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三道茶,你们喝过哪些茶让你念念不忘
白族三道茶,你们喝过哪些茶让你念念不忘?
感谢被邀请.!
从我入行以来,基本是以“名山古树纯料”为主的时代了。
单纯从名山茶的角度讲,我喝过的名山茶囊括了时下主流的超一线名山。
从易武的天门山高杆、薄荷塘、麻黑、刮风寨、弯弓等;倚邦的倚邦,曼松,攸乐山、布朗山的班盆、老班章、新班章、坝卡竜、坝卡囡、老曼峨、曼西竜、南糯山等;普洱茶区的困鹿山、景迈山、以及临沧茶区几乎所有名山,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冰岛、昔归等等!
做茶的大概方向,主要由西双版纳转向临沧,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临沧茶区确实是后起之秀,在我们刚进入的时候,其实是有利润空间的。
那喝茶这件事儿,其实在不同的时期都不同的水准,刚入行的时候,谈不上喝茶和感悟,就是别人喝,自己也喝。
做了个两三年,发现了普洱茶山头茶的美妙,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品饮体系,而以文案起家的我,在当时正处于创意能力最旺盛的时候,也就是2016年前后,喝过几次让人念念不忘的好茶!
第一次:小户赛单株。
先上图片,看看这颗人工栽培型的大单株。
我们当时是单株单采单制,最后大约做了2.5公斤干茶(含黄片)。
好的,直接说茶汤在嘴里的感受:
谈不上感官感受,没有甜、苦、涩等等直观的感受,仅仅能感受到汤感,过喉时几乎是成团的,如同果冻划过喉咙,茶汤划过喉咙的轨迹清晰可辨,然后是非常明显的体感:整个胸腔都是温热的,喉咙清凉,像有山泉水冒出来,整个舌底生津,整个口腔都弥漫着花香味,回甘持久的不得了,那天喝完这泡茶,整个下午都有这款茶的味道。
真正担得起:柔中带刚,回味悠长。八个字!这个茶喝过三五次,每一次的感受都相差不大,与冰岛老寨的“丰腴柔媚”比起来,这一款茶只剩“风骨”!非常非常屌!
入口一点浩然气,须臾两腋快哉风!
怎么焖都不涩,怎么泡都爽朗,怎么闻都怡人,怎么品都不腻;
真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小户赛单株——2016年4月16日
第二次:易武高杆——今年喝的
自从16年以后,就很少喝易武那边的产品了,但品饮之道,一点通,点点通。今年在媳妇的同学处喝到的易武高杆,担得起惊艳二字!
茶都是同一个原料,只是做了357克,和200克的品类。
说实话,这个茶并不是我喝过最顶级的茶叶,却是我喝过近年来性价比最高的茶叶,价格也还好,3000元/公斤!
在易武的无数微小名产区里,这个茶的价格已经算还可以了吧!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野韵十足,喉韵清凉,水路细腻。
这么说似乎有点模糊,但其高级感表现在几个方面:
1.几乎没有涩感,无论是正常冲泡还是焖泡都没有涩感;
2.花香与茶汤的融合度非常高:也就是汤香很好,鼻息后段能捕捉到很明显的香气,茶汤入口后,整个口腔里都有这种香气;
3.汤感是没有临沧茶直接,冲击力强的,但水路和喉韵很直接,水路的感觉有点类似上面的小户赛单株!
总的来说,因为常年在茶山的缘故,还是能喝到很多次好茶的,现在作为茶商,其实考虑更多的还是这茶性价比如何,能不能赚钱,对于极致滋味的超一线名山茶,也不是很心动了!
大理白族三道茶是哪三道?
苦茶、甜茶、回味茶
大理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指苦茶、甜茶、回味茶三道, 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头道茶为苦茶,选取较粗较苦的茶叶装进小砂罐用文火烘烤,再冲滚烫的开水,此茶虽香却也很苦,叫做清苦之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
穿什么服饰比较合适?
拍摄茶艺表演时,穿什么服饰比较合适?
