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亚特人,塔拉是什么意思
布里亚特人,塔拉是什么意思?
蒙语的塔拉是草原的意思。
出处: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主要用者在中国蒙古族聚居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蒙古国现在使用的蒙古语因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影响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语、布里亚特语被视为蒙古语的方言 ,中国蒙古语的使用因环境影响和对语言结构要求严谨,造成现在大部分年青蒙古族渐渐不再使用母语交流,传承受到严重影响。
地理分布:
现时蒙古国有以蒙古语为母语的人口近三百万人。另外,在俄罗斯联邦北亚地区(布里亚特共和国、图瓦共和国、阿尔泰边疆区、阿尔泰共和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各省(内蒙古、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省)等都有相当数量的人以蒙古语为母语。
官方地位:
蒙古国以蒙古语为唯一官方语言。在中国境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境内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作为国家官方语言外的第二个官方语言。
为什么阿富汗的哈扎拉人长得像中国人?
有网友问:为什么阿富汗的哈扎拉人长得像中国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说因为哈扎拉人蒙古后裔 ,所以长得像中国人。还会告诉大家,哈扎拉人是蒙古西征的时候,遗留下来的蒙古士兵的后代,其实这个说法,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首先哈扎拉人谈不上是蒙古后代。哈扎拉”即波斯语的“千”,据说来源于当年驻留此地的蒙古军队“千户”单位;1个蒙古千户就能变成现在的600-800万哈扎拉人?整个外蒙,整个内蒙在元朝的时候,数十万蒙古到现在才几个人?也不过是700-800万人。
而且哈扎拉人早就居住在阿富汗,哈扎拉人自己的网站很明确的声明自己是大月氏的后代。在贵霜帝国时代,哈扎拉人就已经居住在巴米扬一带,他们的聚居地叫做哈扎拉贾特。
在哈扎拉文化当中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巴米扬大佛和一个叫哭嚎之城的地方。那是蒙古军队西征留下的痕迹。蒙古人杀光了当地城镇的所有人,从此这座所有居民都集体死去的城市就被称为哭嚎之城。
就因为有1个蒙古千户在屠杀之后在这里,哈扎拉人就变成蒙古后裔了?不要拿我们有些专家的思维来套外国的历史。努尔哈赤说过,当年40万蒙古,只有6万逃到草原,其余34万俱陷于中原。
那么,按照有些专家的理论,那现在中国北方人也是蒙古后裔了?毕竟按照他们说哈扎拉人的理论,这也是完全可行的,毕竟陷于中原的蒙古有34万,而在阿富汗蒙古1个千户就变成了800万人,按1户5人,也是从5000人变成800万人,扩大了1600倍。当年陷于中原的蒙古人可比1个千户人口多多了。
至于哈扎拉人喜欢摔跤,戴头巾,吃乳制品所以与蒙古习俗近似,我们就想问问,在整个中亚和北亚,有没有这些习俗的民族吗?所有中亚和北亚民族都是吃牛羊肉,吃乳酪,喜欢摔跤。
哈扎拉人的语言本身近似于波斯语,只是混杂有蒙古语言和突厥语言的词汇。哈扎拉人长得像中国人,也并不稀奇,毕竟哈扎人主要成分是黄种人,与同属黄种人的汉人长相有相似的地方,也非常正常。
那些西伯利亚雅库特,贝加尔湖布里亚特蒙古全部都是黄种人,从外貌上与中国人都有近似的地方。
俄罗斯有多少成吉思汗后代?
俄罗斯:鞑靼人约600万(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后裔);布里亚特人约45万(大元的后裔);图瓦人约25万(大元的后裔);卡尔梅克人约20万(生活在中国新疆的土尔扈特蒙古人迁到东欧伏尔加河下游驻牧时形成的后裔);阿尔泰人约7万(准噶尔汗国的后裔)。东亚人种起源来自哪里?
