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道,唐宋时期的茶道与如今日本的茶道有哪些异同
日本的茶道,唐宋时期的茶道与如今日本的茶道有哪些异同?
中国唐宋时期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异同:
首先,我们先讲述下茶道本质的形式:随着茶叶以及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茶道也渐渐地发展而来。茶道的过程非常地繁琐,不仅要将茶叶碾得非常地精细,而且还要将茶具也擦得干干净净的。除了这些事前的准备之后,主持茶事的人的动作也要尽量低规范,既要有舞蹈一般的节奏感以及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那么接下来就要开始讲述下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众所周知,日本茶道本就源自于中国。但是和中国的茶道不一样的是,日本的茶道是在日常的茶饭事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日本的茶道将日常的生活行为和宗教、哲学、伦理、美学等等完全地联合在一起,成为了一门可谓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文化艺术活动。日本的茶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还能够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从而培养起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等等。
那么,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呢?
区别一:茶艺之差别
日本茶道主要是末茶道,而中国茶道则是瀹茶。在唐宋的时代里,很多来中国求学的日本僧人先后都将中国的种茶、制茶、烹茶这一类的方法带回到日本。因为唐宋时期,中国非常流行末茶,因此,日本的茶道至今都饮用末茶。
区别二:品饮环境的差别
日本茶道有自己专门用的茶室,而茶室之前有一个茅屋形式的山门,入门之后有一个小庭院,客人可以步行走过花径走到茶室。一般来说,茶室的门会偏矮,如果是成人进入屋里的话则需要低头弯腰,以表示恭敬。而在茶室之中,一般地上有炉子,炉子上为铁壶,一支夹炭的火钳,一幅简单的字画,一瓶造型奇逸的插花,此外再无摆设。茶室中不能高声说话,更不能谈笑喧哗。
总之,它所要求的,是“清、寂”的气氛。
日本茶道总是如此地严肃和拘谨,而对比来看,中国茶道则显得随遇而安一些,可以应时应景而设,可动可静……
区别三:品饮观念的差别
日本茶道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因为是佛教人士将其传入日本的,因此和日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直到现在日本的京都大德寺依然还保存着中国高僧佛果勒禅师书写的“茶禅一味”的条幅。
在日本茶道中,体验茶道的人在进入茶室之后,推门、跪坐、寒暄都是必须要的礼节。而主人在冲茶的时候也有一定的规范。
可以说,日本茶道所讲究的就是内在的精神修养,所追求的就是极度专注、宁静、肃穆的气氛和情绪。
中国茶道则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化茶道艺术。喝茶是一种生理卫生的需求,它不单是解渴的唯一目的,也是艺术化的品饮。茶道之中所讲究的烹茶的技艺、程序等等,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发挥出茶的物质功能以及品茶的过程中的精神功能,从而令人得到感性以及理性的愉悦和享受。
那么,以上就是浅谈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异同,希望各位读友也可以简述补充优化。
日本的茶道鼻祖千利休被丰臣秀吉杀前?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最开始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从他的底层出身可以看出,此人对百姓疾苦很了解。而花道和茶道都是上层统治阶级的特权,带来的社会价值有限。
在日本有多少中国的文物?
谢邀。很多人只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掳掠了大量中国文物,却不知道还有大量文物是被中国商人低价抛售给外国买家的,更不会有人知道,日本也拥有大量中国文物。一般说来,日本所拥有的中国文物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是随着古代中日交往而获得的,第二是在清末低价收购的,第三则是在抗战时期搜刮的。具体的就让子渊为大家一一介绍。
众所周知,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中日两国自古就有着文化交流,从东汉皇帝赏赐汉委奴国王蛇钮金印开始,中国文物就不断流传至日本,算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中国文物艺术品中,日本人最喜欢的就是瓷器、佛像、书法这三样。随着唐宋时期遣唐使归国与中国僧人访日,无数珍贵瓷器和精美佛像东渡,而王羲之、怀素等书法大家的墨迹摹本等也被一并,日本贵族迅速为中国文化所折服。
▲日本遣唐使
至于茶道等文人审美趣味的传入,则在日本文化界掀起了一股茶艺风潮,龙泉窑、吉州天目盏、建窑油滴天目等简约秀美的瓷器,也成为当时京都平安王朝皇室贵族与茶道、花道人士争相追求的珍品,正是因为有如此历史渊源,20世纪初的日本上层主流对中国茶具瓷器的兴趣远远大于其他珍宝,而且日本人对色彩极简的宋瓷颇为痴迷,而不像欧美藏家那样,偏爱色彩绚丽的明清官窑瓷器。
“鸦片战争”之后,中华国门大开,大量文物珍品流向世界,其中瓷器主要流向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比如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日本“千岁丸”号来沪行商,据随行人员纳富介次郎的日记记载,回国时他在沪上古玩市场花低价就廉价购买了一批元明清书画作品,这些文物都是逃避战乱的中国东南各省难民所出售。
▲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潇湘卧游图》
从此之后,中国大量珍贵文物通过“正常”的古玩贸易流入日本,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左右,在华从事古董生意的日本商人就有50多人,主要分布与天津、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凭借这些城市的便利交通,他们可以随时将“购买”而来的中国文物,卖往日本、美国等地。当然,也有着一些中国古董商人在发现商机后,主动将藏品送至日本出售,比如留学日本的著名藏书家董康,他曾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将自己在北京旧书店购得的“永乐大典”中的17册,卖于京都帝国大学图书馆。
