广,堇菜苦菜像饴糖。
4、出其圈阅,有女如茶;虽则如茶,匪我思且。(《郑风·出其东门》)
释义:信步走出城门外,游女熙熙如茅花。虽然游女如茅花,可惜不见意中人。
5、予手拮据,予所捋茶。(《国风·豳风·鸱鹗》
释义:我手操劳已麻木,我采白茅把巢补。
6、其铸斯赵,以薅茶蓼;茶蓼朽止,黍稷茂止。(《周颂·良耜》)
释义:手持锄头来翻土,茶蓼杂草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
7、民之贪乱,宁为茶毒。《大雅·桑柔》
释义:百姓如今思作乱,宁遭茶毒亦甘心。
品茶喝茶怎么入门?
如何品茶?应该先了解这些:
中国是礼仪之邦,茶道中也蕴含了许多的“待客之礼”。作为茶爱好者,品味佳茗的同时,应该从茶文化开始入门。
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只有懂得喝茶礼节,就能营造彼此愉悦的喝茶氛围。
以下的一些喝茶礼仪,对于准备入门品茶的人尤为重要,茶人都应该了解并以身作则,往往越是做得细节之处,越能彰显茶人的风采。
01
茶席布置
简单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
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
02
茶具清洁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
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品茗杯使用前可以拿开水烫一遍,做好消毒工作,并及时清理留下的茶渍。
03
避免接触
他人的杯子, 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奉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04
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05
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
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06
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
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07
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08
分茶
分茶时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09
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
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
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
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
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
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
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
13
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
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14
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
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茶叶都有什么香气?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根据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神农”时代,距今大概有4700多年的历史。
茶的味道一般都是由“香、涩、苦、甜、浓、淡、醇、爽、回”等多种味道和口感复合而成,不同茶叶或许会呈现“此味多、彼味少;或含涩带甘;或浓或淡”等不同口味;饮茶之道,重在一个“品”字,个中滋味,需要靠饮茶人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出自己的“茶味”或“茶道”。
茶的品种很多,按照加工方法的不同来区分,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红茶、花茶、黑茶、乌龙茶、白茶等门类;另外还有再加工茶、药茶、压制茶等。
绿茶是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不经过发酵,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炒制而成,以保持其绿色为特点;其他各类茶,则需要经过发酵、半发酵、拼和、窨制、窖藏、闷捂、挤压、再加工等措施。
若要具体说清楚各种茶叶的香味特点,可以说没有人能做到,举例来说,仅仅武夷山出产的“岩茶”,就有1000多种,当地人也无法区分明白这么多茶叶的品种、味道、特点。
同一种茶叶,根据采摘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还有泡制的水质、水温、茶叶加入的多少,存放时间的长短、不同人的口感等因素,饮用出来的“茶味”,往往会反映出许多的味道。
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茶叶和多数资料记载所阐述的这些茶叶的味道,作以简述:
1、安溪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分清香型和浓香型;清香型,分打青和正炒两种做法,成茶色泽乌、绿、润,香气幽雅,滋味醇厚,微带涩味,汤色金黄,属正味铁观音。 浓香型:半发酵加工方法,比清香型的铁观音口感较重,汤色金黄,口味醇厚甘爽;具有暖胃、减肥功效。
2、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称“四绝”,闻名于世;特点是:色泽嫩绿或翠绿,鲜艳光泽,香气清爽,滋味甘甜,在杯中泡开时,叶片嫩匀成朵,茶色清碧,令人赏心悦目。