如果从父系角度探索东亚人群演变
人群中的母系的多样性通常比父系的多样性要高,并且,母系通常不像父系Y染色体那样在不同人群中形成独特的分支。因此,本文的描述以父系为主。关于母系和常染色体的部分,留待以后再做专门的讨论。
当前,研究者已经对东亚所有人群的遗传结构都进行了研究。在古DNA方面,虽然也已经有了很多测试结果,但对于充分了解整个东亚地区人群这个目标而言,目前的古DNA数据仍是严重欠缺的。
我国在东亚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对于自身以及东亚人群的起源历史,许多人都很感兴趣。因此,即便是在古DNA数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根据现代族群的数据,加上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推测古代人群的演变和迁徙过程。本文将推测东亚主要父系类型在新石器时代(时间跨度大致为10000年前-2000年前)的主要迁徙、演变过程,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推测还有待古DNA证据来进一步验证。
在东亚地区的人群中还存在很多其他的父系类型,各自有复杂的起源历史,留待以后再做详细的讨论。
02
以D1a1-M15为主要父系的人群
在距今10000年至距今5000年前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以D1a1-M15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可能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东北部边沿地带。在距今大约5000年前之后,他们可能与来自关中地区的人群一起形成了藏缅语人群的始祖人群。之后,这个始祖人群向西南方向发生大规模的扩散,成为现代藏缅语人群。
属于父系D1a1-M15的古人在东亚的其他地区也广泛存在,但比例可能很低。这些古人的后裔,都相应参与了不同地区的现代族群的形成。
D以1a1-M15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在新石器时代的可能扩 散过程
03
以D1a2-P99为主要父系的人群
在距今10000年至距今3000前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以D1a2-P99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可能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东北部边沿地带。在距今大约3000年前之后,他们可能参与了部分藏缅语人群始祖人群的形成。之后,这个始祖人群扩散到整个青藏高原,成为青藏高原人群。
在藏缅语人群中,父系D1a2-P99主要出现在羌藏系人群中,在青藏高原之外的其他藏缅语人群比例很低或者为零。因此,可以推测D1a2-P99是在较晚的时候才开始扩散的。由于历史时期的广泛人群融合,父系D1a2-P99在东亚的其他人群中也有少量的比例。
以D1a2-P99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在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可能的扩散过程。
04
以C2a1-F2613为主要父系的人群
在距今10000年至距今5000前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以C2a1-F2613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可能生活在整个华北地区的辽阔地理区域。在距今大约5000年前,他们可能参与了当时的华北地区主要人群的形成过程,并成为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包括南部的农业人群和北部的畜牧或半农半牧人群)的主要父系类型之一。之后,作为华北人群的一部分,这个父系在后世扩散到了相当辽阔的地理区域。
在今天,C2a1-F2613的下游支系是中国中部地区人群的主要父系类型之一。此外,C2a1-F2613的下游支系同时也是位于朝鲜半岛的朝鲜族、南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蒙古高原-阿尔泰-伏尔加河地区的蒙语语人群、中亚部分人群、印度东北部分人群、华南和东南亚人群的主要父系类型之一。可见,C2a1-F2613在东欧亚地区扩散得最成功的几个父系之一。对于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的形成过程而言,以C2a1-F2613为主要父系的古代人群可能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相关的科学研究还在进行中。
以C2b-M48、C2b-M504和C2b-F1756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在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可能的扩散过程
05
C2b-M48、C2b-M504和C2b-F1756
父系C2b-M48即以前所称的 C3c-M48, 在通古斯语人群中较为高频;父系C2b-M504即以前所称的C3-星簇(C3-Star Cluster),在蒙古语人群和哈萨克人中高频;父系C2b-F1756即以前所称的C3-DYS448del,在阿尔泰语人群中广泛存在。
在距今10000年至距今4000年前之间的新石器时代,以这三个单倍群主要父系的人群可能生活蒙古高原东部和黑龙江流域的辽阔地理区域。在大约距今4000年前,以这三个单倍群卫主要父系的人群开始在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大规模扩散,形成后世阿尔泰语人群的一部分。
以C2b-M48、C2b-M504和C2b-F1756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在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可能的扩散过程
06