▲曜变天目茶碗
相比起那些花低价收购文物的古玩商来说,还有一些日本人的行为更加恶劣——他们通常是喜爱游玩的古玩商与探险家,通常直接到中国内地城镇搜购文物,如臭名昭著的大谷光瑞,就曾先后三次深入中国西北内陆从事文物盗掘活动。在西域高昌故址,他盗得墓志、题记12方,江藤涛雄则从西安古玩巨商阎甘园手中,购买到了大量珍贵的佛教造像、瓦当等古物,时人张扶万在其笔记中曾载,阎甘园家中所藏石铜佛像乃是六朝铜像,东洋人极其看重,最后以万元高价购买之。
▲侵华日军剧照
除去民间人士之外,日军也肩负着搜刮文物的“重任”。比如在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曾入侵辽宁海城,掳走三觉寺明清石狮一对,原存旅顺黄金山的唐开元二年《唐鸿胪卿崔忻题名刻石》也被日寇掠往日本——这块刻石记载了唐王朝册封渤海国的全部过程,是中原王朝对辽东地区进行统治的重要实物见证,但日寇却将其献给大正天皇,至今仍藏于日本皇室内库。“七七事变”后,日军更加肆无忌惮,干脆专门在师团一级设置“文物搜集员”,以搜索占领区的中国文物。在这些文物强盗的“辛勤工作”下,一批具有非凡价值的中国古文物被迫东渡日本,虽然,抗战后虽然有一部分被中国政府追回,但仍有许多流落至日本民间,从此杳无音讯。
▲日本泉屋博古馆外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日本收藏家有很多都曾是明治维新时代的实业家,充满了高度的国家认同感,因此在晚年纷纷选择将收藏的中国文物悉数捐赠给国立博物馆或是私立博物馆珍藏,为此还先后建立起十余家专门的中国文物博物馆,其中陈列上千件都可列为一级国宝。不过就现状而言,这些珍宝再也无法回归故土,每念及此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参考资料:
《文物损失索还书》《中国书画在日本:关西百年鉴藏纪录》
日本茶道节的来历?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讲究场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多起名为"某某庵"的雅号,有广间和小间之分。茶居室一般以"四叠半"(约为9平方米)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的称为广间;小于"四叠半"的称为小间。茶居室的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由专门的茶师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则依次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茶师将茶献给宾客时,宾客要恭敬地双手接茶,致谢,而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动作轻盈优雅。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和礼仪,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和赞美。最后,客人离开时需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品茶还分为"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礼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保持冬暖夏凉,室内要插花保持自然清新的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等。
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会时均抱有"一期一会"的心态。这一词语出自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会集》。书中这样写到:"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这种"一期一会"的观念,实质上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体现。佛教的无常观督促人们重视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茶事举行时,主客均极为珍视,彼此怀着"一生一次"的信念,体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间转瞬即逝,并由此产生共鸣。于是与会者感到彼此紧紧相连,产生一种互相依存的感觉和生命的充实感。这是茶会之外的其他场合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
为什么日本和韩国这么热衷于围棋?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尧、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
历史记载《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中记有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这一枚金印作为中日两国最早交往的证明,到唐宋年间中国经济,科技发达,很多国外与中国建立交邦有的成为中国的附属国,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学习中国文化传统,茶道,文字,礼仪等,围棋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韩国从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大韩帝国王室封为日本贵族,逼迫李熙退位,拥立李拓。韩国被日本统治了了35年。自然而然韩国学到的许多文化都是日本从中国学习过来在传到韩国的。
至于日本韩国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围棋,是因为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中 围棋在历史占据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各国纷纷研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