3、太湖碧螺春:以香浓、形美、色艳、味醇,闻名于世,冲泡后白云翻滚,雪花飞舞,香气清高持久,水色浅,味淡而醇厚,回味持久。汤色清亮微黄,入鼻具有淡淡的花果香,入口味道鲜浓不苦,有甜蜜的果味,喉咙中留一丝丝甘甜,回味无穷。
4、武夷红茶:属于全发酵类茶,泡茶汤色金黄,味道醇厚鲜甜,香气浓厚,水甘柔滑,入喉无杂味。
5、六安瓜片:绿茶的一种,又名片茶,泡茶色泽翠绿,香气清爽,滋味鲜醇,余味甘美;泡茶用开水以凉至80摄氏度冲泡适宜,水温过高则损害茶叶风味,味成苦涩,汤色变黄。
6、信阳毛尖:属于绿茶类,干嚼茶叶,细细品味,舌尖味蕾上能感受到苦、涩、甜、清爽四种味道,可鉴别茶的真伪新陈;正品泡茶汤色嫩绿、黄绿、明亮,香气清爽,口味鲜浓醇香,余味带甜,
7、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茶叶,汤清质绿,水色明、香气浓、味醇厚,蕴含诱人的兰香,幽香扑鼻,余味缭绕持久。该茶耐泡,可进行三、四遍冲泡,仍醇香犹存,兰香尚在。
8、庐山云雾:属于绿茶类,泡茶水温以85摄氏度为适宜,茶水比例约为1比50,可以冲泡二、三次;茶色明亮,滋味醇厚带甜。
9、蒙顶甘露: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泡茶汤色碧黄,明澈光亮,馨香甘爽,香留齿颊,余味悠长。
10、顾渚紫笋茶:泡茶汤色橙黄鲜亮,香气清爽,味醇甘美;茶叶中富含维生素C和茶多酚,具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具一定的抑制功效。
11、茉莉花茶:属于花茶类茶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为茉莉花吸收茉莉花香加工而成的茶,也属于绿茶,制作方法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拼合、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茶色黄绿,鲜香味醇,余香持久。具有美容养颜、净白皮肤、抗衰老的作用。
12、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清茶)一类,为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佳的茶,具有岩骨的花香,冲泡后茶色橙黄,入口醇甘,回味不断,常引此茶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13、白牡丹:白茶的一种,主产福建南平,因绿叶夹白毫心,形如花朵,酷似白牡丹而得名;汤色黄亮或橙黄清澈,味醇微甜,鲜香持久。
14、绞股蓝茶:属于中国南部一种古老的药用保健茶,为绞股蓝嫩叶和嫩芽加工而成,汤色碧绿,清香微苦,入喉留甜,具有降血压、血脂、血糖、延缓衰老的功效。
15、武夷水仙:属于武夷山岩茶,泡茶水色青绿,滋味醇厚,微带木质味。
16、云南普洱茶:属于黑茶类,主产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新茶外观多黄绿色,带有白毫,味道浓烈;泡茶汤色橙黄,香气独特持久,入口略带苦涩,不久即感到回味带甘,芳香满口、滋味醇厚。
17、、黄山毛峰:因茶叶采摘自黄山高峰,新茶叶身披白毫,牙尖锋芒而得名“黄山毛峰”;泡茶汤色微黄清碧,滋味醇厚,如兰香入口,味鲜浓不苦,回味甘爽。泡茶讲究浓淡,一般茶水比例为1比80为宜,一玻璃杯可放2克即可,开水温度最好在80到90摄氏度;黄山毛峰茶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养颜美容效果。
饮茶有许多好处,好多人或许也清楚,明代高濂的养生经典《遵生八笺》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品茶”还能提高一个人的品味,领悟不同的茶艺、茶道,丰富人们的知识面,带给人们不同的精神享受;但是,由于“茶叶”当中所含有的特殊成分,会影响人体的机能代谢,改变一个人的起居生活习惯,所以,不同的人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习惯,选择合适的茶品,适时、适量饮用,不应当盲目跟从,无节制的喝茶,不仅增加生活支出,过量饮用还会给自身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茶叶当中大多含有“茶多酚”,有一定的“去油减肥”效果,胖人饮用尚有益处,瘦人饮茶则显不合适。
有哪些关于品茶的人文典故呢?
中华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学茶品茶除了学习茶的泡饮之法,了解茶文化中的人文典故也是有必要的。在这里,笔者为茶友撷取几则关于茶的典故:
一、“苦口师”的由来。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自幼聪慧,气质脱俗。一日,皮光业表兄弟宴请朝廷达官贵人品赏新柑。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奉上一大碗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自此,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二、贡茶得官。北宋徽宗时期,宫廷斗茶活动盛行,贡茶征收名目新奇繁多。《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漕臣郑可简因制团茶“龙园胜雪”而得宠,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后来,郑可简命侄子千里到各地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发现名茶“朱草”。郑可简却将“朱草”拿给自己的儿子待问去进贡。待问又因“朱草”得官。郑可简等儿子荣归故里,大办宴席。席间,郑可简得意地说:“一门侥幸”。此时他的侄子千里立刻对上一句“千里埋怨”。三、卢仝“七碗吃不得”。唐朝诗人卢仝饮茶有个怪异的习惯,即每次喝到第七碗就会茶醉。他在《饮茶歌》写到:“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四、鲁迅论茶。鲁迅爱茶。他居住广州时曾说:“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他当年还曾是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地的茶客。他对品茶有一段妙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