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基本礼仪,中国传统礼仪和茶文化的发展
茶道基本礼仪,中国传统礼仪和茶文化的发展?
敬茶是我国人民待客的传统礼节,和西方社会用咖啡招待客人类似。有朋自远方来,先要上茶以表示礼貌,而这样的待客方式又因地而异,有的以“元宝茶”敬之,有的送“七家茶”之礼。敬客斟茶通常以斟半杯为礼貌,不可上满;有的地方则流行三道茶仪式。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茶文化大致也可以分四个层次: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这是物态文化层次。而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这就涉及到了茶文化制度的一面。
总而言之,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在礼仪文化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礼仪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茶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礼仪,茶文化与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喝茶礼仪有哪些?
感谢官方邀请,我是赫赫有茗,一个科学茶知分享家。
我们都参加过各种饭局、酒局,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等一些不正式的场合,我们当然可以不用太在意礼仪,但如果出席的是重要场合呢?你肯定会想:我应该穿什么显得不失礼貌,做什么显得更有涵养,说什么让对方更满意?所以才会出现各种酒桌礼、饭桌礼,那茶桌上也是一样。
随着茶越来越成为继酒之后的重要社交媒介,茶桌礼仪也是我们应该学会的基本技能之一。今天我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茶桌上的基本礼仪。
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参加茶社交前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妆容
男:干净,无香水;
女:干净,淡妆,无香水。
2、服饰
干净,得体,整洁;
如果是茶会活动以中国传统服装为佳。
3、举手投足
缓而不急,端正,放松;
指引时伸掌,掌心向上,勿手指指点。
下面我从主人和客人两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讲参加茶社交的禁忌和礼仪:
主人篇1、轻声细语,泡茶过程止语
轻声细语可以营造静谧的泡茶氛围,主人泡茶时不讲话可以更加专注于泡茶。
2、泡茶勿飞溅
注水低、慢就不会飞溅,飞溅容易弄湿茶席还会烫手,对客人来说非常不礼貌。
3、壶嘴和尖利部位勿对客人
像水壶、紫砂壶壶嘴都比较尖锐,直接对人会给人不礼貌的感觉。
4、行茶时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
旋转注水时左手顺时针和右手逆时针都代表向内画圆,向内就代表欢迎客人。而如果你的动作相反就代表向外,就有赶客人之意。
5、倒茶七分满
茶添七分满,留下三分情谊在宾主之间,中国有句古话叫“茶七饭八酒十分”。
倒茶七分满6、奉茶
遵照茶席顺序。茶席不像饭局、酒局,需要分客人尊卑,茶席上人人平等,没有长幼尊卑之分,奉茶时只要遵循前后顺序一致就行。
勿手触杯口,手触杯口不卫生。
宜使用伸掌礼。泡茶人伸掌礼体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优雅。
伸掌礼客人篇1、主人泡茶时不去攀谈
2、接茶宜使用扣手礼
双指代表双膝并拢叩击桌面,是古已有之的一种客人回敬方式。体现客人对主人的敬意和优雅。
扣手礼3、拿杯
女士和男士握杯的不同方式体现出不同的优雅。
女士宜“三龙护鼎”,即大拇指食指捏住茶杯,中指托住底部,其余两指内扣手心。
女士“三龙护鼎”男士宜“大权在握”,即大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握住茶杯。
男士“大权在握”4、品茶
勿一饮而尽,宜小口细品。一口为啜,啜茶香;二口为回,回甘甜;三口为品,品真味。
注意啜茶时发出“嘶嘶”声响是品饮茶汤专业的方法,不是失礼的表现。
茶桌上和茶社交中还有很多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赫赫有茗,每天都会分享茶知识哦!
倒茶的礼仪有什么?
倒茶,还是沏茶?喝的是哪一个品种的茶?用的什么沏茶手法?大碗茶、功夫茶、煮茶、三道茶、还是玻璃杯冲茶?无论哪种茶还得看你喝茶的环境,喝茶的人。朋友和知己不必太讲究,大家随意就好,泡茶自我感觉怎么好喝怎么沏,倒茶亦是如此,没那多拘束。
如果,是对待客户或是不是很熟的人,那建议根据沏茶的手法去网上找视频学习,或是去茶艺班学习一下,倒茶的手法不会很难。
学茶道难的是“品”与“记”,还要有财力跟着。跟懂茶道朋友多喝多学,好茶难求,好的沏茶手法更是难懂,往往一个沏茶进水与出水的时间就很有讲究。
倒茶,我只说说一些我的注意,用公道杯来说,出水要缓,到茶杯的六七分即可,送茶要双手即可。用茶壶最好也是先入公道杯,在倒茶。如果大茶壶,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就好,茶不能外溢,也是七分满就好。
茶艺比赛前的礼仪展示?
比赛前的礼仪展示,主要展示的是身态语言:即脸部表部表情、站姿、座姿、跪姿、鞠躬礼等。
赛前或赛中都必须做到仪容仪态自然、和谐、亲切、保持微笑、两眼平视、优雅、端庄大方。
1.站姿:站立的姿势男女有所区别。女性的站姿要求是:双脚并拢,身体保持挺直,头部上顶,下颌微收,双目平视,两肩放松,双手虎口交叉,且右手置于左手之上,叠放到胸前,手心稍比肚脐略高。男性的要求是:双脚呈外八字稍微分开,身体保持挺直,头部上顶,下颌微收,双目平视,两肩放松,双手虎口交叉,且左手置于右手之上,手心与肚脐同高。
2.座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端座于椅子中央,让身体的重心居于中央,双腿从膝盖到脚踝都要并拢,上半身保持挺直,肩部要放松,头部上顶,下颌微收。女性双手搭放于双腿中间,右手放到左手上,男性双手可以分别搭放于左右两腿的侧上方。但万不可出现两腿分开、翘二郎腿、弯腰弓背、低头等姿态。
3.跪姿:对于中国人来讲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少,日本和韩国席地跪姿的姿势却很常见。跪姿分跪坐、盘腿坐和单腿跪蹲三种。 跪坐,在日本叫做“正坐”,就是双膝跪于座垫之上,双脚脚背相搭着地,臀部坐于双脚上,腰部挺直,两肩放松,向下微微收敛,双手搭放于身前,女性右手放左手之上,男性与之相反。男性除了正坐之外,还可以盘腿坐,将两条腿向内弯曲并且相盘,双手分别搭在两膝之上,其他姿势和跪坐相同。单腿跪蹲时,以右膝盖着地,脚尖点地,右膝和着地的脚都呈直角弯曲,其他姿势和跪坐相同。
4.鞠躬礼分:站式礼、 座式礼、 跪式礼三种,站式和座式比较常用。 根据行礼对象又分为: 真礼、行礼、草礼三种。真礼是双手掌贴着腿前上侧,上半身平直徐徐下滑弯腰,身子与地面成90度角,稍做停顿,然后再慢慢抬头站直。
行礼和草礼弯腰弧度比较小,一般上半身前弯15度即可。
什么是中国茶道?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饮茶之道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
中国茶道:饮茶修道
“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讲。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由上可知,饮茶能使人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中国茶道:饮茶即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中国茶道:艺、修、道的结合
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它与诗文、书画、建筑、自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