一套好的服装合适的搭配能让一个人更好的展示精神面貌彰显气质。若说什么服装更能形象化的显示人的品味与魅力,茶艺师服装无疑是首位选择。
一个优秀的茶艺师是茶文化与饮客交流的桥梁,那么茶艺师服装无疑是这文化桥梁的载体。在茶艺的鉴赏过程中,也是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的,独特风格往往更能营造出一种非凡的品味。茶文化的圣洁典雅赋予了茶艺师的高雅的气质,好的茶艺师不仅有丰富的茶道文化知识,更是懂得去如何地穿戴更加的增添自己高贵典雅的气质,懂得在无形之中使自己更加符合贴切于茶文化的精髓。
在众多服装中,典雅、高贵的茶文化大多选择了更具大气古朴气息的唐装作为现代茶艺师服装的代表,女性以旗袍居多,男性则以现代化的服务型的燕尾服为主,旗袍彰显高贵魅力,黑色西装白色衬衫则体现热情为人服务大众的基调,更加形象化的展现了茶道文化的谦逊、典雅的品质。
随着现代化的气息的逐步来临,茶道文化的发展也跟着时代的节拍踏上了快节奏的发展之路,这样的节奏除了需要高级茶艺师的贡献之外,古典的茶艺师服装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在传播茶文化的道路上不仅需要茶艺师的释放茶之魅力,更需要服装的衬托才能越行越远。
可以从哪些角度拍摄?拍摄茶艺表演,首先要有一个整体茶席的布局图
它可以是正面
也可以是侧面
茶永远是主角,多给近距离哈
人当然也很重要,把宝宝拍美些呀!
泡茶细节要抓好,注意手的每个动作
别忘了茶具也要个特照
客人品茶的动作也抓一张
洱海建筑特色?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1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原为崇圣寺建筑的一部分,寺庙早已毁,仅存三塔。三座砖塔鼎足矗立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气势雄伟。大塔方形,中空,始建于唐代,名千寻塔,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高69.13米,共16层,为密檐式建筑。南北两小塔各距大塔70米,建于宋代,为密檐式的八角形的空心砖塔,均高42.19米,各10层。1978-1980年经大规模维修,在清理大塔基与塔顶时,发现南诏大理国的重要文物680余件。蝴蝶泉,位于大理古城北24公里的苍山云弄峰下,泉水从沙石中夺罅而出,聚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水塘内,泉水碧绿清澈,有大理石栏杆围护,四周绿树环抱,有一棵古老的双馨树横卧泉面而过,倒映水中,摇曳多姿,景观变化无穷。每年农历四月,泉周围蝴蝶群集,翩跹飞舞,有的首尾相衔挂于树上,形成蝶泉奇观。这里还建有蝴蝶博物馆、观海亭、咏蝶碑、徐霞客石雕像等。
南诏德化碑,立于大理市太和城遗址内一唐代建筑风格的石亭内,碑高4.02米,厚0.60米,两面刻字,正文3800多字,碑阴1300多字,共计5100多字。叙述南诏初期历史及其与唐王朝的关系,并详及天宝战争的起因和经过,文章婉转动人,词藻华丽,书法遒劲秀拔,有李北海(李邕)笔意。
杜文秀帅府,在大理市中和镇南门内正街,咸丰六年(1856年)8月杜文秀起义军攻占古城大理,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帅",建立大理政权,改原来的大理提督府衙为帅府,在周围新筑土城,称为紫禁城,现尚存帅府大门、紫禁城部分城墙、帅府内堂大门、白虎堂及两侧厢房等建筑。起义失败后,云贵总督岑毓英对帅府进行过改建。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在大理市下关镇洱滨路,建于1984年,占地60亩。馆内建筑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格局设计,陈列文物中突出反映了南诏、大理国的历史,以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该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经常举行白族"三道茶"晚会,深受国内外来宾的欢迎。
天镜阁,在大理市海东乡玉案山上,明代,在这里建阁,而名"天镜阁",成了洱海四大名阁之一。后毁,现建筑在天镜阁旧址上重建。阁附近,原有名刹罗荃寺与罗荃塔,可惜如今塔已毁,现重建的罗荃寺规模较小。
茈碧湖,又名宁湖,位于洱源县东北4公里的罢谷山下,因湖中生长一种珍贵的水生植物――茈碧花而得名,为地震陷落型的湖泊。湖呈陕长型,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1公里-2公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2055.7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达32米,主要水源为凤羽河与梅茨河。这一带温泉众多:"三步温泉四步汤,气蒸雾迷似仙乡"。温泉为硫磺泉类型,泉水可饮用、沐浴,有较好的健康功能。湖底温泉气泡形成水花树的自然奇观,水产物丰富,人们赞说:"谁道洱河千胜境,源头此处更澄清"。
大理古城,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屋舍俨然。如今保留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东部的旧址上修建,提督偏图,将南城门移至双鹤桥前,周长扩大为12里。城为棋盘式的建筑,部分城墙保存完整,外墙为砖砌,上列雉堞,下环城沟,南、北城楼上修建巍峨的城楼。城内从南至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弹石与引马石镶砌的路面,青瓦坡顶的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市容古朴。在古城内还有不少的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显得古意盎然
白族的三道茶用的是什么茶叶?
就是云南的普通绿茶,
可以是烘青绿茶,也可是晒青绿茶
因为地处云南,应该都是大叶种茶树
与江南一带的小叶种绿茶,树种会不同
云南茶树茶多酚含量高,相对苦涩味重一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