以N1a-F1206为主要父系的人群
父系N1a-F1206下游主要分为三大支。N1a2a-M128 主要出现在汉族人群和中国北方人群之中;N1a1-M46/Tat遍布整个西伯利亚,但在汉族和华北人群也有很多早期的分支;N1a2b-P43主要出现在乌拉尔语系的萨摩耶德语语人群和汉特-曼西人群中,在西伯利亚的其他地区(包括阿尔泰山地区)的人群中也有一定的比例。
以N1a-F1206为主要父系的人群的扩散过程与东亚的其他父系是有较大差别的。在距今15000年至距今8000年前之间的新石器时代,以这三个单倍群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可能生活蒙古高原东南部、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在距今大约1.2万年前,以父系N1a1-M46/Tat的下游支系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开始向北扩散,最终遍布整个西伯利亚,从楚科奇半岛到北欧。在大约9000年前,以父系N1a2b-P43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开始向西北扩散,迁徙到西伯利亚西部地区,演变为萨摩耶德语人群和汉特-曼西人。
在距今1万年到4000年前之间,以N1a2a-M128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在整个华北地区扩散,参与了新石器时代华北人群的形成,最终成为汉族人群和中国北方人群中的重要父系类型之一。
以N1a-F1206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在新石器时代前后的可能的扩散过程
07
以N1b-F2390为主要父系的人群
在距今10000年至距今6000年前之间的新石器时代,以N1b-F2390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可能生活中国偏西北部的地区。在大约距今5000年前之后,以N1b-F2390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参与了汉语和藏缅语人群的始祖人群的形成过程。在之后的历史时期,父系N1b-F2390作为汉藏语人群的奠基者父系之一,扩散到了整个东亚地区。以N1b-F2390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在新石器时代前后的可能的扩散过程(虚线表示路线相对不明确)
O单倍群命名方式参考最新的ISOGG2018版本
08
以O1a-M119为主要父系的人群
父系O1a-M119从1.7万年前就开始经历持续的分化,不断产生新的支系。根据这个父系后世的分布,推测父系O1a-M119在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期间应该是生活在纬度相对靠南的地区,可供采集的食物相对较多,生存压力相对较小,所以不像分布在华北和亚洲北部的父系那样,普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瓶颈。
父系O1a-M119的下游支系向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扩散可能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今天的华南和东南亚地区,至少有6个不同的O1a-M119的下游支系,分布趋势各不相同。父系O1a-M119广泛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人群之中,可能是侗台语人群和南岛语人群的主要父系类型和奠基者父系类型之一。这个父系在各地汉族人群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可能是在很古老的史前时期就已经融入中原地区的居民之中。O1a-M119扩散的具体历史细节,还有待研究。
以O1a-M119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在新石器时代前后的可能的扩散过程
09
以O1b1a1a-M95为主要父系人群
根据已有的数据推测,以O1b1a1a-M95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在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期间应该是生活在华南地区。O1b1a1a-M95谱系结果呈现与O1a-M119类似的状态,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经历了持续的扩张,而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瓶颈。
据推测,以父系O1a-M119和O1b1a1a-M95为主要父系的人群可能是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早期驯化了水稻并发明了稻作农耕技术人群。随着稻作农业在中国华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扩散,单倍群O1b1a1a-M95的下游支系也随之扩散到了这些地区,并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居民之一,如苗瑶语人群、侗台语人群、南亚语人群和南岛语人群等。这个父系在各地汉族人群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可能是在史前或不同的历史时期融入中原地区的居民之中的。
俄罗斯有塔吉克族吗?
有的。
除主体民族俄罗斯人外,全国还有193个少数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人、乌克兰人、楚瓦什人、巴什基尔人、车臣人、亚美尼亚人、哈萨克人、摩尔多瓦人、白俄罗斯人、阿瓦尔人、乌德穆尔特人、阿塞拜疆人、马里人、日耳曼人、卡巴尔达人、奥塞梯人、达尔金人、犹太人、布里亚特人、雅库特人、库梅克人、印古什人、列兹金人、科米人、塔吉克人,图瓦人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